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進博物館坐落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武宜路西側國家5A級春秋淹城旅游區內,是展示武進歷史文化和江南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博物館于2007年12月12日起對外開放。主要負責館藏文物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和社會教育等公共服務,承擔武進區域范圍內田野考古工作。博物館現有人員編制21個,其中文博高級職稱3名,中級職稱8名,內……[詳細] |
![]() | 橫山橋白龍廟戲樓是白龍廟的一部分,戲樓坐南朝北,磚木結構殿宇式建筑,樓分上下二層,臺面高3.5米,前臺面寬8.2米,進深6米,臺口上方懸掛匾曰:“大地陽春”。……[詳細] |
![]() | 順莊戲樓位于武進區橫林鎮順莊村委張家自然村西首東岳廟內,系東岳廟的附屬建筑。戲樓始建于清代,具體建造年代失考。1988年11月7日,武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以“常武地區戲樓群”名稱調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以“常州戲樓群”名稱……[詳細] |
![]() | 禮嘉戲樓位于常州武進禮嘉中學西南角。又名“五云樓”,原為烈帝廟(已于1957年拆毀)附屬建筑,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后又修復。戲樓坐南朝北,磚木結構殿宇式建筑,上下兩層,臺面高2.3米,平面呈凸字形。前臺三窄間,通闊5.7米,進深五檁4.5米,脊高7.3米;后臺三間面闊10米,進深六檁5.7米,……[詳細] |
![]() | 萬綏東岳廟位于新北區孟河鎮萬綏北街,全稱“東岳行宮廟”,相傳為供奉東岳神——黃飛虎(農歷三月二十八日、十月三十日是黃飛虎的生卒日)而建,為道教祭祀之所。東岳廟原建有山門、戲樓、軒殿、大殿、大樓、三茅殿、太乙殿、十王堂、子孫堂等建筑,規模宏大。現僅存山門、子孫堂、戲樓和大殿,呈中軸線對稱,均為清代重建。子孫堂原位于山門兩……[詳細] |
![]() | 延陵東路358號,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即戚機廠)高大的圍墻內,矗立著一幢3層小洋房,戚機廠人稱它“老三樓”,又叫民國辦公樓,是1941年時由日寇所建。它與總成車間、聯合剪沖機和道釘鍛造機等老機器設備一起,合稱為“戚機廠舊址”,見證了武進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段歷史。民國辦公樓位于現廠區東南側,1941年日軍所建,建成后日……[詳細] |
![]() | 李公樸故居坐北朝南,共3進,磚木結構,均硬山式。頭進為門樓,二進平房花廳,三進為二層起居樓。面寬均3間。周圍有圍墻,主體建筑維持民國初年建筑的傳統風格,前檐下有沿廊,廳屋南向為木格落地長窗,兩側次房為半墻半窗,房屋東西山墻上端建有封火墻。現故居占地面積344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平方米。李公樸故居坐北朝南,共3進,磚木……[詳細] |
![]() | 呂宮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64號。故居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市有關部門對其在原基址上并用原舊料(大部分)的基礎上進行了翻建復原。現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5進,硬山式磚木結構。頭進門廳,面闊6楹6間,前檐下1楹筑成沿廊;二進大廳,面闊6楹6間,前后檐木椽疊澀超檐;三進屬獨立庭院,樓前砌高……[詳細] |
![]() | 五洞橋位于常州武進區前黃鎮寨橋坊東村。該河段由三座拱橋連接在一起的,歷史上曾是一座五孔拱橋,一座高橋,高橋橋洞為高度9米,是西鄉(指湟里鎮,指前鎮,儒林鎮)農民收獲的大米,用木船載運前往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的無錫吳橋參與交易的必經橋洞和唯一通道,船舶的桅桿是不用落下蓬蒿落布的,該高橋在70年代中期因橋梁失修而拆除,被當時的……[詳細] |
![]() | 武進白龍廟AA ![]() 白龍廟位于武進區橫山橋鎮橫山風景區紫霞峰南坡黃貓嶺(傳說嶺前有一黃貓,白天吐金子,夜晚吐銀子,后稱黃貓嶺)之東,坐北朝南,亭臺樓閣,依山而建,山環水抱,氣勢非凡,候鳥云集,四季花香鳥語,真可謂人間之佳境。為紀念白龍娘娘,里人募集財物,大興土木,擴建道觀,供奉其身,名曰潛靈觀,后改名潛靈廟、龍母廟、白龍廟。明成化七年(1……[詳細] |
