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 > 豐縣旅游

豐縣旅游景點介紹

三層炮樓
  三層炮樓是1967年順河鎮革命委員會建,屬“文革-”產物,位于徐州市豐縣順河鎮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院內。順河村位于豐縣西北,為黃泛沖擊平原,東有復新河,西臨四聯河,南靠羅河,北有蘇北堤河。系平原坡地,東北低,西南高。西南部為青沙地,東北部為粘土地,西北部為鹽堿地。水陸交通發達,河渠縱橫,水資源豐富。順河村北側有西營子河,東部為大片農田,土壤肥沃,五谷豐登。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大蒜等農作物。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地處鎮政府大院東部,南部為鎮區居民區,臨街有門面商舖,西部、北部為順河村居民區,東部為鎮政府工作人員家屬區。在“文革-”期間,雖然毛澤東在《人民日報》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社論中已經警告全國的批判形式要文斗不要武斗,但由于被批判資產階級思想的人不服,由此一些他們的派別如變色龍,中央支持哪派別他們……[詳細]
七公墓表
  七公墓表是清代徐州狀元李蟠為李氏始祖七公撰書的一篇墓表,位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黃樓村富士路北狀元碑園內。狀元碑園處于原黃樓鄉駐地,富士路北,現屬于梁寨鎮黃樓村,距鎮駐地12公里。梁寨鎮有“狀元故里、冠軍之鄉”之稱。系黃河決口沖積平原,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鎮區水資源豐富,黃河故道,經過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萬畝的果園,鎮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業也相當發展。李蟠,字仙李,號根庵,又號萊溪。生于清順治十二年,終年74歲。為康熙皇帝欽點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1300年中徐州唯一的狀元。七公墓表,記載了李氏的原籍和進徐州以來的發展歷史,全文426字,碑文為:“吾李氏籍彭者,幾四百年。始祖七公,于元至正間,遷自真定府之真定縣,至程子院遂家焉。…………[詳細]
  趙文海墓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單樓村大張口棉站東20米楊樹林內,西面20米是原大張口供銷社。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系黃河決口沖積平原,東南、西北比較長,地勢南北均高,中間低,除廢黃河灘淤地400余公頃為粘土、半粘土外,其余多為堿地或砂堿地。鎮區水資源豐富,黃河故道,經過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萬畝的果園,鎮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業也相當發展。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此地主要栽種果樹。趙文海墓距梁寨鎮內的主要交通道路八號路200米,與大張口和單樓的路相連接,距梁寨鎮駐地6.5公里。趙文海,生年不詳,清……[詳細]
  得正墓碑為大明萬歷二年同郡太學生三明道士周中立記,位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前四樓村村北果樹林內,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系黃河決口沖積平原,東南、西北比較長,地勢南北均高,中間低,除廢黃河灘淤地400余公頃為粘土、半粘土外,其余多為堿地或砂堿地。鎮區水資源豐富,黃河故道,經過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萬畝的果園,鎮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業也相當發展。梁寨鎮前四樓村北,在東西中溝北80米,十號路西150米。得正墓碑記李太母邵孺人之貞節,碑帽為雙龍戲珠,上刻“圣旨、欽表貞節李璽妻邵氏合葬之墓……[詳細]
  梁氏誥命碑為清代嘉慶二十五年立所立,原位于在梁寨鎮鎮政府駐地南500米處,2008年春天重立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新腰里王村西高頭北大田地里。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地處黃泛沖積平原,地勢平緩,屬溫暖帶半濕潤季風氣候。西臨梁寨淹子,距儒林郎候選州同知梁作相與其妻恭人胡太墓碑距離220米。在碑的旁邊是一條小生產路,將墓碑與三號路相連。北面是南水北調的十一級提水站。交通便利,路人不斷。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業也相當發展。原梁寨梁氏碑林分為東南墓碑群和南部靠近梁寨淵子、梁行村北的碑林,除始遷祖至五世祖的墓碑在梁寨鎮梁寨村的北部外,其余梁氏碑林均在寨東南和南部,其功名碑大多集中在南部,兩通“誥命碑”位于整個碑林園的前方。當年園內古柏環繞、碑石林立,碑身刻有銘文,碑頭有圓有方……[詳細]
