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紅色旅游景點

中共莆田縣委舊址
  中共莆田縣委舊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濠浦社區四亭自然村。1926年,在涵江中學當工友的四亭村村民張伯庭,在黨組織的引導下,開始參加革命活動。1927年,張伯庭回到家鄉配合黨的干部在四亭、郊下一帶發動農民,建立農會,團結一批擁護革命的農民群眾,開辟了一個比較穩固的革命基點,在此后20多年的革命歲月中,這里一直是莆田縣內地與沿海聯絡的重要革命據點。1938年3月10日,中共閩中工委委員、陸軍第八十師獨立大隊大隊長劉突軍等人在莆田被捕,全城--。工委書記黃國璋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通知等待在他家準備開工委擴大會的同志,馬上疏散撤離,轉移到四亭村張伯庭家會合。同年3月11日,閩中工委在四亭村張伯庭家交通站開會,緊急決定立即派當地交通員到城里通知集中社橋頭飯店等待開軍屬會的同志分散撤離。之后,黃國璋……[詳細]
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
  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濱河北路32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將樂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彭德懷等曾經在將樂戰斗和生活過。紅1、紅3、紅5、紅7、紅9軍團以及紅軍東方軍等部隊指戰員,都曾經縱橫馳騁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紅軍在這里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發動將樂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參軍參戰,建立地方武裝,為紅軍籌糧籌款。將樂人民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為紅軍反“圍剿”和實現戰略大轉移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過巨大犧牲。將樂縣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紅軍東方軍開辟的新蘇區。2008年,中共將樂縣委、將樂縣人民政府為進一步宣傳將樂蘇區革命斗爭歷史,弘揚蘇區精神,修建了“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并于當年9月18日……[詳細]
長校村李岳亮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長校村李岳亮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長校村主村靠長校學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紅12軍34師101團(團長楊遇春、政委連勛)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福建省委工作團開展工作,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和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在長校一帶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謝、黃石坑、長校和江坊等鄉蘇維埃政權。嗣后,紅12軍所部、由福建紅19軍改編的紅34師等部紅軍亦曾先后在此活動。該建筑原為一鄒姓老中醫住宅,紅軍傷病員常于此處接受治療,此處被當地群眾稱為紅軍醫院。留存于此的標語,亦是在這時期所寫,標語位于舊宅正廳左側墻面、左側橫屋墻面及下廳左廂房外墻。共有5版10幅,分別為:A版2幅,內容是“擴大紅軍”、“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落款為“紅軍”;B版2幅,內容是“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反對……[詳細]
東泉圓通寺軍事會議會址
  東泉圓通寺軍事會議會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東泉村溪南自然村。1930年3月,中共莆田縣委先后發動了北高、黃石暴-動-和江口繳-行動,取得了武裝斗爭的勝利,擴大了共產黨的政治影響。為加強武裝隊伍建設,同年4月,陳天章、陳兆芳等決定把江口和沿海暴-動-的游擊隊拉到廣業東泉與王紀修等領導的廣業農民自衛隊會合,并在東泉圓通寺召開軍事會議,確定以澳柄、東度、夾漈為根據地,發動群眾,組織農協,擴大武裝,逐步向整個廣業山區拓展,創建廣業紅色區域。6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到莆田巡視工作后,決定派軍事干部黃琬到莆田主持軍事工作。根據莆田總行委的統一部署,8月中旬,黃琬、陳天章、王紀修等在東泉圓通寺再次召開軍事會議,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207團,團長黃琬,首批報名參加紅軍的有50多人。同時決定在澳柄……[詳細]
