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通市 > 通州區旅游

通州區旅游景點介紹

  通州烈士陵園位于通州區金沙街道,年代為民國,為第六批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余西貞節牌坊,位于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鎮余西古鎮龍街中部,又名郁氏牌坊(過去一直誤稱錢氏牌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它由基礎、立柱、額坊、字牌和檐頂五部分構成。牌坊用花崗巖建造,榫卯結構,一門二柱三樓式,寬3米,高5.5米,坐西朝東,坊頂部及左右分刻冠以一大二小的廡殿式頂,中樓嵌陰刻“御賜”二字。邊樓各為一朝官,中橫額陰刻“旌表故儒士曹建章之妻郁氏孺人之坊”,上下橫額分別雕刻二龍戲珠和獅子滾球,柱上刻對聯一副:“百年貞操冰霜厲,千載徽音日月昭。”坊頂上層楣額刻“節孝”兩字,下層則鐫刻著立此坊的兩江總督尹繼善、江蘇巡撫陳弘謀和通州知州張宗衡等各級地方官員名字。貞節牌坊4座:郁氏石牌坊,季家祠堂張氏貞孝坊,二甲陳氏節孝坊,袁灶張氏節孝坊;百歲牌坊2座:余西東街的曹氏百歲坊,季家祠……[詳細]
朱理治故居
  朱理治故居坐落于余西古鎮龍街西北側,為清代建筑。故居是朱理治青少年時期居住的地方,1989年公布其為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9月,南通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故居院落2017年重新修繕過,原先是比較簡單的兩間座西向東的瓦屋,和三間座北朝南正屋。朝南的三間則為朱理治哥哥朱乃嘉所有,2017年修繕時,朱乃嘉后人同意將其一并捐贈給當地政府。院中的銅像是1997年余西鎮黨委、政府特地在朱理治誕辰90周年之際所塑,為了宣傳朱理治的革命事跡,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當時安放在余西小學校園內。2017年故居修繕時將銅像移至故居院中。銅像后面的柿子樹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每年都是碩果累累。據說,朱理治小時候酷愛讀書,且比較頑皮,有一次拿著書爬到柿子樹上去看,看得著了迷,競忘了自己在樹上……[詳細]
  大有晉墾區格局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向陽街(三余鎮糧食管理所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大有晉公司由張謇等人于1913年創辦。該公司以通海墾牧公司規劃為藍本,對南通三余墾區進行了規劃建設,是江蘇沿海墾區中,最為符合人居和生產活動的鄉村。全公司共分為十三個區,其中海晏區的規劃最為規范。海晏區是大有晉公司中規劃最整齊的幾個公司之一,土地面積19,200畝,分為768條;按井田形式劃分為9個框(橫、豎共三個框);每框為4排,每排20條,共80條(中間3個框,每排24條,每框4排共96條);每條寬18丈,長80丈,計25畝,供一戶人家耕種。海晏區公司水利河道分為四級:一為泯溝,在每條的左右,與橫河連接;二為橫河,在每條的前后,呈東西走向,連接泯溝和框河;三為框河,在每框四周,連接橫河和大河,在區公司……[詳細]
  三門閘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恒興至環本遙望港南側三門閘河,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環恒閘、新三門閘,位于環本和恒興交界處,該閘1925年興建,1926年竣工。閘門為木質鐵包邊,中門高3.4米,寬5.4米,邊門高2.4,寬4.6米,該閘是三余地區唯一完整保存的張謇時代所建的水閘,現仍在發揮水位控制和調節作用。保護范圍:東西向覆蓋整個橋面。建設控制地帶:周邊為水面或道路,不需要劃定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江謙耕讀處位于通州灣示范區廣運村韜奮小學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江謙(1876-1942),字易園,號陽復。安徽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曾任南通師范學校監理、校長、江蘇省教育司司長(廳長)、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十所大學的前身)首任校長。曾先后被選為省咨議局議員、國會議員。江謙耕讀處位于三余鎮西約1公里處,房屋建于民國18年(1929年),院落三面環河。