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旅游景點介紹

青浦泰安橋
  泰安橋位于朱家角鎮北大街中段,東西向,橫跨市河,俗稱“何家橋”。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始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建,2003年重修。該橋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青石材質。橋長25米,寬4.2米,拱跨寬8.6米。南堍石階27級,北堍28級。橋面有護欄,護欄滿雕卷云紋圖案,護欄兩端均有抱鼓。泰安橋歷史悠久、造型優美,具有明代單孔石拱橋的典型特征。1994年被公布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峰橋位于朱家角鎮,南北跨向,橫跨南漕港(大港河)。相傳因登橋可以看到九峰三泖,故名“九峰橋”,俗稱“酒坊橋”。清初始建,乾隆三年(1738)重建。該橋為三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局部有始建時的青石。橋長36米,寬4.2米,高6.5米。分節并列拱券,中拱拱跨12米,高5.75米;邊拱拱跨5米,高3.2米。南堍石階28級,北堍25級。橋頂龍門石上刻有0-圖案,兩側橋額均鐫刻有“九峰橋”。橋有楹聯,東聯為:“九峰秀列飛虹畔,三泖瀾回古渡頭”;西聯為:“雁齒凌波宏利濟,龍舸泛水永安瀾。”九峰橋高大秀麗,高拱薄墩,體現了清代早中期高超的造橋工藝,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價值。1994年被公布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青浦關王廟
  關王廟位于朱家角鎮淀峰村,北依淀山湖,西靠攔路港,始建年代不詳,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重修。因歷遭兵燹,建筑大部分被毀,現僅存前殿。前殿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三開間,面闊9.6米,進深6.1米,七架梁,歇山頂,殿正前兩側龍紋窗。殿內有明崇禎間碑二方、乾隆四十七年碑一方。現該廟為報國寺一部分。……[詳細]
青浦天恩橋
  天恩橋位于盈浦街道天恩橋村,南北向,跨古家角港,青趙公路-天恩橋二路往南100米左右,俗稱“古石橋”。清乾隆四十年(1778年)始建,1931年重修,2018年修繕。橋額刻有“天恩橋”“民國丙寅夏”“里人重修”等。該橋為單孔石拱橋,長31.6米,寬4米,高5.7米。分節并列拱券,拱跨9.7米。南北兩堍各有石階38級,臺階為整條花崗石鋪砌,龍門石雕刻有圖案。橋有護欄、望柱、抱鼓石,北堍望柱已損毀。二側皆有楹聯,東聯為:“渡迷漳爰酬師愿,作騰果用報天恩”;西聯為:“龍起天門開鎖匙,虹垂澤國界昆青”。……[詳細]
徐涇香花橋
  香花橋位于徐涇鎮盤龍村老街中心,南北向,跨墅涇港,俗稱“蟠龍橋”。元至元庚辰年(1340年)初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為原盤龍古鎮上的主要橋梁。該橋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橋長15.6米,寬3.35米,高3.8米;并列式拱券,拱跨5.5米,高3.3米。南北兩堍各有15級石階。南堍尚存楹聯為:“輝騰寶地彩虹高”。……[詳細]
26、麟趾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麟趾橋
  麟趾橋坐落在香花橋街道金米村金家村,東西向,跨西大盈江,俗稱“金家橋”,為原金家橋鎮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也是當時青浦、昆山兩縣百姓往來的重要通道。清康熙年間始建,嘉慶年間重建。該橋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間有少量青石,為始建時材料。橋長27米,寬2.85米,高5.6米。橫聯式分節并列拱券,拱跨11米,高5.4米。東堍石階26級,西堍25級。橋兩側有楹聯,南聯為:“通億萬人往來,遙看彩虹駕水;建百千年功德,正逢鳥鵲迎秋”,北聯則已不可辨認。……[詳細]
27、襄臣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臣橋
  襄臣橋位于香花橋街道大盈社區襄臣街中段,東西向,跨西大盈江(原名趙屯浦),為原大盈鎮趙屯浦兩岸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里人孫襄臣建,故名。宣統三年(1911年)重修,2001年修繕。該橋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間有青石,為始建時材料。橋長29.5米,寬4米。橫聯分節并列拱券,拱跨9.6米,高4.7米。東堍石階26級,西堍27級。橋面有實體低護欄,六根蓮花形望柱。橋兩側有楹聯,南聯為:“瀾安水國津梁固,虹跨享衢利濟多”;北聯為“迎來冠蓋通吳會,送去帆檣接海門”。……[詳細]
