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 > 豐縣旅游

豐縣旅游景點介紹

  七里鋪土地廟遺址為明、清兩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齊莊村七里鋪村西北角緯一路南。七里鋪村位于豐縣中部,復新河西側,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樓至東北楊廟一線為沙質土壤,其余均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內河航道主要有復新河,與微山湖相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種植農作物。七里鋪土地廟遺址,原有大成殿3間,東西廂房、院落等建筑。占地面積184平方米,建筑面積96平方米。七里鋪土地廟始建時間不詳,明、清時重修,1939年毀掉,遺址上留下成堆的碎磚瓦礫,石碑年深日久,風雨侵蝕,……[詳細]
  李順、李安墓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閆莊村海子崖東南角,是豐縣發現唯一的的明代將軍墓。墓南有一村級路,北為民房。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周邊是大田,半沙半淤土壤。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適宜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據家譜記載:李順,字彥達,自幼喜武,性格剛烈。元末苛政,天下大亂,李順投軍到徐達麾下,吳元年(1367年)被編籍到徐州衛左所,隨軍北征屢立戰功,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以身衰請退,讓長子李得春替代他繼續在燕山前衛服役。李得春陣亡后,燕王朱棣登基,在元年正月十四日(1403年)欽準李得春的二弟李安襲職,三月十二日,晉升李安為懷遠將軍燕山前衛指揮世襲同知(從三品)……[詳細]
鳳城天主堂
  鳳城天主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書院南街24號天主堂。鳳城天主堂南鄰魚塘,西鄰城河,北鄰鳳城鎮居民,坐西朝東,門前書院北街,交通方便,位置僻靜。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四季分明。天主教于清光緒六年(1880)傳入縣境。三十二年(1906),天主教在縣城建天主教堂,新建房屋82間。民國19年(1930)縣天主教屬上海區管轄,神甫換成加拿大人;并且,豐縣天主教堂由分堂提升為總堂。23年(1934)縣城天主教堂新建大圣堂,可容納教友800多人。27年(1938),日本侵略軍攻占縣城,縣城天主教堂成了縣人的避難所,教友大增。32年(1943),縣天主教堂的屠神甫等三位加拿大神甫被日本憲兵隊槍殺。1949年,縣城天主教堂有教友2000多人。是……[詳細]
  豐縣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76年,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楊莊村老豐沙公路西沿。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烈士陵園西鄰復新河,東靠老豐沙公路,北鄰環城路,南靠豐沛運河,交通方便,自然環境優美,陵園內松柏挺拔,道路平坦,四周圍墻完整,十分幽雅。豐縣革命烈士陵園曾進行過二次搬遷。1946年10月,中共豐縣縣委及人民政府戰略北撤后,國民黨縣黨部及縣政府進駐豐城,對留在豐縣境內的共產黨人和革命人士及其家屬進行大屠殺,僅豐縣城內被殺數千人,全部埋在城東南隅的鳳鳴塔附近(今縣體育場),縣人俗稱“萬人坑”。1948年11月豐縣城解放,中共豐……[詳細]
周勃、周亞夫墓
  周勃、周亞夫墓為明、清所建,實為周勃、周亞夫的衣冠冢,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黃樓村東南。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周勃(?—前169年),祖籍卷縣人,即今河南原陽縣(舊原武縣)人,后遷居于豐邑城東落戶,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明、清《豐縣志》均將周勃列入豐縣人物志。周勃出身貧苦,定居豐縣后,因距邑城較近,故青年時期以村西大澤中(豐城北關大澤門外)的蘆葦編織葦箔、蠶具營生,間或為人婚喪嫁娶之時充當吹鼓手維持生計。但他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孔武有力。明.隆慶《豐縣志?宦業志?周勃傳》載:“周勃,以材官(訓練步兵的低級武宮)從高祖,戰……[詳細]
龍霧橋遺址
  龍霧橋遺址為大致為宋遼金至明遺址,位于地處豐縣鳳城鎮史套樓東南,北環路南,復新河東岸。龍霧橋位于河灘上,此鄰北環路,西鄰復新河,交通方便。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內河航道主要有復新河,與微山湖相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遺址東西長約50米,南北寬約60米,面積約3000平方米。龍霧橋在城北2.5公里處,據《豐縣志》記載:秦時滄河從縣城的西面流來,在縣城的東北角拐彎,流向東南。前256年,滄河上有一座較大的石橋,橋似龍環,橋的北面是大澤,水天一色,茫茫蒼蒼,霧氣騰騰,索繞橋面,因此向有“龍環霧繞”之稱。……[詳細]
豐縣城護城河
  豐縣城護城河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鳳城鎮北關村村南,位于豐縣中部,復新河西側,境內地勢平坦,稍顯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樓至東北楊廟一線為沙質土壤,其余均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鎮交通比較發達,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內河航道主要有復新河,與微山湖相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豐縣城池是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城河景觀,開挖于城戰國時期,是比較完整的方形城河之一,清光緒《豐縣志》載:“豐縣城池,舊城莫究其始,秦筑厭氣臺于此,后鑿城內四隅為池,周長九里。”歷代多次疏浚,至今從無干涸,水清如碧。河寬20米,深2.8米。1949年至今豐縣對護城河……[詳細]
