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肇慶市旅游

肇慶市旅游景點介紹

  茅崗遺址位于高要市金利鎮茅崗村茅崗山南北面的山腳下。年代為青銅時代早期。遺址面積兩萬多平方米。1978年發掘。文化層厚約1米。堆積中含大量貝殼及動物遺骸,包括有蠔、蛤、螺和豬、牛、鹿、羊、象、刺猬、青魚、龜、鱷等。部分動物已屬家養。還有兩個個體的人類遺骸。發現干欄式木構建筑,有三組,平面為長方形,分左右兩排豎木柱,間距……[詳細]
  蛇埇山墓位于封開縣江口鎮西北郊,大龍山之西。1972年及1983年共發掘漢墓3座。一號墓與二號墓方向為290°,兩墓相距約20米,高度位置亦相同。一號墓為土坑墓,長4.1米、寬2.6米,墓內棺木、骨架已不存,在墓底發現一層木炭,厚10厘米。二號墓為券頂單室磚墓(已被盜),僅出一只銀指環及一些釉陶器碎片。三號墓為長方形土……[詳細]
  明 高要 文明塔 位于高要市南岸鎮的鎮塘崗,為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肇慶知府鄭一麟為振興文風而建。因與肇慶府學宮文明門隔江相對,故名文明塔;又因建在鎮塘崗,俗稱鎮塘塔。相傳,凡塔上空烏云翻滾,肇慶必生風雨,故又稱雨云寶塔。塔平面六角形,塔身外觀七級,內13層,高45米,為穿樓閣式磚塔。塔基為石砌,塔剎為鐵鑄。底層南……[詳細]
  明 德慶 龍山宮 位于德慶縣官圩鎮社咀山上。現存“龍山宮圣妃鐵鐘”,記載該宮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月吉日立”,屬龍母行宮。歷史上,每年農歷五月龍母誕期間,當地有“舞旱龍”、“祀龍母”、“趕龍船圩”的習慣,活動完后,將道具放置龍山宮耳房保存。宋代,康州境內的龍母行宮達300多所。龍山宮坐東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詳細]
  明 封開 泰新橋 位于封開縣平鳳鎮平崗村。據民國年間《封川縣志》載:“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余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重修。現橋屋梁底仍有重建時的題記。橋為梁柱式廊橋。橋長10.89米、寬3.4米。橋上有涵蓋全橋的橋屋。橋屋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歇山頂。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駝峰,駝……[詳細]
  蜆殼洲墓群位于肇慶市鼎湖區桂城龍一村東北面,南距西江300米。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偏早階段。遺址面積兩萬多平方米。1984年發現,1986年與1987年兩次發掘共378平方米。遺址的第四、五層為文化層,其中第④層含大量的貝殼。清理墓葬27座,發現人骨架31具,大部分為單人葬,也有雙人合葬和三人合葬。葬式以側身屈肢葬為主……[詳細]
  明封開大梁宮位于封開縣漁澇鎮扶學村。始建年代不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宮為磚木建筑,單檐歇山頂,屋面平緩,屋檐有升起,面寬、進深各五間,通面寬15.48米、通進深14.8米。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木構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頭承挑檐檁,各梁節點置如意斗栱承……[詳細]
  唐—民國肇慶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慶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風景區上慶云寺路邊石壁、往飛水潭路邊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風景區內石壁,共76題,分述于下:云溪風景區內石刻31題。其中唐代1題,位于老龍潭側涅槃臺石壁,題字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年代較古,價值較大,為唐刻之珍品。清代1題,建國后16題,年代不詳13題。往飛水……[詳細]
  北宋—明德慶三洲巖摩崖石刻位于德慶縣九市鎮三洲巖洞內。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見。在原有174人次題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題,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題,大部分題刻見載于清光緒《德慶州志·金石》,因風雨侵蝕剝落及其它原因,現僅存86題。最早的為宋慶歷三年(1043年)轉運使馬尋與皇祐二年(1050年)祖無擇題刻。重要……[詳細]
  華表石摩崖石刻位于德慶縣回龍鎮。華表石,又名錦石山、錦裹石。明萬歷初年,瑤民-,明王朝遣兩廣總督凌云翼親率大軍在羅旁一帶平定瑤亂。平息后,見羅旁對面之石山,如巨大華表直插云天。于萬歷七年(1579年)時已升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凌云翼,命人在石山南崖峭壁上刻上“華表石”三個大字及四行題款128字以紀功。字距為0.7米,題款小……[詳細]
