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康家塘康宅位于常州市天寧區(qū)紅梅街道林園村委康家塘59號,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傳統(tǒng)民居,康宅坐北朝南,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現(xiàn)存一進三開間,房屋整體保存完好,現(xiàn)由康家后人使用,隸屬天寧區(qū)紅梅街道林園村委,康宅已有80年歷史,康宅為康家太公康榮大造。康宅瓦匠曾造天寧寺,有菱形長窗,是典型的優(yōu)秀民國建筑,具有較好研究和保存價值,康宅面寬11米,進深7.8米,檐高3.5米,脊高5.1米,廳屋寬3.8米。康宅所在地天寧區(qū)是常州重要的文化風景旅游區(qū)和工業(yè)區(qū),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寧寺---艤舟亭3個歷史文化保護區(qū)都在其境內,紅梅公園、東坡公園以其秀麗的風景聞名于世,蘇東坡在這里逝世,天寧寺、清涼寺為我國名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張?zhí)坠示釉谄渚硟龋帻埻庀蛐娃r(nóng)業(yè)開發(fā)區(qū)、常州紡織工業(yè)園、東南經(jīng)濟技術產(chǎn)業(yè)開……[詳細]
302、老弋橋
  老弋橋位于常州市天寧區(qū)天寧街道五角場社區(qū)紅梅公園西南角,為古建筑的橋涵碼頭,現(xiàn)由紅梅公園管理處使用,隸屬常州市園林局;云影橋原為天禧橋、弋橋,始建于唐武則天如意年間、北宋天禧年間,故名天禧橋。在橋欄桿上可見刻有“老弋橋”三字,橋欄桿的另一側有橋的重修碑記。老弋橋為南北跨向,玄武巖石質,橋中央有螺旋紋龍門石。1986年在廣化街拓寬,由市政府負責,遷移至紅梅公園內,并更名為云影橋,老弋橋橋面全長15.5米,寬4.9米,橋孔直徑4.4米,橋距水面高2.55米,橋北階全長6.8米,南階全長7米。在老弋橋中心點置測得GPS坐標為:北緯31°46′29.4″,東經(jīng)119°58′12.1″,海拔高21.1米。保存較好,現(xiàn)為紅梅公園一處景致,供游人步行往來,環(huán)境優(yōu)美。紅梅公園位于常州市東北面,因園內的著名古……[詳細]
303、袈裟塔
  袈裟塔位于常州市天寧區(qū)天寧街道五角場社區(qū)紅梅公園內,袈裟塔建造于明代,塔高3米,為五層石塔,青石質八角形。據(jù)記載,于明代時期,袈裟塔下埋有抗元犧牲之軍民遺骨及破袈裟,抗擊元軍的入侵時,和尚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一方百姓的平安,拯救民族被外侵者戰(zhàn)火的擄掠,為了紀念殉難的和尚,人們把找到的幾件殘破的袈裟偷偷的埋在護國寺內(位于省常中),這個地民取名袈裟墩,又過了二十多年,才在袈裟墩上造了一座莊嚴樸素的袈裟塔。后人之銘曰:“方墳峨峨,累石五層。陵谷已變,袈裟尚稱。”“地傍香火,氣升日星,千秋萬歲,碧血長凝”。護國寺毀于抗元戰(zhàn)火,元大德年間重建。為南宋末年常州抗元義僧萬安、莫謙之的紀念塔,元書法家薩冰鎮(zhèn)親題忠義山房,1907年廢寺建常州府中學堂時圈入,成為園中一景,后遷入天寧區(qū)林園,1989年日寇侵占……[詳細]
  太平興國講寺重修之碑位于常州市天寧區(qū)天寧街道五角場社區(qū)紅梅公園東側,隸屬園林局紅梅公園管理處,碑的底座為1.15米×0.48米×0.38米,碑高2.95米,寬0.93米,厚0.18米,碑身長1.85米。碑為明代,保存完好。敘述該寺始建于齊梁高祖,始稱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宋太平興國時重建后稱太平興國禪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稱太平興國講寺,正統(tǒng)二年重修,內容十分翔實。太平寺位于延陵東路天寧寺東側,其創(chuàng)建人是齊高祖蕭道成,創(chuàng)建于南齊建元年間,為常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據(jù)南宋咸淳《毗陵志》記載:太平寺系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創(chuàng)建于建元年間,初名“建元寺”;唐肅宗乾元年間,寺經(jīng)僧法偁改建后,規(guī)模漸盛。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建元寺改額“太平興國禪寺”。蘇軾來常州時,曾數(shù)次游覽該寺,并留下《常州太平寺觀牡丹》、《常州太……[詳細]
