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坡女子小學(現井研縣周坡鎮中心小學)位于井研縣周坡鎮青龍街84號。1933年春夏間,周坡鄉女子小學教師劉伯吾由邱駿介紹入黨后,先后介紹本校校長劉介吾、教師許凌云,周坡鄉男子小學教師鄒遂明和周坡街的夏端(女)入黨。夏秋間,建立中共拱辰鄉支部,直屬中共嘉定特支領導,劉伯吾任書記。這是井研境內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周坡女子小學……[詳細] |
![]() | 福祿場映碧區立小學(現樂山市沙灣區福祿鎮中心小學)位于樂山市沙灣區福祿鎮。1933年夏,中共峨眉縣委書記陳俊卿在福祿場組織成立30人的運炭工會,開展工人運動,發展共產黨員,開展黨的工作,在福祿場映碧區立小學建立黨支部。有黨員教師鮑澄周、劉建安、柯柏玉、譚文奎、張樹槐。8月,團省委李乙凡視察樂山返回成都后被捕叛變,供出劉……[詳細] |
![]() | 中共牛華后山支部負責人程雪門墓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牛華鎮沁水村4組,建筑占地面積12平方米。1930年,中共嘉定縣委領導的革命斗爭失利后,共產黨員戴禪修、劉懷彬轉移到牛華后山五顯廟戴祠小學(今牛華鎮路邊井小學)以教書作掩護,繼續從事黨的活動,吸收程雪門入黨,于1932年春成立中共牛華后山支部,程雪門任支部委員。支部積極舉……[詳細] |
![]() | 五顯廟戴祠小學(現樂山市五通橋區牛華鎮路邊井小學)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牛華鎮沁水村4組。1930年9月,中共嘉定縣委領導的革命斗爭失利后,縣委負責人李國清被迫轉移,共產黨員戴禪修、劉漢文轉移到牛華后山五顯廟戴祠小學以教書為掩護,繼續從事黨的活動。戴禪修吸收了程雪門、戴襄陽、戴洪州等入黨。1931年春,毛春泰到牛華溪樂犍聯……[詳細] |
![]() | 立平烈士墓位于樂山市市中區明月烈士陵墓中。明月烈士陵墓于1982年建于樂山城區牛咡橋附近,1999年遷移至樂山市中區九峰鎮明月村境內,占地3畝,2000年,將分散在全區范圍內的烈士墓碑集中搬遷至此,包括劉立平在內的革命烈士墓碑44座(其中23座為無名烈士)。劉立平,樂山市市中區演武街人,生于1915年2月。1937年9……[詳細] |
![]() | 鐵蛇坳小學(現樂山市市中區青平鎮中心小學)位于樂山市市中區青平鎮鐵蛇坳街135號。1929年5月,中共嘉定特支共產黨員熊鴻章相繼介紹鐵蛇坳小學副校長黃俊如、教師劉漢文等人入黨后,建立鐵蛇坳黨小組,由劉漢文負責。1930年春,中共嘉定縣委派共產黨員童光敏到鐵蛇坳小學任教,協助劉漢文、黃俊如等人開展黨的工作,先后建立農會、……[詳細] |
![]() | 安谷小學(現樂山市市中區安谷鎮中心小學)位于樂山市市中區安谷鎮文化街58號。1928年,共產黨員鐘開第回到安谷小學任教;1929年2月,團省委派共產黨員羅鏡微到安谷小學擔任教師,他們協同開展革命活動,發展共青團員,建立團小組,由羅鏡微任組長。同年7月,團小組在車子鄉茶山扁陳祠堂(現車子鎮泊埝村2組)組建農會,被人告密,……[詳細] |
![]() | 樂山文廟位于樂山市中心城區月咡塘66號。樂山文廟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18年至626年),經歷代遷徙,至明朝天順8年(公元1464年)定于此。文廟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89.36平方米,現存古建筑為清朝康熙年間重建。1938年4月,武漢大學西遷樂山,在月咡塘的樂山文廟辦學,共產黨員馮有申、陳尚……[詳細] |
![]() | 通材中學遺址(原通材小學)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竹根鎮文化街368號。1938年夏,共產黨員賀國干回到五通橋,擔任了五通橋鹽業同業公會主席、五通橋抗敵后援會理事、私立通材中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職務。他利用這一職務作掩護,向省工委匯報,要求加派革命力量。賀國干根據省工委指示,聘請共產黨員李嘉仲任通材中學校長,聘請共產黨員廖友陶、……[詳細] |
![]() | 賀宗第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竹根鎮躍進街31號。賀宗第始建于光緒初年(1875年),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由24個天井相連而成。橋灘人稱“太和全”。大部分建筑都已拆除,僅存有一面封火墻、一個用來唱戲的“不系舟”、一座比較完整的樓堂和幾段尚存的圍墻。1938年6月,省工委為了大量發展黨員,廣泛開展抗日群眾運動,派侯方岳到……[詳細] |