  梁作相墓為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立,位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新腰里王村西高頭北樹林里。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系黃河決口沖積平原,東南、西北比較長,地勢南北均高,中間低,除廢黃河灘淤地400余公頃為粘土、半粘土外,其余多為堿地或砂堿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鎮區水資源豐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業也相當發展。在碑的旁邊是一條小生產路,將墓碑與三號咱相連,北面有引水河,交通便利,與梁氏誥命碑碑西距220米。原梁寨梁氏碑林分為東南墓碑群和南部靠近梁寨淵子、梁行村北的碑林,除始遷祖至五世祖的墓碑在梁寨鎮梁寨村的北部外,其余梁氏碑林均在寨東南和南部。當年園內古柏環繞、碑石林立,碑身刻有銘文,碑頭有圓有方,或浮……[詳細]
  萬古流芳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梁寨鎮夾堤村北300米處,北為張莊,東北方向為前口村,西臨滕家堤,西南方向為夾堤村。位于縣城東南,黃河故道北側。系黃河決口沖積平原,東南、西北比較長,地勢南北均高,中間低,除廢黃河灘淤地400余公頃為粘土、半粘土外,其余多為堿地或砂堿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紅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業也相當發展。此地四面藕塘環繞,經過人工清淤,到處鵝鴨和鳴,芳草茵茵,滿塘荷藕四處飄香,有一條沙石路通向中間的島上。此碑額鐫刻著“萬古流芳”四字,碑文較長,全文分“正文”與“跋文”兩段,正文728字,跋文378字。此碑原立于婁子寺。據文獻記載,婁子寺在淵子東岸,是晚唐梁……[詳細]
  白衣廟記碑為清代所立,具體時間不詳,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戚莊村莊南200米大田地里,碑南50米是復新河,碑西有張小集,東北方向有華樓,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東北與套樓鄉接壤,東南與岳莊鎮交界,西北面和劉王樓鄉相鄰,西南與安徽碭山縣接壤。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適宜果樹及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的種植。白衣大士為觀世音菩薩化身之一,身穿雪白衣裳,手執楊枝凈瓶,即人稱的白衣觀世音菩薩,白衣觀音大士的信仰在民間極其普遍,故而白衣廟原供奉觀世音菩薩。清……[詳細]
  天齊廟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范樓鎮虺城村南北路路西溝邊,距徐州市西北50公里。位于豐縣東南,在黃河故道以北,系黃河決口后形成的沖積平原,西高東低。堤南為廢黃河灘淤的青沙地和淤地,地勢高,易旱;堤北為堿地,地勢低,易澇。黃河北堤和鄭集南支河在境內為東西走向,豐徐公路南線從其北部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四周是河流,農田,植物生長茂盛。主要種植大蒜、牛蒡等農作物。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芋、棉花等,畜牧業也有相應發展。古城“虺城”現為范樓鎮虺城村,村里住有百余戶,村民中丁氏居多,村級公路暢通,居住樓房較多,自古多出商、官人才的寶地。據丁氏族譜記載,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丁氏“夢松……[詳細]
  高氏始遷祖碑為清雍正十二年歲(1734)次甲寅三月所立,原來該碑立于祖塋地之田野間,現位于徐州市豐縣歡口鎮劉大營村后大營高氏家祠內。位于豐縣東北部,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北部屬淤土類,地類強;中、南部屬沙質土壤,透氣、透水性強。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高氏家祠位于豐歡公路西200米處,歡順公路南,交通十分便利,碑記載遷豐等事跡,高氏家譜有記載。碑高1.72米,寬0.75米,厚0.19米。碑旁有一通石雕麒麟,高0.86米,寬1.06米,厚0.17米。因久經風雨侵蝕,文字不清,又經“文革-”期間被人拉去作磨坊墊石而損壞較重。碑頂部斷缺無尋,背面立碑族眾名字不清,正面文字多數尚……[詳細]
