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彌渡縣旅游

彌渡縣旅游景點介紹

  李彪為彌渡大莊營人,生于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在榮獲“內閣中書街”后第四年,也即公元1896年逝世于故鄉,享年76歲,先生逝世后,彌渡通判孫純武為其撰寫了《墓志銘》,遺體安葬于大莊街后山坡上,其東北距縣城10余公里。雖經一場浩劫,先生墓冢尚存,墓碑、墓冢基本完整。1983年,李彪墓經彌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第……[詳細]
  師范墓葬于彌渡壩下川東山蔡家地與干海子之間,名叫一碗水的地方,原墓由翰林學士谷西阿題碑文,舉人張登瀛作傳。可惜在“文革”期間皆被徹底毀壞,墓碑全無。1991年,經師范后裔去臺同胞師��先生出資1萬余元,重新修復了師范墓。墓高、寬各4米,整座墓坐西朝東,聳立于青松叢林之中。1983年,經彌渡縣……[詳細]
  黃礦廠明代銀礦采礦冶煉遺址位于彌城東約5公里的東山嶺谷之中,其北至天橋山以南,東達大山,新街子山一帶,南至廠街箐以南的峽石洞,西至東谷以西的太極山乃至烏龍潭一帶。由北至西南長約4公里,東北至西長約3公里。東北和西南走向的兩山脈形成谷地,采礦冶煉區域分布在兩山脈間,全礦區共分古礦洞不下五六十個,冶煉場地不少于四大區域,于……[詳細]
  營盤山新石器遺址,位于寅街鎮白云寺后營盤山(又名諸葛寨山)與苴力交界的地方。坐西面東,背風向陽,山西麓傍苴力鎮青石灣村,距彌城約17公里。在1985年4月的文物復查中首次發現,遺址范圍很廣,營盤山周圍山坡均有新石器時代遺物發觀,遺址中心區域營盤山土壤呈黑、紅、黃、橙、棕諸色,山坡表層遍布陶器碎片。遺址中心區域南北長30……[詳細]
  李文學起義遺址位于彌城南100余公里,牛街鄉馬鞍村委會瓦盧村后的天生營頂峰,距牛街鄉政府駐地密滴20公里。1965年1月20日,經云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咸豐六年四月七日(公元1856年5月10日),彝族農民李文學在天生營誓師起義,起義軍推舉李文學為“夷家兵馬大元帥”。歷經艱苦奮戰,起義軍控制……[詳細]
  金殿窩是1982年7月經本縣業余文史工作者考察發現的古城遺址,位于彌渡紅巖鎮北約2公里的新發村(原名大鋪地)后,跨河而上的“鋪山”上,依定西嶺下,順山而上,仰對懸香崖、先鋒營(頭營盤)、白王寨、三營盤,構成一條南北軸線,西南白崖城,其間有雞鳴村桃園火葬墓地,東北傍小王寺、馬軍廠,總面積不下10余萬平方米,“金殿窩”是當……[詳細]
  天生橋摩崖題刻位于彌渡縣,年代為清代。天生橋摩崖題刻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華保公所位于彌渡縣,年代為民國。龍華保公所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礦廠朝陽寺位于彌渡縣,年代為清代。黃礦廠朝陽寺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崖城,又謂彩云城,或文案洞城,俗稱紅巖古城。1979年經彌渡縣革委會公布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經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大理州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經省人民政府公布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今彌渡紅巖鎮西北2公里處,古城村左前方,定西嶺南隅,迤西古道北側,歷史上是通往南詔統治腹心—……[詳細]
  五臺大寺位于苴力鎮下轄行政村——五臺村委會,是苴力鎮域內儒、道、釋三教同流的宗教建筑群,整座寺宇坐東南西,前瞻太極群巒,后依五臺翠屏,東、南、北三面皆古木蒼天,青松掩映,景色宜人,真所謂“九州仙緣歸佛地,五臺玉案拱慈尊”。現存古建有觀音閣及兩耳、彌勒殿、王母閣及兩耳、老君殿、孔子殿以及構成寺宇大院的南北兩邊的廂房、中廂……[詳細]
