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 > 豐縣旅游

豐縣旅游景點介紹

八寶硫璃井
  八寶硫璃井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首羨鎮東北3里的李堂村前隊,李堂村東南角一塊空地里。位于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周圍有四條河環繞,河溝渠密布。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方便,以種植小麥、大蒜、洋蔥、玉米、棉花和雜糧等農作物為主。井壁同琉璃一樣發籃色夾雜墨綠,相傳為地下土氣所燒產生了琉璃,也有人傳說,被金蟾所纏繞出了琉璃。井水苦,不能飲用。用于洗衣飲馬。井沿高出地面約60公分。八寶琉璃井,有市民可能受《濟公傳》影響,又傳說豐縣建文廟時,井里撥沙條。解放后入北關街約三十米路西,北山是西屋的南山,此屋為臨街門面房,南屋山是李家車馬行過廊的北山,形成兩個屋山夾一井,東臨北關大街。李家車馬行堂兄李……[詳細]
  劉邦正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費樓村西北角500米處,亦即費樓村西北角苗城河底。費樓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東北與套樓鄉接壤,東南與岳莊鎮交界,西北面和劉王樓鄉相鄰,西南與安徽碭山縣接壤。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果樹及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種植。劉邦正墓碑,1980年農民在挖苗城河時從河底1米深處發現出土、碑青石質,圓首碑,碑通高1.56米,寬0.66米,厚0.13米,碑座長0.85米,寬0.74米,高0.32米,碑首浮云……[詳細]
  重修惠氏古廟記事碑為清代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周寨村惠廟組西200米。周寨村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地勢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間,西部略高于東部。境內有東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條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聯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經過開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庫,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適宜多種樹木及農作物種植。重修惠氏古廟記事碑東200米是惠廟自然村,西靠13號柏油路,南北均置于大田地之中。地域廣闊,交通方便,村莊稠密人煙旺盛。江蘇豐縣惠氏的堂號為“中和堂”,家……[詳細]
84、太行堤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行堤
  太行堤為當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趙莊鎮許莊村南200米。許莊村位于豐縣的西北部,系黃河決口后沖積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開挖太行堤、營子、西支、四聯等幾條大河,豐單公路從境內通過,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傳統的農業大鎮,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棉花、特種蔬菜的種植發展較快。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太行堤河是復新河的一條重要支流,發源于山東省單縣浮崗集,經豐縣西部王溝鎮流入豐縣,經豐縣趙莊南、常店南至孫套樓匯入復新河,由復新河直泄南陽湖,全長54.5千米,流域面積476平方千米,流域包括單縣南部、江蘇豐縣。其主要支流有蔣河、二堤河和孟流河。1952年由政府牽頭,群眾自……[詳細]
  劉清墓始建年代不詳,大致在秦漢之際,位于徐州市豐縣趙莊鎮金劉寨村漢皇祖陵里,這里是漢高祖劉邦的祖居地。劉寨村位于豐縣的西北部,系黃河決口后沖積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開挖太行堤、營子、西支、四聯等幾條大河,豐單公路從境內通過,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傳統的農業大鎮,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棉花、特種蔬菜的種植發展較快。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劉氏72世、彭城郡劉氏太上曾祖,劉氏族譜稱豐公。劉清,漢高祖劉邦的曾祖父,曾任戰國末期魏國大夫,后來魏遷大梁都于豐。因為劉清的父親是魏國大夫,劉氏家族也就屬于秦國要防患的對象,所以劉清遷到力村后,為了避免秦朝的迫害,曾隱姓埋名,……[詳細]
趙氏祖祠
  趙氏祖祠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明季頹湮。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由趙氏合族重建,現在祖祠石柱上依然存有建祠時的刻字。位于趙家祖祠徐州市豐縣王溝鎮中心十字路東北角。趙集村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地勢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間,西部略高于東部。境內有東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條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聯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經過開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庫,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趙氏家祠于1986年重修占地580平方米,建筑面積192平方米,西邊為公路,前邊為村道,東邊,北邊皆為民居,所在地區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周邊適宜種植棉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此祠正房三間,配房東西各四間。坐北朝南大門,門楣上四個大字“趙氏家祠”,大門兩旁有兩個石獅。有山……[詳細]
