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旅游

吉林省紅色旅游景點

東岔抗日英雄紀念碑
  抗日英雄紀念碑,位于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八組小八寶溝門螞蟻河畔的山坡上,距清河鎮近50華里。紀念碑為天然花崗巖石碑,保存良好,但字跡不好辨識。紀念碑正面銘刻:(豎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第二師抗日英雄萬古流芳;背面碑文為:抗聯業績,永垂史冊,烈士英名,流芳千古。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悉敵侵擾長崗,率部埋伏,抗聯一軍參謀長楊俊恒,在戰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殺敵,殲日偽索旅四十一團大部,楊俊恒等十余名抗聯戰士,不幸壯烈犧牲。哀思忠靈,銘文立碑,永志紀念。該紀念碑是集安人民為紀念1938年8月2日,在長崗伏擊“滿洲剿匪之花”的索旅戰斗中犧牲的抗聯一軍參謀長楊俊恒等十余名戰士,于1983年4月5日修建。是集安市及清河鎮政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詳細]
四保臨江紀念館
  “四保臨江”紀念館位于貓耳山腳下,凝聚著革命英烈碧血丹心鑄就的民族之魂,濃縮了臨江老區人民踴躍支前,擁軍優屬,參軍參戰的光榮歷程。陸續安葬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烈士共580多位。1949年7月15日建成烈士紀念塔,原遼東省政府主席劉瀾波為紀念塔題詞:“為人民解放事業死難烈士永垂不朽”。老一輩革命家-同志為“四保臨江”烈士陵園題詞:“人民烈士浩氣長存”。1991年開始建立了“四保臨江”陳列館,面積320平方米,展示了我黨我軍“堅持南滿斗爭”的艱苦歷程和“四保臨江”戰役的壯烈場面。“四保臨江”紀念館1994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被中宣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七道江會議會址
  “七道江會議會址”位于八道江區七道江鎮七道江村,原址是“通明炭礦”的辦公室,一座青石磚瓦結構的平房,總建筑面積96平方米。1984年6月進行了修繕。1987年被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省委命名為全省首批中共黨員教育基地。2005年投資2369萬元擴建修繕為七道江會議會議舊址紀念館(包括復原舊址、展室、辦公室等),總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仿古結構,再現了1946年12月13日陳云、肖勁光等師以上干部開會的場景。展室配有歷史、圖片、文獻、實物、文字說明及多媒體放映室。2005年11月17日上午9時30分,時任0吉林省委書記的王云坤和白山市委書記閻寶泰為修繕后的七道江會議會址揭牌,“七道江會議舊址”七個鍍金大字,是由原國家軍委副主席-題寫的。1946年9月……[詳細]
那爾轟會師遺址
  那爾轟會師遺址位于靖宇縣西南岔鎮光明村于家溝里。1981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5年8月底,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政治部主任李學忠率第二團兩個連150人與第一軍第二師部隊在南滿抗日游擊根據地靖宇縣那爾轟勝利會師,史稱“那爾轟會師”。這次會師,商討了籌備滿洲人民代表大會、籌建滿洲臨時人民革命政府和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部等重大事項,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的組成和東北南滿省委的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次會師使隔絕已久的東、南滿游擊區和根據地連成一片,擴大了抗聯隊伍的活動空間,打通了向東發展的通道。因此,“那爾轟會師”是東北抗日斗爭史上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轉折點,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詳細]
東北抗聯遺址紀念地
  2003年7月26日,磐石市松山鎮和磐石市民政局聯合創辦東北抗聯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松山鎮位于磐石市東南部,是一個山區小鎮。1932年,磐石蛤螞河一帶中朝農民舉行了反日大-,在中國0的領導下組建了磐石、樺甸、伊通、雙陽工農義勇軍,通稱磐石游擊隊,后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楊靖宇為政委,在松山鎮南玉德、東德、石門子、下搶子、大色力、愛耕、太平等地開展抗日活動,并有兩名朝鮮族戰士犧牲在玉德。松山鎮黨委和市民政局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后人,弘揚抗聯精神,多方集資,建立了東北抗聯遺址紀念地,并舉行了隆重揭碑儀式。東北抗聯遺址紀念地建成后,每年都有一些中小學生來到這里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詳細]
鐵廠鎮烈士墓
  通化市二道江區鐵廠鎮烈士墓,位于二道江區鐵廠鎮紅光社區大雞房山。始建于1985年7月,建在鐵廠鎮風光秀麗的大雞房山上,占地面積大約1000平方米,安葬烈士25位。烈士墓位于偏遠的山區,年久失修,現大部分地方已經損壞。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的四保臨江戰役中,鐵廠鎮作為戰場之一,有25位烈士將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為緬懷先烈,教育后人,建立烈士墓。從1985年建立以來,成為鐵廠鎮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時節,當地中小學生和廣大黨員干部都會來此緬懷先烈,表達志愿,重溫入黨誓詞。前來瞻仰參觀人數每年達700余人次。……[詳細]
