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淮安市 > 盱眙縣旅游

盱眙縣旅游景點介紹

  大云山漢墓,位于盱眙縣馬壩鎮云山村的大云山頂,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現已確認大云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墻,里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筑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闕基等遺跡存在。經過鑒定,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劉非。原來這是一處極為壯觀的陵園式諸侯王級別的西漢古墓群,墓園內發現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車馬坑1座,各種等級的陪葬墓13座。大云山漢墓正南方2公里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東陽城遺址”,它與小云山、青墩山三山相連,山頂海拔73.6米,是洪澤湖東部地區的唯一山地。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此發現很多漢墓并出土大量珍貴文物。2011年12月19日……[詳細]
東陽城城址
  東陽城城址,位于盱眙縣城東約35公里處云山腳下,1976年南京博物院進行調查試掘。古城四周的土筑城垣,大部分清晰可見,由東、西兩城并列組成,城略呈方形,正南北向,東城稍完整,東垣長862米,南垣寬933米,面積7萬余平方米,西城破壞較多,從城垣殘跡看,略小于東城。兩城合計面積約1.5平方公里,墻體一般寬20米,殘高3-5米,均為黃土層層夯筑。東城東垣現有一缺口,估計為原城門位置。城外未見城壕遺跡。歷年來城內曾出土有秦代銅權、“半兩”錢及花紋方磚、樹木紋瓦當、漢代繩紋瓦、云紋瓦當,漢“半兩”及“五銖”錢。考古發現與文獻所載此地為秦漢東陽縣址基本相符,城址-還有很多秦漢時期的叢葬墓地,1974年、1976年南京博物院曾在城外東南發掘過一批秦漢墓葬。……[詳細]
  盱眙淮河石堤遺址位于盱眙縣城北淮河東岸,老船塘、前街、碼頭街、北門街一帶。為抵御淮河洪水,盱眙歷史上曾多次修筑護城堤防。現存淮河石堤建于明清,長約750米,東北-西南走向,由長條石交錯壘筑而成。盱眙明清淮河石堤遺址兼具防洪和護城功能,是淮河水位和河道的變化重要史證,對研究淮河治理、洪澤湖形成歷史以及盱眙城市變遷均有較高價值。……[詳細]
盱眙古城墻
  盱眙古城墻位于盱眙縣城沿淮山脈山腰,西臨淮河,沿象山、戚大山、天臺山、上龜山及淮河一線依山傍水而建,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據目前勘探,城墻遺址全長約13千米,現存約8千米。盱眙古城墻始建年代無明確記載,根據文獻考證,疑為宋金對峙時期張浚所筑盱眙山城,后毀于明初靖難之役。……[詳細]
  北山墓群位于盱眙縣天泉湖鎮北山村盱滁山脈邊緣,山地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沿北山南麓分布,東西長約2千米,南北寬約數百米,南距古城崗遺址約2.5千米。墓群由數十座大小不等的封土墩,目前發現有44座土墩。北山墓群整體保存較好,基本保留了原有布局,對于研究當時的葬制有很高價值。……[詳細]
考城遺址
  考城遺址又名古城崗遺址,位于盱眙縣天泉湖鎮陡山村韓郢組。遺址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800米,面積約48萬平方米,東、南兩邊依稀可見夯土城垣,西、北城墻已無跡象。遺址為江蘇為數不多的楚國城址,為研究江蘇境內的楚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詳細]
盱眙鐵山寺科普園
  盱眙鐵山寺科普園位于國家森林公園鐵山寺自然保護區內。科普園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內設日晷,天象演示廳,天文圖片展示廳,世界珍奇的蝴蝶展廳,吻月廳,報告廳等,擁有上萬件天文知識圖片和美國引進的斯密特-卡特望遠鏡,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天文科普園之一。1998年中科院考慮到南京城光源污染嚴重,派了多名專家,在全國各地選了許多擬建點,進行了漫長的選址過程,最終因跑馬山空氣清新,視寧度好,天空透明度高,沒有任何大氣污染,干擾小,工作環境清靜等優越條件而脫穎而出,并于2000年在其山頂舉行了此觀測基地的奠基儀式。作為中國科學院重點工程的紫金山天文臺盱眙鐵山寺觀測站,建好以后的觀測站有7臺望遠鏡。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近天體觀測望遠鏡也將進駐山上。屆時盱眙鐵山寺將名揚世界。……[詳細]
天泉湖水利風景區
  天泉湖水利風景區位于盱眙縣南部,地處大別山余脈,緊鄰南京和揚州,總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9平方公里。景區依托化農水庫而建,以其神奇、靜美、天然、原始著稱,素有“江蘇九寨溝”美譽。景區獨特的氣候環境、特殊的地質地貌,秀美的山水景致自然造化,佳境天成;有亞洲最亮的靜夜星空、最早的奇山古剎、最原始的森林野趣、最清澈的山谷湖泊,獨領-,堪成一絕。現為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 化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旅游、供水、養殖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庫,因水質清澈明凈得名,是景區的主要水利依托和水體景觀。登高遠眺,整個湖面煙波浩淼,綠水盈盈;湖周山巒疊嶂,青翠欲滴;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青山綠水渾為一體,仿佛進入水天一色的人間勝境。天泉湖四周,群山環抱,山脊綿亙;拾階而上,……[詳細]
