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旅游景點介紹

紅軍攻城遺址
  紅軍攻城遺址位于沙縣風崗街道濱河路城區。1934年1月2日,中革軍委電示紅3軍團于3日開始向福建西部的沙縣地域進發,并于10日協同紅7軍團遂行進攻閩敵盧興邦部及占領沙縣任務。8日下午,彭德懷發布《三軍團向沙縣前進的命令》,以第5師、軍團直屬隊、第6師為右縱隊,取道龍湖、夏陽,于10日達到富口宿營;第4師為左縱隊,取道龍湖、銅嶺、白蓮、瓦溪,于10日到達夏茂宿營。沙縣城東南兩個方向有沙溪和東溪作為天然屏障,縣城設有東南西北9個城門,四周筑有近4700米又高又厚的城墻,十分堅固。當時,城內守敵是國民黨軍盧興邦部新編第52師第10團全部、第11團之1營、炮兵營之一部,共約兩個團的兵力。他們為了加強防御,將城外30米內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形成開闊地,又環城挖了一條1米多深、2米多寬的護城壕。此外,他們……[詳細]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遺址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遺址西郊橫庵位于沙縣鳳崗街道西郊村,距村部東面約500米。1934年1月10日,彭德懷在富口荷山司令部下達進攻沙縣城的命令。11日,紅4師由夏茂出發,取道水頭、羅溪、焦坑嶺,進入縣城東北之下杰、樺溪地區待命;紅5師由富口出發,經雞馬寨,進入縣城北之畔溪附近擇地集結,并準備攻城器材,待命攻擊;紅6師主力集結于富口待命,并以通往沙縣道路沿途的雞馬寨、十五里亭、上半溪等地分駐一連,以維持與沙縣間聯絡;軍團司令部隨紅5師行進。為了便于指揮,軍團司令部于11日移至距離沙縣縣城約2公里的西郊橫庵,做好攻取沙縣城的準備工作。紅軍東方軍司令部遺址西郊橫庵始建于清代,由前空坪、主殿、兩側護厝等建筑組成,1958年被拆除。現存建筑于1982年由群眾集資在原地重建,1986年擴建,建筑坐西朝東,占……[詳細]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舊址興國寺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舊址興國寺位于沙縣鳳崗街道辦事處東山村西部興國寺內內。1934年1月,紅軍東方軍在司令員彭德懷、政委楊尚昆的率領下,歷時半個月之久,攻克了沙縣縣城。1月25日,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設在沙縣興國寺,大殿為作戰指揮廳,彭德懷、楊尚昆等住在左右廂房。抗日戰爭爆發后,福建省立福州中學、福建省立醫學院等6所學校及其他單位內遷沙縣,其中福建省立福州中學于1938年2月遷址至興國寺,1939年8月分設省立初級、高級中學。省立高級中學的中-員積極開展活動,1940年11月,上級黨組織將福建省立醫學院和福建省立高級中學的黨員組合成立中共沙縣工作委員會。1941年黨組織派中-員陳振先進入省立高級中學就讀,組織開展--,出版《文藝專刊》等進步刊物,發動-,組織100名學生參加藝術劇團第二大隊,深入鄉鎮……[詳細]
紅軍銅鐵嶺戰斗指揮部舊址榮光公祠
  紅軍銅鐵嶺戰斗指揮部舊址榮光公祠位于將樂縣白蓮鎮墈厚村東側大排崗山腰。1934年3月,紅7軍團第19師再次進駐墈厚村,在銅鐵嶺等要地修建了戰壕等工事,伺機阻擊前往歸化增援的敵軍。師司令部設在榮光公祠,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在此指揮了銅鐵嶺戰斗。3月22日,紅7軍團在銅鐵嶺伏擊前往歸化的國民黨軍李默庵第10師。村民們踴躍參加支前隊,幫助紅軍運送炮彈、搶救傷員、提供補給。戰斗中,敵軍派出3架轟炸機對我陣地狂轟濫炸,地面敵人乘勢縱火燒山。由于火勢無法控制,敵人進退維谷,我軍乘勝追擊,共殲敵400多人,擊斃敵團長1名、營長3名,俘敵數百人,繳-1000多支。26日,敵第10師離開明溪進入我伏擊圈,遭我軍痛擊,又殲敵百余人,其中軍官2名;并繳獲機-3挺、-50余支、其他軍用品數擔。此次戰斗沉痛打擊了……[詳細]
溫坊紅軍哨所舊址
