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旅游景點介紹

上海總商會舊址
  上海總商會舊址位于北蘇州路470號,此處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轅舊址,近代上海已是個江海之通律的城市,中國派外大使大多從上海港出發,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閩南漁民建媽祖廟或天后宮祭神保佑平安的習俗,光緒十年(1884年)在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別建造天后宮和出使行轅。總商會會所儀門是一座仿羅馬梯鐸凱旋門式樣,一對復合柱式,威武莊嚴。商會新址為當時顯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會之地,共謀發財大略,成為民營經濟社團中心。1914年起總商會商務先后創設商品陳列館、國貨商場、商業學校,并創刊“商業月報”。1915年遷入原出使行轅舊址建造的上海市商會舊址新址,占地3300平方米,沿蘇州河大門牌樓用西式柱和花飾裝飾,額匾上 書--寫“上海市商會”五個大字。進門是甬道,甬道北端西辟小花園,內有童子軍四烈士紀念碑一座……[詳細]
浙江路橋
  浙江路橋俗稱老垃圾橋,位于中國上海市區蘇州河上,南接黃浦區浙江中路,北連閘北區浙江北路,是我國現在僅存的幾座魚腹式簡支梁鋼桁架的老橋之一,更是一座國寶級的橋梁,2014年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光緒三十二年十月(1906年),工部局又拆去木橋,改建成魚腹式簡支梁鋼桁架橋梁,下部結構為木樁基礎重力式橋臺,新橋長59.74米,寬13.9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橋上鋪設單軌,通行英電5路、6路有軌電車。民國13年(1924年),為使能夠雙向通行有軌電車,將單軌改為--,同時橋面由木板改為水泥混凝土橋面,人行道改鋪預制水泥混凝土板,民國35年(1946年),進行油漆養護。1954年,加寬橋臺。1955年,加固橫梁。1965年,橋體修理加固。1974年,加高橋臺,升高橋面;拆除有軌……[詳細]
  陳望道舊居國順路650號第9宿舍又名玖園,陳望道舊居位于第九宿舍的東邊一隅,大門正朝國福路,門牌號為51號。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里本是一位資本家的私家花園,周圍一圈筑有圍墻,圍墻外是連片的農田。五十年代初,毛澤東任命陳望道為新中國成立后復旦大學的首任校長。此時的復旦正處于一個發展壯大的關鍵時刻,學校為了落實當時的知識分子政策,也為了接待外賓的需要,根據市里的安排,便將國福路51號買下來,裝修后請陳望道入住。當時老校長身邊的工作人員、學生及家屬尊稱他為“望老”。望老之子陳振新是復旦電子工程系教師,他向復旦青年記者回憶,這幢總面積約達300多平方米的三層小樓,大大小小的用房有十二間之多,內部裝修多為歐式風格。客廳是獨特的圓弧形,與隔壁房間由一面可推拉的折疊式木門分開,天花板吊頂簡單卻不失大氣。從……[詳細]
204、飛機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機樓民國24年,于上海成立的航空協會為發展會務,鞏固基礎,在當時的市中心區(今五角場)博物館(今第二軍醫大學)旁,今長海醫院內征地10畝,建造會所及陳列館。協會從民間集資10萬元,由著名設計師董大酉設計,久泰錦記營造廠承建,設計為30年代雙翼飛機凌空欲飛的飛機樓。飛機樓結構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由機首和前翼組成,共高三層。機首的底層為會客室,循扶梯盤旋而上,可達頂層。頂層為紀念堂,建為圓形環墻,嵌以黑色大理石。中間呈圈狀,建成三祭臺。祭臺正中鑲著一塊藍色玻璃,陽光透過玻璃,直射大廳。此即“皇穹宇”。再登高可達白石砌成的“圜丘壇”。壇分三層三圍用石倍數均依“九”增減,稱“小天壇”,確是譽之無愧。前翼的一二層,為航空陳列館和航空圖書館。第二部分由機身和尾翼組成,高二層,多為航空協會的辦公室。穿過機……[詳細]
