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楓故居紀念館位于黑龍江省望奎縣城東南域文明路12號,始建于1918年,1994年初經省委、省政府批準在林楓故居原址辟建了林楓故居紀念館。林楓故居紀念館1994年7月26日對外開放,望奎縣委、縣政府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0中央黨校副校長陳維仁和省人大主任孫維本為林楓故居紀念館揭幕。-委員會長、周鐵農副主席等領導為林楓故居開幕題詞。-委員長的題詞是:“忠心耿耿、實事求是、鞠躬盡瘁為人民,光明磊落、堅持原則、高風亮節昭后世。”;周鐵農副主席的題詞是:“偉人長逝,風范永存。”林楓故居紀念館現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筑面積935平方米。建筑風格系典型的東北民居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正房七間,東西廂房各……[詳細] |
![]() | 紅光寺紅光寺座落在黑龍江省望奎縣衛星鎮境內,始籌建于1994年,望奎縣地處我國北方,亦屬邊遠地區。衛星鎮廟山上原有一座廟,民國時期被土匪占據為匪巢,后為剿匪,廟被扒掉。因山上有廟,當地人稱此山為廟山。1994年,五臺山僧人慈佛法師四方-,在望奎縣城內建起了一座念佛堂,從此,佛法在望奎縣興旺起來。1995年,望奎縣衛星鎮政府擬在廟山把寺宇恢復起來,因為廟山處于北方著名的河流——呼蘭河河畔,山上樹木蓊郁,山下流水潺潺,是個良好的旅游避暑勝地,很有發展前景。衛星鎮政府從發展經濟的長遠眼光出發,決定建寺。一方面對外招商引資,另一方面禮請出家僧人在山上坐鎮建寺。當時因緣和合,長春某財團施主侯先生愿出資建……[詳細] |
![]() | 望奎縣烈士陵園烈士陵園位于望奎縣城內東北角處。全園占地2萬m²,周圍古樹參天。1946年6月3日“河口事件”犧牲的馮耕夫、胡再白、王秉衡之烈士葬于園中。每年烈士墓和碑文及四周欄桿進行一次油刷,供人們祭掃、悼念。1984年,陵園四周修起2.5米高的磚圍墻,并建一棟護園房,設人常年看管,烈士墓碑矗立其間,每到夏季,綠茵復地、林木郁郁,蔚然壯觀。耕夫同志河北南宮縣人,幼而穎嶷刻苦自勵富革命思想,卒業于該縣初中。七七事變痛感民族危機深重然獻身革命。翌年,榮入0以奮勇卓絕姿態與敵搏斗,九死一生誓志弗懈。歷任南宮縣動委宣傳部長、縣區抗聯會主任兼0縣區委員。一九四三年入中央黨校學習。日寇投降后來望……[詳細] |
![]() | 望奎縣滿族風情園,是省內唯一一家滿族博物館,也是我市民族文化旅游代表景區。博物館化建設作為打造特色文化強縣的重要內容,夯實基礎設施、建立文化隊伍,滿族文化成為這個縣文化建設的鮮亮一幟。望奎縣滿族風情園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618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本園主展廳展示的內容分滿族的源流、生產、生活、禮儀、信仰等六個部分,分別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等多方面展示其歷史風貌。生活展廳和生產展廳不僅詳細補充了主展廳的陳設,更著重展示了生產、生活情節。十二帝展廳主要展示的是清朝十二個皇帝的畫像、生平簡介以及清朝年間出土的一些膽瓶、玉璧、帽筒等文物。滿族歷史文化長廊主要展示的內容是滿族興起的……[詳細] |
![]() | 廟山生態旅游開發區位于黑龍江省望奎縣衛星鎮南部,南北寬4公里,東西長5公里,總面積20平方公里。開發區所在區域屬小興安嶺南邊緣過度地帶,地形由北向南呈階梯狀分布,北為丘陵漫崗,中部是沖積平原,南部是沼澤地、漫灘及呼蘭河。開發區距衛星鎮中心1公里,距望奎縣城19公里,距綏化市31公里,交通極為便利。其中,投資6600萬元建設的綏望大橋成為游人進入廟山生態旅游開發區的“黃金索道”和“空中走廊”。廟山生態旅游開發區依山傍水,秀美迷人。橫亙東西的廟山層巒疊翠,連綿起伏。山上鮮花吐艷,百鳥爭鳴;山間古樹參天,泉水潺潺;山下呼蘭河水似長虹臥波,麗日之下,碧波蕩漾,水光瀲滟。每逢煙雨蒙蒙,又給人以神秘之感。……[詳細] |
![]() | 妙香山公園妙香山生態旅游區位于黑龍江省望奎縣衛星鎮南部,南北寬4公里,東西長5公里,全園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水面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園內橋涵、亭臺、水上游樂場、寺院及道路、水電等均已初具雛形。總面積20平方公里。開發區所在區域屬于小興安嶺南邊緣過渡地帶,地形由北向南呈梯狀分布。北為丘陵漫崗,中部是沖積平原,南部是沼澤地、漫灘及呼蘭河。開發區距衛星鎮中心1公里,距望奎縣城19公里,距綏化市31公里,交通極為便利。其中,投資6,600萬元建設的綏望大橋成為游人進入妙香山生態旅游開發區的“黃金索道”和“空中走廊”,并與老橋、紅光寺構成妙香山生……[詳細] |
![]() | 黑龍江省望奎西洼荒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松嫩平原,望奎縣的西北部。保護區總面積8292公頃,地理坐標為東經126°14′15″-126°18′45″。北緯46°59′9″-46°58′7″。 黑龍江省望奎西洼荒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綏化市唯一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屬“自然生態系統類”中的“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是以水生和陸棲生物及生境共同形成的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核心區面積2796公頃,緩沖區面積1457公頃,實驗區面積4039公頃。 保護區內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412種,隸屬于69科,191屬,其中黃芪、野生大豆、烏蘇里狐尾藻、東北龍膽等植物為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