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渭南市旅游

渭南市旅游景點介紹

  三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渭南市關中平原的東端,是黃河、渭河、洛河的交匯區。北起大荔縣華原鄉,南到老西臨公路,東以黃河為界,與山西、河南相臨,西沿渭河至華陰、潼關三縣。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約寬15公里,總面積4.67萬公頃。 三河濕地境內地勢平坦寬闊,河漫灘地和一級階地被渭河和洛河切割為三大塊。沿黃河呈南北帶狀,沿渭河又……[詳細]
  京師倉遺址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磯峪鄉西泉店村南。京師倉,又名華倉,修建于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前88年),是為首都長安貯存、轉運糧食的國家大型糧倉。京師倉遺址,規模宏大,保存較好,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西漢糧倉建筑遺址,對研究漢代建筑史、經濟史、漕渠航運史等具有重要價值。遺址依自然地勢構筑,平面長方形,東西長1120、……[詳細]
  岱祠岑樓位于大荔縣城東17.5公里處的朝邑鎮大寨子村東。東西寬119米,南北長169米,占地總面積20311平方米(包括原金龍寺部分面積)。地理坐標為北緯34°47′,東經110°06′。岱祠,亦名東岳行祠,又名岱祠行宮、崇佑觀、東岳廟。相傳為春秋時期魯班所建,確鑿史料為《朝邑縣志》和清乾隆六年碑石《東岳廟重修漢關夫子……[詳細]
  漢太上皇陵又稱萬年陵,位于陜西省富平縣杜村鎮姚村南2000米。1983年富平縣人民政府立(省保)的標志碑。2006年12月陜西省人民政府立(省保)標志碑。漢太上皇陵是荊山塬景區中歷史文化園區的重要歷史遺跡之一,也是中華原上現存歷史遺跡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詳細]
  寇準墓寇準(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華州下邽(下邽,讀音:xiáguī,今渭南市)人,北宋政治家,太平興國時進士。他歷四朝,為官近40年,清正廉潔,剛直不阿,頗具民族氣節。寇準從小就非常聰明,七歲時隨父登華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詩句。19歲時赴汴梁(開封)會試就被錄取。……[詳細]
  下吉古塔位于渭南市以北約25公里的下吉鎮。肇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晉代,重修于唐。古塔為方行九層樓閣式轉塔,高三十八米,塔身中空頂有銅剎,每層均有四個圓拱券洞。圓拱門楣浮雕“二龍戲珠”,凸刻花聞悉膩,工藝奇巧,精美絕倫。兩傾有對聯一幅,“云護諸天垂象教,虬盤萬劫奠皇圖”。塔基四角各有一力士石雕,造型生動,姿態各異。……[詳細]
  渭南鼓樓在渭南老城內,今軍分區門上。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當時縣城中心,明洪武年間又擴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華州大地震時毀壞,次年重建,清代維修過。解放后,又經整修,鼓樓內陳列著渭南出土文物。鼓樓系城門重樓式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頂。下層寬5丈,進深3丈,周圍有庭柱。東西6柱,南北……[詳細]
  六姑泉‎六姑泉又稱瑞泉瀑布,屬渭南八景之一。地處陜西渭南城區東南方向,出城南行五里,在沋河西岸的西塬半坡,地屬蔣家行政村。自唐、宋、金、元以來,在此設寺設觀。明嘉靖年間,本縣名士南大吉,罷官后曾在此建“沋西草堂”,從事講學和著作。渭華起義前,渭南縣委在這里開過多次會議,磋研起義方案。上世紀三十年代,蔣介石赴……[詳細]
  北劉遺址‎在今渭南城南16公里處的河西鄉北劉村西南,面積約8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出土遺物豐富,其中有銅笄一件,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銅制品之一。1979年秋和1980年秋,西安半坡博物館和渭南文管會在此試掘,分東西兩區進行,相距約40米,東區開探溝一條,探方三個;西區開探方兩個。了掘面積238平方米。得到……[詳細]
  渭陽樓渭陽樓是著名的渭華起義的發起地和指揮,在渭南市固市中學校內。(渭陽樓閑望)作者簡介:鄭谷,字守愚。袁州區人。唐末著名詩人。光啟三年(887)進士。官至都官郎中。鄭谷7歲能。父史,開成中(公元八三八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侍郎司空圖同院,圖見而異之。光啟三年,(公元八八七年)舉進士第,授京兆鄂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詳細]
