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 > 豐縣旅游

豐縣旅游景點介紹

  虺城月照井為明代古建,位于徐州市豐縣范樓鎮虺城村丁道尚家東南角。位于豐縣東南,黃河故道以北,系黃河決口后形成的沖積平原,西高東低。堤南為廢黃河灘淤的青沙地和淤地,地勢高,易旱;堤北為堿地,地勢低,易澇。黃河北堤和鄭集南支河在境內為東西走向,豐徐公路南線從其北部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芋、棉花等。“月照井”在村內,村周邊是河流、農田,植物生長茂盛,村里池塘較多,水源充足。村里住有百余戶村民,丁氏家族居多,居住條件多樓房、瓦房、四合院,村級公路暢通。據說是商湯時期左相仲虺,在此地封王建城,虺城當時占地五公頃,城內有亭臺樓閣,水榭洞天;寺院神塔,幽雅庭院;五行八業,一應俱全,儼然一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東有一井,傳說每花甲一周(60年),月光便可直射井底一次,人稱……[詳細]
梁寨淹子水庫
  梁寨淹子水庫,又名梁寨淵子水庫,于清代形成,位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梁寨村西南1.5公里處,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系黃河決口沖積平原,鎮區水資源豐富,黃河故道,經過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萬畝的果園,鎮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業也相當發展。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東臨西高頭村,西臨伍姓莊,南靠大田,北距鄭集南支河不足50米。清乾隆七年(1772)黃河決口,沖刷石林,形成一個淹子,(古稱“西套”、“套里”、亦叫“淵子”),位于梁寨,故名梁寨淹子,面積1.5平方公里,最深處10米,建國前為私人所有。1957年修閘圍堤建梁寨水庫,1976年在淹子周圍建魚塘種白蓮藕……[詳細]
  戴恩墓碑為清“康熙六十年十二月(1721)谷旦”所立,位于新套樓村東沙河養豬場東北角10米處。位于豐縣東南部,土地結構為黃泛沖擊平原,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平坦。土質大多為鹽堿地,粘土僅占耕地面積的10%,零星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土壤疏松深厚。依山傍水,區位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公路發達。華山、嵐山和駝山(又稱龜山)三山一脈,大沙河南北貫通,大沙河水庫臥于鎮區腹地,是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以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為四大特色產業。戴恩墓碑,南百米是大沙河,西10米是養豬場,北、東兩面是大田,樹林,由于是老祖墳,很少有人過問,亟待保護。明洪武十四年洪武……[詳細]
  王玉璋墓碑為“民國歲次壬子(1912)清和月”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楊莊村西南角。此地位于豐縣中部,復新河西側,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樓至東北楊廟一線為沙質土壤,其余均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內河航道主要有復新河,與微山湖相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王玉璋墓碑,南靠沙支河,西靠復新河,西邊樹木參天,東離烈士陵園200米,北面原是大田,現改為公墓,惟有王玉璋墓碑突出,年代久遠。明故十三世祖王大公,諱玉璋,字汝壁,墓封土直徑4米,存高1.5米,墳前立碑,坐北向南,青石質,……[詳細]
華山閘
  華山閘始建于1977年,位于雙樓村尹雙樓南200米原豐徐路大沙河上,位于豐縣東南部,地處黃河決口形成的大沙河上,四周是黃泛沖積平原華山、嵐山和駝山(又稱龜山)三山一脈,大沙河南北貫通,大沙河水庫臥于鎮區腹地,是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以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為四大特色產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河岸樹林茂盛,綠化重點地帶。華山閘東1公里華山鎮政府駐地、西靠大果園,南面隔沙河水庫是豐徐公路華山橋,交通十分方便,水源充足,是設閘的最佳地點。豐縣節制閘起步較晚,1959年始規劃設計了第一座節制閘,“文革-”期間,由于極“左”思潮的影響,以革命壓生產,因而節制閘的發展速……[詳細]