泰來天主堂
  泰來天主堂位于夏陽街道城南村70號,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建鐘樓,1927年重建,1966年后停止宗教活動,1988年恢復。2007年大堂修繕一新。該教堂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禮堂為哥特式建筑風格,磚木結構,占地面積660平方米。堂體開闊高爽,縱長8間36米,寬16米,外觀錯落雙層,開高窗,兩側拱門,內有柱廊。鐘樓高33米,二層陽臺設有寶瓶欄桿;上方中間為大尖塔,上有十字架,旁為六個較小的八角形尖塔;墻體兩側為灰磚和紅磚橫向相間,正面為紅磚,上覆紅色機平石。2001年公布為青浦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塘郁遺址位于夏陽街道塘郁村東北,為元、明時期文化遺址。1998年發掘,揭露面積228平方米,發現元代古河道一條,挖出數排木樁和散落木板,出土大量元、明時代瓷器殘片,有龍泉青瓷、樞府白瓷、青花瓷和少量黑釉瓷,紋飾以蓮瓣、蘭花為主,種類有碗、盆、碟、酒盅、缽等,其中1件印纏枝花卉乳白色碗尤為珍貴,確認為碼頭遺址。2001年公布為青浦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馀慶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馀慶橋
  馀慶橋 位于練塘鎮聯農村,南北向,跨泗農港,俗稱“磚橋”。元代末年始建。該橋為三跨平梁橋,磚、木、石混合結構。橋柱由兩根條石并立組成,上置橫梁,再密排9根楠木作為縱梁。縱梁上鋪枋板,再砌小青磚作橋面,兩側貼方形青磚。橋面略呈弧形,兩邊無護欄。……[詳細]
31、天光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光寺
  天光寺位于練塘鎮練東村泖口,相傳五代章仔鈞與妻章練夫人曾居于練塘,章練夫人遂舍宅為寺。宋端平年間(1234-1236年)重建,明弘治丁巳及天啟甲子兩次修葺,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現存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均為三開間,九架梁,歇山頂。其中天王殿面闊11.3米,進深8.9米,正立面次間有“雙龍戲珠”漏窗;大雄寶殿面闊13.3米,進深11.8米。……[詳細]
顏安小學(老教室、杜衡伯紀念塔)
  顏安小學位于練塘鎮下塘街16號,前身是顏安書院,創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由鎮人捐資利用原同仁堂建筑改建而成,因地處練塘古鎮東部的顏安里而名,取“顏子安貧樂道”之意。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稱為顏安初等小學,1916年改為顏安國民高等小學,解放后一度更名為練塘鎮小學。顏安小學首任校長杜衡伯任職16年,成績斐然。共產黨人陳云、吳志喜、高爾松、高爾柏等皆畢業于該校。1955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陳云曾訪問母校,1986年9月,陳云為母校題寫了校名。現存陳云等少兒時就讀的老教室一幢和杜衡伯紀念塔一座。老教室位于學校南側,坐南朝北,磚木結構,七架梁,六開間,通面闊18.75米,通進深6.15米,建筑面積為115平方米。杜衡伯紀念塔位于教室西北面、通廊南側,始建于1936年,由陳云、高爾松等……[詳細]
練塘瑞龍橋
  瑞龍橋,又名“毛家橋”,東西跨毛家浜,她始建于明代,長26.6米,寬2.8米,高4.6米,東西石階各29級,兩幅楹聯一曰:“雁齒層排通白云,龍舸橫亙浮青溪。”一曰:“虹飛垂柳古往來人詔夸花仙,地勢控云靈鐘毓秀銘趙駐客”。 地點:東厙村村委會的西側……[詳細]
34、朝真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真橋
  朝真橋位于練塘鎮中部,南北向,跨市河,因北側原有朝真道院(俗名圣堂)而俗稱“圣堂橋”。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里人富商萬麟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又重建,2000年修繕。 橋為單孔石拱橋,青石、花崗石材質。橋長18米,寬3.45米。橋為分節并列拱券,拱跨6.82米,高3.7米。橋兩堍各有石階26級。兩側有鏤空青石護欄。兩側橋柱上有楹聯,東聯為:“帝澤流通萬里,神庥綿亙千秋”;西聯為:“長留題柱高聯,重記受書勝事”。……[詳細]
35、義學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義學橋
