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泉港區旅游

泉港區旅游景點

紅星生態園
   景區以紅星水庫為中心,分布有紅星會所、大型室內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水上樂園、野外拓展基地、露營地、游船碼頭、孔雀園、荔枝園、千年棗園、親水棧道等自然和人文資源、類型多樣、組合良好、特色鮮明、生態和經濟價值極高,是一處以生態旅游、康體休閑、體育旅游、農業休閑、民俗體驗、餐飲接待為主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詳細]
三朱革命斗爭紀念碑
   三朱革命斗爭紀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后的北才穴山上;莅部h人民政府1990年立。碑高7.1米,碑體為白色花崗巖方柱。碑正面鐫刻原交通部部長彭德清同志題寫的碑名“三朱革命斗爭紀念碑”,背面鐫刻介紹三朱革命斗爭的碑文。三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大革命時期起,就參加--和農-動,而后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始終堅持革命,戰斗不息。三朱村是“紅旗不倒”的革命基點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惠安縣黨組織的駐地和活動中心,是閩中地委地下交通站的所在地,是黨領導的許多重大斗爭和運動的主要發起地。1926年11月,北閥軍攻占惠安,國民革命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在……[詳細]
吳敦仁烈士墓和紀念碑
   吳敦仁烈士墓和紀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林角村。吳敦仁,生于1906年,涂嶺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學校師范部,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1926年2月,參加共產黨員王德彰、吳國珍領導的由多位進步學生組成的“集美同學回鄉宣傳隊”,到惠安城關及山腰、壩頭、大前黃、割山和涂嶺等區鄉開展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0月,隨中共廈門特支、共青團廈門干事會和廈門大學黨支部指派的王德彰、柯聯定、吳國珍等人,回到惠安,籌備迎接國民革命軍光復惠安。11月25日,北伐軍進入惠安城,他和同志們一起舉行軍民祝捷聯歡大會,組織演講、--、演文明戲活動,反對--污史、土豪劣紳和封建會道門,開展減租……[詳細]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嶺農民協會、涂嶺農民自衛軍、惠安工農革命軍駐地遺址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嶺農民協會、涂嶺農民自衛軍、惠安工農革命軍駐地遺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涂嶺中心小學。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莅搽S即也開始“清黨”,政治局勢驟然變化。中共惠安縣臨委迅速從縣城轉移到農村堅持斗爭。共產黨員吳國珍、吳敦仁撤回涂嶺,繼續開展農-動。中共閩南部委指示惠安縣臨委“今后的工作方向,要以惠北涂嶺為根據地,武裝農民群眾”,同時派共產黨員施岑儂(化名張一峰)、許彩英(化名林一民)來涂嶺工作。施岑儂、許彩英在鼎新學校任教,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和吳敦仁等人在涂嶺組織“互助團”,會員60人,團址設在魁星樓,并以互助團為骨干,舉辦農民訓練班、農民夜校,培訓農……[詳細]
坑內山
   坑內山又名獅子山。山巒蜿蜒起伏,連綿數里,山頂一峰突兀,巨石錯峙,遠遠觀之,形似雄獅。古榕傍崖,巖石倚峙,成一天然石洞,更似獅子張口,仰天吼嘯。進入洞門,可見壘石平臺,半壁仙影依稀,轉一回廊,依斜勢而下石崖,過觀音堂,即可登上獅峰。迎風佇立,怡怡然讓人有身臨仙境之慨?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一方勝境,難怪鐵拐李仙人也思凡下界,來此“青獅洞”與何七子仙人談經論道。青獅洞的住持妙諦師尼說,鐵拐李的腳跡至今猶在。果然在峰頂巨石之上,一記二尺余長的足印記述著這一優美的傳說。相傳漢代臨川(今福建仙游縣)何氏九子煉丹山中,丹成而乘湖中九條紅鯉成仙而去,仙游的九鯉湖也因此得名。