龍田黨支部舊址
  龍田黨支部舊址位于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1930年9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批評了李三立“左”傾錯誤;11月,中共福建省委要求各地方黨組織立即撤銷行委,恢復原有黨、團組織系統。根據中央的指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把工作重點放在恢復發展黨組織工作上,1931年6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共產黨員林文騰帶領3個學生往返于福州、長樂兩地,深入群眾,宣傳馬列主義,傳播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1931年12月,鄭長賀在福州由林文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一二月間,鄭長賀受福州市委派遣返回家鄉古槐龍田村開展農運。鄭長賀回鄉后積極宣傳減租、減息,發動群眾,組織了農會小組和游擊小隊,他任農會小組長和游擊小隊長,成員有鄭義武、黃金妹等20多人。不久,林文騰又返回古槐協同鄭長賀一起工作,發展了鄭義武、黃金妹等6人入黨。193……[詳細]
雪山崠阻擊戰遺址
  雪山崠阻擊戰遺址位于建寧縣城東面的濉溪鎮大源村的廖家坊和圳頭村的源尾、董家、際上之間。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期間,紅軍在雪山崠阻擊國民黨軍從東面向建寧縣城進攻,是紅軍在建寧保衛建寧縣城的東部重要防線。1934年4月底,國民黨軍湯恩伯部占領挽舟嶺后,駐兵梅口、挽舟嶺、茅店一線待命。5月8日,北線周渾元部占領將軍殿。10日下午,湯恩伯令第10師從茅店運動至雪山崠發起攻擊。紅5軍團第34師和紅1軍團第1師的一個團嚴陣以待。10日下午2時許,敵第10師占領江家店后兵分兩路運動至雪山崠發起攻擊。紅軍居高臨下,嚴陣以待,待敵沖上半山腰時,從兩翼用機-掃射,投擲手-,打退敵軍沖鋒。接著,紅34師紅軍戰士在機-掩護下,沖出戰壕,追殺敵軍。敵軍急向茅店方向潰退,在洛陽堡被紅軍截擊。紅軍斃敵1000余人,……[詳細]
鰲龍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鰲龍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明溪縣夏坊鄉鰲坑村。1931年7月,紅軍就從建寧均口、蕉坑一帶來到鰲龍。1932年3月7日,紅3軍團部分主力紅軍再次進入鰲龍開辟工作區,分兵駐夏坊、鰲坑、龍坑、苧畬、新地(新建)等地,紅軍進駐后,召開群眾大會,宣傳“十大政綱”,發動群眾與土豪劣紳展開斗爭,動員群眾參加紅軍和組成赤衛隊、農民協會,恢復鞏固區、鄉紅色政權。同12月底,夏坊召開全區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了歸化縣鰲龍區蘇維埃政府,區委、區蘇維埃政府駐鰲坑村關帝廟,區蘇維埃政府主席胡東狗。鰲龍區蘇維埃政府轄夏坊、苧畬、李沂、龍坑、新地源、高洋等鄉蘇維埃政府,以及區、鄉赤衛隊、貧農團等組織。1933年冬,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泰寧等縣城相繼失守,這時,為牽制阻擊敵人對中央蘇區的進攻,中共泰寧縣……[詳細]
閩北獨立師游擊隊活動舊址
  閩北獨立師游擊隊活動舊址普照寺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新路村附近的九仙山。1937年3月初,馬長炎、黃立貴各率閩北紅軍獨立師第2縱隊一部和第5縱隊在將(樂)泰(寧)建(寧)游擊根據地會師。為適應斗爭需要,黃立貴師長決定將第5、第6縱隊合并為第6縱隊,分別由黃立貴兼第2縱隊隊長,馬長炎任第6縱隊政委,堅持以將樂為中心,在將泰建游擊根據地開展活動。第6縱隊進入將樂正溪、孔坪村后,與中共將泰邵中心縣委書記邱子明帶領的游擊隊會合,駐扎在九仙山普照寺,配合當地黨組織在萬安、安仁一帶鎮壓-分子,發展游擊武裝。6月底,國民黨當局發現紅軍游擊隊在萬安、安仁、大源一帶活動,立即調第7師、第12師和邵武、將樂的保安隊,兵分三路,分別從邵武的橋頭和將樂的高唐、萬安向游擊根據地九仙山“圍剿”,將黃立貴所率的第2縱隊一部、馬……[詳細]
水茜革命烈士紀念碑暨“邱山慘案”舊址