  楊松軒墓園2003年3月落成。楊松軒先生是清末民初新學先期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家。1907年他本著教育救國的宗旨,以二百兩白銀首創華州教育會小學堂,并于1919年在小學堂的基礎上擴充建立了華縣咸林中學。楊鐘健先生是楊松軒先生的長子,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科學的奠基人。楊鐘健先生一生致力于地質、地層古生物的研究,尤以對包括……[詳細]
  寧山寺寧山寺位於陜西省華縣蓮花寺鎮境內。寧山寺是陜西省終南山東部佛教活動開展最早的寺院,坐落在小夫峪口東側柏樹坡的山腳下,四周竹林茂密,溪水長流,鳥語花香,游人不斷。相傳寧山寺修建與漢武帝劉秀有關。劉秀曾被王莽囚於西安城南王曲青龍嶺,後經人解救脫離險境,而小夫峪過圉一帶即為其休息藏身之所,迄今當地仍有許多關於劉秀的傳說……[詳細]
  猴王誦經紅崖絕壁的東南方向,有一群山峰,形態各異,有的像八戒,有的似猴王,有的似一群小猴子,或立、或坐、或臥,形象逼真,唯妙唯肖,關于這一景點,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唐僧師徒四人從西天取經回來后,一日悟空要回花果山,去看他的猴兒們,八戒非要纏著跟猴哥一起去,悟空無奈,便攜八戒一起來到花果山,看過家園和猴兒們后,悟空……[詳細]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元君廟-泉護村遺址位于陜西省華縣柳枝鎮泉護村、安堡村,為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遺址。遺址中發現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廟,屬于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發現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屬于東西兩個同時并存的墓區,每區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個縱行。除一部分單人墓外,……[詳細]
  華縣鄭桓公墓鄭桓公墓位于陜西華縣西關螺釘廠后院中西側。長20米,寬15米,總面積300平方米。鄭桓公(?—公元前771年)西周時鄭國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靜把姬友分封到都城鎬京附近的咸林,在今陜西省華縣西北一帶,國號為鄭,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鄭國。姬友,史稱鄭桓公,又因……[詳細]
  華縣李元諒碑李元諒(732~793),先世為安息(古波斯)人。本姓安,在潼關領兵10余年。建中四年(783)出兵擊敗朱泚部,收復華州,晉鎮-節度使。次年,與李晟等收復京師。貞元三年(787),與吐蕃會盟有功,賜姓名李元諒,任隴西節度使。該碑系貞元五年(789)李元諒離華州時,當地百姓奏請德宗所立。李元諒碑是大型唐代碑石……[詳細]
  馬超槍刺曹操——古槐古槐,相傳是當年馬超槍刺曹操時誤刺的槐樹。漢獻這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八月,西涼馬超同漢丞相曹操激戰于潼關,曹軍敗,曹操割須棄袍而逃,馬超為父報心切,挺槍躍馬,緊追不舍,至古槐下,曹操繞樹而跑,馬超盯住曹后心,舉矛猛刺,誤中槐樹,拔矛不出,曹操才乘機逃走。諸葛亮《后出師表》上說曹操“殆死潼關”,……[詳細]
  秦王寨馬趵泉秦王寨,即今太要鎮的窯上村,距今潼關縣治東南約10余公里。相傳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此屯兵養馬,故名“秦王寨”。秦王寨巍然高踞,四面環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天然的軍事屯寨。寨子里曾有講武廳、跑馬場、射箭臺和城墻等古跡。解放前仍存有跑馬場兩處,人稱“東馬套”和“西馬套”。射箭臺南北各有三座。每座長、寬均為……[詳細]
  潼關楊震墓冢楊震墓祠位于潼關縣高橋鄉四知村村東,渭河南岸,老西潼公路北。西距華山13公里,泉湖休閑渡假區2公里,東與擬建的黃河文化公園相距2公里。原墓祠座北向南,東西長約200米,南北長約250米,占地75畝。楊震(?----公元124年),字伯盧,東漢弘農華陰(即今潼關縣水峪口地)人。少好學博覽群經,當時人尊稱他為“……[詳細]
  甜水溝遺址位于陜西省大荔縣段家鄉解放村東的甜水溝內,為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30萬年~50萬年。遺址發現有早期人類頭骨化石,命名為“大荔人”。大荔人頭骨化石粗壯,眉脊發達,前額后傾,帶有明顯的從直立人向早期智人過渡的體質特征,與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頂骨較大,枕骨隆凸前面呈凹陷狀,鼻骨窄長,眼眶近乎方形,雖然顴骨較為朝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久久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 |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亚洲鲁丝片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