  “義學橋”:址于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東市,南北走向跨市河,橋北正對惠世庵,俗稱:“惠世庵橋”,“義堂橋”,始建于明天啟年間(1621一1627),重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橋面有低護欄,望柱和抱鼓石,中間四根望柱上雕有四只石獅,北有臺階20級,南有臺階18級,橋長16.4米,寬3米,高4.2米,拱跨5.7米,拱高3.1米,橋聯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月映西--蓮醉臥,虹鎖東村司馬留題”。昔日橋畔惠世庵為練塘地區有名的戲樓,每年春秋兩季常演昆劇。義學橋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橋長16.4米,寬2.95米。橋為分節并列拱券,拱跨5.7米,高3.1米。兩堍各有臺階22級。橋面有低護欄、望柱和抱鼓石,中間四根望柱,望柱上雕有石獅。1994年公布為青浦縣文物保……[詳細]
  李華涇橋,位于練塘鎮下塘街居委會。年代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詳細]
小蒸農民暴動活動舊址
  小蒸農民暴-動-活動舊址位于練塘鎮小蒸社區三管橋路86弄,原為陸少泉醫生(陸銓生父)的居宅。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陳云回練塘、小蒸地區傳達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同當地農民軍領導人吳志喜、陸龍飛、陸銓生等在此組織小蒸農民武裝暴-動-。翌年1月3日至5日進行暴-動-斗爭,后遭國民黨反動派鎮壓而失敗,吳志喜、陸龍飛等慘遭殺害。舊址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為二層樓房,面闊三間12.65米,進深16.5米,九架梁,前有重檐。硬山頂,小青瓦屋面。樓房后有小花園。1961年被公布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始辟為“小蒸農民暴-動-陳列館”,2003年修繕。……[詳細]
練塘順德橋
  順德橋是位于上海市練塘西市梢元至正間(1341—1368年)建的一座橋,清順治間(1644—1661)、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次重修。橋全長16.4米,寬2.3米,高4.1米。共有3跨,中跨為航道,橋欄、橋面均為花崗巖長條石,橋柱為青石,長條形,南北各3塊,并列成石壁式,結構簡單,具有元代橋梁特色,橋上有楹聯:“九峰列翠重鎮,桃源早發,鶴蕩漁歌晚唱,三泖行帆”。楹聯描繪了練塘鎮的秀麗風光,聯中“九峰列翠、三泖行帆、鶴蕩漁歌”,均名列練塘八景。1959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后曾多次維修加固。使整個橋體風貌完好,花紋雕刻凸現,形式簡潔但不失雄渾、壯麗。 練塘具有豐富的橋文化特質。橫跨市河的橋梁中,有6座元、明、清古石橋。順德橋即使其中的杰出代表。建于134……[詳細]
金澤放生橋
  金澤放生橋位于金澤鎮南市南北向,跨后浜。明代始建,崇禎時修繕,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陸開誠重建,民國時加砌護欄及望柱。2001年9月再次修繕。現為青浦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25.8米,寬2.3米。橫聯分節并列拱圈,拱跨7.7米,高4米。西側刻橋聯:“水出灣潭通秀氣,橋連如意接康衢”。……[詳細]
金澤如意橋
  如意橋位于金澤鎮南市,南北向,跨東厙港。元至元年間(1271-1294年)始建,崇禎間里人費姓重修,清乾隆三十三年黃漢東、僧濟賢重修,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里人重建。現為青浦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如意橋為單孔石拱橋,花崗石材質。橋長28.5米,寬2.96米。橫聯分節并列拱圈,拱跨8.6米,高4.2米。橋面有護欄、望柱和抱鼓石。兩側橋柱上有楹聯,東聯為:“后果前因如意橋發心遂意,顧名思義祖師廟主善為師”;西聯為:“化險境為坦途,千秋如意;賴博施以濟眾,一路平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日韩亚洲免费视频 | 亚洲夜夜精品一区二区在 | 亚洲欧美日韩香蕉二区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中日韩国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