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寨炮樓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坑口鎮下寨村委會下寨村南邊。建于民國時期。坐北向南,磚木結構,面闊15.62米,進深10.38米,占地面積162平方米。高二層,泥磚墻,墻體厚0.5米;青磚門框,趟櫳門;每層設4房1廳,內設木樓板、木樓梯,每層墻體設有窗口和炮眼,原樓高3層。1948年,粵桂湘邊縱隊陳勝、馬奔部曾攻占該樓,……[詳細] |
![]() | 粵桂湘邊縱隊紀念館位于廣寧縣南街鎮環城西路廣寧縣博物館內,陳列廳面積600平方米。館內設有《粵桂湘邊縱隊史跡陳列》。《粵桂湘邊縱隊史跡陳列》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局勢與自衛斗爭”“粵桂湘邊區武裝斗爭的恢復和發展”“堅持艱苦的反‘清剿’斗爭”“展開戰略進攻,粵桂湘邊戰略基地的形成”“配合南下野戰軍解放粵桂湘邊區”等七個部分……[詳細] |
![]() | 黑云頭戰斗遺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潭布鎮拆石村委會黑云頭山。1948年臨近清明,粵桂湘縱隊游擊隊被螺崗潭布國民黨自衛隊追擊。游擊隊撤至拆石,搶占黑云頭反擊。黑云頭山山高路陡,易守難攻。國民黨自衛隊久攻不下,進退不得,后出動縣警和聘請潘漢岳(地方-武裝)共五百多人攻打,戰斗持續近一個星期,后游擊隊撤走。現該山山頭林木茂……[詳細] |
![]() | 白馬崗戰斗遺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潭布鎮貝洞村委會石坪村北面白馬崗。白馬崗為石山,形狀狹長,山峭路險,易守難攻。山頂上修筑有石塊構筑的房舍和防御工事,是清代為防紅--(太平軍)而修建,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解放戰爭時期,游擊隊曾多次駐扎,并與國民黨、地方民團多次對壘交火。現該處還殘留數堵房舍墻基和戰壕。該遺址是研……[詳細] |
![]() | 黎碧村炮樓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赤坑鎮福排村委會黎碧村北面村邊。為民國初當地村民為防土匪而建。坐東北向西南,磚木結構,面闊4.24米,進深6.77米,占地面積28.7平方米。樓高4層,泥磚構筑,墻體厚0.5米,金字架蓋灰瓦。每層設一房一廳,內設木樓板、木樓梯,墻體設有窗口和炮眼。據村中老人講述,解放前,粵桂湘邊縱隊馬奔……[詳細] |
![]() | 長樂居炮樓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赤坑鎮赤坑社區交贊村東北面村邊。屬炮樓,建于民國初。坐西北向東南,磚木結構,面闊9.82米,進深7.84米,占地面積77平方米。該樓樓高4層,墻體厚0.6米,石門夾,門額上陰刻“長樂居”三字,每層墻體設有窗口和炮眼。瓦面、木樓板樓梯均已拆掉,僅剩墻體。該樓所在交贊村是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所……[詳細] |
![]() | 陳瑞琮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排沙鎮木塝村委會三角村北面村邊。陳瑞琮(1908年—1962年),今排沙鎮三角村人。192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根據黨組織決定,打入國民黨內部,利用合法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1945年2月20日,廣寧、四會兩縣武裝起義起義取得成功,成立“西江人民抗日義勇隊”,任廣寧大……[詳細] |
![]() | 扶羅口伏擊戰遺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排沙鎮扶羅村委會排沙河與綏江交匯河段。1948年7月20日,粵桂湘邊區人民解放軍在副政委錢興指揮下,由歐新、歐偉明率領綏賀支隊第一團,在廣寧扶羅口伏擊敵軍火船,斃中隊長以下12人,俘副鄉長以下5人,繳機-2挺、長-131支、-萬余發,重要文件一批,戰績輝煌。此戰影響甚大,震動了國民……[詳細] |
![]() | 薛六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潭布鎮社崗村。始建于清末。20世紀20年代被敵人焚毀夷為平地,至1970年代重建。坐東向西。三間兩廊,面闊11.15米,進深7.75米,建筑占地面積86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頂。薛六(1887年—1930年),潭布鎮大茛村人,是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機構的西江籍第一人。1924年4月,任社崗鄉農……[詳細] |
![]() | 雷坪村彭湃舊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潭布鎮社崗村。建于清末民初。坐南向北。三間兩廊,磚木結構,總面闊10.39米,總進深9.74米,建筑占地面積101平方米。彭湃(1896年—1929年),廣東海豐人,中國農-動的杰出領袖。1924年,彭湃到廣寧領導農-動。同年12月,廣寧縣農協、農軍臨時指揮機關和部分農軍入駐社崗鄉。……[詳細] |