  大沙河二壩翻水站1958年建站,1998年7月翻建。位于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二壩村西北角大沙河南岸(二壩淵子),二壩淵子,位于豐縣大沙河鎮的西南部,于1851年咸豐年間農歷8月19日黃河由蟠龍集決口沖擊形成,和安徽省碭山縣高寨淵子隔壩相對,看上去像二龍擁抱,又像二龍戲珠,古稱龍頭淵子。大沙河鎮二壩翻水站往西往南與碭山縣毗鄰,東面是包樓村,北邊臨大沙河,南岸水源充足,排水渠橫貫10個行政村,澆灌兩萬多畝耕地,十分有利果樹的澆灌與水稻的種植。此地位于豐縣城南的蘇皖兩省三縣結合部,豐黃公路從南北穿過,廢黃河、大沙河東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經過植樹造林、興修水利,如今到處茂樹蔥蘢,花果滿樹。已形成了糧食,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詳細]
  丁蘭墓碑為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20)季歲次已卯夏六月”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王大莊村南原寶堌寺小學院內。此地位于豐縣中部,復新河西側,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墻邊有楊樹,校院四周是農田,長滿農作物。四周是大田,門前有條大路通往附近各村,南面不遠處有條沙支河,東西兩邊不遠處有公路,交通十分方便。丁蘭,西漢河南人,生卒年代不詳,后定居豐縣丁蘭集村,因孝母,漢宣帝時拜為中大夫,死后葬于丁蘭集。據明版《豐縣志》載:丁蘭,河南陳州人,后寓居豐縣東十里小張橋(今豐縣鳳城鎮丁蘭集),早喪父,事母至孝。及母喪,刻木孝母,事母如存……[詳細]
  孫莊墓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孫莊村花園莊東100米。此地位于豐縣中部,復新河西側,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樓至東北楊廟一線為沙質土壤,其余均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內河航道主要有復新河,與微山湖相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墓碑地處大田地里,離孫莊村花園莊東100米,距縣糧食儲備庫80米。南臨高速公路,交通方便。孫莊村孫氏堂號為“映雪堂”,現存《孫氏族譜》十卷,(民國)孫明標四修民國十八年(1929年)鈔本。孫氏一支始祖, 自洪洞-縣老鸛窩遷徙而來,墓在破“四舊”……[詳細]
華山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華山鎮華山村五組山南老豐徐路北。本地位于豐縣東南部,土地結構為黃泛沖擊平原,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平坦。華山、嵐山和駝山(又稱龜山)三山一脈,大沙河南北貫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尹氏宗祠四周住滿居民,尹氏后裔居多。據《尹氏族譜》記載:始祖尹三,諱浩;尹四,諱洪;尹七,諱近,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兄弟三人同姐姐奉旨移民,從山西平陽府洪洞縣蘇堡鎮蘇堡村分別遷居江蘇沛縣沙河鎮、新村里尹莊(今豐縣歡口鎮尹莊)、華山里華山村(今華山鎮華山村)立基。浩公后裔十世祖因兵匪猖獗、水患肆虐被迫攜眷離家,從沛縣沙河鎮遷居豐縣新村里尹莊,與洪公后裔居住一起。因清朝以前多次修譜(一……[詳細]
趙莊橋閘
  趙莊橋閘,始建于1972年1月,位于徐州市豐縣趙莊鎮趙莊村南太行堤河上。位于豐縣的西北部,系黃河決口后沖積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開挖太行堤、營子、西支、四聯等幾條大河,豐單公路從境內通過,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傳統的農業大鎮,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棉花、特種蔬菜的種植發展較快。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趙莊閘地處太行堤河上,河岸兩旁樹木參天,河水終年不斷,風光秀麗,以閘代橋,行人不斷,自然環境優美。趙莊閘南面是彭莊,北面是趙莊鎮政府駐地,東、西兩邊是太行堤,以閘帶橋,豐、單公路從橋上經過,交通十分方便,行人不斷。太行堤河,在復新河流區。1978年底,縣完成了復新河六期治理工程,基本上實現了梯級河網化,全縣三級控……[詳細]
  鄧莊遺址為新石器時代古遺址,位于徐州市豐縣趙莊鎮鄧莊村北。此地位于豐縣的西北部,系黃河決口后沖積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開挖太行堤、營子、西支、四聯等幾條大河,豐單公路從境內通過,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傳統的農業大鎮,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棉花、特種蔬菜的種植發展較快。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種植。鄧莊遺址,南靠鄧莊、北至太行堤,西到吳神廟,東臨農田,面積約8萬平方米。材料記載,建國后鄧莊村后進行大型土方工程及歷年深翻土地時,曾挖出許多灰坑,并出土許多骨針、磨制石器、灰陶器等文物,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證明距今大約六千多年前……[詳細]