  錢名山墓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qū)天寧街道解放村委焦家村53號東,錢名山墓建造于1944年,錢名山為江南大儒,興辦教育、熱心常州公益事業(yè)等。錢名山墓存墓碑一塊,碑文為“名山公、費安人之墓”,墓址表面為莊稼地,無封土,有專人守墓,錢名山墓為名人墓,現(xiàn)錢名山墓的棺木已深埋,墓碑保存完好,現(xiàn)占地面積為307平方米,墓地長14米,寬18.8米。錢名山(1875-1944)名振锽,字夢鯨、號謫星,后更號名山,并以號行,晚年又別署藏之、庸人等,世居江蘇常州菱溪,人稱其為江南大儒。錢氏自幼聰穎,十歲即能作詩,十六歲即中秀才,十九歲中舉人,二十九歲成進士。曾授刑部主事,后因服父丁憂,而不求仕進。錢名山的書法初學歐陽詢,繼學顏真卿,并汲取了王右軍、倪元璐的長處 。錢名山早年書法以帖學為基礎,后融入了碑書。用筆及運筆皆……[詳細]
  龍興寺井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區(qū)山水園龍興島西側,龍興寺初建于孫吳赤烏年間(238-251),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起用名“龍興寺”,該寺興盛于元、明二代,衰于清初。據(jù)《溧陽縣志》記載,龍興寺在南宋咸淳初年頒賜門額,明洪武末期并入報恩寺,清嘉慶年間改名掉淦廟。并有史徐《龍興寺》詩一首傳世:石徑二三里,浮屠十二重。云深不見路,風遠只聞鐘。禪院秋歸鶴,靈湫夜臥龍。我來尋慧遠,數(shù)遍半巖松。現(xiàn)存古井直徑60cm,井邊緣15cm,口徑37cm,井高15cm,井口距井下水面1.6米。古井原先所在的龍興寺,明初洪武年間與太平庵、廣法庵、萬壽庵等一起并入報恩寺。同時合并的還有許多其他多座寺院,如通濟庵并入圣塔寺,法慧寺、泓口寺并入法興寺,冶山寺、明義庵、從善庵并入泰安院,等等,可知明初曾對佛教寺……[詳細]
307、茭東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茭東橋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溧城鎮(zhèn)清安村下份村西30米處。該橋建于一百余年前,橋長19.2米,寬4.6米,距水面高4米,東西向橫跨在小河上,青石質,糯米石灰澆漿,橋墩完整,中間龍門石,兩邊臺階各7級,中間5塊花崗巖石板橫鋪,中間有龍門石,兩側實體橋墩采用青石磚兩順一丁相間錯縫砌法,橋頂兩側各有一對條石超出橋面寬度,可以視作一對方面橋耳,橋額兩側分別刻有“茭東橋”三個圓框正楷大字。從橋孔大小和橋墩上水跡看,茭東橋基本不通航,即使通航也只能是小船,橋梁造型特點符合溧陽清代鄉(xiāng)間橋梁的建造特點。茭東橋體結構基本保持原貌,現(xiàn)橋下小河一側淤塞,另一側通往南河。幾年前,橋上修建了一水泥引水渠道。2012年12月5日,茭東橋被公布為溧陽市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晉塘頭橋位于上興鎮(zhèn)小楊村晉塘頭村南50米。始建年不詳。該橋原為青石粱橋,跨村南小河下巴河上,南北走向,后橋身毀,村中鄉(xiāng)農(nóng)以水泥混凝土加固橋身,長15.3米,寬3.12米,失高2.1米。橋身東西兩面上部左右對稱各置兩對石質橋耳,呈龍首狀。晉塘頭橋兩岸為實體橋墩,用條石兩橫一縱交錯的方式砌成,橋面高于橋岸,兩側橋坡較長,形成八字形。橋面由5塊條石并列組成,兩側橋面石未被水泥覆蓋,其中一塊青石上有淺雕圖案,基本清晰可見。從晉塘頭橋的寬度來看,應該是當?shù)卮迕駚硗闹饕ǖ溃F(xiàn)仍有村民通過此橋來往于兩地。2012年12月5日,晉塘頭橋被公布為溧陽市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9、王渚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渚橋位于溧陽市竹簀鎮(zhèn)王渚村村南100米處,橋始建年代不詳,東西走向,跨溧竹河,橋面總長5.8米,寬2.7米,厚0.29米,失高約3米。該橋無橋耳、欄桿、橋聯(lián)等橋梁輔助構件。王渚橋的橋面由5塊花崗巖條石(當?shù)厮追Q天子石)并列組成,中間條石較寬,兩邊條石較窄,兩岸為實體橋墩,橋面與兩側橋坡基本齊平。主體結構基本保持原貌。橋身石縫里長滿荊棘藤蔓,一到春夏幾乎整個石橋被藤蔓掩蓋,容易引起橋石的松動王渚橋所跨河流河面較寬,王渚橋沒有修建成多孔石梁橋,應該是考慮到河流流速不快,不需要快速排水和通航。因此就建成橋面與岸齊平的單孔石梁橋。該橋原是王渚至竹簀的主要道路,后村中修路,現(xiàn)橋棄用。該橋所在的王渚村位于溧陽市竹簀鎮(zhèn)域東南部,原名竹溪村,后改王贅村,1958年改今名。2012年12月5日,王渚橋被公布……[詳細]
