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氿公園(原徐悲鴻城市雕塑公園)位于太湖大道南側東氿北側沿岸,占地面積約26公頃,總投資約1.4億元,于2010年5月份開工,2011年4月29日竣工。它是繼東氿文化廣場后,宜興城市東進的序曲和活力的延續。東氿公園采用生態浮島及微起伏狀場地作為基礎元素,形成東氿特有的多路徑空間組織,營造流動和連續的空間交流場所,尋求生……[詳細] |
![]() | 宜興陶瓷博物館AAAA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位于宜興市丁山北路,該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陶瓷博物館,并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宜興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通過各個歷史時期的藏品在這里……[詳細] |
![]() | 興望農業文化觀光園AAA 興望農業文化觀光園位于宜興西渚鎮白塔村,距天目湖12公里,善卷洞15公里,云湖景區和大覺寺4公里;從寧杭高速徐舍出口12分鐘車程直達園區。園內有豬文化館、農耕文化、筱里八景、白塔鐘聲(大覺寺)、大型沼氣發電工程,櫻桃園,板栗園,梨園,草莓園,桃園,楊梅園,葡萄園等。四季時鮮蔬菜瓜果可供觀賞、采摘。川派建筑四合小院的特色……[詳細] |
![]() | 宜興陽羨茶文化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云湖景區內,是無錫八大博覽園之一。她位于香林路東側,南鄰星云大師祖庭大覺寺,北接掛聯山,依山望湖,景色宜人。宜興陽羨茶文化博物館將茶文化收藏展示、科普宣傳、社會研究、文化傳播、茶藝表演等集于一體,另有學術交流、貴賓接待、休閑品茗、商務活動等配套設施。同時通過山水園林式布局的茶文化廊將……[詳細] |
![]() | 宜興云湖風景區AAAA 宜興云湖風景區位于宜興市西渚鎮橫吾南路南端,云湖原名橫山水庫是國家大型水庫,集水面積154平方公里,群山環抱,水質清冽,自然風光優美,是一處難得的旅游度假勝地。整個景區由水庫風景區、佛教文化區、度假服務區、田園風光區、農家風情區五個部分組成,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橫山水庫位于江蘇宜興西南山區,始建于1958年,建成于1……[詳細] |
![]() | 南岳寺,位于江蘇省宜興市郊西南七公里的南岳山。南岳寺建于齊代永明二年(484),時謂“南岳禪寺”,為江南一座古老名剎。南岳寺稱為“南岳攬勝”一景,是古時荊溪(宜興舊稱)十景中“銅峰疊翠”、“陽羨茶泉”兩景的組成部分。南岳寺近周名勝古跡尤多,宋代岳飛與金兵大戰一百余合的“百合場”,遺址即在寺麓坡下,宋代名將狄青墓址華表猶……[詳細] |
![]() | 位于湖滏鎮鎮的磬山崇恩禪寺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古寺,據《宜興縣志》舊志記載:“唐代有一僧人,周游各地,一日至此荒山野嶺,見四周山峰疊嶂,形似蓮花,其中上坡地,狀似象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僧驚嘆不已,遂掘基建寺,得一玉器,觀其形似缽,擊其聲似磬,僧視之為寶,因命此山曰磬山,寺曰磬山禪院。”《江南通志》記載,明末,高僧天隱……[詳細] |
![]() | 明清之際,宜興素有“禪窟”之稱,蜀山則擅荊溪之勝,大游覽家蘇東坡居士,歸老獨山,躬耕二頃田,見獨山峰巒如黛,清溪縈繞,脫口贊曰:“此山似蜀”。自此宜興獨山易名蜀山,顯圣禪院就座落于這蜀山東麓,山水對峙,秀不可掩。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前,在此遇太湖股匪追擊,途經蜀山,當時蜀山陳氏三姐妹,見情況緊急,急中生智,將劉秀藏于亂草堆……[詳細] |
![]() | 瀛園原名行園,坐落在宜興城內南大街城隍廟左側。瀛園是一座小巧玲瓏、具有江南特色、全城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園林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當時取西晉文學家潘岳《秋興賦》中“體以行和”之義,故取名“行園”。該園總面積達2038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63平方米,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庭園雖小,但頗具江南園林特色。該園原是謝庭揚的私人……[詳細] |
![]() | 福源禪寺隱于宜興東南第一峰大潮山之松竹中,距市址約五十里,始建于宋景定間。元末毀于兵滅。明洪武初年,雪庵凈禪師顧瞻遺址。憫茲廢墜,罄捐衣缽之資及眾裒施,鼎建一新。永樂年間,太宗文皇帝欽取雪庵凈禪師赴京校勘經典,殿堂廊廡漸廢。正統年間,其徒道性恐其久頹,而毀先業及隳教基,乃重修殿堂。正統十二年,令其徒智賢具奏準將已廢福源……[詳細] |