張云逸舊居
  張云逸舊居在紀念館北側500米之遙,還有一座庭院式的建筑群,這就是張云逸舊居陳列館。該館占地1060平方米。其間有張云逸居住過的三間草屋、軍部機關辦公用民舍和八十年代建筑的陳列館。陳列館里共展出了新四軍時期的珍貴照片、圖例200余張,以及陳列了張副軍長曾用過的木床、桌、登和軍部司、政、后機關以及醫療、兵工等單位當時生活用過的大量實物。通過這些實物,再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那雪雨腥風、烽火連天的年代艱苦奮斗的情景。在抗戰的關鍵時期,新四軍軍部在黃花塘指揮大江南北的紅色鐵流縱橫馳騁,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新四軍與黃花塘以及盱眙人民結成了永難割斷的血肉聯系。……[詳細]
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
  “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位于縣城區北部,淮河大橋右側,項目區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源自象山建材礦山,是清朝后期就進行露天開采建筑石料的百年老礦。礦區于2002年關閉,全面進入地質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階段,治理成果不斷顯現。2005年底,該治理區被列為盱眙縣“十一五”旅游景區開發重點項目,同時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級礦山公園開發建設項目。項目工程主要包含:以淮河風光和礦山復綠生態為依托,以保護和展示采礦、地質遺跡為主體,按照“一心一館五區(入口集散管理中心、礦山地質博物館、采礦地質遺跡展示區、河岸親水花園區、石塘水上娛樂區、崖壁拓展運動區和礦山生態恢復區)”的建設布局,將公園建成集“礦業文化、科普體驗、觀光游覽、極限運動、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華東地區知名的國家級礦山(地質)公園。目前,該項目已基本……[詳細]
盱眙城市規劃展覽館
  盱眙縣城市規劃展覽館總面積約400平方米,投入資金約200萬元。規劃設計、布展制作均由上海建培模型公司承擔。展覽館展示內容包括五部分:一是城市規劃主模型,重點介紹盱眙到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二是城市重點發展地段行政中心區域控制詳細規劃模型;三是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壁掛模型;四是縣域19個鄉鎮鎮村布局規劃展示廊;五是再現盱眙歷史變遷、城市建設亮點的壁展圖片。在布展手法上,運用了全自動多媒體流動演示程序,配以語言控制動態模型,內部追光,外部投影,以視頻動態程序自動演示,充分展示了盱眙未來城市的實景式畫卷。同時,新館設置了自動觸摸規劃咨詢臺,可讓市民對盱眙的城市規劃有一個暢通的參與平臺。……[詳細]
中國龍蝦節廣場
  中國龍蝦節廣場,位于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的都梁公園。廣場面積約2萬平方米,可容納6萬名觀眾,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山地廣場,連續八屆龍蝦節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的舉辦地就在這里。中國龍蝦節廣場的主體建筑中國龍蝦節文藝演出大舞臺,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露天演出舞臺,也是中國龍蝦節主辦地的永久性演出舞臺。其單體建筑與都梁山色融為一體、相互協調,具有觀賞性、藝術性和實用性。……[詳細]
都梁閣暨盱眙歷史文化博物館
  盱眙歷史文化博物館位于盱眙都梁閣一層,與都梁閣古典風韻渾然一體,是展示盱眙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標志性工程。該館以溯源尋根、史前文明,帝王故里、千年古邑,山川形勝、江淮沖衢,英賢輩出、人文薈萃,秦磚漢瓦、唐陶明甌,名勝古跡、甲秀風物,都梁豐碑、浩氣長存,繼往開來、風流今朝八個部分組成,濃縮了盱眙從原始社會至今五萬年的文明史,重點體現了盱眙從秦置縣以來2200多年來的文明史。盱眙歷史文化博物館設計以盱眙歷史沿革發展脈絡為主軸,選取盱眙歷史上精彩的片斷、亮點和歷代有代表性的人文歷史,通過實物展出、場景重現、沙盤顯示、人物特寫、圖標陳列、雕塑烘托彰顯盱眙薈萃的人文,更以現代的科技手法體現盱眙豐厚的積淀,多彩的文化,從而讓人們走進盱眙厚重的歷史,領略盱眙燦爛的文化,展望盱眙壯麗的未來。都梁閣由東南大學……[詳細]
盱眙龍泉湖