  紅軍哨所舊址葫蘆門位于將樂縣南口鄉溫坊村上坊村口。紅一方面軍第1師哨所舊址葫蘆門占地面積320平方米,始建于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坐南朝北,由葫蘆門樓、左側葫蘆門廟、右側老年活動中心及中央大路等組成。……[詳細]
溫坊紅軍駐地舊址
  紅軍駐地舊址真武廟位于將樂縣南口鄉溫坊村上坊。紅軍駐地舊址原為南口鄉溫坊村真武廟,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二月,屬清代祠堂。坐東南向西北,平面呈長方形,總面積為270平方米,由“八字”式門樓、門廳、正堂組成,為單進合院式。正堂面闊5間,進深6柱,為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懸山頂,神龕內敬奉著湯氏武狀元湯鸴等雕像。牌樓四柱三樓式,門廳五架抬梁。堂前設廊,左側辟券頂邊門與湯氏宗祠相通。紅軍駐地舊址真武廟于2003年6月被將樂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公布為保護對象。……[詳細]
紅6師機關舊址
  紅6師機關舊址楊氏宗祠位于將樂縣南口鄉蛟湖村。蛟湖渡口是當時將樂縣城與明溪及將樂南部交通的唯一通道。1933年8月,紅6師進駐蛟湖村扼守交通要道咽喉,師機關就設在楊氏宗祠內。期間,紅軍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成立了蛟湖鄉蘇維埃政府及赤衛隊。羅先水、楊明章、熊求發分別任土地委員、分田委員、宣傳委員。楊榮富等該村多名青年參加了紅軍隊伍,黃求茂、楊勝順、楊玉真、廖先福等參加了赤衛隊。紅軍在宗祠圍墻等周邊書寫有“擴大紅軍”、“打土豪、分田地”、“六歲以上兒童參加兒童團”等宣傳標語。紅軍大部隊經過蛟湖渡口時,紅軍發動群眾將全村數百個“米籮”、“谷斗”裝上石塊沉入河床作為臨時橋墩,上邊鋪設從群眾家拆下的門板,搭成便橋。最多一次,有數千名紅軍通過。9月12日,國民黨軍馬鴻興部幾百敵軍企圖繞道白蓮、……[詳細]
閩贛軍區司令部暨高唐區蘇維埃政府遺址
  閩贛軍區司令部暨高唐區蘇維埃政府遺址位于將樂縣高唐鎮高唐村橋南后路1號。1933年8月底,閩贛軍區司令員蕭勁光率領紅3軍團第6師駐扎高唐近一個月,司令部設在天后宮。蕭勁光還曾在天后宮召開群眾大會,親自做動員講話。會上,將從廖火華、王國興、邱林勝等土豪劣紳家沒收來的衣服、筍干、豬肉、糧食分給群眾;成立了高唐區蘇維埃政府,選舉陳金保任主席,邱金豐、林彩耀分別任財政委員、土地委員;同時組建了游擊隊。張正根兩兄弟、張友明等幾十名當地青年當場報名參加紅軍和游擊隊。10日,蕭勁光發給朱德、周恩來的電報稱:“最近擴大紅軍將近一百三十名,其中七十多名系失業紙工;在高灘、積善一帶建立了革命委員會,并在各處組織了游擊隊,共人數六十多名。”紅軍還深入常源一帶清剿有百余人的大刀會組織,活捉了大刀會頭目張祖木。紅軍東……[詳細]
紅軍駐地暨水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紅軍駐地暨水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謝氏宗祠位于將樂縣水南鎮溪南路124號。1931年至1934年,紅軍曾三次進駐水南,成立了水南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先后由邱文周、邱繼賢擔任。辦公地點設在溪南書院。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擴紅籌款等運動,許多水南區青年參加了紅軍,其中徐花狗還擔任了縣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長和紅軍偵察員,邱輝泗擔任縣蘇維埃沒收委員會事務長,還押解過打土豪得來的兩擔銀元、一擔紙鈔和一擔煙土到建寧交給邵式平。1933年8月21日,彭德懷、滕代遠在歸化紅軍東方軍司令部下達《東方軍為消滅洋口、順昌、將樂之敵的行軍命令》,電令紅19師57團為左翼支隊于24日進至將樂、水南,以一個營的兵力隔河監視并鉗制將樂縣城的守敵,并保持與金溪河北岸的61團部隊的聯絡。8月24日至25日,在圍攻將樂縣……[詳細]
禊俚鄉革命委員會遺址