現存小瓦平房八間,為磚木結構。正屋坐北朝南,面闊五間,前有通廊、西側有面東房三間,南邊兩間有走廊。兩房屋皆為硬山,七檁穿斗式結構、面東房后有小竹林。原有正屋東側兩間五架梁的面南房與之相連。保護范圍:本體建筑及院落。建設控制地帶:周邊為建成民宅或農田,不適宜劃定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張謇祖居位于通州區西亭鎮狀元街1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張謇祖居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為張謇青少年時期生活和讀書之處。祖居一度曾賣給塾師宋家,1922年購回整修,東部改成宅院,前后三進,正屋中間題額“敦睦堂”;西部為商鋪,租給宋家經營,張謇曾作《西亭東橋銘》,序中兼述了張氏祖居的變遷。抗戰中張氏他遷,房屋易主。張謇祖居現存平房一進,坐北朝南,為抬梁式硬山建筑,前附四檁卷棚式長廊,面闊五間,進深九檁。1989年公布為南通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民居。保護范圍:東至本房屋,南至本房檐,西至本房屋,北至本房檐。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房外3米,南至狀元路,西至水泥路,北至房外3米。……[詳細]
中共江北區特別委員會機關舊址及紀念碑
  中共江北區特別委員會機關舊址及紀念碑位于通州區興仁鎮四安溫橋村五組,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加固坎,南至臺階,西至加固坎,北至加固坎。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維護圍墻,南至維護圍墻,西至維護圍墻,北至維護圍墻。……[詳細]
  錢氏牌坊位于通州區二甲鎮余西居新民街114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錢氏牌坊位于通州區余西鎮,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花崗石質,單門雙柱三樓式,寬3米,高5.50米,座西朝東,坊頂部及左右分別冠以一大二小的廡殿式頂,中樓嵌陰刻“御賜”二字。邊樓各為一朝官,中橫額陰刻“旌表監生白敦素之妻錢氏”11字,上下橫額分別雕刻二龍戲珠和獅子滾球,柱上鐫刻對聯一副。保護范圍:東至牌坊邊線,南至牌坊邊線,西至牌坊邊線,北至牌坊邊線。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街巷,南至街巷,西至牌坊外15米,北至牌坊外15米。……[詳細]
  南山五帝觀位于通州區金沙鎮人民東路(街)朝陽路口,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南山五帝觀初建于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占地面積592平方米。中軸線上現存建筑三座,座北朝南,前兩座均為硬山式三開間,后座大殿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的歇山式建筑,面闊4間(西邊一間已拆除)15.50米,進深七檁9.50米,脊高9.20米,梁柱粗壯,柱下安鼓形柱礎,明間后部附歇山頂卷棚,東次間東墻嵌嘉慶元年(1796年)“南山五帝觀”青石碑一塊,是金沙鎮現存代表性古建筑。由清末舉人、教育家孫儆修訂的《兩淮通州金沙場志》中,對南山五帝觀有詳細描述。保護范圍:東至本房屋,南至本房檐,西至本房屋,北至本房檐。建設控制地帶:東至9.2米處街巷,南至22.3米處街巷,西至緊鄰街巷,北至觀內北圍墻。……[詳細]
張氏墓祠
  張氏墓祠位于通州區金沙鎮進鮮港村30組“瞿家園”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通州人,清光緒甲午(1894年)恩科狀元,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的高曾祖張元臣,于清乾隆年間從通州石港遷至金沙東五里廟河南頭總瞿家園定居,到張謇祖父張朝彥時,遷居西亭,原址只留下祖墳一座。1922年,張謇、張詧兄弟斥資贖回田產,1924年,在原宅基上興建墓祠一座,并設小學為永久紀念。墓祠呈凹字形布局,大門兩側有門墩一對。有座北朝南房3間,兩邊各有廂房4間,房屋之間以走廊相連。當地人稱此為“張公祠”或“張公祠堂”。1949年后,先后為霞中小學、成人學校。2006年10月,在張氏墓祠的廂房墻壁內,發現張謇先生手書“謁墓祠排律”青石碑,碑寬42厘米,高34厘米。保護范圍……[詳細]
張氏宗祠舊址
