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邢臺市旅游

邢臺市旅游景點介紹

邢臺峽溝村
  邢臺峽溝村峽溝村是當地最小的自然村,山清水秀,有300多年的歷史。峽溝村位于太行深山的溝岔峽谷中,當地有十里峽溝不見天之稱。峽溝水庫邊的掛壁公路是峽溝村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開鑿不易,蔚為壯觀。洞長500米,出洞后2公里直通峽溝村。……[詳細]
邢臺英談村
  邢臺英談村英談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人稱贊是這里是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英談村風景秀麗,歷史底蘊深厚,民風純樸,有一川、三山、六巖、九溝、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稱,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英談村建筑多為明清時所遺存,筑有圍寨墻,留有四門,錯落有致……[詳細]
邢臺七里河健身綠道
  邢臺市七里河健身綠道是邢臺市5條城市綠道的三號線,其范圍是七里河景觀大道北岸、南岸沿線。西起西外環,東至東外環,主線全長約15.7公里,支線長約5.4公里,南北岸各20多公里;功能定位是以濱河親水游覽為主。綠道三號線建設以濱河景觀帶為基礎,融合七里河景觀帶沿線綠化和道路,修建了3米半寬的自行車車道和1.5米寬的步行道(全封閉),并沿線修建了9處休息驛站,騎車累了、跑步累了,可以在驛站休息、下棋、聊天。綠道內售貨亭、休息長廊、健身廣場、籃球場、自行車出租站、公共廁所、標牌標識等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同時,七里河健身綠道將百泉公園、兒童廣場、河心島、自行車賽道、玉帶橋、祖乙島、濕地公園等有機串聯起來,集環保、運動、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為市民提供了一處健身、休閑、觀光的綠道。為滿足有車族健身需要,……[詳細]
邢臺錦江不夜城
  錦江不夜城是由邢臺路橋房地產開發公司興建的“歐式濱水休閑”商業街,位于七里河南岸,郭守敬路與新華路之間,總建筑商業面積12萬平方米。項目利用七里河新區的文化資源、生態環境,打造了集商務交流、餐飲娛樂、婚慶產業、旅游觀光、美容健身、水上游樂、特色商業于一體的一站式享樂天堂。錦江不夜城由東西走向7棟樓座組成,全長815米,街道空間寬度28米。建筑以3層為主,局部4層,商業街寬高比D/H在1-2.5之間的規律,有比較舒適的視覺空間、比例關系。街道斷面劃分為:中間是6-8米的景觀綠化設施帶,作為駐留區;兩側分別有9-10米的流動區,在流動區中靠近店鋪一側6米的區域作為步行流動區,必要時可行駛特種車輛(旅游觀光車)。交通指南景區地址:河北省邢臺市守敬南路七里河南岸乘車線路:邢臺市內乘24路公交在七里河……[詳細]
邢臺英談古寨
  英談村位于河北省邢臺縣西部山區路羅鎮境內,距邢臺市60余公里,路羅鎮西8公里處。該村分為3個自然村莊,全村200戶,620多口人。歷史文人稱贊是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該村自然風景獨特秀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山青水秀,民風純樸,有一川、三山、六巖、九溝、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稱。建在山坡下的古寨,石頭圍墻在樹木掩映下分外森嚴;進村的東門,高高的石頭門樓猶如一座小城樓;圍墻內的石頭宅院,依山坡而建,古樸典雅,高低錯落;房頂上涼曬的玉米,金燦燦的,與古樹交相輝映,形成一幅樸素、美麗、奇妙的山村畫卷。據載這個村始建于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3年)。當年,有戶路姓人家從洪洞遷來此地,建房安家,繁衍發展,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全村目前有175戶640余口人,耕種著370多畝土地,同時,擁有一萬多畝……[詳細]
