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香港旅游

香港景點介紹

  黃帝祠位于香港新界粉嶺安樂村(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18號),面向聯和墟。黃帝祠前身為“軒轅祖祠”,建于1925年,曾為新界北區粉嶺各姓鄉民祭祀與議事之公祠,亦為新農學校(小學)。該祠由新界龍躍頭鄧氏族人集資于2000年拆卸重建,于2001年中奠基,2005年中完成重建,并正名為“黃帝祠”,是華南首間具規模的軒轅黃帝紀念建筑。黃帝祠占地一萬平方呎,樓高七層。祠內神像莊嚴,栩栩如生,承傳統宗教文化,集儒、釋、道三教為一體,有供奉黃帝的“軒轅殿……[詳細]
  藏霞精舍(Chong Har Ching Ser)位于香港新界粉嶺的黃崗山(祥華邨旁邊),屬廣東省清遠市的先天道派之藏霞洞的分支,由朱翰亭先生所創立,為一所道觀,以苦練修行為辦道宗旨。它供奉:觀音、呂洞賓、北帝、關羽、三清道祖、黃龍真人及孔子。每年之三元節及盂蘭節為主要慶典。藏霞精舍在1920年創立,現在的建筑屬1950年代。從外面看,建筑應為小型的二進四合院格局。除道務外,藏霞精舍亦積極資助及參與重修廣東清遠藏霞洞,參與公益事務。藏霞……[詳細]
  彭氏宗祠位于粉嶺北便村,于明朝萬歷初年(1573年)建成。清朝道光年間,國學士彭步進見宗祠日久失修,于是與村中宗族兄弟集資,在道光廿六年(1846年)委托風水先生選擇吉日,將宗祠移建至北便村現址。該祠堂曾于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后來又在1979年重修。粉嶺彭氏于宋朝在粉嶺立村,擁有七百多年歷史,之后更壙大成粉嶺圍,以圍村中的風水魚塘及古炮等最為著名,附近更建有的思德書室及彭氏宗祠。建筑方面依然保存清代風格,當中保存著極之豐富文物資……[詳細]
  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是香港的一所私人博物館,由稻香集團營運,館址位于新界沙田火炭禾穗街15-29號9樓。該館原稱人類飲食博物館,由羅金成及其友人合資創辦,原址位于粉嶺安樂邨樂天街1號,在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間營運。博物館樓分兩層,面積約7,900平方呎,展示各國的飲食文化,包括世界各地的食具、器皿、香料等。該館曾舉辦各種飲食活動,如法式田園燒烤、圍村盆菜、花茶、水餃等試食活動,并有專人導賞。當時人類飲食博物館只于星期日及假期開放……[詳細]
  紅石門,顧名思義,這里的巖石是紅色的,而水道窄得像個門口,東岸是往灣洲,西岸是乾門咀,兩岸只相距不過數十米而已! 紅石門是通往如詩如畫的印洲塘之南“門”,其余的“門”卻稍為寬闊——東面的直門頭、北面的橫門海和西面的青洲瀝。紅石門的巖石由砂巖、粉砂巖、礫巖等組成,由于呈現層層迭迭的排列形態,游人都不難猜中它是沉積巖;然而,為何它帶著耀眼的紅色呢?地質學家相信,巖石形成的時期,氣候非常炎熱,氧化作用也特別強烈,沉積物中帶鐵的礦物便轉化成紅色……[詳細]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劃定于1977年5月13日),是一個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滘以南的特別地區,占地460公頃。該自然護理區是香港的首個特別地區。自然護理區內有超過100種原生及外來引進的樹木品種并亦設有一條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徑。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本來稱為大埔滘植林區,成立于一九七七年。1926年香港政府首次在整個新界植林,本來稱為“大埔滘植林區”的植林工作亦告開始,保護區停車場附近溪流的陡斜集水區內植有四百四十公頃樹木,樹林自海拔五十米……[詳細]
  定慧寺,又稱定慧禪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區馬窩村,建立于1923年,是大埔區內最早建立的佛寺。定慧寺初名為“蘭若園”,由增秀老和尚所籌建。增秀老和尚俗姓黃,廣東開平人,22歲于肇慶七星巖大覺寺剃度出家,其后北上求法。38歲到新界觀音山凌云寺凈修,期間結識香港紳商名人廣結善緣,由于凌云寺往來交通不便,各善信有另辟道場之議,增秀老和尚在凌云寺住特妙參法師的皈依弟子指引下,開始在大埔沿桃源洞一帶覓地建寺,于馬窩山得現址,集資向政府購置屋地萬呎,……[詳細]
  七圣古廟,又稱七圣宮古廟,簡稱七圣廟,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區西貢北十四鄉官坑。七圣古廟建于明末清初,由十四鄉鄉村組成的“東平社”、“西平社”、“南慶社”及“北慶社”合力建造,每社輪席管理一年。七圣古廟為三開間兩進式傳統建筑廟宇,廟內懸掛了一口鑄造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銅鐘,外殿聯“七姐善心存愷測;圣神仁術統陰陽”及堂前高腳牌“污穢勿近”,則是光緒三十二年(1908年)所立,并有光緒及民國年間重修匾聯。廟前建有一幅風水墻,其外有一個廣……[詳細]