310、水東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東橋
  水東橋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茶亭水東村88號王根富家東邊約50米。該橋為單孔石拱橋,始建年代不詳。橋面為青石質,東西走向,跨古縣河。橋長16.3米,寬3.5米,矢高3米,有券眉,無橋耳、欄桿、橋聯(lián)等橋梁輔助構件。古縣河是溧陽市的主要支河之一,從茶亭起,流經(jīng)古縣、羅莊,到溧戴河結束,共8.8公里,現(xiàn)河水干涸,橋身破舊不堪,石構件均用作塘壩口。水東橋的建造主要為鄉(xiāng)間方便通行。此處建造拱橋,說明跨越的河流在當時也是屬于主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只是現(xiàn)在橋面受到比較嚴重的破壞,橋面石被移做它用,急需得到修繕。水東橋位于天目湖鎮(zhèn)境中部,村域面積達4.75平方公里,耕地3692畝。有羅家橋、安全里、水東、王家、施家村、芳基頭、施家壩等14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茶亭集鎮(zhèn),村以鎮(zhèn)名。2009年5月5日,在溧陽市第三次全……[詳細]
311、竹簀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竹簀橋位于溧陽市竹簀鎮(zhèn)東街竹節(jié)河上。明初用竹子架建小橋,故名“竹節(jié)橋”。明萬歷年間(1573-1620),溧陽知縣夏煒發(fā)起疏浚河道,改竹橋為木橋。崇禎十六年(1643),改木橋為石拱橋。到了清代乾隆年間,由于河道日漸被河水沖刷,原先較狹窄的石拱橋已不能滿足日漸繁重的交通要求,于是又在鄉(xiāng)紳捐獻集資的基礎上重建“竹節(jié)橋”。竹簀橋為南北走向,跨竹節(jié)河。青石質,單孔石拱橋。橋面通長19米,寬4.5米,凈跨10米,矢高5.8米,橋面平緩,兩側扶攔為正方形青石柱各六根,高0.85米,邊長0.23米。橋的兩側有2對龍首狀橋耳。1987年在拱橋西側以水泥混凝土加寬。2012年12月5日,竹簀橋被公布為溧陽市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千華寺遺址位于溧陽市戴埠鎮(zhèn)山口村委崔岕村西南約300米處。千華寺,坐東朝西,西靠青龍山,原有山門、大殿、荷花池。南北長41米,東西長46米,面積約1800平方米。“文革”期間,拆毀大殿,今僅存部分原建圍墻、青石雕刻戶對(長121厘米,寬121厘米,厚26厘米/另一戶對長153厘米,寬121厘米,厚26厘米,均側面浮雕麒麟和卷云圖案)一對、清代碑刻一塊(長135厘米,寬96厘米,)、白玉蘭大樹一棵。四周山上竹林茂密。據(jù)清嘉慶《溧陽縣志》記載,順治時期,貫師智頊建寺。清康熙五年(1666),本縣人彭旭撰寫碑記。1662年,馬世俊中了狀元之后,為千華寺題寫了“冰蓮精舍”的匾額。千華寺逐漸興旺,廟宇佛像莊嚴,清泉碧池掩映,異草奇花怒放,有寒冰赤蓮祥瑞,有猛虎守護寺院,有神靈虛待降福。據(jù)清光緒《溧陽縣……[詳細]
  蔡邕讀書臺位于溧陽市天目湖畔的觀山、前山之間,一片水田和水塘之中,是一座高不過20米的小山。此山不稱山,當?shù)厝朔Q呼它為“讀書臺”。據(jù)史料記載,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河南杞縣人。東漢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是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文化巨匠。該人一生經(jīng)歷坎坷,多災多難。他曾在吳地有長達12年的逃難生活,隱居在今天目湖鎮(zhèn)觀山、南渡鎮(zhèn)黃山一帶。關于溧陽的蔡邕讀書臺遺址,清康熙《溧陽縣志》載:“讀書臺堂在縣西四十里讀書臺上,在泰虛觀東北,今蔡氏堂獨存。”2008年4月,溧陽市人民政府把“蔡邕讀書臺”公布為“溧陽市歷史文化遺址保護點”,并豎立石質保護標志牌。2009年9月26日,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據(jù)此正式命名溧陽為焦尾琴故里,不僅填補了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項空白,并且為“蔡邕讀書臺”增添了……[詳細]