東北民主聯軍軍政大學遺址
  東北民主聯軍軍政大學遺址,位于今通化市生殖健康中心。1945年10月,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何長工奉中央命令,率領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和一、二、四大隊及校直屬隊4000余人從革命圣地延安出發,途經陜、晉、綏、察、熱、遼六省區,跋山涉水,行程幾千里,克服重重困難,于1946年2月抵達通化市,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軍政大學”。東北民主聯軍軍政大學兼轄在通化的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航空學校和工兵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軍政大學派出大批干部,開辦了北滿、東滿、南滿三個分校,并建立健全了分校組織機構。1946年5月,軍政大學由通化遷往長春。……[詳細]
鴨園鎮烈士陵園
  通化市二道江區鴨園鎮烈士陵園,位于二道江區鴨園鎮西山腳下。始建于1987年6月份,占地面積約0.13公頃,陵園內蒼松翠柏挺拔,四周有灰渣磚砌筑而成,革命烈士紀念塔約14.5米,陵墓內安葬著解放戰爭為鴨園鎮這塊熱土而犧牲的185位革命烈士的忠骨,在1987年6月份以前,這些革命烈士的忠骨分別散葬在東熱村、西熱村、向陽村、四道江村、鴨園村東山根等地,根據民政部的要求,鴨園鎮人民政府將散落的革命烈士忠骨,移遷到鴨園鎮西山腳下。該烈士陵園是鴨園鎮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時節,當地中小學生和廣大黨員干部都會來此緬懷先烈。……[詳細]
高志航故居
  高志航故居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通化市東昌區龍泉路40號現代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單位:通化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是高志航故居遺址,位于通化市龍泉路40號。該樓為二層磚瓦結構樓房,中式建筑,戰地200余平方米,始建于1941年,最后落成于1945年。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高志航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大女兒一直在此居住、生活。1996年7月由通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敦化烈士陵園
  敦化烈士陵園位于敦化市北環城路。陵園由陳翰章烈士陵園和北山烈士陵園組成,安葬有著名抗日烈士陳翰章、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馬忠慶和楊寶山等322位烈士。陳翰章烈士陵園始建于1946年,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建有碑林、烈士雕像、紀念碑、烈士展室、烈士墓區等。北山烈士陵園,占地面積15.6萬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碑、烈士展室、烈士墓區、紀念雕塑和紀念廣場等;烈士展室內陳展的烈士遺物及圖片數百件,陳翰章將軍的遺物有100余件,其中6件為二級以上革命歷史文物。陵園是吉林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城墻砬子會議舊址
  城墻砬子會議舊址位于靖宇縣花園口鎮新華村城墻砬子。1932年2月楊靖宇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抗聯一軍的前身)獨立師和其他16支抗日武裝在靖宇縣花園口鎮新華村城墻砬子召開了各部領導人會議,史稱“城墻砬子會議”,成立了東北第一個抗日統一戰線組織——“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發布了《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部布告》,把南滿地區抗日義勇軍等眾多抗日武裝力量都團結在人民革命第一軍獨立師的周圍,把抗日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我黨我軍的手中。這是我黨領導東北人民武裝抗日斗爭進入新高潮的標志,是東北抗日戰爭向縱深發展的轉折點。……[詳細]
遼北省政府辦公舊址
  遼北省政府辦公舊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現白城鐵路法院及檢察院所在地年代:現代近現代建筑管理單位:洮北區文管所是否開放:否遼北省政府辦公舊址,解放戰爭時期,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在現遼寧、吉林、內蒙古交界一帶,先后成立過中國共產黨遼北省政府等黨、政、軍機構,領導這一帶的各族人民與國民黨反動勢力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遼北省政府辦公舊址,在現在白城軍分區院內東南隅,原為紅色二層磚瓦結構建筑,已拆除。……[詳細]
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住址
  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住址,位于梅河口市和平街道,占地約1000平方米。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派集結大批兵力,向東北解放區大舉進攻。隨著國民黨部隊步步緊逼沈陽,中共中央東北局幾經輾轉,于1946年1月,由本溪經撫順遷往海龍。在此工作的有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秘書長伍修權、政治部主任陳云和組織部長林楓等。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居住此二樓房間。中共中央東北局彭真住址,此樓歸梅河口鐵路所有,原為鐵路職工宿舍,2000年后為鐵路職工學校,2011年為鐵路房產辦公樓。……[詳細]
