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引坑鐘氏大屋
  引坑鐘氏大屋位于桐廬縣新合鄉,年代為清。引坑鐘氏大屋,位于杭州市桐廬縣新合鄉引坑村。大屋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后逐步擴建,直至清末形成目前的規模。近年來,大屋除延續原先的祭祖空間、公共廳堂功能之外,結合鄉村振興、紅色研學等主題,成為公共文化、紅色研學等活動場所,舉辦了新合索面文化節、大地藝術節啟動儀式等大型活動,同時作為新合鄉最大的古建筑對外開放展示,成為新合鄉一個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翙崗古建筑群
  翙崗古建筑群位于桐廬縣鳳川街道,年代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場口曹氏宗祠
  場口曹氏宗祠位于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年代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兩浙公所位于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年代為清。兩浙公所位于富陽城內原后河之南、洽義橋之北(現后河及橋已毀),現為富陽鎮市心路78號。兩浙公所始建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由紹興籍商人王輝祖集資創建,為浙東、浙西靛業、灑業、南貨業因公聚議之場所,故稱“兩浙公所”。因正殿曾供奉關公神位,又名武圣宮,后遭兵炙。光緒二十年(1894)修復。“兩浙公所”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由正廳、后廳、兩側廂樓組成。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二橋書屋
  二橋書屋位于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年代為清。二橋書屋修建于清代中葉,是蕭山現存唯一的清代書屋。二橋書屋整座建筑是四合院式的磚木結構,主屋坐北朝南,大門朝東,額鐫“二橋書屋”四字。鐫刻“二橋書屋”的門頭下方,是石雕門套,門套內還有雕刻精美的裝飾。這間不可多得的清代私塾,具有獨特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深澳建筑群
  深澳建筑群位于桐廬縣江南鎮,年代為明至民國。深澳村的古建筑有歷史悠久、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和設計精致的特點。踏入深澳村,沿著爬滿青苔的石板路,歷史的痕跡和歲月的滄桑就這樣隨著慢悠悠的腳步被一步一步地踏出來了。深澳村的歷史非常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于南宋初期,主要由申屠氏遷居桐溪而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申屠氏先人有著非常先進的理念,他們在規劃村落建設之初就首先規劃了村落的水系。深澳村民依水而居,應家溪在村東蜿蜒流過,村西有一條叫洋婆溪,它將水從應家溪的上流引入,平時可作為灌溉使用,若遇上山中發洪水,又可用來分洪。村地面的明溝用來排除雨水和生活污水,而設在地下三、四米深處的暗渠則是供水系統,暗渠高二米,寬約一點五米,拱頂,全用卵石砌成,引山泉水,至今水質仍清澈甘洌。為方便取水,每隔一定距離,建一……[詳細]
龍門建筑群
  龍門建筑群位于杭州市富陽區龍門鎮,年代為明至民國。山樂堂位于龍門鎮龍門五村,建于民國。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兩坡硬山頂,觀音兜墻,為走馬樓臺門屋,由院門、前廳、天井、廂房、正廳、后天井與后廂組成。占地面積490.05平方米。天井四周木雕工藝,層層疊疊,琳瑯滿目。檐柱牛腿圓雕獅子、人物故事圖案,“和合”、人物瑞獸雀替,檐下有垂柱。天井四周梁枋、夾縫板等用深淺浮雕套用工藝,有漁瀆耕樵《三國》故事,刀馬人物。飛禽走獸,龍鳳鶴魚等豐富內容圖案。主人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喻,命名為“山樂堂”。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芹川王氏宗祠
  芹川王氏宗祠位于淳安縣浪川鄉,年代為明、清。芹川王家人建起了王氏宗祠“光裕堂”。這幢始建于明代的“光裕堂”,幾經修復,保留至今,成了芹川古建筑的一處精華所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舍古建筑群
