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寺又稱白雀寺。在湖州西北9公里,弁山東麓石斗山。晉王羲之曾登臨。南朝齊(479—502)比丘尼道蹟字總持曾在此山誦法華經,晝夜不息,共二十年,圓寂后即葬其處,相傳梁大同元年(535)道蹟靈骨所藏之寶龕忽生青蓮,有司錄實奏聞,詔建法華寺。道蹟生前在誦經時,經常有白雀旋繞,若聽法狀,故又稱白雀寺。唐宰相李紳和五代吳越王曾改名惠覺寺。北宋治平(1064—1067)中僧如松重建,仍名法華寺。清康熙年間僧戒清募捐重修,嘉興宋旭曾繪名山十一景于殿壁。民國初,白雀寺周圍約5公里內松柏蒼翠,上山石道旁均為高大松林,時稱“松徑”。進白雀寺為一天井,殿的正中屋脊上,裝有一只向南立的白雀,廟的堂廳上懸有黎元洪送的匾額,四壁有許多名人詩聯。山頂有觀音殿。殿寬大,可容香客五六十人。抗日戰爭前,每年春季,香客從四方……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