  漢高祖斬蛇處遺址大致為秦、漢遺址,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黃莊村路北。黃莊村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豐西澤,在豐縣西南二十余里處,今遺址內,地勢仍低洼,遇雨輒澇。斬蛇溝與斬蛇陂皆在澤北。古豐西亭,即高祖斬蛇處,遺址在今王溝鎮梁飯棚村西里許。村前故有斬蛇溝,乃豐水故道,明初干涸,清嘉慶元年,河決龐林,涮豐水故道,逶迤東北,即今苗成河,近年因發展,左右皆建成民居。《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詳細]
  御龍堂劉氏家祠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劉元集村趙廟西。劉元集村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御龍堂劉氏家祠門前有一東西大道,門前東南是池塘,三面靠居民。據御龍堂劉氏第四次族譜和《大明處士北嶺劉公暨配張孺人墓表》記載:這支劉氏是山西移民,此支劉氏始祖劉玉曾經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四處征戰,因功授千戶,永樂二年(1404)奉旨從洪洞-遷豐西老家集(今王溝鎮前劉集村)。劉玉后裔又分五派,長支從前劉集析居劉大樓。作為世襲之軍官,劉玉一脈在豐縣生活幾代人之后,僅林地就有九十六畝之多,林地植松柏數千百余株,繁衍之盛可見一斑。滿清入……[詳細]
御龍堂劉氏記事碑
  御龍堂劉氏記事碑為清代雍正十一年十月(1733)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前劉集村南路西20米處。前劉集村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地勢高亢,西部略高于東部,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2006年縣政府在此修建了從前劉集村到安徽省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該碑高2.4米、寬0.71米、厚0.195米,是“御龍堂”劉氏來祖碑,它記載了劉氏來豐的來龍去脈和發展史。有劉氏族譜“民初版”(修于民國十三年),“八八版”(修于1988年)存世,“我御龍堂一族,系高祖直裔,乃漢文帝劉恒第三子劉參之后。……傳自我堂下一世……[詳細]
豐縣三省井
  三省井建于明、清之際,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王老家村西550米處。屬黃泛沖擊平原,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地勢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間,西部略高于東部。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三省井始建于明清年間,石塊護沿,青磚砌壁,井水清徹透底,水味甘甜。1992年,江蘇省《縣市農業科技報》優秀、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我國第一位徒步萬里沿黃河兩岸作農村考察的王榮華,來到三省交界處進行科技扶貧。他了解到這一帶地區十年九旱,嚴重缺水,干旱時群眾吃水要跑幾里路到別村去取水。王榮華便萌生了要打一口深井的念頭。最終選定在豐縣的劉集村、單縣的小張莊村、碭山的郭集村,三個村莊中間的交界點上打一口井,可供三省三縣的農民飲用。6月19日,王榮華代表蘇、魯、豫、皖接壤地……[詳細]
白衣皇宮廟碑
  白衣皇宮廟碑為明、清之際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王溝鎮李胡集村中心路東旁,莊里南北路上,王廣愛門前北側。李胡集村位于豐縣西部,屬黃河沖擊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東低,南沙北淤,中間是兩合土。地勢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間,西部略高于東部。境內有東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條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聯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經過開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庫,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現埋于地下,碑身外露30公分,內容、年代暫無法考證。資料記載,碑高2.1米,寬0.7米,厚0.18米。此碑記述建白衣廟的經過和施財人姓名,碑青石質,圓首,額題“白衣皇宮”四……[詳細]
豐縣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位于徐州市豐縣孫樓鎮高樓村高樓四組路南。高樓村位于豐縣中部,豐城南郊,系平原坡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面高程最高處42.5米,最低處39.5米。主要有砂土、堿土、粘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主要種植麥、稻、棉、果、菜五大類作物。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高氏祠堂北距豐王公路500米,南至豐碭路二里,祠前有直通張莊大道。東有直達縣城外環水泥公路。村南,村西有兩條人工挖的灌溉河,終年有水,四周所住多為高氏子孫。乾隆三十年,剛剛上任兩江總督的高晉,在督辦黃河河工事物時路經豐縣,在縣府官舍聽說縣城西南有高氏一門三壽,為同胞兄弟,都是縣庠生,大公篤勛115歲,二公篤……[詳細]
黃河故道大堤
  黃河故道大堤為始建于明代,所存段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蔣莊村八大家南200米。蔣莊村位于豐縣城南的蘇皖兩省三縣結合部。豐黃公路從南北穿過,廢黃河、大沙河東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經過植樹造林、興修水利,如今到處茂樹蔥蘢,花果滿樹。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已形成了糧食,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等五大支柱產業。黃河故道是清咸豐元年,黃河從碭山蟠龍集決口而形成的自然河流。豐縣是黃河泛濫決口進入江蘇的源頭,豐縣境內黃河故道范圍包括主河道廢黃河豐縣段(豐縣二壩至豐銅邊界,長25.8)及分洪道大沙河(豐縣二壩至豐沛邊界,長28.5)豐縣段,歷史上受黃河泛濫的影響,豐縣境內形……[詳細]
大觀園記事碑
