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渭南市 > 大荔縣旅游

大荔縣旅游景點介紹

  福佑古寨居黃河西岸,宛如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朝坂塬頭。登臺放眼,遠眺中條山煙云繚繞,俯觀漁湖鏡天,十萬畝水面波光粼粼,“百福圖”大地景觀盡收眼底;望大西高鐵黃河大橋宛如一道鑲著銀邊的虹,堪與東岸鸛雀樓相媲美;移轉目光,便可見博大浩瀚的母親河黃河。置身其境心曠神怡,好一派黃河高原上的江南水鄉!……[詳細]
  大荔縣八魚石墓博物館依石墓群原址而建,緊靠原址北邊,坐北朝南,新建成的石墓博物館大氣恢弘,四面高墻筑壘,更顯神秘。大荔八魚李氏家族石墓群,共發現大型石墓22座,清理發掘11座,從已發掘的情況來看,墓葬結構、規模及出土實物,對研究清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官僚制度,乃至當時社會葬俗文化,特別是其書法繪畫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詳細]
  位于大荔縣馮村鎮和埝橋鎮的陜西省(大荔)現代農業園區,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首批現代農業園區。園區規劃占地面積5萬畝,計劃投資2.01億元,用三年時間建成核心區和輻射區。核心區占地1000畝,包括工廠化育苗區,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區,標準化生產區,物流中心區,檢測培訓區,休閑觀光農業區六大功能區;輻射區包括溫室蔬菜、溫室……[詳細]
  大荔縣同州湖風景區位于陜西渭南大荔城區段,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已累計投資3億元,完成6.3公里兩岸堤防、1.75公里中隔段、360畝生態景觀工程、1000畝湖面蓄水工程、5公里環湖自行車綠道、100輛自行車站點、1000部生態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及音樂噴泉、福壽橋、康寧橋等20多處景點建設,可容納5……[詳細]
  龍首渠引洛古灌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史載漢武帝時修筑,因在隧洞施工中首創“井渠法”,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渠,其后引洛灌溉代有傳承,民國時期在龍首渠基礎上修建洛惠渠,發展至今,灌溉農田74.3萬畝。龍首渠是陜西省洛惠渠的前身,修筑于漢武帝元狩年間(前122~前117),因穿渠得龍骨,故名龍首渠。文物保護的范圍,僅指隧……[詳細]
  般若寺和金塔寺遺址,寺位于縣城北門偏東,即現在的城關中學和城關糧站內。創建時間不詳,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夏,隋文帝楊堅出生于般若寺內。據此,其創建時間應在南北朝時期。隋開皇四年(584),隋文帝下令對般若寺大加修葺,遂改名大興國寺。其修葺規模,據法琳《辨正論》卷三《十代奉佛篇》載:七重周垣,百拱相持,龕室高竦,欄……[詳細]
  鹽池洼位于大荔縣城關鎮、朝邑鎮、安仁鎮轄區之間,東西約二十余里,南北三至五里的,據當地人介紹和史料記載,這里古稱通靈陂,形狀如微彎的斷牛角,尖頭向西,角根在北。東、南兩岸壁立,西、北傾斜而下,一眼望不到邊得鹽堿地,不宜耕作。 七八十年代,在國家的扶持下,修建了鹽池排水工程,當地農民在這里進行開發建魚塘養魚,為鹽堿灘……[詳細]
  夏日里,美麗的沙苑呈現出“風吹草地見牛羊”的迷人景象。再過五年,這里將變成國家5A級沙漠生態休閑度假旅游景區,目前,大荔縣已按照五年規劃在緊鑼密鼓地實施。沙苑地處渭洛河夾槽地帶,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周秦漢時期灌草植被豐富,動物種類繁多,為歷朝的牧馬場所。面積400多平方公里,自古以來林湖相依、草木茂盛、人文薈萃、……[詳細]
  大荔縣黃河灘區位于大荔縣城以東約二十五公里的趙渡鄉趙渡村,位于黃河、洛河、渭河交匯之處,東依黃河與山西省相望,南臨渭河與潼關縣毗鄰,西靠洛河與韋林鎮相接。大荔縣黃河灘區屬于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63624公頃,天水一色、風光秀麗盡現湖光之美,每到節假日和周末,有來自省城西安、渭南和周圍的游客,到這里欣賞黃河風光、……[詳細]
  朝邑縣城先在原上,后移原下。明景泰二年(1451)知縣申閏創建城垣,成化三年(1467)、十七年(1481),嘉靖二十年(1541),時圮時葺。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三十七年(1698),坡水大發,東、南、北三面沖崩幾盡,四十六年(1707)重建:“城周四里,城墻高一丈五尺,池深廣各一丈,城門五:東一曰臨河,西……[詳細]