  丁公祠遺址為清代遺址,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丁蘭集村張奎忠家內。地勢平坦,起伏不大。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丁公祠遺址南邊是東西大道,左右有居民,西邊不遠便是開闊地,綠樹成蔭。丁公祠遺址上有一條新修的水泥路,西與王大莊村,東與海子涯村相通,村南是張小樓村,北面是大田地,交通十分方便。丁蘭,西漢河南人,生卒年代不詳,后定居豐縣丁蘭集村,因孝母,漢宣帝時拜為中大夫,死后葬于丁蘭集。據明版《豐縣志》載:丁蘭,河南陳州人,后寓居豐縣東十里小張橋(今豐縣鳳城鎮丁蘭集),早喪父,事母至孝。及母喪,刻木孝母,事母如存。“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刻木事親,所表達積極意義所在,也是丁蘭孝道核心思想。《二十四孝》:“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勞之恩,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詳細]
  柳將軍廟井為清代建筑,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西關村五隊孫化朋家后院,周圍有院墻保護,十分安全,距原柳將軍廟舊址二十多米,新廟在原址重建,此井仍可利用。地勢平坦,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據《豐縣志》,豐西郊有“柳毅坡”、柳毅廟,在縣治西門外偏北。《唐宋傳奇》講,柳毅,唐朝人。唐中宗時,參加考試落第,回到涇陽縣老家時,見一婦人正在田野里放羊,那婦人對柳毅說:“我是洞庭湖君的女兒,嫁給涇川君的二兒子,不料現在他把我休在門外了。有一封家信,請捎給我的父親。”柳毅聽了以后,便捎信給洞庭君要他把女兒接回。待洞庭君把女兒接回以后.便打算將女兒許配給柳毅,可柳毅斷然拒絕了。并說:“哪有因為捎一封信,便把人家的女兒娶作妻室的呢?寧死也不能這樣做。”說罷便告辭而去。后柳毅娶妻盧氏,非常美麗,感情也很好。有一天晚上……[詳細]
鳳鳴寶塔
  鳳鳴寶塔始建于明萬歷十六年(1588),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向陽南居委會鳳鳴公園內。地處豐城中心,北面是鳳鳴湖,南二十米是護城河,西有鳳鳴廣場,東為居民區,豐城中心地帶,周邊為商業區,人口集中,園內曲橋、涼亭、花圃、樹木風景如畫,游客終年不斷,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為豐縣標志性建筑。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傳說鳳凰曾經落在鳳鳴塔上,鳳凰很大,嗉子搭在古城墻外今鳳凰嗉公園處,劉邦母親難產,吃了鳳凰嗉的土才順利生下高祖劉邦。鳳鳴塔于明朝萬歷十六年(1588年)由縣令費思箴、學諭毛志尹共建。磚石結構,共七層,人可登頂。第七層四方均有洞口,供游人望。塔的四角掛有風鈴……[詳細]
  李七公正居墓碑又名“始祖李七公祖妣張孺人合葬之墓碑”,為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歲次甲戌仲春谷旦”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新集村村東三十米大田地里。此地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系黃河決口沖積平原,東南、西北比較長,地勢南北均高,中間低,除廢黃河灘淤地400余公頃為粘土、半粘土外,其余多為堿地或砂堿地。鎮區水資源豐富,黃河故道,經過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萬畝的果園,鎮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適宜種植,楊樹及牛蒡、山藥等經濟作物,畜牧業也相當發展。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碑西三十米新集村,四周是大田地,新集村村北……[詳細]
  張文蔚墓碑為“中華民國歲次甲申(1944年)清和月”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范樓鎮王庵村東隊莊中心。此地位于豐縣東南,在黃河故道以北,系黃河決口后形成的沖積平原,西高東低。堤南為廢黃河灘淤的青沙地和淤地,地勢高,易旱;堤北為堿地,地勢低,易澇。黃河北堤和鄭集南支河在境內為東西走向,豐徐公路南線從其北部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芋、棉花等。畜牧業也有相應發展。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村南,村東有環鄉路,距范樓鎮駐地6公里,交通方便,路上行人不斷。張文蔚墓碑在“文革-”期間被推倒,現存放在王庵村東隊村中心橫臥,碑青石質,通高1.87米,……[詳細]