  水茜革命烈士紀念碑暨“邱山慘案”舊址位于寧化縣水茜鄉邱山村南凹坪。1934年12月,寧化、泉上、彭湃蘇區相繼淪陷。國民黨-派對蘇區實行血腥--,勾結地主、惡霸和團匪,瘋狂鎮壓蘇區人民,大肆捕殺紅軍戰士、蘇區干部和革命群眾,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蘇區干部和群眾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1934年12月,泉上縣巫坊區石下鄉(今湖村鎮石下村)紅軍后方醫院的百余名紅軍傷病員和醫護人員轉移至泉上縣店上區邱山鄉(今水茜鄉邱山村)時,當地刀團匪將手無寸鐵、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紅軍傷病員及醫護人員全體刺殺活埋在南凹坪,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邱山慘案”。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邱山大隊于1966年8月在邱山慘案南凹坪原址北側20米處建成邱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成為當地群眾憑吊革命英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詳細]
閩中國共和談地遺址
  閩中國共和談地遺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勝利路236號。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后,中共閩中工委通過各種渠道與國民黨地方當局聯系,提出合作抗日談判。8月12日,中共閩中工委以閩中抗日救國義勇軍第七路軍第一縱隊指揮部的名義,通過《莆田日報》致函國民黨莆田當局倡議國共和談、一致抗日。8月18日,《莆田日報》公布了閩中工委倡議和談的內容;20日,該報又發表了國民黨莆田縣黨部指導員黃士豪對記者的談話,表示接受閩中工委的建議,請工委速派代表前來商洽。國民黨當局同意談判的談話在報上公開發表后,8月下旬,中共閩中工委派談判代表楊采衡與國民黨莆田縣黨部指導員黃士豪在國民黨縣黨部禮堂中山堂先后舉行了二輪談判,雙方于8月26日達成合作抗日的協議,把閩中抗日義勇軍點編為國民革命軍的兩個正規連。9月上旬,閩……[詳細]
福清革命烈士陵園
  福清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龍山街道瑞云塔附近。自土地革命戰爭開始,福清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英勇的革命斗爭。許多優秀兒女受盡折磨、寧死不屈、慷慨就義,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1949年8月,人民解放軍·-山越嶺,渡江-涉水,與福清游擊隊勝利會師,并于15日攻克五馬山、瑞云塔等-陣地,消滅福清守敵,解放了全福清。為紀念為福清革命、解放而犧牲的202位革命烈士,1957年12月,福清縣人民政府建墓立碑,修建福清革命烈士陵園,以使英烈的革命精神永遠活在人們心里。福清革命陵園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對五馬山峰。陵園西南側約10米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閣重綸牌坊;東南側約70米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瑞云塔;南邊八九米處是利橋。陵園左右雄踞著一對雕刻玲瓏的石獅。陵園正中聳立革命烈……[詳細]
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
  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長泰縣武安鎮羅侯山頂。長泰縣為紀念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9人,在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烈士20人,在建立鞏固革命政權中被敵人殺害犧牲的村干部21人,在抗美援朝保衛海防邊疆等戰斗中犧牲的11人,在為社會主義建設中獻身的烈士4人,共65名革命烈士,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由于種種原因,安葬在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的革命烈士只有16名。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9年12月,陵園面積4262平方米,陵園正中央的圓臺上矗立著“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紀念碑,紀念碑四周的山坡受雨水沖刷,曾出現崩塌現象,政府投入資金維修,及時構筑了三道擋土墻。陵園內有16位烈士的單體墓,坐西朝東,呈“U”形排列,墓埕鋪方形石磚。各墓碑刻有該烈士犧牲的時間、地點、姓名、籍貫等。陵園歸屬長泰縣政府民政局管理。民……[詳細]