前黃鎮坑內山青獅洞與九鯉湖有著深厚……[詳細]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樟腳村。陳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嶺鄉樟腳村犁壁嶺一個窮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廣州投考黃埔軍校,被錄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春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他偕同學破獄而出,參加暴-動-。在激烈的戰斗中,頭部負傷,仍英勇殺敵。廣州暴-動-失敗后,起義部隊轉戰到達海陸豐革命根據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與中共福建省委接上關系。爾后于漳州、廈門兩地,宣傳、發動勞苦大眾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賣,被敵逮捕,囚禁于漳州鎮臺街法院監獄。在獄中備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詳細]
泉州郭氏宗祠
   郭厝村隸屬峰尾鎮,東臨湄洲灣,北接福煉生活區,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時值唐末閩王王審知開發福建,郭斌、郭質兄弟二人避難入閩,初居長樂,至五代后梁遷居仙游。后來,郭斌娶戴氏女,遷居泉州,另分一脈;郭質遷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蘇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質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業,成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現宗祠中廳一對清代留存下來的石柱鐫刻的對聯“系起汾陽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獻壯蓮山”,即言明郭氏淵源。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極嚴,雖然家境貧寒,仍含辛茹苦供兒子求學。郭霖自幼聰敏,能詩善文,丞相極……[詳細]
惠安暴動紅一團集結地舊址
   惠安暴-動-紅一團集結地舊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涂嶺村恒德堂。恒德堂是一座小廟。1930年9月14日夜,準備參加由中共福建省委、泉州特委、惠安縣委領導發動的惠安武裝暴-動-的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第一團500余人在這里集結;莅部h北部地區(現大部屬泉港區行政區域)有著較好的革命斗爭基礎。1927年4月,中共惠安縣臨委從縣城撤到涂嶺農村,發動群眾堅持武裝斗爭,農民協會會員發展至1200多人,農民自衛軍戰士500多人。11月,農民自衛軍更名為工農革命軍。工農革命軍多次擊退國民黨泉州“田畝捐”總局征捐部隊和國民黨海軍陸戰隊的圍剿進攻。1929年6月,曾在廣州黃埔軍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廣州起義的……[詳細]
泉州東岳廟
   東岳廟位于峰尾鎮誠峰村。這里北障沙格,南近黃峰,與興化吉口、湄洲諸島互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為御倭寇侵擾,筑石構城垣,即峰尾城,城東舊城頂高阜,筑有煙墩烽火臺。東岳廟就建在城之南門外旁,坐北朝南,占地668平方米。廟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為切斷沿海人民與鄭成功的水上聯絡,下旨海濱居民縮界內遷,峰尾庶民避遷仙游賴店,人去廟毀;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村民奉詔返鄉,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月,遂在原基址上重建東岳廟;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夷侵擾閩臺,峰尾諸多商運船舶-困臺島![詳細]
離相寺