![]() | 張公館(原張氏宅,為川軍劉文輝部第二混成旅旅長張仲銘在五通橋的寓所)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金粟鎮雙漩壩村四組。張公館建于1920年,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由門房、東西廂房、正房構成,建筑面積600平方米。木結構建筑,穿斗式梁架,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建筑主體結構保存基本完整。劉伯承與張仲銘為“陸軍將弁學堂”的同學。192……[詳細] |
![]() | 沫江中學(現樂山市沙灣區葫蘆鎮敬老院)位于樂山市沙灣區葫蘆鎮,籌辦于1939年,成立于1940年,是一所私立中學,2009年改建為葫蘆鎮敬老院。1940年9月,中共樂山中心縣委根據川康特委要求,為保存革命實力,對暴露的共產黨員進行疏散轉移,將共產黨員張啟鈺、馮之威、顏淑卿、周志本、費一恬、薛述蕓6人秘密轉移到葫蘆沫江中……[詳細] |
![]() | 踏水烈士墓位于樂山市沙灣區踏水鎮踏水村,踏水鎮政府西南80米。1949年12月21日踏水橋戰斗,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重慶警備團官兵895人,繳獲各式迫擊炮、輕重機-、-、-2000余件。戰斗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犧牲4人,他們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54團長劉鐵民、戰士常西空、李元臣和姜樹懷。為表達對烈士們的敬仰,……[詳細] |
![]() | 八仙洞位于峨眉山市高橋鎮嚴寺村7組(小地名茍漕),可通數十里外的豬肝洞。1935年1月27日,共產黨員何克希根據黨中央“開拓新的游擊區域,發展與創造新的蘇區,赤化全川”的指示精神,同共產黨員和允恭、唐杰等,在峨眉縣城領導舉行武裝起義。計劃是:動員一切力量,組織起義,占領縣城,擴大影響,繼續組織力量,組織起義,打通雷波、……[詳細] |
![]() | 中共羅城寶元寺小組活動遺址——寶元寺位于犍為縣羅城鎮新光村二組。1927年,中共榮縣縣委建立后,紛紛建立了農民協會,開展抗捐抗糧活動,對毗鄰縣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29年10月,中共榮縣留佳場支部書記劉羽軍,黨員李志新、張青云、劉承志、林緒光先后到犍為縣羅城、金石井、南陽、竹山、大同、新盛等地秘密發展農協會員200多人……[詳細] |
![]() | 小市子位于犍為縣同興鄉小市子村2組。1933年冬,中共嘉定中心縣委派遣黨員段祺臻、梁祚超到犍為、沐川、馬邊三縣,以馬邊河一帶煤礦區為重點,發展黨的組織,組建革命武裝。段祺臻、梁祚超以賣布為掩護,先后到沐川縣高筍、舟壩和犍為縣同清(現同興鄉)一帶活動,發展進步青年教師潘英仲為黨員。嘉定中心縣委派潘英仲到同清場(同興建壇罐……[詳細] |
![]() | 石馬壩知行小學(現犍為縣石溪鎮石馬村小學)位于犍為縣石溪鎮石馬壩村4組。1940年2月,中共樂山中心縣委將眉山縣委負責人李公表調離眉山,經康煤廠會計股長吳昌位介紹,到石溪鄉石馬壩私立知行小學任教,任教務主任,黨內關系直接與梁華接頭。1940年下學期開學時,知行中學附屬小學與知行小學合并,改為石溪第二小學。由于學生人數增……[詳細] |
![]() | 西山農民起義遺址主體位于夾江縣梧鳳鄉紅華村1社,包括夾江縣梧鳳鄉、青州鄉、新場鎮以及青神縣桂花鄉等地。1934年12月14日,中共青神縣委根據省委指示,在青神縣境內西山一帶的梧鳳、土主、桂花、新場等地組織和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晚,起義領導者許本達、劉漢文、邱駿、毛慈影等帶領由300余人組成的西山農民起義隊伍,……[詳細] |
![]() | 沐川縣舟壩學校位于沐川縣舟壩鎮臨河街1號。1933年冬,中共嘉定中心縣委認為高筍、舟壩、鳳村和犍為縣的同興鄉地處山區,相互毗鄰,發動武裝斗爭可以彼此呼應,便把這些地區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派梁祚超、段其臻前往開辟工作,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梁祚超曾于1932年在舟壩隱蔽,結識了有進步思想的小學教師胡立本,對胡立本進行培養考……[詳細] |
![]() | 天寶山位于沐川縣鳳村鄉隆興村1組。天寶山農民暴-動-發生于1935年2月。天寶山屬沐川縣鳳村鄉西甲,是共產黨員劉本昭的家鄉。胡立本和劉本昭是表兄弟,常在這一帶向群眾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主張。1935年2月初,胡立本在舟壩聽了中共嘉定中心縣委-委員趙啟民關于組織工農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迎接中央工農紅軍的指示后,要求張兆延……[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