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張掖市 > 甘州區旅游

甘州區旅游景點介紹

  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鎮東鄰張掖市甘州區、東南緊靠七彩丹霞景區并接壤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與青海“北大門”祁連縣,西北經臨澤高臺過酒泉直通新疆,是通往七彩丹霞景區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優越。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鎮(簡稱丹霞口小鎮)是甘肅省丹霞大景區延鏈補鏈旅游項目,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特色文旅小鎮。丹霞口小鎮占地約200畝,總投資6億元,是……[詳細]
  康寧村隸屬于張掖市小滿鄉,全村地勢比較平坦,由南向北逐漸延伸,水源充足,屬于大滿灌區,耕地肥沃,主產小麥、玉米、少量糜谷、洋芋、豆類,經濟作物有胡麻、蘋果、葵花等。 康寧村由于歷年來重視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種植梨樹,使得全村人均年收入一直處在全區各鄉村之冠,是個名符其實的“小康村”。張掖1992年、1993年兩屆梨花節都……[詳細]
  道德觀位于張掖市東街,原名道德庵,是目前張掖唯一保存下來的道觀,奉祀張天師及康祖。觀內面積不大,免門票。景點位置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東大街……[詳細]
  萬壽寺位于張掖市甘州區縣府街路西。又名木塔寺。創建于北周,隋開皇二年(582)重建,后經唐貞觀十三年(639)、明永樂元年(1403)、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數次重修,清末毀于大風。坐西向東,現僅存建于中軸線上的木塔和藏經樓。現存木塔重修于民國十五年(1926),屬八角九層樓閣式,高32.8米。底層每邊寬15.1米……[詳細]
  雙墩灘墓群位于張掖市小河鄉東五村北1公里。是一處漢晉墓群。面積約30萬平方米。地表現存圓丘形或覆斗式封土堆12座。曾暴露有磚室墓2座,采集有釉陶耳杯、灰陶罐以及狩獵畫像磚等。地表散見灰陶片及磚塊。墓葬保存較好,對我省漢-古和河西漢代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詳細]
  西武當瓷窯址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安陽灘鄉西武當村北50米。是一處燒制瓷器的窯址遺存。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暴露窯址14座,分布于山梁兩側,南北向排列。窯已坍塌,僅存部分火燒痕、紅燒土、結釉殘跡,結構和形制均不清。窯址周圍堆積大量爐灰、爐渣,地表遺存大量黑釉、白釉、青花、豆綠釉瓷片,器形有碗、盤、碟、罐、盆、缽、杯、壺、燈等……[詳細]
  福音堂醫院舊址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北水橋街。1937年,為營救八路軍戰士,八路軍駐甘辦事處指示高金誠在此開設福音堂醫院,先后營救八路軍將士200余人。高金誠(1886--1938),字固亭,河南襄城人,1917年以后行醫西北,在張掖、酒泉等地創設“福音堂醫院”,1932年投身革命,1938年犧牲。院址今存,南北長69米,東……[詳細]
  東古城城樓 位于張掖甘州區堿灘鄉東古城村。古城建于明代,是故張掖城的見證。城垣與其他建筑已毀。門樓為木結構,單檐歇山頂,檐下施斗拱,門樓下是東西向門道,磚砌拱券形頂,門道寬7.8米,進深12.6米。城門西側殘存夯土版筑的城墻,墻基寬12米,夯層厚0.12米。……[詳細]
  張掖東倉位于張掖甘州區馬神廟街東倉巷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國時期屢有修葺。又名永豐倉、甘肅倉。現存9座,仍沿用為糧倉。倉房為土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每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2.5米,寬3.65米,墻為土坯砌筑,門邊用青條磚砌筑。倉房底層為木板,高于地面,板下有通風孔。東倉設計科學合理……[詳細]
  高總兵宅院位于張掖甘州區民主西街。清代總兵高孟府邸。占地面積約1113平方米。現存殿堂三座及后樓,均為磚木結構。殿堂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后樓由正樓和東、西配樓組成,上、下兩層;正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配樓闊深各三間,硬山頂,上有繞廊。高孟,字浩然,今張掖市人,曾歷任寧夏、延綏、川北、涼州等鎮總……[詳細]