  禊俚鄉革命委員會遺址位于將樂縣光明鄉禊俚村2號。1931年6月22日,紅3軍團第6師政委彭雪楓奉命率紅6師7團從泰寧進軍將樂,在光明鄉消滅羅鴻標匪部500余人。隨后,紅軍深入光明鄉發動群眾打土豪、籌糧款,建立農會、貧農團、赤衛隊、游擊隊等組織。6月25日,紅6師7團在將樂建立第一個鄉蘇維埃政權──將樂西區禊俚鄉革命委員會,主席廖承明,副主席白宗惠,游擊隊長白宗渠,革命委員會辦公地點就設在白宗惠家。上世紀70年代,該民房大門兩邊板壁上還保留有紅軍刷寫的標語群。內容有“《國民黨十大罪狀》”、“《共產黨十大政綱》”、“農民打土豪分田地”、“軍閥打仗,升官發財;-打仗,白白送死;紅軍打仗,分得田地”;“歡迎保衛團的弟兄回家分田”;“工人辦階級的工會,農民辦貧農團”;“不還租,不還債,不還糧,不還稅,……[詳細]
將樂縣革命烈士陵園
  將樂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將樂縣古鏞鎮玉華村附近的天閣陵園。將樂縣在1931年6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30年至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程中,在將樂境內犧牲的有名烈士及在外犧牲的將樂籍有名烈士共116名,其中紅軍烈士29名,蘇維埃、農會干部、游擊隊及赤衛隊烈士30名,在解放戰爭、剿匪及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解放軍烈士23名,在國防施工和保護國家、集體、人民群眾生命財產而犧牲的烈士34名。安息在烈士陵園的烈士有郭合成、肖深謀、丁世恩、秦福河、劉俊延等。將樂縣革命烈士陵園坐南朝北,安排在天閣陵園天寶區第一排,共有12個墓位,墓前建有數百平方米的水泥坪地便于群眾集體吊唁。現有烈士墓8座,其中5座為將樂解放前夕因剿匪而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和地方政府……[詳細]
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城南五馬山上。將樂縣于1931年6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里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為了緬懷英烈,激勵后人,繼承先烈革命精神,發揚優良傳統,1959年,中共將樂縣委、將樂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面建碑以志紀念。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59年,坐落在城東,面積僅有19平方米。1983年在現址重建,1984年底竣工。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西南朝東北,總占地面積30.1畝,建筑面積2243平方米,修有盤山水泥公路340米。紀念碑高16.73米,正面青色花崗巖上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座分兩層,上下層-分別為18米、45.6米。碑前空地810平方米,為瞻仰坪。2008年,將樂縣……[詳細]
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
  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濱河北路32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將樂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彭德懷等曾經在將樂戰斗和生活過。紅1、紅3、紅5、紅7、紅9軍團以及紅軍東方軍等部隊指戰員,都曾經縱橫馳騁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紅軍在這里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發動將樂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參軍參戰,建立地方武裝,為紅軍籌糧籌款。將樂人民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為紅軍反“圍剿”和實現戰略大轉移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過巨大犧牲。將樂縣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紅軍東方軍開辟的新蘇區。2008年,中共將樂縣委、將樂縣人民政府為進一步宣傳將樂蘇區革命斗爭歷史,弘揚蘇區精神,修建了“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并于當年9月18日……[詳細]