  大埔瞭望臺(Tai Po Lookout)位于香港新界大埔滘瞭望里11號,約于1900年代初興建,現時已被古物古跡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筑。瞭望臺是一座單層平頂殖民地建筑,建有拱柱陽廊以適應香港濕熱的天氣。建筑物最突出的是圓柱形的瞭望塔,塔的外墻有多個長方形孔,以便俯瞰大埔區及大埔海的形勢。瞭望塔亦是一個水塔,儲存由山澗流下的水源作食水之用。大埔瞭望臺位于大埔滘一個小山崗上,眺望吐露港,風景優美。1904年,曾任職香港工務局的英國土木工程……[詳細]
  元洲仔公園位于大埔新林村河口到元洲仔的大埔海岸,與大埔海濱公園一水之隔,以所在地元洲仔而命名,公園雖小,環竟幽雅,海景秀麗,設備具全,是市民晨運,觀日出的好地點。元洲仔原是大浦河口附近一個小島,因島形稍圓,而比較細小,而叫圓洲仔,減筆寫做元洲仔。1980年代,大埔新市鎮發展,填海后元洲仔同大陸連成為一體,稍后于填海地上,興建了廣福邨和宏福邨兩個公共屋邨,而新林村河口到元洲仔的大埔海岸,則建成元洲仔公園,為市民提供多一個休憩場所。交通指南……[詳細]
  梅樹坑公園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區的水圍近太和邨、大埔花園、帝欣苑及錦石新村,公園建于1991年,占地達2.25公頃,成狹長形沿林村河畔伸展。公園內建有步行徑、緩跑徑、兒童游樂場及涼亭等設施,公園中央為小島。林村河由西向北蜿蜒流下,在水圍附近拐彎,水流由急轉緩,過了大埔頭濾水廠,便是梅樹坑,再由北向東流出吐露港。流經公園的一段林村河,以草及三合土整理河道兩旁,曾獲香港園境師學會獎項。公園內廣植不同類的花木,包括洋紫荊、宮粉羊蹄甲、鳳凰木、榕樹……[詳細]
  人類民俗館(Museum of Ethnology)位于香港新界大埔滘紅林路2號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內,于2000年開幕,是香港首個以世界民族為主題的博物館,展出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生活文化結晶共仟多件藏品,顯示出人類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如何利用及組合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石,加上創意與發明來改善生活質素,內中所蘊涵的驚人智慧與生機,及“適應”與“改善”的精神,正是現代都市人所日漸遺忘的。1990年代中期,嘉里建設計劃于大埔滘發展大型住宅項目滌濤……[詳細]
  大埔海濱公園是香港新界大埔的一個公園,占地約22公頃,為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目前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大埔海濱公園位于新界大埔大發街,鄰近大埔工業邨、富善邨及廣福邨。公園又可分成海濱花園及海濱公園兩部分,分別于1994年及1997年建成,總共耗資達2.1億港元。大埔海濱公園占地22公頃,其中包括長1,200米的海濱步行徑、公園、休憩處、緩跑徑、單車徑及一個設有600個座位的露天劇場。海濱公園更加設了扇形花海,從香港回歸紀念塔遠望,……[詳細]
  北區公園,原稱北區中央公園,是香港新界北區的主要公園。公園位于粉嶺和上水之間,北起掃管埔村,沿鐵路及天平邨向南伸展至粉嶺圍,占地達8.605公頃,于1990年3月10日由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主持開幕,公園現時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中間被掃管埔路分隔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期及第二期。北區公園是一個采用清代揚州式園景設計的公園,位于新界粉嶺和上水之間,占地120畝,是香港新界北區的主要公園。設有多種動態及靜態設施。包括足球兼手……[詳細]
  長山古寺是香港一座寺廟,位于新界粉嶺坪輋,現存結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跡。長山古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嶺區的村落共同興建,原名長生庵,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王。寺廟對出的山徑當時是來往沙頭角的必經之路,所以長山古寺也一度作為旅客中途歇腳的地方,并供應茶水。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長山古寺重建,改為現時的兩進式設計。長山古寺初建年代不可考,惟寺內古物甚多:右殿左壁上嵌有同治七年(1……[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国精品少妇HD | 亚洲sss整片在线播放 | 性色a∨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中文字幕乱偷电影 | 久久中文亚洲资源站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