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岳訥堂是奉新縣干洲鎮洪川岳家村的一座古宅,始建于嘉慶初年,由岳飛的第51代孫岳士耀為紀念岳飛所建。岳訥堂占地7000平方米,宅前是一口半月塘,有兩個后花園,整座古宅就像是一塊“蝴蝶地”。有專家說,岳訥堂是一處罕見的蝶形古宅,與我省此前發現的船形古宅同樣有研究和觀賞價值。岳訥堂有大小房間168間,48個天井,358根柱子……[詳細] |
![]() | 石溪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奉新縣澡溪鄉桐木村。該老房座東朝西,磚木結構。1934年初,大埠橋會議后,中心縣委在紅十六的幫助下建立中共石溪區委。與此同時,石溪鄉蘇維埃政府建立,區蘇駐此。政權建立后,動員群眾開展土地革命。1934年2月,肖克師長率紅十七師進駐,他隨部隊住扎此處,組織開展土地革命試點工作。目前該建筑保存完好,……[詳細] |
![]() | 三門里遺址位于奉新縣澡下鎮觀下村三門里村民小組南500米,老愚公水電站壩頭北。文化堆積層厚約1-2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在該遺址采集的器物主要有石器:帶孔石刀、石箭鏃、有段石錛;陶器有:鼎足、折沿罐口沿。陶片紋飾主要有:網格紋、繩紋、回紋、曲折紋、方格紋、直線紋、素面紋等。……[詳細] |
![]() | 三板橋位于奉新縣澡溪鄉桃源村小碰里組西100米,屬宋代建筑。該橋屬單孔石梁橋,三條石板并列置,簡易迭砌在花崗巖石的橋墩上。橋長2.85米,寬1.65米,橋面一側陰刻“大宋元佑七年壬寅歲王誠舍”。三板整體保存較好,對研究當時的橋梁建造形制的一定參考作用。……[詳細] |
![]() | 青草堝橋位于奉新縣澡溪鄉曾家坪村青草窩組,屬清代建筑。該橋為磚石結構單孔花崗石拱橋,孔跨內空7.4米,高7米,橋面8米,花崗條石橫鋪,橋面兩側有護欄,東西走向。東橋頭有一護欄,花崗石制作,高1米,長10米。東橋頭護欄立石柱,上刻有“南無阿彌陀佛”。青草堝石拱橋對研究當時交通及橋梁建造具有較高的參考作用。……[詳細] |
![]() | 龍頭山遺址位于奉新縣干洲鎮洪川村坪上組東北250米處,屬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遺址,城址形制完全,面積約2.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遺址北面現存高3米、寬3米、長300米的殘土城垣,西南、西面城墻仍能明顯辨別。采集有陶器殘片,新石器時代陶質多為夾砂紅陶和夾砂灰陶,可辨器形有鼎等,石器有斧、鏃等;商周時期陶質多夾砂灰陶……[詳細] |
![]() | 廖氏宗祠門樓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馮川鎮沙溪居委會,始建于明萬歷年,清同治年重修。該門樓為三處,磚石結構,座北朝南,最前為首門,面闊7.5米,通高8.925米,四柱三門三樓,門首上方相嵌青石匾,其上刻有“廖氏宗祠”等文字。門樓兩門刻有人物、花卉、松鶴等圖案,門前置放四只石獅,石獅保存現狀差,兩旁墻體均毀,但門樓保存較好……[詳細] |
![]() | 老愚公電站渡槽為老愚公電站輸水渠道,位于奉新縣澡下鎮青潭村,南北走向,為花崗石拱橋式渡槽,長180米,高18米,單孔跨46米。該渡槽是文革時期,民工肩挑手提建造,其單孔跨度之大,在當時是工程要求極高、工程量巨大的,這一近現代建筑,反映了當時的改造世界的熱情-和艱辛努力,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建造藝術價值。……[詳細] |
![]() | 九仙湯溫泉池始建于北宋初年,后經多次損毀,目前保存溫泉池仍為原建池口。溫泉湯池房屋多次損毀重修,現存湯屋建筑為清道光年間重建,北宋詩人黃庭堅來此泡溫泉,曾題詩“九仙漚和湯,浴此二水牯,主人無施心,冷暖各得所”。九仙湯溫泉池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頗多的古建,極富于特色,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詳細] |