  大觀園記事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岳莊村鎮政府東大觀園內。岳莊村位于豐縣城南的蘇皖兩省三縣結合部。豐黃公路從南北穿過,廢黃河、大沙河東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經過植樹造林、興修水利,如今到處茂樹蔥蘢,花果滿樹。已形成了糧食,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該碑置于大沙河鎮果都大觀園李衛大殿東北角李家碑林,南有果都路接豐黃路,該地帶為豐縣“百里觀光”事業的核心帶,占地380畝,集果園、公園、花園于一體,大觀園內現有各類果樹、花卉30余萬株,涼亭曲橋,長廊、假山、噴泉及(現代建筑)清代李衛宮保府,觀景樓、漢帝塑像館等人文景觀。宮保府系……[詳細]
  玄帝廟碑為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孫洼村村路北。孫洼村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處于平原。位于豐縣中部,豐城南郊,系平原坡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面高程最高處42.5米,最低處39.5米。主要有砂土、堿土、粘土。鎮內水資源豐富,有復新河、苗城河、新沭河等主要水系,為工農業生產提充足的水源。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碑位于村莊內,碑兩側有一村級路,周圍為民房,居民多從事果樹種植,主要種植麥、稻、棉、果、菜五大類作物。玄帝姬顓頊,又名乾荒,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之孫,姬姓。其父乃黃帝次子昌意,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詳細]
96、張綱墓
  張綱墓為王莽時期所建,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費樓村東北500米處。費樓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東北與套樓鄉接壤,東南與岳莊鎮交界,西北面和劉王樓鄉相鄰,西南與安徽碭山縣接壤。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果樹的生長。村民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交通便利。張綱墓地處苗城河南,周圍是果園,無影響墓冢的建筑物。墓冢北靠苗城集,南面榮莊村,東臨許口,西臨周口。四周平坦,四周是蘋果園。經多年風雨侵蝕,歷代黃水泥沙淤積,及分責任田到戶,多年平整土地,造成墓冢與周圍高低相差無幾。頂部封……[詳細]
張道陵祠遺址
  張道陵祠遺址始建年代不詳,大致為元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費樓村費樓二隊,費樓村中心南北大道與東西大道交叉處。費樓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當地居民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張道陵(34—156),道教創始人,第一代天師。本名張陵,東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道書載:為漢留侯子房八世孫。據本地文史資料載,張道陵于東漢建武10年(公元34年)生于豐縣阿房村(今江蘇豐縣宋樓鎮費樓村)。他7歲埋頭書房,苦讀《道德經》、《河圖》、《洛書》,領其奧。19歲設帳講學,后任江州令。24歲與孫氏成婚。因當時社會的種種原因,張道……[詳細]
  關帝歇馬亭遺址為清代遺址,位于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聶洼村程莊組西150米處的蘋果園里,位于豐縣大沙河鎮北2公里,南靠村中心沙石路,東靠程莊,西面、北面為蘋果園。該地地處黃泛沖積平原區域,沙質土壤,溫濕氣候,適宜果樹栽植及蔬菜、農作物生長,春有花香,秋有碩果。已形成了糧食,果品,蔬菜,畜牧,林業等五大支柱產業。關帝歇馬亭始建年代不詳,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兩進院,配有廊房,同時立碑一通。廟碑均于過黃水時期被沖倒淤于地下,解放后僅留一片土丘和要棵大柳樹。2011年8月3日,聶洼村在修程莊村環村路時,挖土機在破土2米深時發現一塊很硬實的青石。發現青石是碑文后,村民就立即向上級部門匯報。該青石碑長度1.2米,寬度90厘米,厚度20厘米,石碑正面篆刻的大部分碑文保存完好,碑文約有2000字。……[詳細]
  重修邀帝寺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草集村孫建亮家。草集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北靠苗城河,于孫樓鎮相鄰,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交通方便,在豐黃公路西6公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處于平原,溫度較高,適宜果樹及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村民多以種植業為主,部分經營板皮業。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2008年11月一村民在田地里挖樹坑時,發現該碑和一些殘磚破瓦,石碑上有文字依稀可辨:“邑故有邀帝城,距縣治十五里,蓋漢高帝帝業既成,歸宴父老,而父老攀留之處也。當漢盛時,邑人榮其事,即其地筑城,中央建廟,以祀高祖……”碑文是明末的豐縣籍貢生、清順治版《豐縣志》的主筆張逢辰所撰寫,不僅記述了漢高祖劉邦宴邀父老鄉親的經過……[詳細]
  “重建白龍寺記”碑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豐縣宋樓鎮孫洼村村委會辦公室內。孫洼村位于豐縣南部,豐城南郊,地處平原,北靠復新河,門前有鄉鎮公路,離鎮政府5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為粘土地,東部為砂堿地。東北與套樓鄉接壤,東南與岳莊鎮交界,西北面和劉王樓鄉相鄰,西南與安徽碭山縣接壤。豐黃公路從境內通過,交通方便。以農為主,兼搞工副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能資源豐富,熱量資源充裕,年際交變幅度大,降雨較集中,但時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南北氣候之長,四季分明,氣候資源較為優越,適宜種植小麥,棉花、蔬菜、果樹等農作物。據白龍寺碑記載,在豐縣宋樓鎮梁國棠村(今更名為孫洼村)西南地里,晉成寧二年(276年)冬有條白龍降臨,當地群眾頂禮膜拜,認為是天降神物,于是在此建了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黃片刺激髙潮在线播放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欧美日本亚洲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V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