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舟山市旅游

舟山市旅游景點介紹

青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青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我區沈家門街道青龍山頂,占地面積六百六十多平方米,緊靠東港區,面向繁榮的沈家門漁港,四周青松環繞,環境十分優美。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登步島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頌揚他們的革命業績,教育廣大人民群眾而修建的。1949年11月3日晚,我人民解放軍二十軍六十一師為策應配合二十二軍,從舟山南路渡海解放佛渡、六橫、蝦峙、桃花諸島后,奉命單獨發起對登步島的戰斗攻擊。登步島戰斗是在敵我力量絕對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激烈戰斗。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發揚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不足兩個團的兵力,在沒有炮火掩護、彈藥不足的極端不利情況下,浴血奮戰兩晝夜,擊退了在飛機、軍艦、炮火掩護下的敵六個多團的連續不斷反撲,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共斃俘敵四千余人。在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以后,于11月5日夜……[詳細]
展茅革命烈士紀念碑
  展茅革命烈士紀念碑展茅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柴家村的長山頂上,與塔嶺遙遙相望。展茅是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時期,展茅人民在東區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及農會、泥木工會、轎子工會、篾竹工會等抗日群眾組織,舉辦夜校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動員廣大群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進行征糧、收稅,實行゛二五〞減租,運送公糧,支援四明山抗日根據地,動員群眾參軍參戰,同時建立武裝斗爭組織,同日偽軍進行頑強的戰斗,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清鄉〞、゛掃蕩〞。翁芝英、翁敏、翁世寧、翁世俊四姐弟一齊投身抗日,吳杏娥先后送子女參加抗日和革命斗爭的感人事跡為人民所傳頌。這一時期,展茅共有34位愛國志士為國捐軀。在解放戰爭時期,展茅是舟山群島游擊支隊和東海游擊總隊的主要活動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紛紛捐糧、捐錢、參軍參戰,在人、財、物等方面……[詳細]
蝦峙少年海洋學校
  東海前哨蝦峙島因形狀如蝦浮游于海上,加上岙門眾多、成犄角對峙之勢,故此得名。蝦峙鎮是舟山市主要的漁業強鎮,歷來有“浙江漁業看普陀,普陀漁業看蝦峙”的說法。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蝦峙的海運業得到蓬勃發展;同時因地處蝦峙門國際航道,港口優勢凸顯,臨港工業茁壯成長。整個產業結構逐漸向多元化發展、海洋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位于島上的蝦峙中心小學立足于“讓海島的孩子掌握適合其個性發展、適應當地特征的生存能力和道德倫理,最大化地實現學校的社會作用”,于1989年11月掛牌成立“未來漁民學校”,并于1993年3月更名為“少年海洋學校”,從培養新世紀海洋建設人才出發,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海洋教育研究。2002年,“普陀區蝦峙少年海洋學校”被命名為舟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突出海洋教育特色、展示漁島生產生活……[詳細]
普陀博物館
  普陀博物館成立于二〇〇二年十月,位于沈家門繆家塘路40號內,占地面積550平方米,建筑面積365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為330平方米。館舍建筑有60多年歷史,為清代建筑風格,曾為漁業商貿場所,2001年在普陀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支持下,投資250萬元進行了保護性修復。普陀博物館《漁都風情展》以沈家門漁港為主體,從漁、港、景三方面展示了普陀區域文化及漁都風情風貌。現共有展品451件,分《普陀漁業史話》和《漁都沈家門》兩部分展示,五大系列:海邊人家、漁都史跡、繁華漁港、港連九洲、巨變,展出內容有實物、模型、圖片、雕塑等。具體反映了漁家生活、生產習俗、漁業生產工具的進步、漁都形成的歷史、漁市發展的沿革、漁港變遷、對外友好往來等內容,全方位展示了普陀漁都的風情,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知識性。2004年普陀……[詳細]
六橫東總英烈紀念園
  為深切紀念和緬懷“東總”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遺志,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的精神,2002年2月,在六橫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動工興建東海游擊總隊英烈紀念園,并于2003年12月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東海游擊總隊英烈紀念園位于六橫鎮坦岙村的賀家山,由“東總”革命烈士紀念碑、“東總”史跡陳列室和“東總”英烈園廣場三個部分組成。位于山頂的“東總”英烈紀念碑廣場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廣場正中巍然屹立著“東海游擊總隊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名由原浙江省委書記薛駒同志所書。碑身高18米,造型為一艘正在乘風破浪駛向遠方的大船,象征著“東總”當年在黨的領導下,踏平“東海千頃浪、掃除人間害人蟲”的磅礴的革命氣勢。碑基背面大理石上鐫刻著添金的碑文。1948年8月18日,東海游擊總隊主力280人從螺門乘7艘大帆船……[詳細]