![]() | 禮嘉橋王氏宗祠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魚池村,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清雍正年間(1723—1735)增建后進,嘉慶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舊址上擴大祠堂規模,歷時8年建成。禮嘉王氏宗祠,歷史比較悠久。據《周陳王氏宗譜》記載,中沙禮嘉王氏是周陳王氏是隨北宋南渡而來到武進禮嘉的。中沙周陳王氏是北……[詳細] |
![]() | 青城墩遺址位于橫林鎮張村,南距大運河2公里,距太湖20公里,北距寺墩遺址12公里,距長江24公里,發現于二十世紀70年代,曾出土玉琮、玉瑗等良渚文化遺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為配合工程建設,南京博物院、我市考古研究所、復旦大學組成聯合考古工作隊,對青城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為保護遺址真實性……[詳細] |
![]() | 洛陽戈氏宗祠遺址位于武進區洛陽鎮洛東村戈家頭。宗祠始建于明朝,雍正初年戈楫其子立山公率族人協力復建。宗祠坐北朝南五楹三進加附房。磚木結構硬山帶馬頭墻傳統古建筑。此項目與第五批戈楫墓合并。……[詳細] |
![]() | 潞城太平庵舊址位于武進經開區,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幾經毀壞,清代復建,現房屋一進,面闊五間,坐北朝南,硬山式磚木結構,目前正在修繕中。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潞城太平庵舊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崔橋吳氏宗祠遺址建于清雍正年間,2012年吳氏族人對祠堂進行了修建,現存二進院落。常州吳氏為季子之后,是常武地區僅存的吳季子祠遺址。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橋吳氏宗祠遺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劉家巷劉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2016年在祠堂原址復建新祠二進,輔房二進。現存有創建宗祠碑記碑一通,抱鼓石等建筑構件。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劉家巷劉氏宗祠遺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福源米廠舊址,位于武進區丁堰街道梅港村委河東街,與市級文保單位萬安橋隔大運河相望。房屋應建于民國初年,曾為武進第八米廠。現存建筑體量較大,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行業特色。……[詳細] |
![]() | 宋劍湖生態旅游區AAA 宋劍湖生態旅游區位于武進區遙觀鎮,規劃總面積5.63平方公里,其中濕地水域面積達4000多畝。旅游區將“生態”與“鄉土”兩大主題有機統一,在修復濕地生態的同時,建設集休閑度假、度假酒店、科普教育、生態居住、商務辦公為一體的生態公園。按照規劃設計,旅游區主要景點有:噴泉迎客、棧橋賞景、百步得福、玉螺傳說、泛舟蕩漾、嬉戲果……[詳細] |
![]() | 江蘇省常州市青少年地學科普館坐落在武進區城東小學內,是江蘇省唯一一個建于小學的地學科普基地。基地以“普及地質科學知識,珍愛地球資源環境”為理念,以獨特的石類展覽和地質科普為載體,展示了地球的層圈結構、巖石的類型、生命的演化歷程等內容。基地內的地面沉降模型,形象生動地演示了地下水超量開采導致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的機理。整個……[詳細] |
![]() | 武進烈士陵園前身為武進市烈士紀念館,于1996年移建于春秋遺址淹城西側400米處,占地128畝;由市政府斥資4500萬元(其中武進市人民捐資1000萬元)于1999年初步建成。2000年清明舉行揭碑儀式,并正式對外開放。烈士陵園由牌樓、紀念碑、祭掃廣場、引橋及紀念館等部分組成。高7.6米、寬9米的牌樓題名為原江蘇省委書……[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