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信陽市 > 新縣旅游

新縣旅游景點介紹

  香爐古寨又名香爐寨,座落在香爐嶺上。香爐嶺位于樸店村胡上灣村民組西北角上,同時位于樸店村西北部,東距樸店民委員會駐地約4公里。從香爐嶺的拜金嶺朝北看,香爐嶺酷似一個大香爐“香爐嶺”由此而得名。據有關資料(胡氏家譜)記載,整個明朝時期,居住在香爐嶺附近的村民,為本地“秀山公”支派的胡氏家族。在整個大明朝時期,胡氏家族經過……[詳細]
  宋沖古民居位于沙窩鎮樸店村境內106國道東側1公里的宋沖村民組,距鎮政府約12公里。這里群山環繞,門前有一條小河,三面環山,僅有一條公路出入,是十分理想的居住場所。宋沖民居始建于清朝中期,距今約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相傳為當地一名富商所建,建筑材料全部為燒制的青磚,尤顯莊嚴肅穆,彰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建成時,整座房子為三……[詳細]
  木陵關西三里許,就是聞名豫楚的觀音洞,此洞有“中原第一洞”之美譽。洞南北長二十四米,深十六米,有正殿三間,除供有觀音圣母像外,另有大小佛像四十二尊。佛像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洞南側是“滴玉泉”,自古至今泉水日夜不息流淌,“叮咚叮咚”的聲響,好像正訴說著悠悠歲月的塵封往事。洞前有繡球石,洞頂有千年麻櫟樹,站在洞頂,遠眺陰山……[詳細]
  木陵關(一說為“穆陵關”,筆者注)位于柳鋪村與田鋪鄉九里村交界處,現在長竹廟南約三華里的西界嶺上,是江淮分界嶺。據史料記載,木陵關大約建于南北朝時期,廢于五代后梁,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上的關隘之一。道路西邊有數十座石墻矮屋,做工精致,下水道皆修在屋子下面,形似暗渠,清水污水分開(筆者小時親眼見過),設計之巧妙,令人嘆為觀……[詳細]
  修善關,位于卡房鄉卡房村土門東南方向,左有老君山,右有三角山,兩山聳峙,關扼要沖。出關南入湖北紅安,西入大悟縣,當時是卡房出入山外的商家必經之地。此名為何叫修善關現已無法考證,大概是有一樂善好施舍人家住在此地,經常為過路人提供茶水食宿等方便而得名。據說在清朝年間官兵在此設鹽卡收稅,禁止鹽販子私運到黃安、黃陂等地,“黃”……[詳細]
  冠頂寨位于卡房鄉政府西,寨內地勢總體平坦,只是中間略微隆起,外形酷似一頂帽子而得此名。從卡房十字街往西行約2公里即到冠頂寨山腳下,順著山林間隱約可見的荊棘小路,穿過茂密的叢林,徒步攀爬一個多小時后便可到達冠頂寨寨墻邊,因年代久遠及戰亂原因,寨墻已部分坍塌,殘缺不全。循著寨墻往東行約十分鐘,便到達冠頂寨東門前。拾階而上,……[詳細]
  鐵寺寨位于大別山腹地,豫東南鄂豫交界的天臺山、老君山之間,古店、牛沖、卡房三村交界地段,海拔高度681米,主峰烏龜石包,次峰香爐石、馬鞍山、殺人坳、燕子窩。諸峰環繞相連,相互拱衛,猶如一條連綿起伏的”長龍”盤繞在鐵寺寨周圍。自明朝初期建寨以來,鐵寺寨歷經滄桑,如今已破損嚴重,十里城墻斷續存在,百余處防患施舍(炮臺、瞭望……[詳細]
  全國首個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省級人民檢察歷史博物館——河南人民檢察博物館在信陽新縣落成并正式開館。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蔡寧和信陽市市長郭瑞民共同為博物館揭牌。新縣曾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人民檢察制度的主要發端地之一,人民檢察制度的第一國家公訴人誕生……[詳細]
  箭廠河鄉位于鄂豫兩省的結合部,與湖北省紅安縣毗鄰,距縣城12公里,鄉政府駐箭廠河。箭廠河清朝以前名叫百步樁,因過河無橋,豎石樁90余個,故得名。清初,該鄉王大屋有個名叫王學舉的明末武進士,聯名周圍武舉18人共同抗清,在此練兵,設廠造箭,因此取名箭廠河。箭廠河是鄂豫皖工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是鄂豫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在……[詳細]
  將軍石游覽區位于新縣泗店鄉西南部的獅峰頂山麓。一條山脊自巍巍將軍石綿亙而下,地勢開闊,氣象雄渾。兩邊秀林蔥翠,泉水叮咚,鳥語啁啾,山花爛漫。立于將軍亭,向東南了望,清風拂袖,白云蕩胸,楚豫相接,田疇盈野,新樓蔚起,炊煙裊繞,令人心潮起伏,思緒騰飛。將軍石周圍是一代虎將鄭維山幼年放牛,少年站崗、放哨之地,也是將軍投鞭從戎……[詳細]
  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新縣箭廠河鄉四角曹門村。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排11間,座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260平方米。房前有一長方形院落,吞字大門開在院墻西北,大門上方懸掛著“吳煥先故居”匾額。1983年,對舊址前排南起3間進行了修復,并舉辦了吳煥先烈士生平事跡陳列。19……[詳細]
