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靖國舊居,位于五臺縣臺城鎮新河村中。王靖國(1893-1951),字治安,號夢辰,五臺新河村人。辛亥革命山西新軍起義,王參加忻代寧公團。后為閻錫山選送保定軍官第五期學習,與傅作義等人稱“十三太保”。先后任晉綏軍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解放太原時,王任太原守備總司令。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王被俘。1952年,病死獄中。 舊居坐北向南,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積456平方米。為清代建筑。大門前有照壁1座,大門一間,前后出廊,板門,懸山頂,八字看墻,磚券門洞。進入大門后對面有影壁1座。院內早……[詳細] |
![]() | 楊貴妃故里位于山西永濟市西南端21公里的韓陽鎮獨頭村,這里是黃河金三角三省交界之處,“雞叫一聲聽三省“的地理優試,高速公路、2級公路、南同蒲鐵路,從中穿過,踏入三晉的第一朵旅游之花,交通十分的方便,1994年考察設計開發楊貴妃故里,大興土木已投資800萬元,占地面積65畝。1994年10月,民營企業家王占一先生為了弘揚祖國文化,發展旅游事業,振興永濟經濟,投資開發興建。仿唐、仿古式建筑群,楊貴妃故里門樓、楊宅院、楊貴妃紀念館、祖先堂、西花園、觀音廟、貴妃池、停車場、辦公樓、賓館、餐廳等建筑,19……[詳細] |
![]() | 張政將軍故居位于陽曲縣泥屯鎮赤泥社村,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張政(1915-2005),曾用名張公漢、章震。山西陽曲人。1936年參加犧盟會。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第1縱隊政治組織部股長,山東縱隊政治組織科副科長,新四軍第3師第9旅第26團政治處主任、機關組織科科長、第25團政治委員等。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6師第17團政治委員,第3野戰軍7兵團直屬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界河、陶莊、蘇北、臨朐等戰斗、戰役及鹽南戰役、淮海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任浙江省金華軍分區副政……[詳細] |
![]() | 陳廷敬故居時代:明、清地址: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陳廷敬故居為清代名相陳廷敬及陳氏家族的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處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故居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內城為明代建筑,是陳氏家族的故居,城墻周長466.55米,占地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墻、河山樓、藏兵洞、陳氏宗祠、樹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外城為清代建筑,是陳廷敬的私邸。城墻周長313.75米,占地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書房、花園、管家院、內宅、城墻……[詳細] |
![]() | 李力安故居,位于五臺縣東冶鎮槐蔭村三南巷10號。李力安,本名趙子斌,又名亮生,槐蔭村人,1920年生。曾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 1987年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秘書長。故居坐北向南,一進兩院布局,占地面積720平方米。磚券大門,石券門洞,匾書“樹德”。影壁磚雕,前置辟邪石獅一只。后院北房于1990年拆遷改建為二層樓房。東西配房各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卷棚硬山頂,門窗已改建。二門呈前廳后儀門式,前廳寬深各一間,歇山頂,斗栱大斗左右伸出花牙子,耍頭龍形。梁架結構用四根抹角梁,四垂蓮柱承托歇……[詳細] |
![]() | 張瑜舊居,位于五臺縣茹村鄉南茹村趕牛坡堡子巷7號。張瑜(1883-1914),南茹村人。1904年去日本留學,1911年太原起義時任太原敢死隊隊長,后被任命為山西北路軍總司令兼第四標標統, 1913年任山西都督府參謀長、教導團長,1914年任十二混成旅旅長,同年因病去世,享年31歲。埋葬于南茹村南山腳下。舊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積505平方米。正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前出廊,硬山頂。石砌基座,當心間安門,兩盡間安窗。左右耳房各兩間,并有圓形磚砌門洞。東、西、南房各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磚砌門窗……[詳細] |
![]() | 崔一生舊居位于婁煩縣廟灣鄉水峪村溝子趙秉志院內,建筑面積252平方米。1942年春節前,晉西北三地委、三專署在水峪村召開縣區干部會議。三地委組織部長崔一生來到水峪村參加會議,住在第二孔東窯洞里。2月15日(正月初一),黨政干部與群眾聯歡。16日,駐古交日軍偷襲水峪村。被日軍包圍在趙家院內的崔一生,躲在門洞北側的房子里(羊圈),后來為救護警衛員,只身與日軍搏斗,身中十余刀,在大門前的榆樹旁就義。水峪事件發生后,村民將崔一生等革命烈士的尸體掩埋到村東南面的寺塔上。舊居由4孔土質東窯洞、2孔枕頭窯(已……[詳細] |