閩北獨立師游擊隊活動舊址
  閩北獨立師游擊隊活動舊址普照寺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新路村附近的九仙山。1937年3月初,馬長炎、黃立貴各率閩北紅軍獨立師第2縱隊一部和第5縱隊在將(樂)泰(寧)建(寧)游擊根據地會師。為適應斗爭需要,黃立貴師長決定將第5、第6縱隊合并為第6縱隊,分別由黃立貴兼第2縱隊隊長,馬長炎任第6縱隊政委,堅持以將樂為中心,在將泰建游擊根據地開展活動。第6縱隊進入將樂正溪、孔坪村后,與中共將泰邵中心縣委書記邱子明帶領的游擊隊會合,駐扎在九仙山普照寺,配合當地黨組織在萬安、安仁一帶鎮壓-分子,發展游擊武裝。6月底,國民黨當局發現紅軍游擊隊在萬安、安仁、大源一帶活動,立即調第7師、第12師和邵武、將樂的保安隊,兵分三路,分別從邵武的橋頭和將樂的高唐、萬安向游擊根據地九仙山“圍剿”,將黃立貴所率的第2縱隊一部、馬……[詳細]
紅軍古佛堂塔戰斗遺址
  紅軍古佛堂塔戰斗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和平村附近的莒峽山上。1934年1月2日,中革軍委命令紅9軍團接替紅7軍團在將樂的防務,要求“第9軍團的主力應在將樂城周圍的山地選筑堡壘”。古佛堂塔成為紅9軍團構筑保衛將樂縣城堡壘的重要防御陣地之一。1934年3月4日,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部第4師為了策應第88、第89兩師進攻將樂,從順昌向將樂移動。紅軍及時偵破了敵軍的進攻部署,決定利用黃坑口、積善、漠俚、下村、古佛堂塔山(即莒峽山)一帶的有利地形布設陣地,迎頭痛擊來犯之敵。紅7軍61團事先在積善和古佛堂塔山等處選擇好陣地,構筑工事。3月6日下午3時許,國民黨軍第88師到達古佛堂塔山、蔗廠和水南附近時,受到重創,只好停止前進。《紅色中華》第162期以“將樂城旁擊潰白匪一團,給進犯的敵人以迎頭痛擊”為標題報道……[詳細]
朱德召開秘密會議會址暨中共閩中特區委舊址
  朱德召開秘密會議會址暨中共閩中特區委舊址天主教堂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建設街玉華巷9號。為適應革命形勢蓬勃發展的需要,1934年1月,中共閩贛省委派出以省財政部長鄭亦勝為團長的工作團進駐將樂,重建將樂縣蘇維埃政府。同時,將中共黃潭邊特委改為中共閩中特區委,書記王××,特區委下轄將樂9個區委和沙縣特支委。中共閩中特區委辦公地點就設在古鏞鎮建設街玉華巷天主教堂。在中共閩中特區委的領導下,“建立革命委員會,組織赤衛軍,要求加薪并監督老板的生產,工資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七、八倍”,將樂蘇區的斗爭開展得紅紅火火。是年2月9日,朱德總司令從泰寧親臨將樂指導革命斗爭,住在該天主教堂左側樓房。朱總司令在中共閩中特區委辦公地點接見了將樂縣蘇維埃政府的領導干部和20多名堅持地下斗爭的黨員,并根據第五次反“圍剿”的嚴峻斗爭……[詳細]
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節孝坊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新華村新華街模范路30號。1931年6月22日,紅3軍團第6師從泰寧兵分兩路進攻將樂,解放了將樂縣城。28日成立將樂縣革命委員會。同時成立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點就設在節孝坊(王厝大院),黃大松擔任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區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積極擴紅籌款。由于將樂是連接中央蘇區和閩浙贛蘇區的戰略要地,是中央蘇區在東面的重要門戶之一,因此,處于斗爭前沿的將樂縣鄉蘇維埃政權也隨著中央主力紅軍的進出而形成了拉鋸狀態。在中央蘇區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期間,由于紅軍主力的撤出,將樂縣鄉蘇維埃政權工作便處于低潮,但隨之勝利,縣鄉蘇維埃又很快得以恢復,迎來了革命高潮。1933年12月30日,隨著紅7軍團進入,將樂得以第三次解放,中共閩贛省……[詳細]