普陀登步島戰役遺址公園
  登步島戰爭遺址公園是以50余年前的近代中國兩大海戰之一——登步島戰斗為歷史背景而建造的,由登步島戰斗烈士紀念碑、登步島戰斗陳列館、漁農民文化休閑廣場、西岙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組成。為使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牢記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事跡,了解當年硝煙彌漫的歲月,繼承革命傳統,立足現實,暢想未來,明白責任,我鄉利用此基地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現對本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一簡介。登步漁農民文化休閑廣場坐落在登步島革命烈士紀念碑山腳下,是我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登步島戰斗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投資180萬元,于2006年5月初建成。我們不僅將廣場建設成為廣大漁農民休閑的場所,更使它成為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場所和傳播精神文明的地方。登步島戰斗烈士紀念碑建于1999年,登步島戰斗50周年之際,共投入50萬……[詳細]
普陀東港塘頭麒麟前哨
  位于普陀區東港街道塘頭社區的麟麟山,原名橫山,因形似麒麟,被許世友將軍命名為麒麟山。麒麟山總面積有300多畝,自古是兵將必守之地。2004年12月,“麒麟前哨”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舟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對外開放以來,共接待了180批次近15萬人次的游客。其中市內有12萬名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較好的社會教育效果。基地有活動區60畝平地,能夠同時開展團體拓展、野外露營、山地自行車、彩彈射擊、藍球比賽、百舸爭流、垂釣、青少年軍訓、野炊、定向運動、海洋科考11項戶外運動,且有普陀天安保險分公司承保;露營區能同時滿足400人以上(安扎200個雙人帳篷)的安全露營場地,且周邊有自來水、電力設施,有公共衛生設施。……[詳細]
陳建軍烈士事跡陳列室
  陳建軍烈士事跡陳列室,現處于舟山市普陀區東港街道香榭街2號的普陀區消防大隊內,原處沈家門東海中路217號的老-,為紀念在滅火中英勇獻身年僅22歲的原普陀區消防大隊戰斗一班班長陳建軍,1998年10月開始全面建設,1999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10月遷至現址。2000年5月被中共普陀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12月被中共舟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回顧烈士平凡而短暫的一生:1976年8月,陳建軍出生于浙江省桐廬縣,1994年12月入伍到普陀消防大隊,199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軍四年來先后11次受到部隊嘉獎,榮立三等功一次。1996年被評為浙江省消防部隊優秀團員。1997年6月,《舟山日報》曾在顯著的位置以“雷鋒式的好班長”為題介紹……[詳細]
勾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勾山街道位于舟山本島東南部,西接舟山行政新區臨城,東南分別與東港街道和沈家門街道交界,北與展茅街道毗鄰。街道陸域面積44.1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6個農村社區和個城市社區,總人口約3.2萬人。2005年下半年勾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專題研究,決定建造勾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對勾山革命烈士史跡陳列室進行遷址重建,并把修建實施該工程作為政府實事項目之一。街道聘請浙江建筑設計學院為紀念碑進行了專門設計,并多次組織討論紀念碑陳列室建設方案事宜,最終選定在觀矸頭村的小山上征用山地2.4畝進行建造。2006年1月,勾山烈士紀念碑破土動工,經過半年的努力,克服了施工中的種種困難,于7月中旬正式完工。現以形成勾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史跡陳列室、休閑廣場三大主體建筑群。設計集愛國主義和旅游、休閑為一體,占地……[詳細]
石馬岙烈士陵園
  石馬岙烈士陵園位于岱山縣高亭鎮石馬岙、蟹鉗岙兩村交界處的山崗上。1994年6月,岱山縣石馬岙烈士陵園被命名為舟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1954年始,為岱山革命和建設事業犧牲的烈士陸續安葬于此,是岱山最大烈士墓地。1960年,為紀念守衛、建設祖國海防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原岱中公社石馬岙生產隊,在烈士墓地西南側,豎立了“為保衛祖國、建設舟山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石碑。1989年11月,岱山縣民政局和原岱中鄉人民政府新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紀念場,紀念碑高7.5米、碑身底座4平方米左右。2008年底,岱山縣委、縣政府決定對烈士陵園進行改建,投資150余萬元,并于2009年3月底竣工。改建后的烈士陵園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主入口、廣場區、悼念紀念碑區、烈士墓區、同志墓區五大部分。新建的紀念碑高15米,……[詳細]
