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201、余德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余德堂
  余德堂位于吳江區同里鎮成字圩,年代為1927年。該宅由周松庭于民國十六年(1927)農歷五月建造,戰爭期間曾由軍隊占用,解放初為當時區政府的所在地,之后由同里供銷社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其大部改為居民住宅。此宅原有東、西兩路,共110間房屋,現存西路,計四進89間房屋1855平方米。余德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同里朱宅
  同里朱宅位于吳江區同里鎮三元街,年代為明末清初。同里朱宅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03、世德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德堂
  世德堂位于吳江區同里鎮明清街,年代為清。世德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04、內省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省堂位于吳江區黎里鎮北厙,年代為清初。內省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莘塔跨街樓
  莘塔跨街樓位于吳江區黎里鎮莘塔,年代為清、民國。莘塔跨街樓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禊湖道院和秋禊橋位于吳江區黎里鎮,年代為清。禊湖道院和秋禊橋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七都孫宅
  七都孫宅位于吳江區七都鎮吳溇村樁橋路287號,年代為清。七都孫宅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08、莊面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面位于吳江區盛澤鎮花園街,年代為清。莊面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震澤尚義堂位于吳江區震澤鎮太平街4—6號,年代為清。震澤尚義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馀慶堂位于吳江區震澤鎮花山頭7號,年代為清。馀慶堂建于清朝末年,為鎮上一陸姓絲商所筑。坐南朝北,面闊三間,共有三進,均為兩層樓房。第一進臨花山頭街路,置有木雕門樓,木枋上層飾有花卉,下層布著八位驍將騎馬馳騁沙場的圖案,兩側挑頭雕有《西廂記》故事,其刻工精細,畫面栩栩如生。門樓配六扇嵌花鑲板木門,氣勢不凡。第二進正向為六扇落地門,門上上為花格窗,下嵌裙板,板面刻有花卉圖案。廳內二梁交接處懸吊圓形木雕花籃,梁面遍雕花卉。后廊置有十八扇屏門,堂內一側做成鑲花格扇。樓上為臥室,正間正梁上刻有“平(瓶)升(笙)三級(戟)”圖案,繪以金色,南向為花格半窗,兩側廂樓中用落地飛罩相隔,飛罩上的透雕“梅開五福”頗為精細。瀏覽在馀慶堂里,猶如置身于一個造形別致的雕刻展覽館。第三進為正廳,坐南面北,懸掛“馀慶堂”……[詳細]
211、敬勝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敬勝堂位于吳江區震澤鎮砥定街46號,年代為清。敬勝堂在震澤鎮砥定街四宜軒弄1號,坐北朝南,沿砥定街臨頔塘河。建于清末,為絲商湯賚臣宅。敬勝堂為東四西五格局,第一進為沿街店鋪,面闊五間17.8米,進深6.4米。第二進起為高墻大院,自第二進開始分為東、西兩路。西路后四進均為雙步抬架硬山頂。東路第二進為門樓,南墻筑有石庫門。第三進為大廳,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廂樓。第四進為內廳,前廊設船篷軒,天井東西兩側為廂樓,南是磚雕門樓,正間南為六扇花格長窗,南邊間及廂房為裙板短窗。2008年,敬勝堂列為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12、凝慶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凝慶堂位于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三官堂弄9號,年代為清末民初。建于清末,由絲商朱季芬所筑。“凝慶堂”絲商朱季芬宅凝慶堂坐北面南,共有三進,均為二層樓房。“凝慶堂”絲商朱季芬宅第一進,墻門面闊8.6米,進深4.8米,為雙步抬梁式,中為石庫門,正間用磚墻與兩邊間隔斷辟為通道。第二進,大廳面闊10.4米,進深10.1米,原作絲經行營業之用,為四界扁作雕花大梁,從檐廊起抬空,后為雙步。天井西邊是廂房,東邊為廂廊。廳后廊置樓梯,設茶亭,兩側有蟹眼天井。第三進,內廳面闊10.7米,進深8.5米,為四界扁作雕花大梁,前后雙步梁,天井左右為東西廂樓。“凝慶堂”絲商朱季芬宅第二、三進梁架花卉、屋檐挑頭戲文等雕刻精美,內容頗為豐富。2008年12月,凝慶堂列為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震澤懋德堂位于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28號,年代為清。清末畢姓絲商建,為“畢萬茂絲經行”舊址。堂坐北朝南,主體建筑共四進,其中一至三進為兩層樓房: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大廳即絲經行營業廳,南墻筑磚雕門樓;第三進是內廳,天井東西南三面均設廂樓;第四進為平房。震澤懋德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14、凝瑞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凝瑞堂位于吳江區震澤鎮藕河街公園路3號,年代為1919年。凝瑞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一本堂,位于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文武坊21號,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四進深,總建筑面積214平方米。此宅前有墻門,石門框較為低矮,高僅1.83米、寬1.13米,二米進深的小天井。一進墻門間,四扇木門,木門上部為木花格,呈“福、祿、富、貴”字樣,墻門間檐高僅一人一手。第二進至第四進為二層樓房,第二進有石板小天井和磚雕門樓,門額為隸書“天錫純嘏”四字。第三進原有磚雕門樓,上世紀六十年代拆除,堂前石板天井,堂屋低層為石膏頂,具有西洋氣息,六扇落地長窗上部原有木花格配有蜊殼,現改為玻璃,下部裙板刻有花卉吉祥圖案“春夏秋冬”等。第四進石板天井,六扇落地長窗刻有花卉吉祥圖案。一本堂建于清初,笠澤施氏七十三世祖彩石公于清順治七年(1650年)定居震澤。施氏為震澤望族,中國紅十字會創始人施則敬、“施氏三兄弟”施……[詳細]
  八坼四橋位于吳江區松陵鎮八坼,年代為清。八坼四橋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唐家湖遺址位于吳江區平望鎮勝墩村南,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唐家湖遺址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蘆墟懷德堂位于吳江區蘆墟鎮,年代為1926年。蘆墟懷德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沈氏跨街樓
  沈氏跨街樓位于吳江區蘆墟鎮,年代為1923年。沈氏跨街樓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桃源汪宅
  汪宅位于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銅羅社區人民街41號,現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汪宅建于民國初期,共有六進,第一進臨水,建有一座“雙落水”的河埠(宅東側依河也建有河埠),此進原是樓房,后改為平屋,第二進與第一進之間為街路,第二進至第五進均為樓房,第六進為平房。第二、三、四進后面均置有磚雕門樓和石板天井。在充分體現小橋流水人家風貌和民國初期江南民居建筑風格的同時,汪宅也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旸的故里。1935年10月11日,汪集旸出生在汪宅里。汪集旸的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1932年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后在杭州兩浙鹽務管理局工作。1937年“七七”事變后,當時只有三歲的汪集旸隨父母舉家內遷,途經香港、越南海防等地到達云南昆明。1945年抗戰勝利后,汪集旸全家隨父親所在機關遷回杭州,并回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在线免费小视频网站 | 真实国产乱子伦激情对白视频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狠狠丁香五月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 三上悠亜国产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