  甘州古城墻 位于張掖甘州區北環路絲路春酒廠所在地。古城建于元代以前,元大德年間中期擴修,至大二年(1039)重修,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增筑,萬歷二年(1574)用磚石包砌城墻。現殘存城墻東西長140米,黃土夯筑,殘高10米,原底寬8米,現實寬5米。……[詳細]
  吉祥寺磚塔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安陽鄉高寺兒村高寺兒小學內,為當地原吉祥寺附屬建筑之一,寺院已毀不存,現僅存磚塔一座,始建年代史書無記載,民間傳說為唐代所建,其建筑風格類似西安大、小雁塔,每層塔檐均為唐式木構建筑風格。現存塔體建于高0.70米、南北長12.30米、東西寬12米的方形臺基之上,占地面積約147.60㎡,平面八角……[詳細]
  安家莊城址位于張掖市甘州區上秦鎮安家莊村,為明代軍事防御城堡,清代沿用,民國時廢棄。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22米,南北寬101米,面積1.2322萬平方米。城由黃土夯筑而成,夯層厚0.08—0.12米,四角建角墩,東、西、北三面墻外各筑馬面1座,坐西朝東,門開東墻正中,門外建半圓形甕城,甕城門開南側,墻外中部建馬面1座……[詳細]
  甲子墩墓群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堿灘鎮甲子墩村村委會以南約2千米處荒灘上,面積1350萬平方米。 自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當地居民不斷開墾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盜,文物部門先后對眾多被盜或露出墓葬進行過搶救性清理。墓葬皆為磚室墓,分單、雙、三室等類型,有覆斗頂、券頂等,時代從西漢延續至魏晉,埋藏深度在2~6米之間。墓區內……[詳細]
  張掖市甘州區西路軍烈士紀念館位于甘州區大衙門街解放巷14號,始建于1996年,2000年向社會開放,其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張掖紀念館。該館隸屬區文化委員會管理,內設陳展策劃科、理論研究科、宣傳教育科、總務科、辦公室等5個機構。該館占地面積9678平方米,建筑面積6668平方米,展廳面積2850平方米。收藏有圖片……[詳細]
  甘州區博物館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掖大佛寺內,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成立于1986年12月,隸屬于甘州區文化委員會,是集建筑、塑像、雕刻、繪畫、書法、佛經、經版及歷史文物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博物館。內設辦公室、保衛部、業務部、財務室、物業辦和接待部6個職能部室,現有職工53人。該館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6957平方……[詳細]
  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建于1998年,1999年完成布展,2000年9月正式啟用并對外開放。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張掖紀念館。2005年11月經中共張掖市委批復,更為現名。該館以紅西路軍西征為背景,著重反映民主愛國人士高金城于1937年8月1日接受中共駐甘肅代表謝覺哉和紅軍聯絡處處長彭加倫的委托,以甘涼肅抗敵后援會主任……[詳細]
  潤泉湖公園位于張掖市區的東北角,公園內立有《張掖賦》,石凳上登著《甘州即事》,當地人稱潤泉湖公園為“小濕地”。園內有一個大湖,建有甬道樓閣,繞著走一圈需要1個多小時。在離公園入口最遠的湖邊,有許多魚兒不停地竄出水面。旁處有長亭,亭里上方正中和兩側刻著《三字經》,圖文并茂,兩邊白色石雕上刻有成語典故,如畫龍點睛、胸有成竹……[詳細]
  甘州市場是張掖最有名的小吃街,這里各類餐館云集,面食、炒菜、飲料等等一應俱全,而且非常熱鬧,很有氣氛。在這里,你能嘗到張掖最地道的灰豆湯、搓魚、炒撥拉、炒炮,還有杏皮水,感受西北人的豪爽和熱情。……[詳細]
  張掖市二壩湖旅游風景區位于甘州區堿灘鎮二壩村境內 ,又名二壩水庫,山丹河中游。是在始建于1958年的二壩水庫基礎上建設而成,水庫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0.3—0.6公里,水深0.5—6米,總面積2700畝(包括水庫、魚塘、蘆葦濕地),其中水域控制面積1400畝,設計庫容400萬m3,正常蓄水296萬m3,是融防洪、……[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在线观看激情不卡网站 | 亚洲bt欧美bt中文字幕 | 亚洲VAV在线视频 | 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男同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