  位于新縣城東南2公里處的林沖村鐘畈。1931年5月,蘇區首府在新集建立后,為了能同中央和中央蘇區等地保持聯系,鄂豫皖軍委決定在鐘畈建立無線電臺,電臺由宋侃夫、蔡威等人負責,共有工作人員十多人,當時,只有無線電發報機二臺,發電機一臺,軍委還專門派一個排負責保衛工作。后來,繳獲敵人的電臺多了,紅軍每個師都配有一部,軍委在此……[詳細]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方灣村閔家山。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樹崗重建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副軍長徐海東,全軍約5000人。他們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堅持根據地斗爭。1933年7月,紅二十五軍軍部設在這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房屋墻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時任紅二十五……[詳細]
  位于新縣陳店鄉高灣村佛爾寺。1930年1月1日,鄂豫邊區特委將早在1929年建立在郭家河鄉麻布、陡山河鄉陳沖等幾個修械所集中起來,遷往柴山保佛爾寺,命名為“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前排為機修車間,后排為造槍車間,兩側為工人住房。4月,改名為“鄂豫皖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全廠共有職工60多人,阮德成任兵工廠黨委書記……[詳細]
  位于新縣陳店鄉河南灣村東側。第七軍和鄂東特委領導人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徐朋人等發現這里位于鄂豫交界處,是軍閥統治的空隙地帶,并有數座山寨,境內崇山峻嶺,地形險要復雜等許多有利條件。因此決定以此為依托,堅持革命斗爭,并在附近的清水塘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清水塘會議,決定開辟柴山保,實現工農武裝割據,創建鄂豫皖邊區第……[詳細]
  鄂豫皖省蘇維埃列寧高等學校舊址位于新縣郭家河村,距縣城30公里。舊址原為王姓地主莊園,共有房屋54間。1931年,鄂豫皖根據地迅速發展,急需各方面人才,因此,邊區政府在此建立了列寧高等學校。校長杜孝生,選任教員、教官十余人,開設有政治、語文、數學、軍事等課程。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教學,1932年春學校遷往新集……[詳細]
  鄂豫皖邊區紅軍迅速發展,迫切需要統一的服裝。特區工農民主政府成立后,在新集城北洞下坪建立了一所五一模范工廠。管理員五××,收發員熊作海。招收工人300多名,其中大多數是女同志。廠內設布織布、印染、縫紉等車間,有織布機、縫紉機和彈花機十部。專給紅軍做衣帽、鞋襪、被服。由于工人們的積極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到1931年11……[詳細]
  鄂豫皖蘇區稅務總局舊址,位于新縣城關首府路,座東朝西,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棟,每棟四間,加上偏房,共十一間。解放后新縣稅務局就一直在此房內辦公,為配合革命傳統教育,稅務局向上申報,2000年由河南省國稅局投資40萬元將此舊址全面修復,室內舉辦有復原陳列。 1930年,隨著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武裝斗爭的展開和蘇維埃政權的建……[詳細]
  鄂豫皖省蘇維埃政治保衛局舊址,在新縣城關首府路西的一所宅子里。原有房屋60余間,座西朝東,北臨小西街,南與縣電影公司相連。解放初至九十年代此舊址房內均由居民居住,房內亂改亂建嚴重。1999年由國家文物局撥款對舊址進行了修復,按原貌復原了-住室、辦公室及各委辦的用房。現為三排兩進院,均系灰磚瓦房,共18間,前排5間臨街,……[詳細]
  首府一條街舊址群位于新縣縣城中心,全長400米。現在的新縣縣城——新集,1932年以前,是光山縣南部的一個重要集鎮。 1930年前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一些縣份相繼推翻了地主豪紳的反動統治,成為革命根據地。一些反動地主豪紳紛紛逃亡新集,和本地的反動勢力糾集在一起,把新集建成一個反動的封建堡壘。他們以新集為據點,經常竄到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中国AV综合在线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欧美日韩乱国产综合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