  菡子故居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茶亭村委汕頭村57號。該建筑坐北朝南,面闊四間二層硬山磚木結構,外脊高約9米,西面三間整體木結構保存完好,東面一間和灶間殘破不堪。西面三間為五木落地,前三后四架,面闊12米,進深8.3米;東面一間面闊4米,進深8.3米,東面向前外接一灶間,面闊4米,進深5米。菡子就出生在東面一間樓上。菡子,原名羅涵之,著名女作家。1921年3月生于茶亭。少年時就讀溧陽第一女子小學,1934年考入蘇州女子師范學校,后進無錫競志女子中學,參加共產(chǎn)黨領導的讀書會和無錫學社。1938年8月正式入伍并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6年夏任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委會副主任。“文革”后,被選為中國作協(xié)第三屆、第四屆理事、上海市作協(xié)副主席。2003年6月去世。菡子從40年代開始發(fā)表作品,已……[詳細]
  井頭村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鎮(zhèn)連山村委井頭村,1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00米,直徑16米、高3.2米。2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00米,直徑18米、高3米。3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00米,直徑15米、高2米。4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00米,直徑20米、高4米。5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50米,直徑21米、高3.5米。6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80米,直徑18米、高1.5米。7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80米,直徑13米、高1.5米。8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村西280米,直徑20米、高2米。9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53號房屋北側60米,直徑20米、高4米。10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53號房屋北側100米,直徑18米、高4米。11號土墩墓位于井頭村53號房屋北側80米,直徑10米、高1.5米。12號土墩墓位于……[詳細]
  上阮村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鎮(zhèn)上阮村,共16座。1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西北側350米,直徑25米、高3.5米。2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西北側300米,直徑22米、高3.2米。3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上阮村村南約200米,直徑16米,高2.5米。4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上阮村村南約200米,直徑17米、高2.5米。5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村南約200米,直徑18米,高2.5米。6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村南約200米,直徑15米、高2.5米。7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西北側1000米(原上阮茶場)向陽水庫東北側300米,直徑15米、高2米。8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澗西溝村8號房屋東側200米,直徑10米、高2米。9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澗西溝村8號房屋東側200米,直徑10米、高2米。10號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澗西溝村8號房……[詳細]