  石舍古建筑群位于桐廬縣富春江鎮,年代為明、清。石舍村是桐廬縣富春江鎮最偏遠的行政村,該村地處著名的浙西旅游帶上,與建德、浦江交界。古建筑是石舍村的一大特色,該村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近年來在縣文化局的幫助下進行了修繕保護,未來古建筑可以成為一項特色的旅游項目。為了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的需要,村兩委近來下大力氣進行環境整治。投入大量資金拓寬了原本窄小的村道,并鋪設污水管道,進行綠化,在村兩旁安裝路燈,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蕭紹海塘(杭州段)
  蕭紹海塘(杭州段)位于杭州市濱江區、蕭山區,年代為明、清。蕭紹古海塘位于錢塘江左岸,西起蕭山西興,東至上虞,唐代曾稱為防海塘。全長116.85公里,除去山體,海塘實長103公里。明、清時期根據所處位置,又以西興、瓜瀝、宋家溇為界,自西而東分稱西江塘、北海塘、后海塘、東江塘。其中,蕭紹海塘(杭州段)分為兩段,起點都是自西興的永興閘起。一條向南經長河、浦沿、聞堰、義橋、臨浦,到進化鎮的麻溪壩止,為西江塘,全長31.25公里。另一條向東經北干、新街、新塘、衙前、瓜瀝、益農與紹興的后海塘相接,稱為北海塘,全長41.44公里。這就是保護了蕭山人千年之久的兩個“米桶扣”。古海塘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已有零星海塘。最早在《越絕書》中記載了航塢山東麓石塘,可以說是北海塘的前身,當時是用來給越國修建、停泊軍船……[詳細]
方家洲遺址
  方家洲遺址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第一處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加工場,對于當時的石器生產過程研究,如人類行為特點、技術差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該遺址位于杭州桐廬縣,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經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彎,形成一個相當面積的三角洲臺地,遺址地處這一臨水的臺地上。2010年12月2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廬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在調查試掘的基礎上對方家洲遺址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方家洲遺址所處的年代是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古學文化繁榮興旺、為良渚文化進入文明古國的時代。從該遺址目前的遺物出土情況判定,遺址主體年代約當于浙北地區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崧澤文化階段,距今約5900-5300年,文化面貌上地域特色明顯。……[詳細]
馬嶺森林古道
  馬嶺森林古道起訖(途徑)地點:起始桐廬蘆茨村經建德毛洲自然村、下梓州終點至浦江馬嶺村。總長度:28公里概況及主要特點:馬嶺古道坐落在浙西山區建德東部與浦江縣西部交界的縣界山脈馬嶺山。馬嶺山,別名野馬嶺,海拔900余米。該古道起點海拔341米,過馬嶺山最高點為海拔688米。古道沿山體、小溪、梯田蜿蜒而上、穿林而過,一路有古橋、古祠廟、名人古宅、古遺址、古村落等,特別是建于宋代的西山橋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馬嶺古道的核心自然景觀,主要集中在既有火山巖、又有丹霞地質地貌構成的馬嶺山,馬嶺山奇峰怪石滿目皆是,其中巍峨屹立在馬嶺山巔、形狀如同遙盼夫歸的神女峰(嚴州《萬歷府志》始有記載,俗稱“香爐峰”)、形成于億年前的白堊紀,向過往世人無日不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詩情畫意,還有形狀各異卻惟妙惟肖的“挑擔石……[詳細]
杭徽古道
  杭徽古道起訖(途經)地點:浙江臨安銀龍塢-浙川村-安徽績溪永樂村-靈關廟-藍天凹-上雪堂-下雪堂-黃茅培-江南第一關-山腳(巖口亭)。總長度:25公里概況及特點:杭徽古道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古時聯系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其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杭徽古道沿途山勢險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巖,南北夾峙,中有逍遙溪水蜿蜒其間。沿途重要景點有:障山大峽谷、胡氏宗祠、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南第一關等。杭徽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車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績溪人通往滬、杭的捷徑。在杭徽古道上,每隔5里就設一個茶亭,供過往路人休息。現存眾多的古石板路、古村落、古關口、古橋、古茶亭、古碑刻、古樹等。清代大商人胡雪巖年少時也曾沿著古道肩挑背扛進浙經商,艱難求生。……[詳細]