  閬風巖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黃崗街道辦事處七星巖景區(社區)閬風巖上,共有明至現代石刻22題,其中明14題,清1題,民國2題,現代3題,不詳2題。閬風巖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含珠洞內外、閬風巖東南壁及東壁。文體豐富,字體齊全,年代連貫。題者中還包括了朱德、華國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明代王泮題的“含珠洞”,高1.30米……[詳細]
  玉屏巖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黃崗街道辦事處七星巖景區(社區)玉屏巖上,共有明至現代石刻83題,其中明15題,清31題,現代30題,不詳7題。玉屏巖摩崖石刻分為玉屏南和玉屏北兩路段。主要分布于南北兩登山路旁石壁上。南路以明清石刻為主,北路以近現代石刻為主。文體有詩、散文、併文、點題等;字體囊括篆、隸、楷、行、草;……[詳細]
  石室巖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黃崗街道辦事處七星巖景區(社區)石室巖內外,共有唐至現代石刻337題,其中唐4題,宋79題,元12題,明117題,清85題,民國6題,現代13題,不詳21題。石室巖摩崖石刻分石室巖上山路、石室洞內外壁、石鼓壁、璇璣臺等部分。主要分布于石室洞內外的石壁上。文體有詩、詞、歌賦、散文、點題……[詳細]
  天柱巖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七星巖景區天柱巖巖壁。共有清代及現代石刻8題,其中清1題,現代7題。主要分布在南、北上山路、巖頂等處,其中以郭沫若于1961年題寫的《冬宿天柱巖》詩最為著名。天柱巖石刻群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書法價值,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組成部分。2001年,七星巖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阿坡巖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黃崗街道辦事處七星巖景區(社區)阿坡巖上,共有明代及現代石刻109則,其中明1題,現代108題。主要分布在阿坡巖東南及東北山腳。字體、文體齊全,內容豐富。其中以明代石刻“禾后巖”較為珍貴,高0.43米,寬1.2米。阿坡巖摩崖石刻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價值,,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組成部分。……[詳細]
  石峒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黃崗街道辦事處七星巖景區(社區)石峒內外,共有宋至清及年代待考石刻15題,其中宋1題,元1題,明4題,清3題,不詳6題。2001年,七星巖摩崖石刻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分布于石峒內外。其中以石峒頂部的宋代石刻“定山石室”及“太極洞”最為珍貴。石峒摩崖石刻藝術價值較高、……[詳細]
  周其鑒紀念館位于廣寧縣城東其鑒紀念中學內。為緬懷和紀念周其鑒先烈,弘揚其鑒精神,充實革命傳統教育內容,中共廣寧縣委、縣政府在建設其鑒紀念中學的同時,設立周其鑒紀念館。該館于1993年4月落成,館名為原廣東省省長朱森林題寫。紀念館是一座五層高,設計新穎、裝修華麗的大樓,建筑面積1200多平方米。館內開設周其鑒光輝的一生展……[詳細]
  位于廣寧縣南街鎮新樓江布村,距縣城僅1公里。1924年10月10日,廣寧縣農民協會在縣城南街舉行成立大會,各區鄉代表和農會執委300多人以及農會會員1000多人參加大會。中共廣東區委委員、農委書記阮嘯仙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代表的身份,帶領廣州農講所學員、廣東農軍代表10多人參加大會,并向廣寧縣農民協會授旗授印。廣東省總工……[詳細]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位于肇慶市正東路尾,江濱堤內的石頭崗上。此地原建有石頭庵,明宣德年間,將庵改建為嵩臺書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樓以及東西兩廊和號舍。崇禎十四年(1641年)改名閱江樓。樓筑于高約8米的山崗上,坐北向南,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約20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積248平方米;樓高2層,分南、北、……[詳細]
  四會綏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四會市西南部,范圍包括綏江與青岐涌部分河道及其周邊區域,濕地類型主要為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濕地,總面積1301.24公頃,濕地率98.54%,總投資1.99億元。據統計,該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束植物67科188種、蕨類植物10科12種、裸子植物1科1種、被子植物56科175種;共有脊椎動物22目66……[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 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 |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人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