邢臺普明寺
  邢臺普明寺在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李村,普明寺建筑由大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東側、西側的配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組成。普明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原名普潤庵,后名普明寺。寺廟在歷史上曾幾度興廢,特別是那場文革浩劫,使原寺及碑石蕩然無存。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后,1994年廣大佛門弟子捐資在雜草叢生,黃沙瓦礫之上復建了普明寺大雄寶殿及院堂。1999年4月1日(農歷二月十五),現任住持隆慧法師為大雄寶殿舉行了開光典禮。2001年9月13日(農歷七月二十六)天王殿鐘鼓樓奠基,后經三年多的建設,耗資七十余萬,建成了天王殿、云水堂及庫房等五十余間。2004年10月24日(農歷九月十一)隆慧法師為天王殿舉行了開光典禮。至此一座紅墻金瓦、翠柏成蔭的清幽道場基本建成。寺院歷史悠久,文化豐厚。香火旺盛,經常舉……[詳細]
207、王硇景區 AAA
王硇景區
  王硇村位于邢臺沙河市柴關的正西3.3公里處,這此峰巒迭嶂,溝壑幽深,彎曲的山路里面通向高山的石硇,硇,也稱垴,是山崗一種叫法。這一帶以“硇”為名有許多,如康硇,劉硇,陳硇,杜硇等等。在硇的中部一片平緩的山地上,相傳明代王姓在此開荒種地置產為莊。也因村莊座落在高山石硇上,故取名為王硇。王硇村是一個類似于邢臺縣英談村的古村落、古建筑群。據調查,此處古村落全村有310多戶人家,810多人口,村落集中,除嫁進來的媳婦之外,全村姓王。在明朝永樂期間,祖籍四川成都府兩崗村的王氏先祖鎮京總兵王得才,護衛皇家貢品在沙河正招一地附近被劫,不敢返家,于是選擇在邢臺沙河王硇這樣一個山區安家,現在村中年代最久的老房子就是當年先祖搬到這里時修建的。在村南一座已經無人居住的石房房頂椽子上隱約可見“明”的字樣。整個村莊像……[詳細]
內丘鵲山
  鵲山風景區位于扁鵲廟的西側,因是名醫扁鵲封地而得名鵲山。又因春秋戰國時期虢國太子由扁鵲治好了他的病,拜扁鵲為師,跟隨扁鵲到此山采藥,故又叫太子巖,山上留有太子洞、太子樓等遺跡。鵲山自然景觀中以“白玉帶”最為奇特,在東坡海拔660—680米陡立的山崖間,環山水平出露著一條長上千米、厚達10幾米的白色石英和長石的侵入巖層,遠望蒼山如黛,白帶蜿蜒盤繞山崖間,形成罕見的“蒼山玉帶”天然絕景和地質奇觀。90年代初鵲山開始旅游開發,首先修筑了東坡登山步道;1993年編制了“太子巖風景名勝區旅游開發總體規劃”之后,又先后修復了中天門(白玉皋)、南天門、鵲山圣母殿、玉皇皋、玉皇閣等建筑,以及滑道和扁鵲廟至山下點停車場的公路。鵲山與山下的扁鵲廟相互輝映,優勢互補,共同構成了內丘縣的龍頭旅游產品。景區地址:河北……[詳細]
內丘寒山
  寒山風景區位于內丘縣侯家莊鄉西北部的坪頭鋪、行家峪兩村境內,距內丘縣城75公里處的太行深處,東距邢臺市65公里,北距石家莊市120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西鄰河北、山西省界,北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嶂石巖毗鄰,同屬嶂石巖地貌。寒山風景區是一個山岳型景區,自然景觀壯麗秀美,以“雄、險、綠、幽、奇”而著稱。有大小景點80余處。其中以“八聲回音、虎影奇崖、情人幽谷、劈山救母、云海松濤、空中棧道、草帽仙山、黃巾石堡”八大勝景稱絕。景區景色四季分明:早春,草木吐綠,桃花燦漫;盛夏,林木蔥蘢,涼意襲人;深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冰壁霧松,銀裝素裹,景區內山高谷深,層巒疊嶂,主峰寒山垴海撥1806.3米,為邢臺市最高峰。各種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僅中草藥就達600多種,原始次生林漫山遍野,三千畝松林四季常……[詳細]