   離相寺在泉港區境內素以歷史悠久著稱,據明嘉靖《惠安縣志》記載,該寺始建于唐天佑六年(公元909年)。相傳,當時建筑規模宏大,為九進院落結構,在當地實屬罕見。當然,時過境遷,現在已難再見一千多年前的狀貌了。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尚保存有一口唐代古井,井壁為細碎石塊所砌,井盤由一方整塊大石板鑿穿而成,井水清洌純凈,寺內用水即取自此井?上藿A峰公路,此井恰位于路當中,不得已將之填覆。離相寺位于泉港中心工業區、驛峰公路環島東北角,距公路約有四五十米,寺宇坐北朝南,二進三開間,系磚石結構,東西兩側均有兩層護厝樓,前有寬闊的石埕,外有條石圍墻。與傳統的寺廟建筑不同的是離相寺前廳只開一門,且偏在右側,門……[詳細]
昆山風景
   前黃鎮境內的昆山,也稱昆侖山,位于驛峰路西北、324國道以東、壩頭溪以南,是一條橫貫東西的小山脈。昆山的外圍,早已遍烙人類刀削斧鑿的疤痕,而在昆山東南面,卻是山深林密,巖峭洞幽,別有一番風景。真可謂“天下名山僧占盡”,那里幾座山巒間的要沖之處,均建有寺廟。西端有老鼠田寺,中有巖窟寺,東有昆山寺。其中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知名度最著的,當屬昆山寺。1931年,0惠安縣委在這里召開擴大會議,建立“惠北抗捐大同盟”?h委主要領導人唐言福、李文端、朱漢膺等,還有游擊隊員,山腰、壩頭、十八鄉等地農民代表、開明士紳等計40多人參加了會議。昆山寺成了惠北地區乃至整個惠安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可惜寺院于解放前夕……[詳細]
中共惠安特支隱蔽點和聯絡站舊址
   中共惠安特支穩蔽點和聯絡站舊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小壩村甘蔗園自然村出福元故居。1934年3月,中共惠安特支書記曹海等在甘蔗園出福元家建立隱蔽點和聯絡站。1936年8月,中共惠安特支書記曾爐被敵通緝追捕,轉移到三朱村隱蔽,后轉移到涂嶺后頭(住謝神水家)、甘蔗園(住出福元家)、南埔西龍(住林紅貢家)等地隱蔽活動。不久與在惠北隱蔽的閩中特委蔡先鑣接上關系,惠安特支改隸閩中特委領導并增補曾木生、陳劍秋為委員。1937年7月下旬,曾爐按照閩中工委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指示,成立抗日工作組,在涂嶺的黃田、陳田、東坪、寨后、甘蔗園,南埔崙頭、西龍,仙游杜云、大埔等地,組織農民協會、學生會、互助會,發動……[詳細]
土樓侍衛府
   前黃鎮土樓自然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緒四年(公元1978年)的“二進五間張雙護厝南接偏館庭院”的皇宮式宏偉建筑群,名叫“侍衛府”。它坐東朝西,紅磚白石墻體,硬山式屋頂,屋蓋鋪瓦筒,燕尾式屋脊高翹欲飛;前面有一個偌大磚埕,兩旁各置一個石砌的“旗桿座”;外面是一道高大的磚圍墻……整座府宅建筑別致,氣勢恢宏,堂皇富麗。屋檐下,用白灰雕塑著許多山水人物、花卉樹木和飛禽走獸等,還涂色繪彩,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凹入的大門兩旁,用綠瓷棕磚等鑲嵌出精美的“麒麟呈祥”、“花鳥鬧春”等圖案;大門頂端是淺黃底浮金字的“侍衛府”橫匾,匾上的左下角,刻著藍底紅字的光緒御璽印鈐。據說匾上的御璽印鈐用法是很講究的,只有那些……[詳細]
三朱中共閩中地委會議遺址
   三朱中共閩中地委會議遺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大湖壽間石洞。這是距離三朱閩中地下交通站1公里多半山中的一個天然石洞,兩個隱秘洞口,洞內上下兩層,可容納十幾人居住。自從交通站建立以來,石洞一直成為黨組織開展隱蔽活動的地方。1947年10月,中共閩中地委書記黃國璋召集地委領導林汝楠、祝增華、粘文華、許集美、劉潤世等在此石洞召開地委會議,傳達貫徹閩浙贛區黨委會議通過的《閩浙贛人民斗爭特點與閩浙贛人民游擊戰爭的指示》(簡稱“八二八”指示)。會議決定堅決貫徹“八二八”指示精神,立即將武裝和干部分散到各地,建立和加強黨的組織,發動廣大人民在為生存而斗爭的基礎上,發展更廣泛的游擊戰爭![詳細]
壩頭龍鳳宮
   壩頭龍鳳宮位于山腰至涂嶺公路中段、壩頭溪中游北岸鳳山村下墩自然村,水陸交通方便。廟依壩頭主山鳳山建筑而成,位于依山走勢急轉直下的草埔尾坡下平原,背山面水,山上草木青青,溪中流水潺潺,交相輝映,景色宜人,是一旅游攬勝的極好去處!褒堄螇嗡耢`濯,鳳舞阿山圣德高!币徽Z點出了附近群眾對龍鳳宮的敬仰。龍鳳宮坐北向南,南北長21.7米,東西闊10米。頂廳長8.8米、闊8米;下廳連天井長9.7米,闊9米;頂下廳高度相差1.15米,兩邊通道建有5層石階上下來往。天井中間有一塊“雞舌階”(斜坡平面階),燒香求神的善男信女,必須像朝拜皇上一般,沿雞舌階徐徐而上。頂廳正殿分內外殿,以木屏風隔開,神香案屬外殿,神……[詳細]
紅星三青水利風景區
