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鼓燈嘉年華AAAA 花鼓燈嘉年華位于蚌埠市陶山西麓,由安徽嘉恒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是皖北最大的主題游樂公園。項目坐落于蚌埠市蚌山區陶山腳下,占地約1000畝,總投資達9.3億,是蚌埠市以及安徽省“十二五”重點旅游項目,并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動計劃。“花鼓燈”曾被周總理盛贊為“東方芭蕾”,是最具代表性的“漢民族舞蹈藝術”,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鼓燈嘉年華依托地域傳統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安徽花鼓燈文化藝術的精髓,保護、傳承和發展安徽花鼓燈,創造了現代旅游休閑與傳統非遺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新模式:以非遺文化的合理保護利用為宗旨,以旅游為載體,走產業化經營之路,達到文化與旅游經濟互……[詳細] |
![]() | 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是一望無際的蘆葦地,完全原生態,春夏秋冬各有看點。曹老集、梅橋鎮兩鄉鎮交界處的“三汊河”萬畝自然生態濕地為唯一的一家省級濕地公園,是淮河流域濕地中保存較好的一塊幾乎未受污染的自然濕地,仍處于原始狀態的蘆葦綿延幾公里,保持了原生態的自然風貌,魅力獨具。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中國國家濕地公園之一。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據不完全統計,安徽全省濕地面積占省國土面積的21%,是全國濕地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歷史沿革2005年,原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蘆葦地在未規劃前,屬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梅橋鎮淝北村所在村鎮所屬的蘆葦地,……[詳細] |
![]() | 淮上軍紀念碑及張匯滔塑像、淮上軍紀念碑廊是蚌埠市唯一的以弘揚辛亥革命精神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位于風景秀麗的蚌埠市南山公園南麓,是集市民休閑、娛樂、接受教育于一體的好地方。 1911年8月,武昌起義爆發,八千淮上健兒揭竿而起,組成淮上革命軍。在總司令張匯滔的指揮下,大軍馳騁皖淮,先后光復鳳陽、蚌埠、懷遠等23個州縣,促成安徽獨立,為辛亥革命立下不朽功勛。駐守南京的江南提督張勛在江浙聯軍進擊下沿津浦線北竄,張匯滔速令袁家聲、岳相如部急赴蚌埠布防堵截。1911年12月2日,兩軍交戰于蚌埠小南山,經激戰六七個小時,終擊敗張勛辮子軍,殲敵數百人,寫下了辛亥革命歷史上的光輝一頁。是役,淮上軍廖璞純……[詳細] |
![]() | 沫河口關卡,俗稱為沫河口鹽卡,坐落于蚌埠市淮上區沫河口鎮。北淝河自渦陽、蒙城、淮北蜿蜒而來,至懷遠、蚌埠匯入淮河,至此已是其流之末,故初名“末河口”。因其地處河口,久而久之,“末”字逐漸演化為“沫”,沫河口之名由此流傳至今。沫河口關卡始建于大清光緒五年秋,至今一百三十二年的歷史。當時在正陽、泗洲、五河、臨淮、懷遠5處設關,現僅有沫河口這一處。沫河口關卡的建立,是清朝為充稅課而建,當時貨物經過沫河溝乃須經長淮口報明德侯照例辦例稅課,防止繞、漏稅課。沿淮唯沫河溝周圍數十里地勢洼下,每遇淮水泛漲,禾谷減收,以至左右居民恒以網魚為業,僅可養生。關下劃船出入所裝的東西不過是當地的土雜糧,別無他貨。時任督……[詳細] |
![]() | 雙墩遺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北,該文化遺物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證據。雙墩遺址出土有刻畫符號的古陶器,紋飾簡練,手法粗獷、寫實中有夸張,風格神奇怪異,以魚紋、豬紋為多,還有鹿、蠶、鳥、蟲。研究刻畫符號的專家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雙墩的刻畫符號與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宜昌楊家灣、秭歸柳林溪、青海柳灣以及大汶口、良渚等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刻畫符號相比,有一定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明顯特征。這類刻畫符號在定遠侯家寨遺址也有發現,表明它是一定地域范圍氏族群落之間表達特定含義的記錄符號。雙墩遺址出土遺物種類復雜……[詳細] |
![]() | 珠園珠園位于市中心,原為修建淮河路天橋取土留下的水塘。解放后經全面治理,1958年辟為公園,稱大塘公園,總面積6.9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4公頃。1999年,經重新規劃改造后,改名為珠園。如今的珠園秀木蔥蘢,芳草萋萋,碧波蕩漾,曲徑通幽,樓亭臺榭,金碧輝煌,石橋玉欄,賞心悅目,既有蘇州園林的神韻,又洋溢著改革開放的現代氣息,展現出蚌埠的嶄新風貌。……[詳細] |
![]() | 明清吳氏家族墓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位于淮上區吳小街鎮吳大臺村,已知面積約1.3萬平方米。該處墓碑較多,有50多座,為吳氏后人紀念先祖重新豎立之墓碑,集合了吳氏家族從明朝祖先吳良開始到近代的先輩的墓碑。……[詳細] |
![]() | 蚌埠雙墩鐘離國墓地包括雙墩一號春秋墓和雙墩二號春秋墓,均位于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內,兩墓相距80米,其中位于北側的為雙墩一號春秋墓,南側的為雙墩二號春秋墓。雙墩一號春秋墓為大型有封土堆土坑豎穴墓。墓葬結構主要由封土堆、墓坑和墓道三個部分組成。該墓葬在墓坑填土中發現極其復雜的“放射線形狀”、 “土丘與土偶”、 “土偶墻”等遺跡現象。隨葬品以大量的銅器、彩繪陶器、石器、玉器為主,其它有少量的幾何硬紋陶甕、陶盆、灰陶缽、小陶罐等以及海貝飾件、金箔飾件等。銅器有編鈕鐘、鼎、罍、簠、豆、盉、匜、盤、甗、勺、盒、刀、錛、鐮、車軎、馬銜、戟、戈、矛、劍、鏃等380多件。在9件青銅鈕鐘的鉦部和兩件青銅簠的內壁……[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