南宮普彤寺
  普彤寺坐落于河北省南宮市西郊華北最大的人工湖群英湖畔,與萬畝省級濕地保護區相毗鄰。東漢初年,佛法東來,第一批御準傳法的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南宮親自主持修建了普彤寺、普彤塔,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佛塔,南宮也因此成為中原佛教文化的發源地。“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經《妙法蓮華經冠科卷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普以周普為義”。佛學“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彤”為朱色。東漢時,娘娘住的皇宮涂紅色,叫“彤庭”,因為塔后普彤寺內供奉著菩薩,塔身及寺均為朱色,故取“彤”字。明成化十四年(1487年)故城被洪水淹沒,縣城遷至今址。當時故寺被毀,僅留一塔。塔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年(67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為我國現存最早創建的佛塔。據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修普彤寺塔碑文記載,如今的寺院,是南……[詳細]
南宮湖文化旅游景區
  南宮湖的前身為古水潭,史料多有記載。民國版南宮縣志中說,這片積水早年間連成一片,稱“古水潭”,“衡漳諸水匯積為淵”,“廣數里,人常泛舟其中,舉網得魚。”古水潭形成于夏代至宋紹熙年間,當時是黃河干流支脈過境南宮,經新河、武強由天津入海,造就而成巨鹿、任縣、隆堯、寧晉間的大陸澤,匯流形成了南宮境內的“古水潭”。明孝宗年間,兵部尚書白鉞作為南宮人,在回鄉游覽間揮筆寫就《游舊城潭記》,記載了當年古水潭“汀浦岸柳,鷗鷺翔舞”的情景,發出“儼然江鄉景也”的感嘆之詞。歷史上的古水潭也曾歷經磨難,幾近瀕死。明成化十四年六月的一場大水,南宮縣城被毀,縣城因此搬遷新城后,古水潭便改稱“舊城潭”。之后不但水面逐漸縮小,而且還失去了“潭”的幽深。至民國時期,古水潭的水更少了,水源僅是南宮境內十幾條排水渠,勉強維持一……[詳細]
梅拳始祖墓群(鄒氏墓群)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位于平鄉縣后馬莊村。清康熙年間,鄒宏義的文武-已練至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聲大振,他為了將梅花拳推向社會,便離開徐州云游到開州(今河南濮陽),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為徒,盡授文功武法。三人藝業學成,便分路傳拳授藝。蔡光瑞在開州收韓化禮、孫盤龍后,便北上開道傳拳,途經內黃縣時,收八里莊楊炳為徒,即后來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繼續北上,來到順德平邑(平鄉縣)馬莊橋(后馬莊)收張復為徒。遂在馬莊傳授武藝,后收徒孫李進德、徐進德、鄭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鄭三人去河南迎請師祖鄒宏義,這就是被武林界傳為佳話的三德請師。鄒宏義被請到馬莊后,便定居下來,在此設場收徒,傳拳授藝,“一時從學門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間公開廣為傳……[詳細]
邢臺東川口水庫