  南詔鐵柱廟又名鐵柱觀、鐵柱廟,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西面約6公里的太花鄉鐵柱廟村。因廟內的一根鐵柱而出名,是彌渡縣最著名的古跡。南詔鐵柱,又稱崖川鐵柱、建寧鐵柱或天尊柱,鑄于唐、南詔時期,不僅是大理州內僅有的六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之一,也是全國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物,是彌渡的鎮縣之寶。柱體為圓柱形,黑色,鐵質,實心,重約206……[詳細]
  回龍山塔回龍山塔,俗稱文筆路,1979年經彌渡縣革委會公布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彌城東門外回龍山(也名景屏山或謂大尸山,即今稱的朱山與文筆山或塔山的全稱)北端。此塔為密檐式六方椎形實心磚塔。塔身共11級,通高約14米,各級出檐較短,皆以花邊磚出挑為犬牙狀,通身以白灰抹面;1.8米,周長11.5米,青條……[詳細]
  多祜村火葬墓群彌渡縣多祜村火葬墓群位于多祜大村對面的山嶺上,當地彝族稱此地為“林伯卓”即大墳地。此地距多祜村委會1公里多,距彌渡縣城31公里。火葬墓群于1977年多祜大隊第三生產隊開挖養蜂場時被挖出,面積約1680平方米。當時,在養蜂場范圍內,農民挖出了大小不等的火葬罐近百個,罐內裝骨骼、骨灰。據村里當天參加挖土的群眾……[詳細]
  多祜清代磚瓦窯遺址多祜清代磚瓦窯遺址位于彌渡縣寅街鎮多祜村委會東北面,距村委會約1公里、小瓦窯村500米處。多祜清代磚瓦窯的結構屬于明窯,因形狀象饅頭一樣而俗稱“饅頭窯”。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個豎穴,然后在豎穴周壁用磚塊支砌。窯體由火門、火膛、窯室、排煙孔、回火溝、火口等結構組成。燒磚瓦時,窯工將制好的窯坯碼入窯……[詳細]
  天生營哀牢山脈綿延數千里,奇峰突起,似龍,似像,或騰,或馳,一種雄壯,一種昂揚,天生營便立于哀牢山山脈上段,彌渡縣牛街境內。天生營方圓幾十里,海拔2784年,主峰如擎天巨柱于群山,東西是原始森林,蒼茫如海,形成天然屏障,南北山勢如削,僅有細繩般與附近村子瓦盧和磨刀箐相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實是兵家安營扎寨的天然良地,……[詳細]
  牛街水磨河一條悠長的水磨河,一盤盤從遙遠旋轉到現代的水磨,走進水磨河,便走進自然。走進另外的一個世界。水磨河位于彌渡牛街鄉境內,發源于中國近代著名的李文學起義大本營——天生營,天生營古木蒼天,綠意盎然,奇花異草,引人入勝。良好的植被,和諧的自然,給水磨河鑲上了一條綠色的生命線。水磨河四季皆清,游魚細石,一目了然。水磨河……[詳細]
  鎖云橋鎖云橋,位于彌渡苴力鄉境內。古老而年輕的苴力,是彌渡古文明的縮影。毗雄、毗雌河與214國道并駕齊驅,宛如兩條巨龍橫貫全境。給這片神奇秀美的沃土增加了亮麗的風景,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苴力文化發達,歷史悠久,境內青石變一帶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戰國銅鼓尤為珍貴。苴力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昔人概括為“苴力十八景”……[詳細]
  龍馬塘龍馬塘位于彌渡西山林場境內,距縣城十余公里,孩提時,聽祖母講述龍馬塘神奇的故事,如搖籃曲般搖起我幾多向往,化為一種未了之情。今年夏天,有了機會,一個人獨自登山,一路上賞野花的笑靨,聽山雀的歡歌,自覺快樂,頗有韻味。走進龍馬塘,果然名不虛傳,似乎走進另一種生命的境界。龍馬塘周圍是郁郁蒼蒼的松林,林內古木蒼勁挺拔,奇……[詳細]
  諸葛寨在細雨朦朦的金秋,去諸葛寨尋幽探勝,也覺是一份幸事。諸葛寨當地人又稱之為小石林,位于寅街小西莊境內,它以傳說諸葛亮曾于此安營扎寨而得名。昔人游諸葛寨曾留下這樣的詩詞:來北除多難,先南伐不毛。志堅五月渡,功高七擒勞。赫赫天成者,亭亭鐵柱高。稱風唬故壘,云樹高悲號。記史秋記載諸葛亮五月流廬,深入不毛,曾征戰彌渡。清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 亚洲性爱图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3D视频 | 日本免费高清AⅤ乱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