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音洞古建筑位于房縣城南4公里的炳公村,清代。分布有觀音洞、關帝洞、玄天觀、三星閣、凈心亭等古建筑,保存有宣統年間的碑刻。(第四批)……[詳細] |
![]() | 房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十堰市房縣城關鎮西街27號。房縣人民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與斗爭精神,歷史上曾爆發過100多次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勢力。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房縣人民的革命斗爭也隨著進入了新的階段。1926年3月,房縣籍進步青年李明銓等人,先后在襄陽、武漢等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鄂北特委派李明銓回房縣開……[詳細] |
![]() | 樟腦洞遺址位于房縣龍灘鄉青陽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洞穴生成于下寒武系天河板組灰巖中,在樟腦河東岸,高出河水面約8米。洞口高5米、寬5·5米,洞內面積約35平方米。1986年發掘,出土石器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2000余件;伴生動物化石有大熊貓、劍齒象、梅氏犀、巨貘、蘇門羚、鹿、羊等13種,分屬5個目,屬大熊貓……[詳細] |
![]() | 羊鼻嶺遺址位于房縣白窩鄉長龍村西南,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鏟、刀、鏃和陶片。新石器時代仰韶陶片以泥質紅陶為主,有少量泥質黑陶和彩陶,彩陶紋飾有草葉紋、花瓣紋,器形有盆、缽、碗、銼等;屈家嶺文化陶片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紋飾有細繩紋及彩繪;器形有鼎、杯等;石家河文化……[詳細] |
![]() | 【房縣詩經尹吉甫生態文化旅游區】國家A-旅游景區,房縣《詩經》民歌的傳承,具有民間的認同性,而且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文學研究價值、古建筑藝術研究價值、社會價值、旅游經濟價值。目前,房縣尹吉甫鎮已投入近500萬元用于《詩經》文化旅游建設。購票須知:免費聯系電話:0719-3551206……[詳細] |
![]() | 七里河遺址位于房縣紅塔鄉七里河村,東距縣城3.5千米,西瀕七里河,南倚巫山山脈北麓的鳳凰山二郎崗,北為寬闊平緩的河谷階地。遺址地貌為一處不規則圓角方形矮崗,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于1958年發現。1976年、1977年、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進行了三次發掘,發掘面積146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約2~3米。遺存以新……[詳細] |
![]() | 掛榜巖位于房縣城南21公里,209國道旁,以探險、健身、登山為主,屬奇特生態、名人軼事遺跡結合型旅游區,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包括500平方米的陡峭絕壁,8000米的峻峰,8000米流程的泉溪幽谷,是探險、健身、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另外,旅游區內有多處農家樂可滿足游客的食宿需求。 ……[詳細] |
![]() | 望佛山在房縣門古寺境內,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望佛山,人文景觀源遠流長,自然景觀奇峰競秀,勝景迭出,可謂滿眼奇觀勝景。望佛山位于房縣西部,距縣城34公里,海拔1430米,面積約6平方公里,旅游景點星羅棋布。望佛山又稱“望夫山”或“萬佛山”。其傳說有三:一是站在望佛山山頂能望到武當山山頂;二是望佛山曾有上萬尊佛像;三是“望夫山……[詳細] |
![]() | 顯圣殿AA ![]() 顯圣殿顯圣殿位于房縣城西12公里處的軍店鎮軍馬河口,相傳怪人費長房在此顯圣,殿因此得名。清乾隆年間創建,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殿宇依山傍水,懸崖峭壁,巍然壯觀。殿基為磚石結構,高約30米。磚雕走脊,飛檐筒瓦,有唐宋遺風。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后山之巔增修殿,房縣橋上鄉桃石山宇1間,名曰“金頂”。顯圣殿……[詳細] |
![]() | 木佳溝木佳溝位于房縣化龍堰鎮渭溝之南,距縣城約30公里。這里峽谷幽長,瀑布疊韻,奇巖異洞,鳥語花香。整條溝的群瀑形成層層疊疊的晶瑩水簾,在陽光照射之下五光十色,景色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還有兩座小型水電站在這里因水而生,它折射出木佳溝自然資源的活力。……[詳細] |
![]() | 湖北詩經源國家森林公園AAA ![]() 湖北詩經源國家森林公園即房縣五臺山森林公園,以房縣詩-化命名,于2011年獲得國家森林公園稱號。湖北詩經源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房縣城東南33公里,總面積108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0.2萬畝,森林總蓄積量22.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5%。重點保護寶貴的原始次生林以及鳥類生態棲息環境,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達10多種。湖……[詳細] |
![]() | 南潭生態文化旅游區AAA 南潭生態文化旅游區南潭位于縣城南10公里,武神路旅游路旁2公里處,包括南潭、潮汪、興勝三個行政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自然風光獨特,民俗文化淳樸。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南潭人民發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戰天斗地,改造自然;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創造了輝煌的成績,發展模式被稱為“南……[詳細] |
![]() | 位于房縣城南30公里處的橋上鄉境內,209國道左側,從武漢至宜昌市,再走宜秭公路,在50公里處下車即到。原名神農峽,后因《房縣志》中關于野人在此出沒的記載被發現,更名為野人谷。峽谷內有躲軍洞、野花蕩、換彩嶺、野人城堡、三潭野谷、龍須瀑布群等景點。……[詳細] |
![]() | 稱湯泉寺。在房縣城關鎮東南12.5公里馬欄河南岸,背靠湯池溝口。因寺內有溫泉而名。唐代興建,后多次修茸。清嘉慶間(1796-1820)重修。層樓聳翠,飛閣流丹,澄澈愈疾,為邑中名勝之一。現存建筑面積218平方米,磚木結構。其中大殿,九脊四坡頂,面寬5間,進深3間,軒昂宏偉,古貌盎然。臺亭,六角攢尖頂,上下兩層,高9米,……[詳細] |
![]() | 觀音洞旅游區AAAA 房縣觀音洞風景區位于房縣城南3公里處。前揖鳳嶺,后枕龍崗,群山起伏,雄風壯觀,紫藹彌漫,鳥語花香。景區有一殿、兩洞、三星、四景。祖師殿,飛檐翹角,古樸典雅;觀音關帝,二洞并列,春桂作伴;福、祿、壽星面目慈祥;臥虎山、情人谷、玄武宮、觀景亭、四景照應。我們有幸與《房陵史話》的作者孫希清一起暢游觀音洞。一下車,一座雄偉壯麗……[詳細] |
![]() | 房縣溫泉位于湖北房縣城東5公里的土地嶺,又稱“大溫泉”,“大湯池”。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發現山間石穴中有一泉水流出,其熱如湯,四時常溫,便鑿泉建池,起名“湯池”,并用“湯池”水洗浴和灌溉。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貶居房州,李顯在湯池修了浴池,稱“房州華清池”,專供皇宮人員洗浴,又在外修了四個大池子,……[詳細] |
![]() | 房縣野人洞AAAA 野人洞,在房縣老人稱古洞。后來發現洞內有蝙蝠,又叫蝙蝠洞。1998年11月21日,北京旅游專家王興斌和市旅游局副局長李發平等人來房縣視察,認為房縣是野人的故鄉,發現野人的次數最多,流傳最廣,流傳的歷史最久,直到現在仍是世界之謎,取名“野人洞”好。至此,定名為“野人洞”。房縣野人洞地理位置及總括在中國,提及起野人,人們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