![]() | 齊世銘故居位于杏花嶺區小返鄉窯頭村。齊世銘(1894-1953),山西太原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因介紹人離開太原與黨組織失去聯系。1938年經120師黨委批準重新入黨。1937年組織當地礦工和農民成立東山抗日游擊隊,威震東山,人稱“齊二老虎”。1938年抗日游擊隊改編為八路軍714團東山抗日獨立營,齊世銘任營長。同年,齊世銘發動聞名太原城的詐降事件,一舉殲滅日偽軍20多人,并擊斃日軍山西省特務部長野吉和偽警察局局長吳小能。齊世銘故居是一個典型的鄉村家族聚居院落,共有3個院落,但因年久失……[詳細] |
![]() | 紅色革命遺址白銀翠故居:白銀翠故居位于陽曲縣泥屯鎮思西村。這里山高樹茂,水源豐富,牧坡廣闊,空氣清新,特產“白馬掌小米”色澤金黃,營養豐富,遠近馳名;“國光”蘋果為部優產品;中兵酥梨、歸朝紅富士品味俱佳;泥屯小核桃肉質鮮美,是堅果中的精品。聞名遐邇的牙牙山、黑龍洞等旅游景點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近年來,泥屯鎮以“三藏寺”、“西門莊園”、“西溝果嶺”為龍頭,傾力打造“文物自然風情游”、“休閑度假游”、“農業觀光采摘游”三大旅游品牌,成為了陽曲特色旅游的一顆璀璨明珠。1939年7月,洪學智與張文夫婦的……[詳細] |
![]() |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說人物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云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于促使呂布殺了董卓,……[詳細] |
![]() | 谷思慎舊居,位于神池縣龍泉鎮南關三道街4號。谷思慎(1881-1946),字仲言,神池縣龍泉鎮人。1904年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1905年協助孫中山組建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期間先后發展閻錫山、趙戴文、溫壽泉等加入中國同盟會。1912年9月由太原赴北京請孫中山來晉考察,抗日戰爭期間曾赴延安,后任晉綏邊區參議員。1946年病逝于右玉縣威遠堡。舊居坐北向南,東西長30米,南北寬32.5米,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清代建筑。四合院落,存正房,南房,西房,大門。大門面寬一間,進深四椽,前硬山后抱廈屋頂,檐……[詳細] |
![]() | 趙承綬舊居,位于五臺縣東冶鎮槐蔭村紅大門巷1號。趙承綬(1891-1968)字印普,槐蔭人。曾任閻錫山晉綏騎兵總司令,野戰軍總司令。1948年晉中戰役被解放軍俘獲后歸附,為解放山西做出過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委他為水利部參事。舊居坐北向南,早年一進兩院,現僅存前院,為清代建筑,占地面積635平方米。正房(原為過廳)面寬五間,進深五椽,卷棚硬山頂,前設廊,當心間安門,兩次間安窗。大門一間,深二椽,硬山頂,門面磚作成洋式門柱,中安板門一合,門頂正中磚制太極圖,頂安石雕云形耍頭十個,頂部磚浮雕牡丹花卉……[詳細] |
![]() | 永樂鎮,傳為呂洞賓的出生地,它北靠峨嵋嶺,東臨玉簪山,南依滔滔黃河,境內有“鳳凰翅”、“玉溪澗”、“舜王井”等旅游景點。永樂鎮原有寺廟觀庵30多座,元初將呂公祠改建為永樂宮。唐代詩人李商隱留戀永樂仙境,與會昌四年(844年)從河南沁陽移家于永樂鎮,寫下了許多不朽詩篇。港、臺等外地許多信奉道教的游客都來此吊古覓宗。道教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筆極有價值的財富,洞賓故里的開發對弘揚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目前,芮城縣委、縣政府已成立了洞賓故里開發的專門機構,熱情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獻策。……[詳細] |
![]() | 馮村李世貞舊居位于襄垣縣北底鄉馮村村東,坐北朝南,東西長47.2米,南北寬35米,占地面積約為1652平方米。創建于清代末年,主人信息不詳。現存建筑均為兩進院落,并排三院,中軸線存正房、東西廂房、南房。正房均為窯洞每院三孔,東西廂房各三間,磚木結構,灰瓦飾頂。正脊為陶脊,硬山頂,東西房門楣和窗頂有磚雕圖案,做工精致,院內外有拴馬柱。該民居保存較為完整,其木雕和磚雕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具有濃郁的地方傳統民居特點。曾為多部電影、電視的拍攝基地。……[詳細] |
![]() | 徐繼畬故居位于五臺縣東冶鎮東街朝元巷。此巷基本保持清代原貌。一條幽深而平整的青石道向內延伸,將兩旁的深宅大院連為一體。清代時故居占地很大,原來的大宅院現已被分隔成小的一家一戶,住戶多為徐姓,大部分是徐氏后人。巷北盡頭有兩座院落,向東為“傳清白”,即書房院;向北為“惠迪吉”,是一處兩進院,正房是二層小樓,是徐繼畬的堂叔徐寅第在道光初年修建的。外院已建有現代水泥澆制的小屋,在進入里院處建有精致的大門,從外面、從里面看各具特色,玲瓏別致。……[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