   景區總面積3.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1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66平方公里,涉及紅星水庫、泗洲水庫及菱溪水庫周邊山林,與大霧山、觀音山、筆架山連成一際。區內山石奇峻,林木蓊郁,藤蔓交織,春時絢爛,夏日濃蔭,秋季馥郁,冬令蒼青;朝聞鳥鳴,夕賞湖景,處處體現著大自然的情韻。庫內水質清澈,山水靈動;紅星水庫溫柔婉約;菱溪水庫質樸淳厚;泗洲水庫大氣磅礴,各具特色。景區森林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林木綠蔭如蓋,層巒疊嶂,秀麗俊美;紅星生態園內培育有成百上千種植物,更不乏有珍稀珍貴樹種,如象腿樹、香樟、桂花、露兜等,可謂“植物大觀園”;三青園是果園天地,栽植有枇杷、龍眼、荔枝、芒果、橄欖……[詳細]
樟腳村
   樟腳村位于泉港區涂嶺鎮,是一座五彩的石頭村莊。據說古民居砌成于清嘉慶四年。走近古民居,全貌盡收眼底:一堵堵墻上的石卵石塊,都是鐵紅色的風化石。砌屋時依山就勢,上下左右都不講究布局。這里巷道連著巷道,岔道連著岔道,曲徑通幽,頗有迷宮的神秘。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兩邊的墻壁伸手可及。石頭建成的房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卵石砌成的狹窄、幽靜的石巷,經過雨水的沖刷,石梁上留下古老的印記。纏在石墻上的老藤,給石屋增添了一份滄桑。歷經歲月的洗禮,石墻已是一片斑駁,但其呈現出來的紅褐、灰白、-的色澤,在陽光的照射下,那么絢麗、繽紛,儼然一幅油彩畫。不少地方的美術家一旦來過樟腳古民居,都不由自主喜歡上了這個如……[詳細]
閩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
   閩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位于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后宅村,年代為1930年。簡介:1930年在此建立三朱地下交通站,為廈門中心市委、閩中特委(地委)乃至閩浙贛邊區省委和福建省委、泉州中心縣委等的重要交通站;亦是晉、南、惠、莆、仙等地的主要中轉站之一,經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歷史時期。始建于1890年,1907年續建,由三座并列建筑組成。右落和中落均三合院式,主座面闊三面,進深兩間,墻體承檁,硬山頂;左落面闊二間,進深二間,硬山頂。2013年,閩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周邊各外延10米![詳細]
大成古厝
   大成古厝位于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肖厝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清光緒七年(1881),由蕭繼光興建“大成碼頭”同時建設三座大厝。大成古厝由三座大厝、雙護厝和厝前大石埕、磚埕組成,是集店鋪、倉庫、碼頭于一身的小城堡。大成古厝坐西朝東,背山面海,海水漲潮時距古厝前埕地面僅兩三米,極便于裝卸貨物。大成古厝南北總長85.35米,東西總長32.13米,總面積2390.20平方米。三座大厝均為石砌基礎,紅磚、花崗巖砌筑外墻,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燕尾式屋脊。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大成古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土坑村古建筑群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后龍鎮土坑村,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港市的杰出代表。土坑村古建筑--叉錯落排列,布局規整有序,大致形成了四橫五縱的街巷格局。主要古建筑有:百萬大厝、中厝布店、傳盛居(應麟第)、博鶴府第、見龍府第、家駒糧鋪、施布當鋪、肇元進士第、長春堂藥鋪(建連府第)、萬捷十三行、祠堂井、建節海貨商行、禮貢書院、順裕大厝(端山府第)、建珍大厝、來鋪當鋪、繡花樓、開泰進士第、端瑜大厝(大峰進士第)、三孔井、廈門口市碼頭、白石宮、施布口街及祠堂口街等。均建立清朝中期,由當地海商劉氏家族連續修建。土坑劉氏家族起家于海耕,發展于海貿。前門為店,后門為倉,商住兩用。排列交叉錯落,布局規……[詳細]
全部泉港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色先锋在线中文字幕资源 |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亚洲日韩偷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