  張氏宗祠舊址位于通州區金沙鎮金西村張謇中學對面,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通州張氏,明代從常熟遷來,張謇為第十六世孫。金西張氏宗祠,初建于明萬歷年間,歷代修繕。原有三進院落,現存宗祠后殿,及銀杏兩棵。后殿為四開間抬梁式硬山建筑,木構粗壯,簡潔大方。建筑面積100平方米。保護范圍:東至本房屋,南至本房屋,西至本房屋,北至本房屋。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加固坎河邊,南至塘邊,西至場地46米,北至河邊6.6米。……[詳細]
精進書院
  光緒十七年,余西場大使唐汝峒上任初年,即奔走促成創立精進書院,聘任煥文任院長;院址暫設于任宅私塾。沒功名的童生,每月幾次,定期將文章呈送書院,讓老師批改,下次再送文章時,將批改后的文章帶回研讀,疑難處,在書院當面請教。一次,任罕文公批改作業至深夜,燈花掉落,引燃書簿,并燒至板壁,幸家人趕來拍滅,才未成災;現舊址正堂東邊板壁、豎柱,仍留有燒焦痕跡。精進書院正堂,置一匾額,乃江蘇督學院部龍為任壽母曹孺人立。上 書-尤敬輝書寫帖金顏體行楷:“荻筆春濃”(繁體)四字,遒勁蒼老,熠熠生輝!此匾額于1966年,被余西鄉余西街道“破舊立新造反隊”,取下,抬至東墻外,余西民辦初中內折毀!精進書院座落南通州余西鎮北街衙門以東山門堂西首,朝南一進三堂,兩旁為邊屋。前院東墻有車門通三門堂廣場,后門外百年古柏數株,……[詳細]
余西古鎮
  余西古鎮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古鎮,古名余慶(慶余),因城廓設臵形似龍,又名龍城(地)。始于唐末、興于北宋,盛于明清,煮海為鹽而逐步發展形成,是古通州東南沿海第一個鹽埠,是我國藍印花布的發祥地。鎮內古跡眾多,人文薈萃,擁有龍街、精進書院、錢氏牌坊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址,曹頂、柳敬亭、朱理治、曹秀升等眾多的歷史名人。余西是以鹽業生產和交易為主的沿海小鎮的典型代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各地舊貌換新顏,老房子被成片推到,翻建為毫無地域特色的新型小區,然而在南通通州區還有一片“春風”未曾刮到的地方,這就是余西。古鎮依然保存著原始的-方式,窄窄的街道承載著余西千年厚重的人文積淀,悠閑的人民演繹著蘇東傳統的農耕-,塵封的古鎮成為歷史的“活化石”。古鎮至今依然保存著明清格局的街巷形態,……[詳細]
南山湖公園
  南山湖公園位于通州城東新區核心區,占地面積約52萬平方米,是一座綜合性城市公園,設有民俗文化休閑區,帶狀綠地休閑區,水上運動休閑區,餐飲休閑區,生態濕地休閑區。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南山湖公園的靚麗新姿已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通州市民休閑娛樂的新場所。特別是夜幕降臨,華燈齊放,噴泉噴薄而發,五彩繽紛,多姿多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景、納涼,熱鬧非凡,目前己成為市民休閑勝地。南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著節奏不斷變幻多姿的身影,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欣賞;新建成的兒童游樂場內,到處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佇立景觀橋上,園內美景盡收眼底。繞湖一周,無論置身哪一處,都能感受到清涼和愜意。穿過南廣場,沿著園內一條6米寬的干道蜿蜒而行,來到與南廣場隔湖相望的北廣場,大型雕塑《江海風韻》,優雅歡暢的海鷗與風共舞,以浪為伴……[詳細]
通州忠孝文化園
  南通市通州忠孝文化園位于-鎮鎮區北側500米,占地面積160余畝。以陸鳳彬將軍的祖宅為基礎建設而成。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具有明末清初,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通州忠孝文化園開園至今一直免費對外開放,已先后接待了50余萬人前來參觀學習,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并先后被授予了“南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通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南通市文化產業基地”、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等26個榮譽稱號。文化園以傳播忠孝傳統文化為宗旨,是全國首家以“忠孝”為主題的人文景觀。園內“思苑”樓、多功能影視廳、圖書閱覽室、忠孝坊、中華柱、聚寶閣、百名將軍書法展廳、《孝經》石刻長卷、忠孝文化長廊、24忠24孝石雕園、新二十四孝壁畫長廊、南通市首屆十大孝星宣傳長廊、國防教育宣傳長廊等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在古樸、典雅的……[詳細]