大魚山烈士紀念碑
  大魚山古稱宜山,位于岱山島西北的灰鱉洋海域,東距高亭鎮24公里。島形恰如一條敖游的大鯊,故名“魚山”。與附近的小魚山,大、小陳山,魚腥腦等約35個島礁組成“火山列島”,主島即大魚山。面積8.44平方公里,坡崗起伏,最高大山崗海拔152.6米,島上有4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落,居民3000余人。 大魚山在清代和民國期間屬定海縣。1949年,為洲縣魚龍鄉。1950年解放,屬定海縣岱山區;1953年11月島設漁山區,轄宮山、大西兩個鄉,屬岱山縣;1956年5月,為漁山鄉;1958年10月為東沙公社漁山管理區,屬舟山縣;1960年6月,屬岱山公社;1961年10月建立漁山公社;1962年6月,復屬岱山縣;1984年改建為漁山鄉,2001年7月并入高亭鎮。 大魚山海域開闊,據說海面曾多次出現……[詳細]
中共東海工委舊址
  位于岱山縣東沙鎮念母岙三岔路口,沿街有兩間平房,坐西朝東,建筑面積55平方米,1943年至1948年間為中共定海地下黨領導機關“三東工委”、“東海工委”所在地。1943年3月,浙東抗日根據地建立,對三東(鄞東、鎮東、奉東、定海)地區提出了構造南北海上交通的任務。中共浙東區委詹步行同志任定海縣級特派員。4月,他到岱山,與當地中共地下黨員童春梅在念母費家租了兩間平房,以夫妻身份開辦“美豐雜貨店”為掩護,設立地下黨領導機關,著手新區的開辟工作。1947年,黨中央指示開展蔣管區斗爭,恢復三東工委建址,詹步行任書記,領導機關仍設在“美豐雜貨店”內。1948年1月,浙東臨委在四明山孔岙召開了擴大會議,決定改三東地區為東海區,并成立東海工委,由詹步行任書記。要求在鄞東、鎮東、象山沿海一帶開辟東海游擊區,開……[詳細]
中國海防博物館
  中國海防博物館位于岱山本島黃嘴頭東南面沿海地帶,歷來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海防關口,曾經駐守過的軍隊在2004年撤出時留下了大量營房、戰壕、坑道、碉堡、彈藥庫等軍事設施。博物館于2005年底開始動工,規劃整館用地面積約46280平方米,新建了800平方米展廳并于2006年7月7日建成開館,由前國防部長-上將為其題名。博物館建設得到了浙江省軍區、東海艦隊、共青團浙江省委、中國少年軍校總校的大力支持,并同駐岱十五團和九大隊結為友好單位,成為岱山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整個園區建設以迷彩綠為主色調分中心展覽區、邊緣展覽區、隧道展覽區、休閑旅游區等四大區域,各分區之間通過地形、樹種、小品、道路布置,利用衍生的視覺效果、聲音圖像環境,合理組織,有機連接,并滿足地形場地不適合建……[詳細]
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
  “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是在岱山高亭閘口一村漁民趙行法先生于1998年7月經浙江省文物局批準創建的舟山市首家私人博物館——“岱山海曙綜藝珍藏館”所展藏的舟山海洋漁業文化專題系列為基礎,根據中共岱山縣委、縣政府關于打造以海洋文化為載體的博物館系列的思路并直接領導,以東沙鎮人民政府為具體籌建責任單位,于2004年創建的。館址座落于昔日大黃魚故鄉——東沙古鎮解放路203號,是一座民國初期建造的二層樓四合院木結構建筑,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古樸而典雅。它的創建填補了中國海洋漁業文化專題史博物館的空白。陳列的展品以趙行法先生近30年收藏的舟山漁文化實物、史料為基礎,一期集中展出了自清道光年間至今的各種船具船模、網具、生活用具、漁民服飾、助漁導航設備、漁民畫等近1000件,并配以照片、……[詳細]
嵊泗縣革命烈士陵園
  嵊泗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風景秀麗的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嵊泗列島,在那碧波萬頃,星羅棋布的島嶼中間,有一個面積最大的泗礁島的宮山頂上,矗立著一座雄偉醒目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它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23平方米,道路1600平方米。1995年4月興建,1996年4月落成,同年7月7日嵊泗解放46周年紀念日舉行揭碑儀式。2000年5月后,把原分散在青沙、黃龍的烈士墓地陸續遷移到陵園內。陵園設計氣勢雄偉,依山傍林,山頂矗立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前正門屹立莊嚴的拱型門,正向朝南,氣象萬千。觀碧海金沙,望山海奇景;數漁火點點、聽林濤聲聲;守千米長灘,看海上日出。紀念碑廣場總面積590平方米,一次可容納300人參加悼念活動。碑的底座由紅色磨光花崗石筑成,長10米,寬7米,高3.5米,碑身高25米,呈塔型,……[詳細]
岱山規劃展覽館
  岱山規劃展覽館位于該縣行政中心廣場的西北角,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為半地下的建筑風格,是一座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描繪城市發展藍圖、創新規劃公示方式的新型專業化場館岱山規劃展覽館圍繞“藍色文明,東方港城”這一主題,全面展示岱山縣域總體規劃、建設成就以及發展遠景。展區以平面、多媒體、聲光電仿真等模式展覽。主要有序廳、歷史沿革、領導關懷、發展大事記、本島沙盤模型、縣域總體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旅游保護規劃、各分區規劃、新農村建設、公式區等展覽區塊。觀眾不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全方位、多角度、直觀立體地了解岱山改革開放以來建設的巨大成就,還可以深入了解岱山的歷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與岱山互通的平臺,民眾參與岱山規劃建設的廊道。岱山規劃展覽館開館以來,以打-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工作目標,實行免……[詳細]