  邢臺市東川口水庫位于邢臺七里河上游,壩址在邢臺縣東川口村東,距邢臺市城區23公里,控制流域面積84平方公里,總庫容77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02萬立方米,以灌溉,防洪為主,灌溉耕地面積4.4萬畝。東川口水庫湖畔的劍峽,峽壁宛如刀劈,層巒疊翠,曲徑通幽,游人到此觸景生情,不由便會想起唐代詩圣“山-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劍峽的由來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用劍劈開,故稱劍峽,長2公里左右,深100米左右,七拐八轉,有5瀑12潭,平時溪流潺潺,坑潭錯落相連,夏季水聲滔滔,飛瀑瀉玉,兩壁山巒孤石似禽似獸,大自然的神工造化令人嘆為觀止。步入劍峽第一潭,站在潭邊,有一峰恰似一男一女擁抱接吻,故稱情人潭,潭深6米,面積約500平方米,峽谷倒影,清冷沉綠,上下天光,魚歡鳥唱,別有一番野趣。峽谷的拐彎處有一……[詳細]
邢臺新世紀廣場
  邢臺市新世紀廣場建于1999年,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位于橋東區中興東大街與新華路交叉口處,是邢臺市民的休閑活動中心,也是本市的標志性建筑,素有有邢臺“會客廳”之稱。走近新世紀廣場,靚麗的大型的草坪首先映入眼簾。走過微晶玻璃制成的旱冰場,來到彩色音樂噴泉,她猶如一羽和平鴿的身軀,兩側的水池好像和平鴿的雙翼。不銹鋼復合材料制成的“邁向新世紀”和金屬鈦制成的“旋轉乾坤球”屹立在廣場兩側。音樂噴泉面積達3200平方米,伴隨著優雅動聽的音樂,可噴出銀瀑飛流、玉樹臨風、雪舞曠野、冰花初綻等40多種噴水造型,中心水柱可以噴到40多米高。清晨,廣場上聚集著放風箏、練氣功、健身球、秧歌、太極拳的群眾;傍晚,市民在廣場開展健身活動,吸引了眾多的群眾參與。每天到廣場散步、活動、娛樂的群眾來來往往,廣場處處洋溢……[詳細]
內丘牛王廟
  牛王廟位于內丘城西13公里王交臺村南一土丘上,現存為清代建筑。大殿中間供奉著牛王、五道、土地三位神仙(民間也稱三圣),牛王居中,五道在左,土地在右。三圣下邊是牛王爺的兩位助手,左邊是專司牛馬等牲畜疾病的專職獸醫趙醫生、右邊是專司放牛、訓牛的牧童小張。據當地老百姓講,牛王原是一名道士,因看重這一風水寶地,長期在此修行,尤其對牛馬等牲畜情有獨衷,關愛有加,老百姓經常請他為牲畜治病,在當地享有很高威望,其死后被奉為牛王,并在此建廟祭祀。在牛王廟的右前方有一座古戲樓,是人們為感謝牛王爺的大恩大德,廟會期間唱戲用的。據王交臺村上歲數的人介紹,過去在戲樓的對面還有三間小廟,里面供奉著“行駛牛王”。說起這個戲樓,可是當地的一大寶貝,老百姓流傳著一句歌謠:“從南京到北京,只有這里的戲樓掛照棚。”它的珍貴之處……[詳細]
東盟臺大光寺
  東盟臺大光寺,全稱“大光寺大悲閣”。該寺是一所古老的佛教寺院,文革中被毀。上世紀90年代宗教政策恢復后,在延恩和尚的積極主持下得以重建。原住持延恩和尚祖籍南和縣史召村,生于1916年農歷八月初六日辰時,1994年農歷正月十六日寅時圓寂于西安臥龍寺,終年七十九歲,其舍利供奉在舍利塔內。現任住持是永超法師。據永超法師介紹:老和尚修行時叫大光寺,得道后便叫大悲閣了。永超法師非常贊同一世論的斷滅論,說這也是現在-污吏只顧當前不顧造業身后的原因。他說:現在的人們只知道相互爭斗,全不管因果報應了,所以都活在煩惱、無明之中。可惜能證明寺院歷史來歷的碑文和簡介材料都沒有找到,問遍了主持僧人和工人們,誰也說不清。據說還在地下埋著。只有一座功德碑上記載著“恩師延恩大和尚祖籍南和縣史召村,生于一九一六年農歷八月初……[詳細]
邢臺動物園