朱德住地遺址
  朱德住地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濱河北路1號。1934年2月9日,朱德率紅軍主力從泰寧親臨將樂指導革命斗爭,住在縣城水門天主教堂左側樓房。期間,他親自撰寫布告,內容有:紅軍是人民子弟兵,是為廣大勞苦人民謀利益的;城內大小商店,只要不是-資本家的,一律保護,要照常開門營業;紅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希望城區廣大人民熱烈擁護紅軍,勇敢自動報名參軍參戰;打倒壓迫人民的-軍隊,鎮壓一切堅持破壞蘇維埃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分子……布告貼出后,受到將樂各階層人士的熱烈擁護。朱德在將樂縣城住了三天,協助地方蘇維埃政權制定了一系列革命斗爭的方針、政策和工作計劃。朱德住地遺址原系城關水門教堂神父宿舍樓,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西班牙傳教士南尼南根所建。坐北朝南,共兩座樓,一座為神父樓,一座為修女樓,占地……[詳細]
毛澤東調查活動舊址
  毛澤東調查活動舊址萬春橋位于明溪縣城關鄉坪埠村村部東北300米。1931年7月5日,明溪縣建立了臨時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歸化縣工農革命委員會。7月6日至9日,紅一方面軍大部隊陸續進駐明溪縣城,紅軍在明溪成立工作隊,開展籌款等工作,又在城鄉張貼布告,刷寫標語,向廣大貧苦民眾宣傳建立自己政權、深入開展土地革命的必要,并摧毀不利作戰的障礙,如縣城東邊的城墻。其間,毛澤東、朱德等親自視察指導新區域的革命工作。為了解明溪縣情和鄉風民俗,毛澤東到明溪當天就向縣民眾教育館借閱了《歸化縣志》,還在四賢祠召開貧苦工人、農民代表座談會。次日,毛澤東、朱德在坪埠村口柿子樹下草坪召開群眾大會。在明溪期間,毛澤東還在坪埠村的萬春橋上,和老貧農拉家常,調查了解明溪商業、造紙和人民生活情況,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詳細]
  賴水金革命烈士墓位于明溪縣城關鄉坪埠村謝厝灣自然村縣氣象局北30米。賴水金,男,漢族,福建歸化(今明溪縣)人,1882年出生于貧農家庭。1930年春,紅4軍到歸化縣,積極配合紅軍宣傳隊開展群眾工作,得到教育和鍛煉。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紅軍部隊籌糧籌款,發動工農組織工會、農會。1931年7月,歸化縣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此后,他繼蔡福欽之后擔任縣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1932年春,調任歸化縣蘇維埃政府東南辦事處主任,積極帶領廣大群眾開展土地革命斗爭。1933年7月,配合紅軍東方軍作戰,收復縣城。1934年1月,當選為歸化縣蘇維埃政府土地部長。同年6月,任中共歸化縣委副書記,在他帶領下,全縣分田斗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國民黨軍對蘇區干部和群眾進行--。賴水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 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偷窥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