舟山鴉片戰爭遺址公園
  公元1840年(清道光20年),英國侵華鴉片戰爭爆發。同年7月5日,英軍炮轟定海城,次日城陷。定海鎮總兵張朝發負重傷,知縣姚懷祥等官兵殉難。1841年9月,英軍再次進犯舟山,定海鎮總兵葛云飛、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率5800名將士在定海城西的曉峰嶺和竹山等地與敵血戰六晝夜,相繼壯烈殉國。定海第一次保衛戰,是英國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國領土之戰,也使中國封建統治階級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喪師失地,蒙受恥辱。可以說,英國政府發動的對中國侵略的鴉片戰爭,迫使中國走上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道路,是從定海被占開始的。定海第二次保衛戰,則是整個鴉片戰爭中歷時最長、最激烈悲壯的一戰。定海兩次保衛戰在中國近代抗擊外來侵略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為褒揚先烈,昭示后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95年,……[詳細]
舟山烈士陵園
  舟山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舟山定海城北龍峰山麓,依山傍水,懷抱自然。陵園占地3.6公頃,房屋建筑面積2829平方米,主要紀念建筑有陵園牌坊、烈士事跡陳列館、忠魂堂、八角亭、悼念廣場、紀念浮雕、烈士墓區、華東戰斗英雄林茂成烈士墓、紀念碑,海軍1385部隊殉難烈士墓、紀念碑,原東海艦隊司令員馬龍將軍墓,東海抗日女英雄楊靜娟烈士雕像,烈士紀念主塔等井然有序地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氣勢迥然,形成了陵園獨特的紀念建筑群,是一塊革命傳統教育的圣地。 舟山烈士陵園主要是為紀念在解放舟山戰役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所建,1959年始建,196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2001年至2007年逐年擴建修繕。一進入舟山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具有民族園林風貌的陵園牌坊,牌坊橫額上是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的“海山增輝”四個剛勁有……[詳細]
金維映故居
  金維映故居位于岱山縣高亭鎮清泰路后街弄14號(黃家)。金維映(1904~1941)女,原名金愛卿、又名金志成,昵稱阿金,浙江省岱山縣高亭鎮人,幼年和童年時代成長于高亭鎮黃家。1913年就讀定海縣立女子小學。1919年到寧波師范學校學習。師范畢業后,回定海“女子小學”擔任幼稚班老師。金維映出生于20世紀初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自幼目睹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欺凌和封建軍閥的-統治,少年時便產生了強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思想,胸懷愛國大志。在定海“女子小學”執教期間,積極投身聲援“五四”、“五卅”等愛國反帝運動,期間,接觸并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1926年10月,金維映由一名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成為舟山群島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定海獨立支部的領導成員,1927年領導和發動了著名……[詳細]
螞蟻島創業紀念室
  舟山市普陀區螞蟻島鄉位于舟山群島東南面,全鄉陸域面積僅為2.64平方公里,總人口4136人,但就是在這個自然條件并不占優勢的“彈丸小島”上,一代又一代的螞蟻人民創造出了輝煌的業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螞蟻人秉持“勤儉辦大事”的堅定信念、以“螞蟻啃骨頭”的堅韌勇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搓草繩、造漁船,硬是“不要國家一分錢”,把一窮二白的螞蟻島建設成為浙江沿海漁區乃至全國聞名的漁業先進典型,并在島上誕生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1958年12月螞蟻島榮獲由周恩來總理簽署的國務院獎狀——全國農村建設社會主義先進單位,也因此創下了“小小螞蟻賽蘇聯”的響亮口碑。為深切紀念和緬懷這段輝煌歷史,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前輩的創業精神,上世紀90年代建立了螞蟻島創業紀念室,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其中展覽大廳120平方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欧美成是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高清AV电影久久 | 日本乱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