  華山墓群為漢代墓葬,位于徐州市豐縣華山鎮華山村北。位于豐縣東南部,土地結構為黃泛沖擊平原,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平坦。土質大多為鹽堿地,粘土僅占耕地面積的10%,零星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土壤疏松深厚。依山傍水,區位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公路發達。華山、嵐山和駝山(又稱龜山)三山一脈,大沙河南北貫通,大沙河水庫臥于鎮區腹地,是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以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為四大特色產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華山又名東華山,位于豐縣城東南十五公里處,華山西邊有大沙河,依山傍水,山青水秀,“華山遠眺”為古豐八景之一,清盧世昌有詩:“百里平原一障橫,郁蔥佳氣此間生;日華……[詳細]
  套樓定安寺為明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謝集東北角,已被洪水淹沒。胡樓村位于豐縣東南部,土地結構為黃泛沖擊平原,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平坦。土質大多為鹽堿地,粘土僅占耕地面積的10%,零星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土壤疏松深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安定寺遺址南臨大沙河,北依大平原,南北兩面為平原開闊地,東臨中胡樓村和前胡樓村,西靠謝集,周邊村莊繁多,現已成為蘋果園,環境優美。安定寺遺址上栽種有蘋果樹,南端原沖積的溝壑已基本填平,栽種上楊樹。據當地群眾世代相傳及出土文物考證,安定寺分前后兩院,后院建有玉皇閣,規模宏大。前些年曾在遺址處挖出條石、大鐘、門楣等……[詳細]
“三槐堂”王氏家祠
  “三槐堂”王氏家祠始建年代不詳,從清乾隆七年開始重修,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王仙橋村三組西頭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地勢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間,西部略高于東部。境內有東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條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聯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經過開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庫,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三槐堂王氏家祠三邊靠大田,西、南兩邊臨路,交通方便,位置偏僻,四周楊樹環繞,十分幽靜。因自然因素三槐堂王氏家祠多次被洪水沖擊,多次修繕,“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族人收藏神龕、石碑等實物,2003年族人重建于王溝鎮王仙橋村三組莊西頭,坐北面南,院墻南北長25米,寬……[詳細]
套樓天主堂遺址
  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位于徐州市豐縣華山鎮套樓村廣場。土地結構為黃泛沖擊平原,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平坦。依山傍水,區位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天主教于清光緒六年(1880)傳入縣境。是年,天主教在套樓建天主教堂,有房屋79間,歸上海教區管轄;第一位神甫是法國人孫神甫。1912~1948年,天主教進一步發展。1924年,套樓天主教堂新建大圣堂,可容納教友500多人;并建神甫辦公樓1所,上下計12間。1930年豐縣天主教堂由分堂提升為總堂,設總本堂1人,兼管套樓,三官廟、趙莊集3處分堂。1949年,套樓天主教堂有教友1500多人,屬徐州教區領導。1950年神甫被驅逐,華山縣設在教學堂。1953年1月,華山縣撤銷后,南堂改成糧管所,北堂改為鄉……[詳細]
  重修殿閣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王花樓村東北角水坑里。王花樓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東北與套樓鄉接壤,東南與岳莊鎮交界,西北面和劉王樓鄉相鄰,西南與安徽碭山縣接壤。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種植。重修殿閣碑西邊和南邊是王花樓村居民,東面和北面是大田,原在廟坑坑北,“文革-”中被推到坑底,旱季顯露,雨季水漫,愈淤愈深,亟待保護。碑青石質,圓首,額題“重整殿閣修理神像報功小記碑”,高1.95米,寬0.65米……[詳細]
  便集三拱橋為1957年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首羨鎮便集村東南角西支河上。便集村位于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周圍河溝渠密布,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方便,主要種植麥、棉、玉米、大蒜、洋蔥、大豆等農作物。鎮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農用橋的建設逐步受到重視,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1949~1959年,縣內干、支河存在著面廣量大的交通配套問題。由于當時經費和建筑材料較為緊張,技術力量缺乏,所以在橋梁建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一般橋梁沒有什么孔徑計算,只是根據當時河床的寬窄確定孔徑和孔數。在橋梁結構上,一部分是簡易……[詳細]