義路通行碑
  義路通行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歡口鎮歡口村文化宮內。歡口村位于位于豐縣東北部,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北部屬淤土類,地類強;中、南部屬沙質土壤,透氣、透水性強。由于地處微山湖畔,湖水可利用率較高,有著良好的水利灌溉條件,主要種植麥、稻、玉米、棉花、菜五大類作物。徐濟高速、豐魚公路、歡沛公路過境。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義路通行碑為明崇禎七年(1634年)為方便農商并防止盜賊而立。青石質,園首,碑題“義路通行”四字。義路通行碑經風雨侵蝕,又經“文革-”期間被人為拉倒損壞,斷裂三節,文字也有些不清。1983年歡口鎮建文化站時找到,碑高1.37米、寬0.64米、厚……[詳細]
  黎照堂劉氏增修祠堂碑為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歡口鎮前大營村劉家祠內。前大營村位于豐縣東北部,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北部屬淤土類,地類強;中、南部屬沙質土壤,透氣、透水性強。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由于地處微山湖畔,湖水可利用率較高,有著良好的水利灌溉條件,地勢平坦,水土肥沃,環境優美,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農作物。黎照堂劉氏增修祠堂碑位于歡口鎮西南方,東營河南岸,前大營村村中心,四面是居民。祠堂前有一條大路通往豐縣至歡口的公路。據劉大營黎照堂劉氏歷史上十一次修譜載:此族系漢高祖劉邦公后裔,恒公大系,二十世山陽公劉秋直裔……[詳細]
  武舉人魏續征墓碑為清代嘉慶十二年(1807年)辛卯仲春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師寨鎮大堤口村北面大田內,位于豐縣東北部,復新河的東側。豐谷公路從境內通過。該鄉地處平原坡地,東南部為青沙地;東北部為沙質土壤,西北部為粘土;西南部為混合土。主要河流有復新河、營子河。土壤肥沃,農田水利條件較好,大力發展以糧食為主的種植業,兼搞工副業,并有儲量較大的鹽礦。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舉人碑北面靠二號沙石路,西邊是通往村中的沙石主干道,東邊是水渠,楊柳成行。交通方便,行人和田間勞作人不斷。魏續征字雨唐,生于1633年,卒于1712年,享年80歲,順治8年(1651年)辛卯科武舉……[詳細]
李新莊抗日義勇軍誕生地
  李新莊抗日義勇軍誕生地為1937年李貞乾烈士的家鄉徐州市豐縣師寨鎮李新莊,地處黃淮沖積平原,東南部為青沙地;東北部為沙質土壤,西北部為粘土;西南部為混合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李貞乾烈士在此組建了共產黨領導下的豐縣人的第一支抗日武裝部隊,現紀念碑位于李新莊村中心偏西李貞乾烈士故居門前。1937年在家鄉李新莊組建了共產黨領導下的豐縣人民的第一支抗日武裝部隊——豐縣人民抗日義勇隊,是當時中共徐西北工委與中共魯西南特委會并后的中共蘇、魯、豫、皖特委所在地。李貞乾烈士少年時期在豐縣城南畢樓務本高小讀書。1924年畢業于徐州第七師范學校。先后在豐縣女子小學,豐縣教育局任職。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豐縣師范校長、中學校長、國民黨……[詳細]
  董生燧神道碑為明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師寨鎮小李莊村董寨中心路北。小李莊村位于豐縣東北部,復新河的東側。地處平原坡地,東南部為青沙地;東北部為沙質土壤,西北部為粘土;西南部為混合土。主要河流有復新河、營子河。土壤肥沃,農田水利條件較好,大力發展以糧食為主的種植業,兼搞工副業,并有儲量較大的鹽礦。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碑前有路,四周為村民房屋,淤性土壤,適宜小麥、水稻種植。董生燧神道碑位于董寨莊中心,坐北朝南,碑前有條東西大道,人口居住集中,多為董氏后裔。元代董氏始遷祖董天覺和他叔侄十三人自洪洞-同遷山東,分遷到平原、肥城、青州、豐縣等地,豐縣董氏一支始祖于元……[詳細]
娥墓堌墓群