  明貢生沛縣教諭周濟生碑又名“明貢生沛縣教諭周濟老碑”,為民國時期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周莊村周莊后大田地祖墳地里,地南頭有個生產小路,路南是周莊。此地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地勢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間,西部略高于東部。境內有東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條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聯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經過開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庫,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豐縣《周氏族譜》初修于明崇禎元年,民國周胍盛重修,民國二十年辛未(1931年)石印本。現被……[詳細]
  郭靜齊師范碑全稱為“清邑庠生例授文林郎郭公靜齊師范碑”,為民國十八年(1929)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范樓鎮果園村果塘一隊村東南角大道旁。此地位于豐縣東南,在黃河故道以北,系黃河決口后形成的沖積平原,西高東低。堤南為廢黃河灘淤的青沙地和淤地,地勢高,易旱;堤北為堿地,地勢低,易澇。黃河北堤和鄭集南支河在境內為東西走向,豐徐公路南線從其北部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適宜種植牛蒡、苔蒜等經濟作物,畜牧業也有相應發展。據《郭氏族譜》記載:郭述武(約1842--1922),字世哲,號靜齊,清朝秀才,教書育人。長子郭效師(約1865—1917),字允貞,……[詳細]
  季天常墓碑為民國十七年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李樓村孔莊東南100米,青年路西50米蘋果地里季家祖墳上,蘋果地里,碑后面有個田聯間路,周邊是黃泛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溫和,適宜果樹、林木及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季天常曾任洪武年間山西郎山總兵,生卒年代不詳,亦是季姓一百二十五世祖,李樓村季姓來祖。季天常墓碑,青石質,碑通高2.06米,寬0.61米,厚0.24米,碑座長1.05米,寬0.95米,高0.30米,碑帽雙面二龍戲珠浮雕。因年久失修,風雨侵蝕,自然損毀,致墳已平,碑面少數文字模糊,難以辨認。墓碑陽面刻字為:明故先考天常公先妣孟孺人府君之墓。奉祀男朝樂朝棟朝安孫孟祥曾孫國開國光國宦國寶玄孫化府元孫宏彰。碑陰刻季氏族譜文,全文四百字:“吾氏自建封以來,迄今百有余世,由始祖亮公考之……[詳細]
朱公始祖碑
  朱公始祖碑為清代同治九年三月谷旦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趙莊鎮朱陳村朱莊北100米大田地里。朱公始祖碑位于豐縣的西北部,系黃河決口后沖積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開挖太行堤、營子、西支、四聯等幾條大河,豐單公路從境內通過,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傳統的農業大鎮,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棉花、特種蔬菜的種植發展較快。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對于朱陳村,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寫到:“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惟兩姓,世世為婚姻”,使豐縣的朱陳村美名遠揚。再加宋代詩人蘇軾作:“題陳季常蓄《朱陳村嫁娶圖》”,更使朱陳村進一步遠播。據清《豐縣志》載:朱陳村在趙莊,離縣二十里,于開河得古碑于此。清代豐縣人劉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色资源网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精品综合国产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网色天天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你懂的网站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