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麗水市旅游

麗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浙西南閩浙交界的慶元縣境內,屬洞宮山系,由福建武夷山向東北伸展而成,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為浙江省第二高峰。區內群巒疊嶂,峰嶺逶迤,風光綺麗,氣象萬千。獨特的地形和水文地理環境形成了中亞熱帶氣候區中一個特殊的區域,使得這里-氤氳,生機盎然,薈萃了大量珍稀動植物資源,生態植被極為豐富,被稱為“天然珍稀動植物園”、“華東古老植物的搖籃”、“華東最大的山村生態旅游區”。百山祖環境清幽,山水神秀,自然風光絕美!霸坪H粘觥笔侵坝^之一,因山高霧多,云海成為百山祖的一大景觀。夏日初秋,云海時如蛟龍翻滾,時如烈馬狂奔,風平浪靜之時,猶如姑娘害羞的臉上蒙著一層薄薄淡淡的面……[詳細]
  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浙江省龍泉市南部,與屏南、龍南、蘭巨3鄉鎮27個行政村毗連,總面積23萬畝。以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是我國十二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素有“華東古老植物搖籃”之美譽。【機構概況】1975年由浙江省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與慶元縣百山祖省級自然保護區一并晉升為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行管理局、管理處、保護站、保護點四級管理。保護區管理局設麗水市林業局內,為正縣(處)級事業單位,龍泉和慶元分別設立管理處,為副縣(處)級社會公益類純公益-業單位。【自然條件】鳳陽山自然保護區……[詳細]
  中共麗水縣委舊址簡介中共麗水縣委舊址紀念館位于蓮都區雅溪鎮岱后村,原為朱氏宗祠,是建于清代的泥木結構建。1947年3月,革命先輩張之清、林藝圃在這里重建中共麗水縣委,建立革命隊伍,創建游擊根據地,領導開展武裝斗爭,為麗水縣解放作出重要貢獻。2007年3月,設立中共麗水縣委舊址陳列館;2009年7月被命名為蓮都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定為蓮都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29日,中共蓮都區委在雅溪鎮岱后村舉辦了麗水縣委舊址紀念館開館儀式,正式建館。2014年2月被定為麗水市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蓮都區雅溪鎮岱后村地處麗縉武三縣交界的雪峰山上和稽勾古道邊,岱后村朱謝兩姓先輩在此辛勤……[詳細]
  遂昌王村口紅軍革命紀念地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西南部的王村口鎮,地處仙霞嶺山脈之九龍山東麓,青山簇擁,綠水環繞。小鎮因初為王氏所居,且川、江匯合口于此,故名王村口。1934年12月17日,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洪家云部首次襲取王村口鎮,懲治了部分土豪劣紳。1935年1月2日,洪家云部再次襲取王村口鎮,斃敵10余名,俘敵40余名,繳獲50余支-和大量彈藥及軍用品。洪家云部兩次襲擊王村口,有效地宣傳了共產黨、紅軍,鼓舞了人民群眾起來鬧革命、求解放的勇氣和信心,為挺進師入浙開展游擊戰爭打下了基礎。1935年7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師部進駐王村口鎮,在此設立了建設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中心。粟裕、劉英及……[詳細]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吳判府殿”,座落于五大堡鄉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為紀念香菇鼻祖吳三公而建的紀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幾經變遷,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慶元、龍泉、景寧三縣菇民集資重建。1997年公布為浙江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縱長方形,進深32米,面闊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該殿為四合寺觀式建筑,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墻、山門、前廳、戲臺、中臺、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廂房,廂房中心間為鐘鼓樓,與正殿相對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吳三公像。殿外東側有一古井,為“運木古井”,相傳建廟用的木材以是從井里涌出,傳說頗似杭州……[詳細]