  娥墓堌墓群為漢代古墓葬,位于徐州市豐縣首羨鎮董莊村娥墓堌莊西100米,據豐縣城約30余里,位于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周圍有四條河環繞,南有西支河,北靠蘇北堤河,西有惠河,東靠四聯河,河溝渠密布,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方便,主要種植麥、棉、玉米、大蒜、洋蔥、大豆等農作物。鎮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娥墓堌村居民在遺址南側居住,以農業為主,1995年原和集鄉政府在遺址上修建排灌站一處,站名以娥墓堌命名,并建有紀念亭一處,亭北有紀念碑一通,有一條東西大道,通住山東省。娥墓方圓十余畝,據墓碑記載:“明成化、弘治中二次盜掘,其墓四面有門,環數百步,中有洞宇甬道,積石頗多。”。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在娥墓堌建立了娥墓岱祠。其建筑群雄……[詳細]
  樹德堂劉氏遷豐一世祖立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位于徐州市豐縣首羨鎮黃樓村王雙樓南100米農田內。位于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平原坡地,西高東低,比差為1.5米。砂堿地占70%,粘土占30%。周圍有四條河環繞,南有西支河,北靠蘇北堤河,西有惠河,東靠四聯河,河溝渠密布,土地多為沙質,以種植小麥、大蒜、洋蔥、玉米、棉花和雜糧為主。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此碑立于大田地,南靠豐縣至單縣公路,西靠鄉級公路,黃樓村王雙樓南100米,南離便集村300米,屬革命老區,這里樹木茂盛,民風淳樸,劉姓族人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生存,培養了不少有用人才。根據樹德堂《古豐劉氏族譜》記載,明初,有劉姓兄弟二人從山西遷居到豐縣西北四十余里的司馬……[詳細]
豐縣縣委舊址
  豐縣縣委舊址建筑為民國時期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首羨鎮張后屯村村委會西北處240米,是解放戰爭初期縣委辦公地。張后屯村西鄰山東的肖云鎮,北接張老家村,土地多為沙質,以種植小麥、大蒜、洋蔥、玉米、棉花和雜糧為主。位于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周圍有四條河環繞,河溝渠密布,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方便,主要種植麥、棉、玉米、大蒜、洋蔥、大豆等農作物。鎮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1930年初建立了豐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尹小樓黨支部,1930年至1934年原縣委書記張啟功和其他領導同志在此辦公,后因叛徒出賣,停止工作。《中共豐縣地方史》記載:“1940年6月,中共豐縣縣委在豐縣北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和根據……[詳細]
張老家地下涵洞
  張老家地下涵洞為1964年所建,位于豐縣首羨鎮張老家村西北200米,西惠河分道處。位于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周圍有四條河環繞,南有西支河,北靠蘇北堤河,西有惠河,東靠四聯河,河溝渠密布,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方便,主要種植麥、棉、玉米、大蒜、洋蔥、大豆等農作物。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惠河,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東魚河右岸一條支流,原為獨立入南陽湖的河道,東魚河開挖時被截為兩段,今惠河上段源自單縣中部孫溜鎮馬廟村,東北流經張集鎮后,沿金鄉縣與江蘇省豐縣邊界至霄云鎮核桃園村注入東魚河。上段全長41.7公里,流域面積283平方公里。東魚河以下的惠河在魚臺縣境內,依舊匯入南陽湖。西惠河惠及兩岸百姓,涵洞周圍樹木茂盛,……[詳細]
蘇北大堤
  蘇北大堤為1950年國家投資修建,位于徐州市豐縣首羨鎮黃樓村北400米。位于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周圍有四條河環繞,河溝渠密布,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方便,主要種植麥、棉、玉米、大蒜、洋蔥、大豆等農作物。蘇北堤河是人工開挖的一條河流。自西向東流入復新河。蘇北堤河是江蘇豐縣和山東魚臺的界河,西通西惠河,東流入復新河,由于堤土被種莊稼。殘堤破壞嚴重。其為復新河支流,1958年后有幾次疏浚。常年河水淤積,西部河底干枯種上了莊稼,只是澇天,有積水,實際是個排澇堤河,近年是蓄水河,兩岸種植了莊稼,無人問津。蘇北大堤前身是清咸豐年間擋黃河水的防洪大堤,以堤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日本欧洲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级理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