![]() | 九里崗城址位于奉新縣干洲鎮北溪村李家組西北方向100米,屬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遺址。該遺址面積約6400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約1米。遺址東、西、地、北四面均有高4米、基寬3米以上的殘土城垣。采集有新石器時代陶器殘片,陶質多為夾砂紅陶和夾砂灰陶,可辨器形有鼎、盆、紡輪等,石器有錛、斧等;商周時期陶器殘片的陶質多為夾砂灰……[詳細] |
![]() | 景賢亭位于奉新縣澡溪鄉曾家坪村茶坪組,疑為明末建筑,多次重修,留有多塊重修刻石,字跡漫滅,紀年款僅在亭體發現“乾隆六年重修”款。景賢亭圓弧形券頂建筑,座南北朝東西,為花崗巖石迭砌而成,面闊4米,進深5.95米。門為長方形,闊1.6米,高2.6米,西北向。門上方花崗巖石上陰刻行書“景賢亭”三字。東南向形制均同,門首上方花……[詳細] |
![]() | “光天化日”石刻位于奉新縣澡下鄉青潭村村旁,在一塊巨大花崗石壁上陽刻“光天化日”四字,每字一米見方。石壁下方的基石上陰刻有“大清咸豐元年”等字樣。……[詳細] |
![]() | 高崗六角石碾亭位于赤田鎮高崗村,六角六柱,磚木亭式結構,在靠北的磚柱上嵌一塊紅石匾,其上陰刻“大清同治九年冬月敬重建”。亭內置一碾,花崗石質,凹形碾槽。……[詳細] |
![]() | 高崗倉屋位于奉新縣赤田鎮高崗村,屬清代建筑。該建筑為私人糧倉,磚石結構,座北朝南,可以居住,可經儲糧,糧倉為木榫結構。下置磚柱50公分,用以防潮,面闊13.35米,進深24.55米,直條形天井,該建筑形制特殊,保存完整。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詳細] |
![]() | 仰山藍氏節孝坊位于奉新縣仰山鄉大坪村,花崗石仿木結構,四柱三門三重檐,面寬7.9米,通高12米.坊柱下置抱鼓石.坊上精雕細刻各種精致圖案.明間作枋額三道,枋間置板,其上正面刻“旌表儒童鐘鼎皆藍氏之坊”,“松堅柏勁”,背面刻“貞節坊”,明間上 書-“圣旨”,背面刻“御賜”,以上文字均為楷書陰刻。……[詳細] |
![]() | 蔡國珍墓位于奉新縣澡溪鄉石溪村東100米,明代墓葬。該墓座東朝西,墓前橫臥一塊長2.5米,寬0.8米的石碑,其上 書-“大明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蔡靖公之墓”。墓前對稱站立石獅、麒麟等一對。蔡國珍(1527-1610),奉新人,明嘉靖34年中舉,曾任南京吏部院事,浙江左右布政使,太子太保,官至吏部尚書。著《怡云堂集》……[詳細] |
![]() | “水契”石刻位于奉新縣柳溪鄉店下村,“水契”分兩次刻其上,內容為:“當官永買,同治丁卯年立,業戶劉為仁買上正坡水,管□□。立契所管存照。”“光緒已卯年,業戶□□仁買,買本坡水□分照契管。”這是當時附近村民買灌溉用水時的契約,反映出當時村民用契約來規范人們的生產生活用水的習俗。……[詳細] |
![]() | 鄒家花門樓位于奉新縣干洲鎮北溪村鄒家組,屬清代建筑,磚石結構。該門樓座南朝北,面闊6.63米,通高9米,四柱三間,五樓三重檐,該門上雕刻著人物、花卉、風鶴等,栩栩如生。整個門樓規制較大,保存較好,有較大的保存價值,對研究當時的門樓建制有一定的作用。……[詳細] |
![]() | 株梓萬壽宮位于奉新縣澡溪鄉株梓村,建于清乾隆年間,磚木結構,座北朝南,整體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建筑面積800平方米,規模較大,有一主殿、側殿及前殿,殿內置有多件石刻,其內容多為重修碑刻的記載及禁令牌。……[詳細] |
![]() | 黃魯舍窯址位于會埠鎮渣村村,縣城西20公里東800米處,紅沙質土壤,面積2000平方米,沿東西走向的山坡呈條形狀分布。文化堆積1-2米,地表暴露器物較多,多數為青釉罐、碗、碟、缽器物殘片,胎較厚,灰、黃色胎體,另見匣缽多件。器物應屬洪州窯系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