  邢臺動物園位于梁莊路與水廠路交匯處,原來為邢臺縣林業局長信林場,一期工程占地282畝,是一所集動物飼養、動物觀賞、游覽娛樂為一體的中型公園,是河北省三星級公園。邢臺動物園的前身是邢臺市人民公園的動物展區。動物園功能分區包括肉食動物區、草食動物區、雜食動物區、鳥禽區、靈長區、兩棲類區,小型動物放養區、管理區、辦公區、兒童活動區、湖區、入口廣場區等。2006年12月完成了10余處動物場館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并對動物進行了整體搬遷。2008年,開館之前,邢臺園林處自己設計、施工,建成了占地2300平方米的猴館。按照“邊開放、邊建設”的思路,邢臺市園林部門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成了鳥語林。該工程占地5000余平方米,通過搭設主架、安裝護網,將成片的喬木籠罩其中,使其成為籠舍的一部分,為鳥禽類提供棲息的“……[詳細]
218、沙河甄澤觀 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河甄澤觀
  沙河甄澤觀位于河北省邢臺沙河市趙泗水村,京廣鐵路西側。始建于唐代開元年間(713—741),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歷史。歷代均有修葺與增建,至明代已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道教宮觀;觀內古柏參天,大殿宏偉壯觀,碑刻如林。常住道士多名,香客絡繹不絕。主要殿堂有:玉皇殿、元君殿、呂祖殿、十殿閻君、藥王、火神、花神、財神、大圣、慈航、土地、二仙等十二座殿堂,另有道舍、齋堂、廡廊等配房無數,占地面積達20余畝。近年來,甄澤觀經不斷修建,仿古殿宇鱗次櫛比、莊嚴輝煌、布局合理,不僅是河北省著名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人們觀光游覽的好去處。每逢農歷三月初一與九月二十四,觀內香煙繚繞,人來人往,觀外車水馬龍,商販云集,門庭若市。甄澤觀現有道士6名,皈衣弟子21名。中國道協副秘書長、北京白云觀監院黃信陽于九五年十二月二十……[詳細]
馬嶺關長城
  馬嶺關長城位于邢臺縣宋家莊鄉明水掌村西偏北1.5公里處的馬嶺上,北距鶴度嶺長城8.5公里。西面位于山西省昔陽皋落鄉圪瘩店村東南2.5公里處。馬嶺關東、南、北三面環山,西臨深澗,中為小型盆地,平坦處可容三、五百人,筑東、西二道城墻,各開一關門即東門和西門,南北峰巔各有烽火臺,西坡有敵臺,澗上有橋。《邢臺縣志》載:馬嶺關“舊設有東、西二門,敵樓、吊橋、官廳、營房、防守軍兵,今廢。”東西墻砌有券門,今仍存,城墻及垛口大部較好,西城墻長于東城墻。馬嶺關長城建于明嘉靖年間,設在兩山之間的谷口處,形成一個獨立的關城,兩側是縱貫在谷口的石砌城墻和墩臺,古驛道從關城中通過,東門和西門也就成了關城唯一的兩個出口。整個關隘呈長方形,布局別致壯觀。高大而壯麗的青石門樓,和雄偉莊嚴的帶有垛口的青石圍墻,象一條兇猛飛……[詳細]
冀南革命紀念館
  冀南革命紀念館于2009年開始籌建,2011年12月全部落成。紀念館位于河北省邢臺市任縣縣城的城東,即任城鎮游雅街北側、陸澤路西側的歷史文化公園內,與公園設計融為一體。紀念館總投資1500萬元,占地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主題工程高7.6米,周圍綠化面積15350平方米,種植了各種草坪及喬木。館內展廳分為兩部分,陳列700余幅圖片、2個文物沙盤、5處雕塑、百余件文物,藝術地再現了當年革命烈士追求光明、投身革命、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冀南革命紀念館不僅是革命老區任縣展示豐厚紅色文化底蘊的標志,而且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紀念館展廳由兩部分組成冀南暴-動和冀南抗戰展廳:1935年春,冀南暴-動從任縣六屯四莊一帶農村發起,革命烈火迅速燃遍冀南20余個縣。1936年1月,……[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中文字综合Av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在线黑人 | 亚洲人成一区在线网站 | 日本免费精东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