  舊上海市體育場位于國和路346號江灣體育場,是大上海計劃建筑之一,1935年10月建成,同樣出自董先生的手筆,同樣以獨特的造型在中國建筑史上留下一抹重彩。運動場是整個體育場的核心主題,呈橢圓形,由田徑場和環形大看臺組成。田徑場設有一條環形500米跑道,分為8道,東西直道長220米(當時國際比賽設有200米短跑項目),跑道內側為投擲區和跳高區,中間是足球場,足球場的北側是網球場,南側是武術場。看臺東西兩側司令臺設計成三孔券門牌樓式建筑,三座人造白石大拱門高達8米,運用了中國傳統的云紋、火焰紋、蓮花紋等雕飾,頂部左右兩端各設古銅色金屬大鼎一只,專門用于點燃象征運動精神的熊熊火炬。拱門上方分別刻著“國家干城”、“我武維揚”、“自強不息”三塊門額。江灣體育場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位于長海路399號體育學院內,由著名中國建筑師董大酉設計,朱森記營造廠承建.大樓前有廣場,外觀3層,連屋頂里的夾層共4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仿宮殿式建筑,大門前兩旁有石獅一對。1929年7月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第123次會議通過了一項計劃,即《大上海計劃》。1929年10月1日,市政府決定公開征集設計圖案并懸賞3000元。1930年2月獲獎圖案正式揭曉,1931年6月隆重開工。1932年1月中旬,工程即將竣工之時,“一。二八”戰事爆發,工程被迫停工。1932年3月,停戰。該工程又立即于7月重新開工,于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上海淪陷后,市府大樓先后被日寇,汪偽霸占作為辦公地。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市政府遷入原租界,市府大樓改作國立體專。1949年后這里曾為上海市行政干……[詳細]
  上海市立衛生研究所位于中原路32弄,1935年下半年竣工。建筑采用磚石形式建造,屋面中部采用歇山頂,兩側為廡殿頂,附以華麗的檐飾,檐下有斗拱,上覆黃色玻璃瓦蓋。墻面采用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至今清晰依舊的長壽圖案。該衛生試驗所屬醫療衛生研究部門領導,由董大酉設計事務所設計,陸根記營造廠承造。現為長海醫院職工住宅樓。……[詳細]
  舊上海市立醫院位于長海醫院21號樓,是大上海計劃建筑之一.1934年動工建筑.由董大酉設計.陸根記營造廠承造。原本規劃的舊上海市立醫院是以這幢主樓為中心.以扇形建造8棟同樣大小的樓房.但是現在好像只有這幢主樓了.不清楚另外7幢樓是已經被拆除還是當時根本就沒來得及建造.只是圖紙上的設計.現為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使用。舊市立醫院外立面為淺灰色并飾有花紋.建筑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1956年按原建筑風格加蓋一層為四層,.建筑面積4676平方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首任院長由國立同濟大學校長翁之龍兼任.抗戰爆發后.市立醫院被日軍改為陸軍醫院.勝利后由國民黨軍隊接管為陸軍聯勤總醫院,解放后也同樣是軍醫大學。……[詳細]
舊上海市博物館
  舊上海市博物館位于長海路174號長海醫院的影像樓,仿中國建筑鼓樓造型。是《大上海計劃》建筑之一,建造于1934年,采用董大酉的中西合璧設計,張裕泰合記營廠承建。外形似北京城鼓樓,重檐歇山、琉璃瓦頂,四周有仿石望柱圍欄,外立面由人造石塊砌筑。高24米,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歷時兩年完工。博物館1936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首展“中國建筑展覽會,參觀人數逾四萬,盛況空前。2014年升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舊上海市圖書館位于黑山路181號,采用的是現代建筑與中國建筑之混合式樣。處于行政中心南北主軸線上位于府前右路與府南有路之間,座西向東,與博物館相對。平面為“工”字型,前部兩端橫展向前突出,與午門相似。總面積3,470平方米,而且還為將來留有擴建余地,容量可增加一倍。圖書館中央正面設計了門樓,屋脊最高處約25米。一層中央為入口大廳,依次是報紙閱覽室,書庫,左翼為辦公室,右翼為兒童圖書室,演講廳。二層為閱覽室、借書室和目錄室。左右翼為研究室和特別閱覽室。二層中央前部上有夾層,為儲藏室,由此可通過露天階梯登門樓。圖書館在設計上防傳統門樓,在平頂的兩層建筑上,設置“中國固有形式”的重檐歇山門樓。左右對稱,具有新古典主義縱橫三段式構圖的特征。室內采取紅柱、彩畫的傳統風格。舊上海市立圖書館是區級文物保護……[詳細]