  大荔縣城關鎮南七村農民雷金明,從1995年到現在他就一直從事古董收藏這一行當,從古錢幣到各種石刻,無所不收,收藏秦漢以來的民俗文物9600余件。其中石雕3600件,文革文物3000余件,瓷器、銀器、玉器、民俗畫1000余件,木器家具、生活用品2500余件,古錢幣、陶器2000余枚(件)。金明民俗博物館位于大荔縣城西3公……[詳細]
  公元589年,南北朝對峙結束,隋統一全國,在沙苑建立了永豐糧倉!独m朝邑縣志》載:“唐高祖自河東引兵而西濟河至朝邑,舍于長-,休甲養士,仍資永豐倉為用,后嘗命太宗鎮此!薄洞罄罂h志》載:“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詔永豐倉出十五萬石米付同州,減時價十千糶于百姓!睋孛Y料考察,原朝邑縣的倉西村,就是因為在永豐倉之西……[詳細]
  大荔文殊新塔位于大荔縣城北大街北端與環城北路相交之十字路口,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又因文殊閣而得名。文殊閣為同州長興萬壽禪院的主體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別駕楊公所建,高三層,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薩像得名。文殊閣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閣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詳細]
  陜西省考古隊在大荔縣成功地發掘了八魚李氏家族墓群。大荔八魚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發掘11座,從已發掘的情況來看,墓葬結構、規模及出土實物,對研究清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官僚制度,乃至當時社會葬俗文化,特別是其書法繪畫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價值。石墓群位于黃河流域華山腳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邊緣中段,距大荔縣城……[詳細]
  文廟與原朝邑縣政府一路之隔,在其南。距現在的朝邑農場場部東偏南0.3公里,距今縣城東16.5公里。文廟始于西漢,歷代先后增葺。彼時的建筑有:大殿五間,東西廡各十三間,戟門三間,靈星門三間,泮池,德配天地坊,道貫古今坊列東西衢,啟圣祠三間在大殿東北,尊經閣在東西通衢,砌有磚洞,以便行人。上筑一閣和博文、約禮二齋,在明倫堂……[詳細]
  長-遺址位于朝邑鎮北寨子村,距縣城東16.2公里。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宇文護筑,初名晉城。建德二年(573),因晉城三面懸崖,東臨黃河,面對古蒲津關,登高可以遠望太華、中條二山,俯視黃、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時如春,遂改名長-。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增建殿宇,宮址占地擴至三百余畝。大業十三年(617),李淵……[詳細]
  九龍廟(池)遺址在石槽鄉九龍村東北緊鄰,距縣城東南4公里。因有九穴同流,故名九龍泉,又名九龍池,也叫鵝鴨池。《大荔舊志稿》稱:“縣城南八里,沙苑九穴同流,同州所由得名也!奔粗复顺卮巳。唐懿宗咸通中(860~874)太守王龜建南溪亭,昭宗時(889~904)創建大王廟,乾寧中(894~898)節度使李瑭重修并建九龍廟,……[詳細]
  趙家遺址在伯士鄉趙家村西,與村一路之隔,距縣城東南8.2公里,面積4800平方米。遺址的大部分1975年劃作新莊基,為新居覆壓。1982年8月,西博和縣館對該遺址試掘面積50平方米。文化層呈灰褐色,最大厚度為240厘米。主要遺物陶器有罐、盆、甕、缸、甑、大口尊、鬲、陶紡輪、陶刮器。石工具有斧、刀、鏟。骨器有錐、簪、鏃、……[詳細]
  白村在羌白鎮北偏東,遺址在白村的東北角與村緊鄰,距縣城西南9公里。1983年5月,西博與縣館在該遺址試掘48平方米,發現橢圓形袋狀窖穴2個,小溝1條。遺物中陶器有罐、盆、甕、缸、簋、鬲、大口尊、瓶和紡輪(均殘);石工具有斧、錛、鐮、鏟、磨石和礪石;骨器有錐、簪、鏃、匕、管和牙鏟以及蚌飾銅鏃等。紋飾有繩紋、陰紋、按紋、附……[詳細]
  同堤遺址在埝橋鄉同堤村南,距縣城西7 8公里。面積1.5萬平方米。埝頭遺址在婆合鄉埝頭村之西,與村緊鄰,距縣城東南4.3公里。面積2萬平方米。上述兩處遺址均在洛河二級臺地上,都沒有進行過試掘,根據暴露出的器物特征,經與陜西省考古所研究,認為均與梁家坡遺址上層器物相同,都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 | 在线的Av免费观看 | 色窝窝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性爱欧美精品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