華安東溪窯遺址
  東溪窯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三洋村的東溪頭和南靖縣龍山鎮西山村東溪東岸的封門坑,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預備名單。其中,華安東溪窯遺址屬明中期至清晚期大型民間瓷窯窯址,1986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在冊,2009年8月6日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進行復查。窯址規模約1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高安至南靖的道路兩旁的掃帚石山、白葉坂山、馬飯坑山、東溪圩仔(牛嶚)山、東溪庵仔、掉拱山、崩片湖山、蝦形山、后坑寮山、墓坪洋等處。發現有窯口近20處,并有大量堆積層,不少器物和殘件被考古界視為具有漳窯典型特征,被國外瓷器家定為中國名瓷。三次普查發掘了大量的青花瓷、米黃釉、綠釉、醬釉、五彩釉等殘片。此處窯址對研究明清代瓷器制作工藝水平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古時當地瓷器大量由月港、廈門港運至……[詳細]
李子芳故居
  李子芳,1910年5月出生于石獅市永寧鎮子英村的一個華僑家庭。1924年赴菲律賓半工半讀,深受革命思潮影響,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回國。1932年參加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參過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戰斗。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并先后擔任過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調入新四軍擔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軍黨委委員,為新四軍的創建和發展發揮了重要政治和組織作用。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不幸被俘,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1942年春夏之交,慘遭毒手,犧牲時年僅32歲。李子芳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一座閩南常見的石木結構房子。故居坐西朝東,用不規則的花崗巖石塊砌筑成高不足3米的墻……[詳細]
大類戰斗遺址
  大類戰斗遺址位于莆田市仙游縣書峰鄉書峰村田中央自然村。為了配合群眾抗捐斗爭,1932年3月10日,仙游游擊隊在西區殺了一個土豪,并沒收土豪財產分給貧苦群眾。游擊隊打土豪的事件發生后,仙游駐軍立即派隊進駐西區“清鄉”,到處圍捕游擊隊員和抗捐積極分子。中共仙游縣委針對敵強我弱的不利態勢,決定把游擊隊撤出西區,轉移到西北山區隱蔽休整。不料,當縣委領導人郭壽鑾、余光、黃元和游擊隊員許國梅、鄭兆美計5人隱蔽在書峰大類村時,被當地民團頭目顏錦堂偵悉。是夜,顏錦堂率團丁數十人突然襲擊大類村,反擊戰在漆黑的夜晚打響。在匆促應戰中,縣委書記郭壽鑾及縣委委員余光中彈犧牲,黃元、許國梅、鄭兆美受傷后被捕,于同年5月在城關北門外英勇就義。大類慘案,使仙游黨組織遭受重大損失,仙游剛剛興起的民眾抗捐斗爭再度陷入低潮。之……[詳細]
攻打潭邊警察所戰斗遺址
  攻打潭邊-所戰斗遺址位于莆田市仙游縣度尾鎮潭邊村新亭自然村。1949年4月,中共仙德工委決定拔除嶺西國民黨基層政權潭邊-所,為開辟嶺西游擊根據地掃除障礙。4月21日拂曉,嶺西游擊隊提前行動,40多名游擊隊員包圍了潭邊-所。由于-所炮樓堅固,20多名警兵占據了有利地形進行頑抗。在戰斗中,游擊隊員負傷多人,仍未能攻克。仙德工委書記劉佐周立即增派西區的3支游擊小分隊和圣山凌約瑟游擊隊、溪口林元坤游擊小分隊趕來增援,激烈的戰斗持續到第二天上午,這時,駐橄欖嶺的國民黨自衛隊趕來潭邊,游擊隊只好撤離。劉佐周見士氣高昂,加之東區和東南區游擊隊也匯集嶺西投入戰斗,4月22日晚上,再次發起攻打潭邊-所的戰斗。這次,游擊隊改變了強攻的戰術,搬運干柴片焚燒炮樓。躲在炮樓里的警兵堅守不住,便在夜幕掩護下,從游擊隊防……[詳細]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指揮部舊址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指揮部舊址位于羅源縣白塔鄉百丈村。中共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后,中央決定將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領導的紅軍第7軍團改組為北上抗日先遣隊。