  密豐絨線廠舊址位于波陽路400號,建于1934年,原為英商創辦。普倫設計,馬海洋行承建,1934年竣工。絨線倉庫:木椿基礎,鋼筋混凝土無梁樓蓋結構,清水紅磚墻面,橫豎線條構圖。高級職員住宅:磚木結構,英國鄉村式花園別墅,一幢獨立式,兩幢毗連式。1959年由政府作價購買后,更名上海茂華毛紡廠,1966年10月成為上海第十七毛紡廠,90年代后又恢復為茂華毛紡廠。另有一幢獨立式、兩幢毗連式洋房,分別為英國老板住宅、領班住宅、高級職員住宅等。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密豐絨線廠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2014〕29號)。……[詳細]
  東區污水處理廠舊址位于河間路1283號,始建于1926年,辦公樓占地227平方米,建筑面積455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坐北朝南,為裝飾藝術派風格。女兒墻自壓頂線腳層層漸次收進。等分格式窗下有橫向裝飾帶,入口門洞頗具特色,立面作幾何形凹凸墻面處理。壓縮機房,單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坐東朝南,風格式樣與辦公樓相似。建成于民國15年(1926年),是當時亞洲第一個城市污水處理廠!系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藝的二級污水處理廠。值得驚訝的是居然還能運轉正常,可見當時設計的前瞻性和實用性。主要構筑物有:泵房1座,曝氣池4組(共16條),豎流式二沉池6座,空氣壓縮機房1座,污泥干化床33只。日處理量為1.7萬立方米,經處理后尾水排入黃浦江。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東區污水處理廠舊址為上海市文物……[詳細]
  裕豐紡織株式會社辦公樓位于阪楊樹浦路2866號,系日商大東洋株式會社在上海早期開辦的紗廠。所生產著名的“龍頭細布”馳名中外,棉紗線用的是仙桃牌商標,同樣享譽業界。解放后裕豐歸政府所有,更名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廠辦公室清水紅磚墻面,窗間墻有壁柱,坡屋頂,設老虎窗。2014年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原高級職員宿舍兩層,坡屋頂,原立面為卵石墻面,門窗口為紅磚鑲砌。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裕豐紡織株式會社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2014〕29號)。……[詳細]
  煤氣公司楊樹浦工場舊址位于楊樹浦路2524號,楊樹浦煤氣廠始建于1932年,兩年后建成投產。工廠設有當時先進的連續直立式伍特型炭化生產工藝,籌建82英寸規格的1組30孔核增熱水煤氣爐兩座,機械除焦油、初苯、脫硫等凈化回收裝置,蒸汽核電動煤氣排送,壓送機及儲氣柜等。楊樹浦煤氣廠建成時日產煤氣11.3萬立方米,包括水煤氣5.67萬立方米,占全市煤氣消費量的80%。該廠的辦公樓、儲氣柜等建筑定位。本世紀的東海天然氣的發展淘汰了原人工煤氣,這里成為歷史。廠內現存老建筑辦公樓,和該廠同時期建造,3層,建筑面積約1185平方米,磚混合結構,坐北朝南。現代派風格,立面層間有腰線,黃色面磚墻面,飾轉角隅石,北立面局部飾山花裝飾。2014年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工部局電氣處新廠舊址位于楊浦區楊樹浦路2800號。楊樹浦發電廠(上海1882年始有電燈,英商先后在蘇州河邊建過3個電廠,1908年工部局設電力處,收購老廠并在楊樹浦建大廠,1913年供電。1929年美國國外電力公司購進該廠,改名上海電力公司,壟斷上海用電)。現代式廠房。透平車間:建于1912年,單層鋼結構。一號鍋爐房:建于1913年,多層鋼框架結構。2號鍋爐房:建于1938年,十層鋼結構,有110米高的煙囪。1913年由英國商人投資建成。初時裝機容量為10400千瓦,到1924年,裝機容量達12.1萬千瓦,成為當時遠東第一大電廠。1929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將全部企業賣給美國國際電氣債券有限公司,并作為發電處隸屬于上海電力公司。1947年,電廠投入遠東地區第一臺高溫高壓燃煤、燃油兩用前置機組。……[詳細]