![]() | 太平天國王府坐南朝北位于宜興通真觀巷人民路口,原為朱峻明私宅,嘉慶十九年賣歸史姓。太平天國期間,史氏舉家避居鄉間,四年后回城發現其宅完好無損,且裝修一新。他們馬上雇人抱去了大廳屏門上百姓家不該有的青獅白象浮雕,并將其他壁畫用石灰涂抹起來。1955年,宜城教師朱聲媛向上級反映史紀壽住宅有太平天國壁畫,省文管會當即派人進行……[詳細] |
![]() | 潮音寺坐落在江蘇省宜興市芳橋鎮區岱華山下、陽山湖(蕩)邊。史載:全國潮音寺有三座,分別為宜興潮音寺、天津潮音寺和海南潮音寺,以宜興芳橋潮音寺建寺最早。據云陽(芳橋古稱)地方譜志記載:素有“水浮殿”之稱的潮音古寺建在陽山湖(蕩)邊三面環水的荷葉地上,寺院占地面積10多畝。原有前殿、大殿、堂樓和僧舍共56間,總建筑面積25……[詳細] |
![]() | 徐悲鴻故居位于宜興市屺亭街道屺亭橋塘河西側,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因河道拓寬,徐悲鴻故居被拆除。現在的故居是1994年屺亭橋鎮政府通過民間集資按原樣復建的。故居座西向東,面向運河。大門的右側掛有“宜興徐悲鴻故居”豎匾。整座故居面闊三間二進,江南普通民居風格的二層矮樓。主房門上方掛悲鴻夫人廖靜文書寫的“悲鴻故居”匾額。兩側墻……[詳細] |
![]() | 吳冠中故居坐落在閘口北渠村小學旁,環境優雅,這里新建的設施是2011年6月25日吳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日當天,由江蘇東來文化產業集團投資修繕的,故居總規劃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吳冠中生活過的舊居位于規劃用地的東北處,建筑面積約213平方米。此次故居的修繕將嚴格按照“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在原保留的二開間一進……[詳細] |
![]() | 宜興美術館位于宜興公園路一號亦園內,于1992年5月5日落成開館。著名書畫家尹瘦石題寫的館名洋溢著大家風范,與文人雅士的氛圍十分匹配。整座建筑曲廊飛檐,雍容大方,與結構簡明的徐悲鴻紀念館共居一園,側鄰相依,共同營造出濃郁的藝術氛圍。全館建筑面積2280平方米,設有四個展廳,展廳展覽面積3000平方米。宜興美術館籌建過程……[詳細] |
![]() | 據史書記載,宜興善權寺是南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祝英臺故宅”所建。過去洞是廟產。儲南強先生當年就是先從和尚手里買下山洞和山地的產權,再進行整修的。這就給善卷洞罩上了佛都溶洞的光環,善卷寺因避齊東昏侯蕭寶卷諱,改“卷”為“權”,沿用至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善權古寺是宜興佛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詳細] |
![]() | 宜興窯址位于江蘇省宜興市湯渡村附近的均山,屬于吳晉時期南方青瓷窯址群。遺址分布范圍約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藝術學院首次發現兩晉時期的窯址3處。1975年宜興陶瓷公司又發現吳至兩晉時期的窯址3處。1982年又有新的發現。在均山窯址中發現有殘留的窯墩,直徑約20米,高4米。有的殘窯用磚筑成,窯壁上架有石條。出土的窯……[詳細] |
![]() | 宜興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宜興市西南部,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總面積3400公頃,分為南部篙山和北部銅官山兩大塊。山系屬于天目山余脈,主峰銅官山海拔521米,為蘇南第二高峰。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溪水潺潺。由于受中亞熱帶氣候影響和加強了保護,森林覆蓋率達92%,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據調查,動物有四大類50多種,植物有1……[詳細] |
![]() | 玉女潭座落在宜興市西南23公里湖氵父鎮的蓮子山上,景區面積16公頃,游程約2000米長。這是一個以山林野趣為主要特色,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風景名勝。整個景區谷深林茂,溪流不斷,植被豐富,環境清幽,潭的絕妙、石的神怪、洞的奇趣、竹的幽香、水的甘甜、被唐代禮部尚書權德與“陽羨佳山水,以此為首”。著名詩人郭沫若游歷宜興,曾在玉……[詳細] |
![]() | 張公洞AAAA 張公洞是一個古老的石灰巖溶洞,位于宜興城西南20公里的盂峰山中,該洞素以道教勝地而聞名于世。唐代以來,名賢勝士游歷者甚多,留有大量詩文石刻。洞內有氣勢雄偉的海屋大場和富麗堂皇的海王廳。海王廳是全洞精華所在,洞頂鐘乳累累,不計其數,廳內經常云霧繚繞,游人若置身于海底宮殿。海王廳周圍有水鼻洞、棋盤洞、洞中洞、七竅洞等許多小……[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