  龍泉博物館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龍淵鎮公園九姑山上,是本市人民弘揚龍泉歷史文化的教育基地。龍泉市博物館館東側是秀美的“龍淵公園”,南鄰“龍泉賓館”,西北側是“兒童公園”和體育廣場,轎車可直達館門。館四周青松翠柏,風光綺麗,在館前石階上,眺望龍淵鎮,大半個山城風采盡收眼底。成開館,館藏文物較為豐富,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矛、陶釜,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唐代上青瓷文物3000多件。北宋龍泉青瓷五管瓶等照片,1998年印制為國家郵政總局的銅佛等。收藏以龍品泉青瓷為主,三級以上青瓷文物3000多件。北宋龍泉青瓷五管瓶等照片,發行的特種郵票。龍泉市博物館分為三個展館,分別是龍泉青瓷展、龍泉寶劍展和龍泉生態展……[詳細]
  導游:通濟堰是一個以引灌為主,蓄泄兼備的水利工程;它由攔水大壩、進水閘門、三洞橋、渠道、葉穴等組成。碧湖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落差20米,通濟堰即根據這樣的地理形勢營造,從而基本實現了自流灌溉,不需再靠外力支援。通濟堰的上游集雨面積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攔入堰渠二十多萬立方米,灌溉著整個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萬多畝糧田。據村民說,護堰世家諸葛一家,世代在通濟堰邊居住,只要發現有堵塞渠道、砍樹等破壞行為,便會出來制止。五十年代進行維護時,在大壩底部還發現古代留下的巨松基礎,就是俗稱“眠!钡乃赡句亯|辦法。:通濟堰位于浙江南部碧湖平原一個名叫“堰頭”的小村邊,它建于南朝蕭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詳細]
  浙西南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松陽)遺址位于閩、浙、贛邊界的浙西南腹地——松陽縣境內,這里崇山峻嶺,其中箬寮峴海撥1500多米,為松陽最高峰,可遠眺松(陽)、遂(昌)、龍(泉)、云(和)四縣,更有成片的原始猴頭杜鵑林堪稱華東一絕。土地革命時期,特別是紅軍挺進師到浙西南,以松陽安民鄉、楓坪鄉、玉巖鎮、大東壩鎮為中心區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因而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這里到處是紅軍-的舊居、黨政機關舊址、紅軍標語、召開重要會議的會址、重大戰役的遺址。浙西南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松陽)遺址主要集中在松陽縣的安民、楓坪、玉巖、大東壩等地。安民鄉安岱后村是浙西南革命根據地領導機關所在地,現有“紅……[詳細]
  龍泉市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龍泉市區北隅安清山,始建于1959年,總占地面積36.2畝,建筑面積1600多平方米。建園以來,在一條中軸線上建有門樓、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廣場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第一三四共三任浙西南特委書記宋孟平烈士紀念碑和許信琨、張麒麟烈士墓,還有在解放戰爭時期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七位烈士墓。早期,廣東省委委員、廣州市委書記、省港大罷工組織者之一季步高烈士紀念亭和紀念碑,粟裕大將部分骨灰敬撒紀念碑和龍泉籍知名人士、原總參政治部顧問、少將李逸民將軍紀念碑,還建有與之相配套的管理房,接待處和廁所。革命烈士紀念館分兩層共四個展廳,以史實介紹、照片、革命文物等形式,詳實的記載了新民主主……[詳細]
  麗水中共浙江省委機關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1939-1942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2005年3月16日位于城關鎮廈河村。193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機關遷到麗水。次年5月在城內四牌樓開設一家興華廣貨號作掩護。省委書記劉英,化名王志遠,以“興華廣貨號”老板身份居住于此,領導全省黨的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至1941年4月省委機關遷往溫州止。舊址為重檐木結構樓房,坐東朝西,建筑面積163.38平方米,三間二層,現辟為陳列室。1939年至1941年間中共浙江省委在麗水城郊設了十余處秘密活動點,主要有:興華廣貨號、黃景之律師事務所、劉英書記住所。興華廣貨號坐西朝東,四開間二層樓,木結構。一樓……[詳細]