滬江大學歷史建筑建筑群--教員宿舍
  1947年2月,一幢12套的教員宿舍動工,是年建成。10月8日,校董會批準圖書館擴建方案并命名擴建后的新館為“湛恩紀念圖書館”(HermanC.E.LiuMemorialLibrary),以紀念劉湛恩校長。同時批準新造一幢女生宿舍的方案。在校門口的馬路對面購置5畝地,提議建鄉村中心——“湛恩村”。……[詳細]
滬江大學歷史建筑建筑群--馥賚堂
  馥賚堂是滬江大學最晚建成的一座建筑,1948年,由美國南、北浸禮會撥款建造,耗資16.95萬美元。建筑為哥特復興風格,主體部分三層,局部帶四層0-,清水紅磚外墻,入口處設尖券型大門,屋頂上連續開尖頂老虎窗,立三角形大山墻。屋頂為雙坡紅瓦屋面。初建時為滬江大學女生宿舍,解放后一直作為學生公寓,20世紀60年代始作教工集體宿舍,1999年8月改建為教師公寓。現為上海理工大學第二教師公寓。……[詳細]
滬江大學歷史建筑建筑群--思魏堂
  思魏堂(AuditoriumandandWhiteChapel):滬江大學大禮堂也稱為思魏堂,是為了紀念滬江大學第二任校長魏馥蘭博士募集資金而建,同時也為了慶祝滬江大學建校30周年。1936年開工,1937年5月竣工。實際上思魏堂是大禮堂中的一個部分,位于東北側。整個大禮堂為羅馬風格,二層磚混結構,平面呈“L”型,尖頂、尖券門窗、簡化的扶壁和尖塔,簡化的玫瑰花瓣窗都體現了濃郁的宗教色彩。建筑下層設教會辦公室、教員休息室,上層是禮拜堂。大禮堂竣工后就成為了滬江大學的標志性建筑,如今依然作為大禮堂使用。1937年5月,大學禮堂暨思魏堂(AuditorumandWhiteChapel)聯體建筑落成,建筑費2.21萬美元。大學禮堂的上層為禮堂,可容一千兩百余人,下層為會議室、同學會室、學生課外作業團……[詳細]
滬江大學歷史建筑建筑群--思福堂
  思福堂建于1936年,原為女教職員宿舍,為紀念美國佛吉尼亞州HenriettaHallShuck夫人而名。現為國際交流中心。磚木結構,折衷主義建筑風格。開窗方正,白色仿石窗套與清水紅磚墻形成色彩對比,南立面有浮雕式圓拱,卷草紋裝飾的牛腿支撐陽臺,三角形山墻外露名木框架。1936年,滬江大學建校三十周年紀念,募建大學禮堂(UniversityAuditorum);為紀念前校長魏馥蘭博士募建思魏堂(WhiteChapel);為紀念美國佛吉尼亞州HenriettaHallShuck夫人而建思福堂(VirginiaHall),專用于女教職員宿舍,建筑費0.59萬美元。滬江大學校董、教師湛羅弼夫人(Mrs.R.E.Chambers)建獨立式住宅一幢,后捐給大學。9月30日,舉行大學禮堂暨思魏堂奠基禮,……[詳細]
滬江大學歷史建筑建筑群--音樂堂
  音樂堂建于1935年,高二層,最初是中學部禮堂,上層為禮堂,下層為辦公室、理科實驗室,后改作滬江大學音樂室。建筑為哥特式風格,整座建筑就像是一座精致的教堂。主入口處開尖拱型券門,券拱設計多層,上方為長方形券窗,套在一個尖拱型的窗套內,頂部是三角形山墻,兩側的窗戶上方開基督教玫瑰花瓣型的小窗。外立面窗間飾有簡化的扶壁,頂端凸出小錐塔。轉角處的頂端同樣是用小錐塔裝飾。建筑東南立面還設有雙跑樓梯通向二層側門。屋頂較陡峭為兩坡紅瓦屋面,外墻用清水紅磚砌筑。建筑不拘泥于某種形式,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去都有不同的視覺效果,是滬江大學內堪稱精品的一座建筑。建筑在解放后曾作為圖書館使用,1999年改為學校辦公樓至今。1935年10月,中學禮堂(AcademyAssemblyHall)建成,建筑費0.76萬美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亚洲性影院在线看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电影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一页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