二道江區革命烈士陵園
  通化市二道江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二道江區。始建于1977年8月,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建筑面積7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烈士塔、烈士骨灰保管室和祭奠活動小廣場,烈士塔高10.2米,骨灰寄存室54平方米,保管431位革命烈士的骨灰和遺骨,祭奠小廣場230平方米。陵園內安葬的是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犧牲的無名烈士,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解放戰爭中,東北民主聯軍在四保臨江和收復二道江發電廠戰役中,犧牲的部分烈士安葬于大龍山下;抗美援朝戰爭中,二道江作為后方基地,建立了后方醫院,收治朝鮮戰場受傷的志愿軍,部分傷勢較重的傷員,因醫治無效而犧牲,也安葬在此。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二道江公安分局刑警隊偵查員張忠偉在抓捕逃犯時與犯罪分子英勇搏斗壯烈犧牲;通化干警許宏運在搶救落水群眾時英勇獻身……[詳細]
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遺址
  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遺址,位于佟江路288號,現為通化市第五中學。1945年9月23日,延安炮兵學校在校長朱瑞的率領下,從延安出發,歷經3個多月的艱苦跋涉,于12月到達通化。1946年1月,延安炮兵學校正式更名為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炮校下設4個科,3個野炮大隊,1個高射炮大隊,1個戰車大隊和-炮團。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成立后,參加了平定通化“二·三”----的戰斗。1946年5月,隨著國民黨對南滿根據地進攻,學校遷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詳細]
東北民主聯軍工兵學校遺址
  東北民主聯軍工兵學校遺址,位于沿河北路1065號,今為通化市第二中學。1945年12月,原延安炮校工兵科隨炮校到達通化后,脫離炮校建制,與山東抗大工兵大隊合并,于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成立了我軍第一所工兵學校——東北民主聯軍工兵學校。隸屬東北軍政大學,校直機關設校務處、政治處、供給部,下轄兩個大隊。1946年5月,隨著國民黨向南滿根據地進攻,炮校搬離通化。……[詳細]
樺樹紅色旅游區
  樺樹紅色旅游區位于樺甸市東北部40公里處,樺樹林子鄉和常山鎮境內。距吉林市52公里,是松花湖國家AAAA級風景區的重要區段。人文景觀歷史悠久,3000年高句麗古城遺址撲朔迷離。清朝光緒年間,關東歷史名人韓邊外修建的百年古剎善林寺遺址耐人尋味,牡丹峰戰跡地留芳千古。交通通暢,四通八達。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景區內抗聯遺跡眾多,是著名的螞蟻嶺戰跡地、牡丹峰戰跡地所在。……[詳細]
五道江鎮烈士墓
  通化市二道江區五道江鎮烈士墓,位于二道江區五道江鎮北山。1987年,五道江鎮政府建成了五道江鎮烈士墓。烈士墓大門寬3米,高2米,由鋼筋筑成。紀念廣場的面積為2000平方米,烈士墓直徑4.5米,高6米,周圍用鋼筋磚混砌成。墓正面刻有五道江鎮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地面都由地磚鋪成。陵園建設有烈士碑、骨灰陳列墓、花池等建筑,烈士墓占地3500平方米,安葬84位烈士。為紀念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對后人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1987年,五道江鎮政府建成了五道江烈士墓。陵園內埋葬的烈士骨灰原來埋在多處,烈士墓建成全部遷到此處。建筑安葬84位烈士,具體史料不詳,傳說是在四保臨江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該烈士墓成為五道江鎮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時節,當地中小學生和廣大黨員干部……[詳細]
樺南紅色旅游景區
  樺南紅色旅游景區包括蘇密溝鄉和公吉鄉,位于樺甸市東10公里處,總面積881.6平方公里,全鄉轄40個村,201個自然屯,8.6萬人。景區內主要遺跡包括:錯草東興溝抗聯密營三處,王家店村張家屯北抗聯密營二處,樺南鄉戰跡地、關門砬子戰跡地、公郎頭山戰跡地,西南岔會議址,懷南烈士墓、長青烈士墓(九星烈士墓)等。……[詳細]
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文工團遺址
  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文工團遺址,位于新華大街華昌胡同3號,現通化市人民醫院后面到第五中學的佟江小區內。1946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在通化市成立后,在學員中選拔了一批有藝術才能的人,組成了“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文工團”,全團40余人,隸屬于炮校政治部宣傳科,1946年5月隨炮校搬遷離開通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欧美中字在线 |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中文字幕人成不卡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 |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