  “紅軍挺進師齋郎戰斗舊址”位于慶元縣東北部與景寧縣、龍泉市交界的百山祖鎮齋郎村,坐落在齋郎村東北側,占地509.45平方米,上、下兩層72間,建筑面積958.9平方米。時過境遷,原“齋郎戰斗紅軍指揮部舊址”由于年舊失修,面臨倒塌危機。2003年-2006年間通過多方支援,已對指揮部舊址進行恢復原貌的修繕。2010年-2012年三年累計投入30.3萬元對指揮部進行修繕和維護。2012年,縣檔案局在齋郎戰斗舊址群立了三塊革命遺址保護碑,分別位于水口、岙頭淤、牧牛場三地。截止到目前為止,齋郎戰斗舊址已完成了240米的紅軍路修筑、紅軍紀念亭建造及紅軍嶺的綠化等工程,這些工程重現了當年被粟裕將軍稱為“關……[詳細]
  安仁永和橋位于龍泉市安仁鎮境內,距市區25公里,是浙江省保存最好最長的廊橋。該橋為木石結構的廊屋橋,長125.7米,寬7.5米,高13米,有廊屋42間,其下用條石砌筑石墩5座,橋墩間最大跨度為18米。南向有分水雁翅,墩上木梁雙向平衡展出,逐層加距伸出,縱鋪橋面。橋梁采用筒支、懸臂結合式的建筑方法,橋屋雕梁畫棟,飛檐雕梁畫棟,斗拱層疊,橋內設欄桿、木凳。原名“永寧橋”,因安仁三坊村民并不安寧,曾發生過械斗,知縣出面調解,三場村民以團結和好為重,共同籌資加固修建,故更名“永和”。其工藝精湛,別具匠心,有一定科研價值。全橋2臺、3墩、4孔,凈跨16.9,17.1,18.4米不等,系木石結構,簡支懸臂……[詳細]
  景寧畬族自治縣寨山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是我縣弘揚革命烈士精神的重要場所和教育基地。陵園內有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紅軍挺進師烈士遺骨、閩東紅軍獨立師烈士遺骨、追擊國民黨敗軍李廷年部犧牲的人民解放軍烈士遺骸和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為國捐軀的景寧兒女烈士遺骨。為了紀念這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1952年,在縣城西郊寨山建立革命烈士紀念塔。上世紀70年代,紀念塔因風化傾倒重新修建,1988年將紀念塔擴建為烈士陵園。1995年,寨山烈士陵園被列為麗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12月,景寧縣政府投資100余萬元,啟動寨山烈士陵園修建工程,對烈士墓室、紀念碑、地面護欄、燈光綠化等基礎設……[詳細]
  縉云縣是革命老區縣,素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縉云人民的優秀兒女為了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獻身,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歌。為了宣傳革命烈士的光輝業績,褒揚革命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縣政府于1981年興建了金山烈士陵園,2006年12月更名為革命烈士陵園。縉云縣革命烈士陵園占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包括牌坊式門庭、紀念碑、紀念館、墓園和紀念亭。紀念碑高12米,寬2.4米×2米,紀念碑底座兩側刻有319名烈士名錄。紀念碑右側下方,建有烈士紀念亭。紀念館共有三層,總面積約663平方米。第一層為接待室,第二層為會議與展示廳,第三層也為展示……[詳細]
  慶元縣素有“古廊橋天然博物館”和“廊橋之鄉”的美稱。全國現存壽命最長的如龍橋,單孔廊屋最長的黃水長橋,單孔跨度最大的蘭溪橋,有史料記載時間最早的雙門橋、甫田橋和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濛洲橋均在慶元縣內。為更好的展示慶元的廊橋文化。慶元縣廊橋博物館,于2011年12月2日正式開館。該館以廊橋為主題,從歷史、技藝、自然、人文、保護等方面來解讀廊橋文化,采用“橋館合一”的建筑理念來詮釋廊橋文化,外形古樸典雅,總面積3300平方米。廊橋博物館分為序廳、歷史篇——夢回廊橋、技藝篇——巧奪天工、自然篇——人間彩虹、人文篇——情有獨鐘、保護篇——牽手廊橋和結語等七個部分。陳列面積2250平方米;娟惲幸浴叭碎g……[詳細]