胥嶺古道
  胥嶺森林古道起訖(途徑)地點:胥嶺腳至胥嶺頭。總長度:5.5公里概況及主要特點:胥嶺,得名于伍子胥典故,子胥逃亡,途至山嶺,生病療傷于溶洞,因此得名胥嶺。胥嶺是古村落,有一條衢州通往南京的古官道穿村而過。官道起點海拔140米,過胥嶺最高點海拔604米。古官道沿山體小溪彎彎曲曲緩緩而上,古道兩旁鋪滿油菜花田。此古道是一條比較高的山嶺大道,以前是從嚴州府到分水縣的必經之路,路基是石板和石頭鋪面的臺階。胥嶺森林覆蓋率92%以上,四面環山,溶洞互連成體,自然成景如畫。泉水涌動山體,源遠流長。胥溪如帶,泉水如洪。古官道延胥溪而上,山林翠綠,山花盛開。古道兩邊是層層的梯田,村民耕種時,每年春季的油采花和秋季的稻谷黃是難得的自然景觀。春天麗日,油菜花、桃花、梨花、山花相映成趣,構出了一幅自然美景畫卷。古道……[詳細]
茶山古道
  茶山古道起訖(途徑)地點:廈山村茶山自然村至泰廈自然村。總長度:5公里概況及主要特點:該古道是由浙江省衢州市通往安徽省歙縣的通商、運輸等生產生活的交通要道,主要以青石板鋪砌而成,途經中洲鎮札溪、廈山等村落,其周邊均為生態功能極佳的天然林,環境清幽,民情淳樸。途徑廈山至安徽交界處有一座石洞關隘,距近已有200余年。而森林自然景觀優美,5公里的古道穿入于1.6萬余畝山林,其中有7321畝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方志敏烈士北上抗日期間在廈山村茶山自然村召開過重要軍事會議。……[詳細]
威坪鳳凰古道
  威坪鳳凰古道起訖(途經)地:起點可以從六都源屏河線和七都源屏三線兩處出發,途經嶺腳村、鳳凰村,到山頂鳳山禪寺。總長度:5.6公里概況及主要特點:該森林古道總長度有5.6公里,主要是青石板鋪筑,古道有悠久的歷史,森林植被好,古樹長的郁郁蔥蔥,有許多人文風景,能滿足人們親近自然、享受森林、健身養生的需求。……[詳細]
錢塘江與運河運口水利航運設施
  錢塘江與運河運口水利航運設施位于杭州市上城區、江干區,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美聯合公報起草處舊址位于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三臺山社區楊公堤18號劉莊1號樓內的八角亭。1972年2月,尼克松與周恩來在此草簽了著名的中美聯合公告。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杭州關稅務司署舊址位于杭州市溫州路126號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屬于拱宸橋街道溫州路社區。年代為清、民國。895年清政府于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簽訂《馬關條約》,杭州被迫成為開放商埠。同年10月,商定在拱宸橋附近劃出土地作為日本商民居留貿易之地。公共通商場與日租界的設立,正式撕開了杭州對外通商的口子,英、美等國均要求在拱宸橋的通商場內租地經營,浙江巡撫只得“照復諸國”,拱宸橋一帶遂成為各帝國列強經商、投資、掠奪的樂園。因應這樣的情勢,清政府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6、7月間,在杭州設立“海關”開港通商,當時杭州“海關”的全稱為“杭州關稅務司署”,即人們所說的“洋關”,關署建在杭州拱宸橋通商場(現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內)。1896年10月1日,杭州海關與通商場及日租界同時正式使用。當時的杭州海關是杭……[詳細]
200、孝子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孝子祠
  孝子祠坐落于臨安區清涼峰鎮的楊溪村,今天的孝子祠已經不是明代時期的建筑,而是清代時期所建。乾隆二十五年,皇上御賜重建祠宇,到了咸豐年間祠堂因為戰亂被毀,于1807年重建。孝子祠屢經損毀拓建,規模宏大,祠堂坐北朝南,呈典型的廊院式徽派建筑,青磚漢瓦,四水歸堂馬頭墻。碩大筆直的96根或圓或方的柱子與鼓形、六邊形、方形、覆盆形等形態各異的石礎,整齊排列,頂端支起數百根拱形大梁,構成祠堂空間層次豐富的梁架。祠堂由門樓、中堂和后寢三進兩天井組成,面寬五間,占地面積739平方米。門樓為五架梁前卷式,深兩間,明間辟大門,外檐下用坐斗和扇面拱作裝飾,撩檐枋上有木雕。屋面為硬山頂小青瓦。大門上方懸掛明嘉靖皇帝御題“孝子”二字的匾額。兩側檐柱有一副對聯,上聯:廟貌鄰韓墓,下聯:孝思紹虞廷。中堂:高于前廳三步臺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99 | 午夜短视频福利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