戴叔倫紀念館及墓
  戴叔倫紀念館及墓位于金壇區(qū)城南風景區(qū)文化主題公園內,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館舍由戴氏后裔戴炳元先生捐建,2008年9月28日建成并對外開放,館名由戴氏后裔著名美術家戴敦邦先生題寫。紀念館坐落于愚池公園徽派古建筑群的南面,與華羅庚紀念館及金壇博物館向鄰近,正門開向愚池灣西側的長廊,可與鄰近館舍相通。后門可通往愚池公園及徽派古民居群。紀念館采用仿古建筑設計,主體建筑坐西朝東,呈現(xiàn)出江南庭院的風格布局,分為左、中、右個院落,院落內分布有廳堂,院落與廳堂間以長廊相連接。左側院落原為一個狹長的院子,西側開有后門,現(xiàn)在為工作用房。中部院落分為二進廳堂,為別“明經(jīng)堂”及“望戴軒”。右邊院落為“詩伯祠”及戴叔倫墓墓園——棲賢園,戴叔倫紀念館收藏有部分當代書畫名家的作品以及研究資料……[詳細]
倪巷村人民大會堂
  倪巷村人民大會堂位于金壇區(qū)薛埠鎮(zhèn)倪巷村委倪巷村127號西側。該會堂建于20世紀50年代,坐南朝北,面闊10間,寬28米,進深10米,建筑面積總計280平方米。與兆岐村人民大會堂結構相似而略有差異,亦為磚木結構,屋頂為人字形架梁,鋪有灰瓦,墻壁以青磚砌成。屋體前端正面為風火山墻,中間大門呈拱形,兩扇門對開,大門兩側墻體上各開窗戶一扇,窗戶原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現(xiàn)已毀失,內部用磚堆砌封擋。會堂每間兩側墻體中部均開有玻璃扇窗,東西相互對應。第5間兩邊對稱各開有側門一扇,上有門檐外挑。會堂南端為觀禮臺,可供開會講話及文藝表演使用。人民會堂最初用于召開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會議,舉辦一些文藝活動等。1958年,“大躍進”開始后,“文化革命”被定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基本點之一,人民會堂便成為政治生活的重要場……[詳細]
兆岐村人民大會堂
  兆岐村人民大會堂位于金壇區(qū)金城鎮(zhèn)聯(lián)豐村委兆岐村108號住宅東側。該會堂建于20世紀50年代,源于對“人民自主”理念的實踐,在建國初期及“文革-”時期,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坐東北朝西南,面闊8間,寬30米,進深12米,建筑面積總計360平方米。磚木結構,屋頂為人字形架梁,鋪有灰瓦,墻壁以青磚砌成。屋體前端正面為風火山墻,中間為兩扇對開的大門,門前有兩層青石鋪成的臺階,門檐沿水泥柱向外挑出,大門兩側墻體上各開窗戶一扇,窗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大門左側窗戶外側設有布告欄。風火山墻上部正中有五角星水泥雕塑,頂部樹有旗桿,以供懸掛紅旗。會堂每間兩側墻體中部均有玻璃扇窗,東西相互對應,扇窗下各有通氣口一個。第5間兩邊對稱各開有側門一扇,上有門檐外挑,右墻第8間開有側門一扇。會堂的講臺設于東北……[詳細]
  潘家墩兵工廠舊址位于江蘇省金壇區(qū)直溪鎮(zhèn)蔡甲大隊潘家墩村6號南側。房屋為磚木間架式結構,原有6間,西面4間因火災被毀,現(xiàn)僅存東面2間。屋后搭建有兩間小屋,與主房相連接,西隔墻采用現(xiàn)代黃磚重新修建。1938年4月28日,新四軍部分支隊在粟裕的率領下挺進蘇南。在新四軍的扶持與幫助下,原有的地方抗日武裝進行了重組與擴大。由于抗日游擊戰(zhàn)的持續(xù),武器裝備有極大的需求。1941年5月,為擴大戰(zhàn)略物資的提供,新四軍六師組建了軍實科,以便籌建兵工廠,正副科長分別由王新民、李中擔任,政治指導員由費介人擔任。1941年底至1942年初,在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及蘇南行政公署的指示下,王新民、程鏗率20余人來到建昌圩開辦兵工廠。1942年夏,軍工廠已達到一百二三十人的生產(chǎn)規(guī)模。1942年底,抗戰(zhàn)形式急劇惡化,建昌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亚洲高清中文不卡专区 |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 五月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