17、南通南山寺 AAA
南通南山寺
  通州區南山寺一期規劃用地48、5畝,控制用地100畝。整體建筑按照明清風格設計,分三條軸線,中軸線上設計建造牌坊、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寶殿和萬佛殿。東軸線設計建造多寶財神殿、通州塔、觀音殿、藥師殿和方丈樓。西軸線設計建造帝釋殿、地藏殿、極樂水院、極樂樓和藏經樓。目前已經建好的有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寶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法物流通處和廂房兩幢。正在建設的有帝釋殿,多寶財神殿和通州塔,準備開工建設的有牌坊、極樂樓、藥師殿等。通州南山寺始建于明朝,清嘉慶重修,改革開放后為落實宗教政策于80年代中期將金沙雙皮橋頭總庵更名為南山寺對外開放,92年經通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批準,將人民東路朝陽路口老南山廟作為南山寺下院對外開放,請杭州佛學院畢業生耀來法師主持日常管理工作。94年經通州市政府批準選址通州市開……[詳細]
南通洲際綠博園
  •集植物收集、展示、科普教育與生態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夢幻花園。景點介紹南通洲際綠博園是以全球珍奇植物收集展示為核心內容,由泰山石壁照,地球儀音樂噴泉,紫薇園等主要景點組合而成,里面的奇花異,名貴樹種草都來自世界各地。室外有大風車和沙灘,讓人感覺置身地中海浪漫的海島。花海梯田里有侏羅紀時代的霸王龍,長頸龍等的大型仿真模型,搖頭擺尾,張牙舞爪的吼叫著,尤其大門口的地球儀音樂噴泉非常好看壯觀,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變幻無窮的各種各樣的造型和水柱,讓人印象深刻。地址:南通市通州區先鋒鎮人民東路、通海路口向北300米類型:植物園園林/花園電話: 0513-86676001開放時間:8:30-18:00……[詳細]
開沙島景區
  開沙島是長江下游的一個江中小島,位于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五接鎮境內。總面積3.56平方公里,南臨長江主航道、與張家港隔江相望,距南通市區10公里。島上景色優美,風景迷人。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有“軍、劍、狼、馬、黃”五山拱立江邊,是無人不曉;而在通州境內的滔滔長江中,有一個不小的島嶼,就鮮為人知了。它就是通州的江中明珠——開沙島。開沙島是長江下游、南通市近郊的江中島嶼,位于通州市五接鎮境內,總面積3.56平方公里,南臨長江主航道、與張家港隔江相望,距南通市區10公里、新長鐵路平東站5公里、南通機場25公里、寧通高速公路2公里,交通方便、快捷。開沙島成陸近百年來,多次筑堤圍墾,護坡護坎,具備了相當的防潮防汛能力。島內空氣清新,環境宜人,土地肥沃,無任何污染源,適宜居住和植物生長。島上有一個行政村……[詳細]
香光寺景區
  香光寺景區地處通東重鎮二甲東北隅的香光寺,原名“香光蓮社”,為“凈土宗”道場。舊址在二甲團結街。1933年,為地方信士創建的居士林,1935年至1938年間,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籌資相繼建山門、大殿等33間,坐北向南,占地二畝,為四合院建筑。寺院建成后,禮請又修法師為首任住持。1940年,又真繼承衣缽。原任通州師范學校校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的近代著名佛教居士江謙(字易園),應僧眾之請來院講經,“香光蓮社”即為江居士欣題。后又真法師鑒于寺院已由僧人管護,遂易名為“香光蓮寺”。從此名聞遐邇,成為通東地區規模較大、有影響的寺院。風云開闔,世事多變。1958年,香光寺被改建為地方醫院。余留的佛像“文革”時又俱遭毀壞。至20世紀80年代,香光寺亦在1986年獲準修復開放,1987年6……[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色 | 中文亚洲无线码欧美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Ⅴ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