![]() | 碑角革命烈士墓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坑口鎮赤水村。始建于解放初,1988年烈士后人出資捐建墓碑。坐北向南。墓地由陳芳烈士墓和一座烈士紀念碑組成,占地面積25平方米。陳芳烈士墓在前,水泥批蕩抄手墓,黑色花崗巖墓碑,高0.7米。寬0.35米。烈士紀念碑為磚牌單間,歇山頂,龍船脊,黃色琉璃瓦頂,寬0.4米,長3.45米,高3……[詳細] |
![]() | 上林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坑口鎮上林村。始建于1961年,2000年將原碑拆除在現址重新修建。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碑體為方柱形,水泥砌筑,外貼瓷磚,碑頂塑一火炬。通高8米。方柱形碑座分二級,嵌黑色大理石刻有烈士芳名,白瓷磚圍邊,朱紅瓷磚底座。外建水泥護欄,碑正面“革命烈士紀念碑”為金色行書體。……[詳細] |
![]() | 廣寧縣第二十五區農民協會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坑口鎮上林村。始建于清代,2007年重修。坐東向西。原為逵三馮公祠。三間兩進,總面闊13.5米,總進深21.85米,建筑占地面積293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平脊,青磚墻。1925年10月,廣寧縣第二十五區農民協會在此成立。1926年2月,該協會會所遷至汶水圩。解放戰……[詳細] |
![]() | 江屯剿匪陣亡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江屯鎮江屯社區。建于1950年,是廣寧縣人民政府為紀念江屯、北市等地剿匪犧牲的官兵而建立此碑,并將烈士骸骨集中安葬于此。坐北向南。用青磚、水泥建成,外貼白色瓷片。碑身呈方柱形,碑頂為塔尖狀,后修繕時碑座平面由正方形改為六角形。該碑較矮,高5.8米,其中碑身高3.5米,碑座高2……[詳細] |
![]() | 排沙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排沙鎮木螃村。始建于1951年。1984年10月,將原碑拆除在現址重建。坐西南向東北。為青磚、水泥、灰砂、石米混合建成。碑體方柱形,碑頂金字裝飾,碑高9.4米,其中碑座1.45米,碑座邊長2米。紀念碑平臺四角的地方均修筑一個裝飾方柱,碑的正面直書“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座陰刻42位……[詳細] |
![]() | 廣寧縣第一區行政督導處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排沙鎮塘尾村。建于中華民國時期,原為當地廖氏宗祠。坐東向西。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總進深21.5米,總面闊15.5米,建筑占地面積333平方米。1947年11月,廣寧縣第一區行政督導處在現址成立,陳瑞蹤、陳伯康分任正副主任。是中共西江黨組織領導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民主政權……[詳細] |
![]() | 羅國杰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賓亨鎮帶洞村。建于清光緒三年(1877年)。坐西南向東北。三間兩廊,面闊10米,總進深9.45米,建筑占地面積94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龍船脊,青磚墻。羅國杰(1896年—1929年),賓亨鎮帶洞村人。“五四”運動時,就讀于省立甲種工業學校,積極參加--。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詳細] |
![]() |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廣寧縣委機關舊址位于離縣城20公里的石澗鎮馬坳塘仔角村。這是一間磚木瓦面結構的農村小屋,面積只有40多平方米。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中共廣寧縣委為保存力量,于同年8月將縣委機關秘密轉移到第十三區石澗塘仔角(今石澗鎮馬坳塘仔角村)程德修家。中共廣寧縣委在這間普通的民房里,繼續領導人……[詳細] |
![]() | 中共西江特委機關駐廣寧石澗舊址座落在現廣寧縣石澗鎮黃塘村,是一間青磚瓦面木料結構的“三間兩廊”式平房,面積大約90平方米。1939年3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成立西江特委,王均予任西江特委書記,機關設在新興。6月,特委機關遷至廣寧縣石澗,設在黃塘村共產黨員王德彬家里。西江特委機關遷到廣寧石澗后,改組和加強了各縣的黨組織,領……[詳細] |
![]() | 廣寧縣蘇維埃政府遺址座落在離縣城南街20公里的螺崗鎮的“鎮安府”(即現在的螺崗中心小學)。1928年2月25日,在中共西江特委和中共廣寧縣委的領導下,廣寧縣農民赤衛隊隊長歐蛟率領300余名赤衛隊員武裝進占螺崗圩,宣布暴-動-,并沒收扶溪地主設在該圩谷倉內的幾百石稻谷充作赤衛隊給養。中共廣寧縣委隨即在“鎮安府”召開有30……[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