  中共縉云縣委一大會址在壺鎮鎮高潮村趙氏宗祠。該宗祠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024平方米,平面呈縱長方形,三進兩院式磚木結構。正立面兩側分設五花山墻,門廳五開間,明次間抬梁式四柱七檁,梢間設看樓連通兩側廂樓。中廳兩側分設山墻,三開間,抬梁式四柱七檁。門廳、中廳是建筑精華所在,梁架用材粗大,裝飾精致考究,牛腿雕刻人物、動物等圖案,形象逼真。上廳為七開間,四柱八檁,裝飾較簡素。當年中共縉云縣第一次黨代會就在上廳神櫥旁舉行。1927年11月,中共縉云黨組織在燕翼小學召開黨員大會,成立了中共縉云縣特別支部,直屬浙江省委領導。1928年9月,全縣24個黨支部推薦的40余名黨員在燕翼小學召開中國共產黨縉……[詳細]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位于城東南約3公里的芳野村中,芳野原名坊下,抗戰期間浙江大學分校設此,村名改為“芳野”一直沿用至今。分校舊址坐南朝北,建筑面積約3千余平方米,建筑共二進,二進間有天井、兩側廂房,一進與兩側廂房及伙房均為二層,二進為三層。中西合璧式建筑。該屋系芳野村紳士曾水清于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所建,故名“曾家大屋”1937年,日寇發動侵華戰爭后,浙江大學被迫內遷,1939年秋,在龍泉開辦了分校,該屋即為龍泉分校舊址。分校當年設有文、理、工、農、師五個學院。還設有附屬小學一所。有著名的教授30余名,全校學生近1000余地人。浙大龍泉分校除了堅持教課外,還開展了各項學術活動,至19……[詳細]
  慶元有著悠久的革命斗爭歷史,從1933年到1949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軍挺進師等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先后在慶元頻繁活動,革命前輩的足跡踏遍了慶元的古道和廊橋,其中不乏許多著名的戰斗和事件在這里發生,同時也有許多革命烈士長眠此地。1978年,慶元縣委、縣政府修建了慶元縣革命烈士陵園緬懷先烈。該陵園坐落在縣城西北的石龍山上。園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凌云閣”革命文物陳列室、“丹心亭”等主要景點,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烈士陵園大門上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會長葉飛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該陵園內安葬了185位革命烈士,烈士紀念館內保存著600余件革命文物和烈士遺物。該陵園……[詳細]
  龍泉市育才學校文化遺產陳列館,是一個多專題館,2009年4月,麗水市委、市政府將我館命名為我市第3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分三個展區: (一)龍泉窯青瓷展區。(二)龍淵古跡尋蹤展區。(三)書畫,攝影,藝術品展區。陳列館面積1150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900多平方米,安裝了安全、消防設備,監視報警設備,空調音響設備,以及辦公室1間,接待室1間,保安室1間。陳列館隸屬育才學校。配置了負責人1人,工作人員2人,保安3人(1人專職)。陳列館全部資金來源于育才學校董事會。陳列館開館以來,接待了社會各界的參觀、學習、交流活動,尤其是我市的青少年學生,集體組織參觀學習,取得了很好的熱愛家鄉、加強美育教育的效……[詳細]
  雪峰村位于縉云西部最高峰——雪峰山下,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早在1930年,雪峰山區貧苦農民揭竿而起,建立了“永康工農軍雪峰山游擊隊”,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打擊封建地主反動勢力。而后建立地方黨組織、浙江壯丁-自救軍第三總隊,并相繼成為浙東路南黨組織、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游擊縱隊路南軍分區、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等的重要機關駐地和后勤基地。1987年,“雪峰人”又以其不凡的創業之舉令人們矚目,開始長達13年的一釬一鑿修公路,刻鑿他們對幸福追求的壯舉,修通了通往山外、長10公里寬6米的“幸福路”,同時也將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篆刻在了巍巍群山。2007年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1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亚洲男男gvv在线播放 | 日韩vs欧美vs国产肉 | 日韩精品旡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