1934年8月10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挺進羅源。12日,在百丈村設總指揮部。總指揮尋淮洲在這里會見閩東紅軍第2獨立團團長任鐵鋒、閩東紅軍第13獨立團團長魏耿、政委葉如針、參謀長楊采衡及連羅中心縣委委員張瑞財等人,對攻打羅源縣城方案等作了部署。8月13日下午,先遣隊獲得情報后,在白塔村召開作戰會議,決定當晚攻打羅源縣城。是夜,先遣隊在參謀長粟裕的指揮下,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一舉攻下了羅源城。共殲敵1000多人,繳獲-、輕重機-幾百支和許多武器裝備,活捉了縣長徐振芳等--分子40多人。14日凌晨,解放了羅源城。15日下午,先遣隊用銀元兌換回紅……[詳細]
莆田沿海游擊隊重建舊址
  莆田沿海游擊隊重建舊址位于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鄉坂尾村厝頭。1934年底,莆田沿海游擊隊在坂尾崇福寺草坪埕重新成立,參加成立大會的有中共莆田中心縣委領導人王于潔、潘濤、陳建新、黃國璋等人和游擊隊員。會上王于潔宣布游擊隊領導人名單,由吳九滿任隊長,張捷興任副隊長,鄭文達為宣傳員,游擊隊由潘濤統一指揮。會議結束后,游擊隊員由忠門區工委書記陳建新帶隊進行----,--隊伍經過的村:山后、坂尾、東坑、東郭、洋埭、東潘、后潘等村,一路上高呼口號:“打倒國民黨-派”“打倒土豪劣紳”“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建立蘇維埃政權”等。浩浩蕩蕩的--隊伍至傍晚在后潘村宿營。從此以后,這支充滿革命熱情的隊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在閩中沿海開展農-動、抗日救亡、反“三征”斗爭,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巨……[詳細]
“十人讀書會”活動舊址
  “十人讀書會”活動舊址位于清流縣城關東門外約200米的筆山腳下,省道204線旁的唐代寺廟金蓮寺內。1949年3月,清流籍中-員王振邦等人受中共地下組織派遣,從福州秘密潛返清流開展地下工作。4月,他利用同學、同鄉、同宗等各種關系,串聯了陳建輝、鄒圣基、陳建邦、曾家駒、張玉堂、王傳三、羅槐高、曾承勛、鄧福照等十余名進步青年在金蓮寺召開秘密會議,商議成立中共地下-組織“十人讀書會”,以“共同讀書,追求進步,聯絡青年,組織游擊,促進清流早日解放”為宗旨,深入城鄉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租、抗捐、抗兵三抗斗爭,并以讀書會會員為核心,壯大黨的組織和發展黨領導下的地下武裝,同時積極策反國民黨清流縣地方黨政高層人士,直接促成了國民黨清流縣參議長黃乃升等人起義,為清流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金蓮寺為清流古八景之……[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駐扎地暨三民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光裕堂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駐扎地暨三民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光裕堂位于大田縣建設鎮建設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建于1926年,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一進帶兩耳房兩護厝建筑,建筑面積375平方米。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2000多名戰員進駐三民鄉開展革命活動。在此期間,紅九軍團指揮部設在光裕堂,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參謀長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黃火青等領導人在此居住、辦公、指揮戰斗。軍團長羅炳輝親自主持召開群眾大會,號召農民群眾起來暴-動-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組織農民協會、赤衛隊,擴大蘇維埃區域。在紅九軍團幫助下,成立了三民鄉蘇維埃政府,林英火任鄉蘇維埃政府主席,當時的鄉蘇維埃政府就設立在光裕堂。現建筑內還留存有紅軍戰士駐扎期間所寫的宣傳標語“紅軍是工人農民自己的武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自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 | 中文美女乱婬试看视频 | 亚洲午夜人成在线 | 五月天婷婷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