  龍泉湖位于江蘇省盱眙縣境內,景區規劃面積約2.78平方公里, 景區西側傍依龍泉湖,東北側緊靠龍王山,湖水碧波蕩漾,浩渺粼粼,沙鷗翔集,群鳥翻飛。龍泉湖擁有1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相當于3個西湖水域。龍王山山上松柏蒼翠,芳草茂盛,蝴蝶翩翩,登臨望遠,極目舒心。總投資將近20多億,內設星級酒店、購物餐飲、體育公園、高爾夫球場、跑馬場、養生會所、1平方公里原生態互動主題公園等各類休閑娛樂設施。……[詳細]
第一山題刻
  第一山題刻,盱眙縣城第一山公園內因在淮水之南,古稱南山。后來北宋書畫家米芾從開封南來,舟行千里,一路平原,直至汴河中才隔淮望見南山,于是賦詩:“京路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莫論衡霍撞天斗,且是東南第一山。”并題“第一山”三字。之后歷代都有文人來游,在“第一山”賦詩抒懷,刻石留記。第一山所屬范圍內的敬一書院、試院、文廟、瑞巖觀、縣署等處,原有題刻172塊,現尚存139塊。按類型分,有摩崖99塊,碑刻40塊;從朝代看,最早北宋,最遲民國。上述題刻,有朝廷官府要員留記。如南宋吏部尚書余瑞禮、龍圖閣學士曾考蘊、開封知府呂嘉間等。有文人學士的手跡。如米芾在第一山秀巖留下題名石刻二塊。賀鑄題有《上已晚泊龜山詩》、《元祐七年龜山晚泊詩》。楊萬里題有《題東南第一山詩》、《玻璃泉詩》。……[詳細]
鎮水鐵牛
  介 紹 鎮水鐵牛位于三河閘水利管理區。為了根治水患,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學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雞”于大堤之上,以此鎮水。如今已是虎歸森林,鳥飛遠去,只有憨厚的鐵牛與洪澤湖朝夕相伴。現存的兩只鐵牛,每只重4000多公斤,肩肋部有陽文楷書銘文,上面寫作“維金克水蛟龍臧,維土制水龜蛇降,鑄犀作鎮奠淮揚,永除昏墊報吾皇”。江蘇淮安……[詳細]
沿淮風光帶
  介 紹 沿淮風光帶位于盱眙縣城中部,是第一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題是淮河文化。分濱河風光帶游覽區和寶積山山水景觀游覽區。共有草地65000平方米,名貴花木點綴其中。石徑漫步,河山一覽,長椅小憩,看百舸爭流,遐思悠生。沿淮風光帶充分展現了盱眙“城在山中立,水在城邊繞,山水城相依”的絕妙特色。  交 通 公交1、2、4、5可達江蘇淮安……[詳細]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江蘇盱眙縣城東南,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十年戰斗的歷程里,軍部暨0中央華中局在黃花塘譜寫了兩年又八個月的光輝篇章。在全國抗日戰爭由相持轉入-的關鍵階段,-、陳毅、張云逸、饒漱石、羅炳輝、賴傳珠、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華中抗日大業,直到抗戰勝利。軍部紀念館由舊址、舊居、陳列館和園林等幾部分組成。館內存放大量歷史圖片和文物,布展獨特,雕塑逼真,采用聲光電現代多媒體表現手法,展示了華中抗戰的崢嶸歲月,再現了革命前輩當年的戰斗風采。目前,陳列室已征集到新四軍遺留實物數十件,圖片二百多幅,如實反映了我新四軍當年戰斗、整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歷史面貌。黃花塘原來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但它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詳細]
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江蘇省盱眙縣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公園”)位于盱眙縣西南丘陵山區,距盱眙縣城約35KM,東邊與王店鄉毗連,西部與安徽的明光、南邊與安徽來安接壤,北部與桂五鎮相連,包括原水沖港、山洪、古城林場在內總面積7058公頃,其中占地4856公頃,水面約1500公頃,其他地類702公頃。地理座標:東經118°25`—42`北緯:32°43`—42`盱眙縣位于江蘇省腹部,交通方便,現有寧連、寧宿徐、一級公路貫通,南京祿口,徐州觀音等機場,連云港南通、南京新生圩等國際港口,到盱路程均在1小時車程以內,公園距南京、鎮江、揚州、滁州、蚌埠、淮安均不足150公里,距上海、無錫、常州、合肥均在400KM左右。公園位于盱眙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區,是第三紀火山噴發的玄武巖熔巖臺地,經流水侵蝕后的桌狀方山丘陵。公園……[詳細]
天文科普園
  介 紹 天文科普園位于鐵山寺自然保護區中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基地內。科普園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內設日晷,天象演示廳,天文圖片展示廳,世界珍奇的蝴蝶展廳,吻月廳,報告廳等,擁有上萬件天文知識圖片和美國引進的斯密特-卡特望遠鏡。科普園還不定期舉辦科普講座和組織天文觀測活動。江蘇淮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网站一区 |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 亚洲欧美91AV | 亚洲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九九精品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