  于坑于氏宅為清代建筑,位于豐縣歡口鎮周堂村于坑莊中間,位于豐縣東北部,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北部屬淤土類,地類強;中、南部屬沙質土壤,透氣、透水性強。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由于地處微山湖畔,湖水可利用率較高,有著良好的水利灌溉條件,主要種植麥、稻、玉米、棉花、菜五大類作物。徐濟高速、豐魚公路、歡沛公路過境。據《古豐于氏家譜》記載:江蘇省豐縣于氏家族,是明朝洪武二年,當時戰亂饑餓,奉遷民之詔,由洪洞-縣設局,辦理移民集中,集中在廣恩寺,大槐樹下,樹上構壘巢窩下,古稱大槐樹老雚窩人,有叔伯三兄弟良,臣,煙,經當時官兵押送,一路磨難來到豐縣,后三兄弟分居,老大名良住……[詳細]
55、裴公墓
  裴公墓為清代所建,裴氏墓碑地處徐州市豐縣常店鎮裴廟村前組中心路北,距常店鎮六公里,在古城豐縣西北方向二十里。位于豐縣北部,黃河決口沖積平原,西南高,東北低,高差較大,南、中部屬沙性土壤,透氣、透水性強,北部屬淤土類,地力強。水陸交通便利,電力設施齊全,信息傳播快捷。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坐北面南,西有四聯支河與漢皇陵相望,南靠環鄉公路與太行堤河相望,水資源豐富,水利灌溉條件優良,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四周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村南有環鎮公路東西貫通,交通便利,當地居民多以傳統農業為主,主要種植麥、稻、玉米、棉花、果、菜六大類作物。在墓地較前位置,東西……[詳細]
  周公存誠記事碑,立于民國十年(1921年)。碑位于順河鎮順河村周屯組南400米路西,大溝岸上。順河村系平原坡地,東北低,西南高。西南部為青沙地,東北部為粘土地,西北部為鹽堿地。位于豐縣西北,東有復新河,西臨四聯河,南靠羅河,北有蘇北堤河。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豐金線縱貫全境,歡順路橫穿全鎮,水陸交通發達,河渠縱橫,水資源豐富,木秀草青,花紅果香,樹茂村幽,物產豐富。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紅芋、棉花等。碑的北面為周屯村,南面為邊廟村,東西皆為大片田地,距順河鎮2公里。碑為青石質,坐北朝南,高2.82米,寬0.765米,厚0.29米,碑額“公頌儀型”,雙……[詳細]
  泰山行宮碑立于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地處周大莊村西頭路南,東鄰周大莊村,北靠周大莊后路,西連豐碭路,南接村民宅。此地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東北與套樓鄉接壤,東南與岳莊鎮交界,西北面和劉王樓鄉相鄰,西南與安徽碭山縣接壤。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相傳,楚漢相爭時,劉邦進兵彭城征戰途中路經此地,曾在這里住宿吃飯。劉邦奪取天下之后,曾在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親率部隊平叛淮南王英布,在返回長安之時再經此地,于是便將此地“石城”更名為“食城”,以紀……[詳細]
  張倫升墓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順河鎮涂莊村南樹林內,地處肥沃平原,系平原坡地,東北低,西南高。西南部為青沙地,東北部為粘土地,西北部為鹽堿地。涂莊村位于豐縣西北,東有復新河,西臨四聯河,南靠羅河,北有蘇北堤河。村東為復新河西岸,墓東西均為一望無際的樹林,環境優美。北鄰村民聚居區,南鄰良田,距羅河400米,距順河鎮4公里。豐金線縱貫全境,歡順路橫穿全鎮,水陸交通發達,河渠縱橫,水資源豐富,木秀草青,花紅果香,樹茂村幽,物產豐富。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紅芋、棉花等。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兩通墓碑,都面南,東面一通為殘碑,光緒二十八年(1902)立,……[詳細]
  重建三官廟碑為明碑,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祝樓村周大莊組村西路北,祝樓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東北與套樓鄉接壤,東南與岳莊鎮交界,西北面和劉王樓鄉相鄰,西南與安徽碭山縣接壤。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果樹及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種植。三官廟后毀于洪水,重建三官廟碑經黃水多次沖擊淤于地下一米多深處,1983年,農民挖紅芋窖時發現出土,出土時碑上半部和下半部均斜斷致殘,形成三段。2008年經修復,立于天師府院內,碑青石質,通高1.57米,寬……[詳細]
  登仕郎劉學魏墓是民國時期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順河鎮黃樓村劉寨莊中樹林內,西營子河南岸,距順河鎮3公里。黃樓村位于豐縣西北,東有復新河,西臨四聯河,南靠羅河,北有蘇北堤河。系平原坡地,東北低,西南高。西南部為青沙地,東北部為粘土地,西北部為鹽堿地。豐金線縱貫全境,歡順路橫穿全鎮,水陸交通發達,河渠縱橫,水資源豐富,木秀草青,花紅果香,樹茂村幽,物產豐富。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紅芋、棉花等。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墓碑南50米,是東西方向的水泥路,墓碑西100米是南北方向和環鎮柏油路,墓碑在“劉寨村”村前,有利于人們的保護。現有青石質碑刻3通,是劉氏第十四祖劉士清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的。劉二公學魏為清“登仕郎”,清封贈之制中“登……[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性色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激情中文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