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紅色旅游景點

李碩勛故居
  李碩勛故居位于高縣慶符鎮商業街,屬木結構的串架平房,占地面積512m2,建筑面積370m2,故居左面臨街,有一座巍峨古樸的古石牌坊,前面是光亮可鑒的青石板街道。1994年9月故居修復,具有大小房屋11間,分堂房、紀念廳、客廳、臥室、書房五部分。1994年故居開放以來,已先后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中央、省、市、縣的領導和各地前來瞻仰的群眾共10萬人次。現已批準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吳家尤住房,南至后花園墻外與王云忠、王云德、王俊成住房,西至牌坊與李開新住房交界處,北至街面與附小圍墻。……[詳細]
川陜革命根據地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是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保衛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而進行的一場艱苦卓絕的重大戰役并取得輝煌勝利的專題性紀念館。陳列館坐落在萬源市馱山公園內,占地20余畝,面積2500平方米,按照花園式園林設計,主體建筑為翡翠琉璃屋脊,青瓦磚木結構雙套四合院。1986年5月陳列館落成開放,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同志題寫了館名,李先念、徐向前、許世友、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題了詞。館內陳列分為7大單元18個部分,展出各類文物1000余件,生動地再現了李先念、徐向前、許世友等率領8萬紅軍將士與劉湘20余萬國民黨川軍血戰萬源的歷史場景。2001年6月,陳列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國家發改委公布為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詳細]
南溪朱德舊居
  宜賓市南溪縣(后改為南溪區)朱德舊居位于城區官倉街42號(原103號)。這是一幢典雅的清代木構串架建筑,一進三幢沿街一字展開,兩側為磚砌防火墻。進大門是第一幢,在第二幢與第三幢之間的天井辟為花園,第二幢的廳堂之側為當年朱德的臥室和書房。花園正臨窗下,十分優雅宜人。朱德在南溪的舊居,與陳玉珍的婚姻有關。1916年,朱德率護國軍先遣團討袁經敘永縣雪山關入川,在納溪棉花坡一戰大敗北洋軍。朱德率部入駐瀘州。此時,朱德已升任靖國軍第二軍第十三旅旅長。駐瀘州期間,朱德的一名叫陳平輝的部屬,將自己的妹妹陳玉珍介紹給朱德,并陪同朱德到南溪去會面。陳玉珍時年21歲,畢業于南溪簡易師范學校。陳玉珍還是孫炳文的外甥女。1917年6月,朱德與陳玉珍結婚。婚后,朱德又將前夫人肖菊芳病逝后留下的兒子朱琦從昆明接到南溪,……[詳細]
水磨古鎮
  水磨古鎮位于四川省汶川縣南部的岷江支流壽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長壽之鄉”的美譽,時稱老人村,后更名為水磨至今。水磨鎮既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融區,在災后重建中賦予其厚重的南粵新元素,內地風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輝映,西蜀人文和禪佛文化聯袂綻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鎮重建的“禪壽老街、壽西湖、羌城”三大區。古今歷史文化交匯、川廣發展理念結合、藏羌人文風情薈萃,儼然一幅“高山峽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風情四溢”的“水墨畫”,被譽為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第一鎮。地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壽溪河畔(近汶川024古道)資源特點:古今歷史文化交匯、川廣發展理念結合、藏羌人文風情薈萃,儼然一幅“高山峽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風情四溢”的“水墨畫”。桂冠:被譽為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第一鎮。聯系方式:0837-6……[詳細]
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
  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位于寶興縣縣城西側的青衣江畔,占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是為了追憶史詩般的紅軍長征,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繼承先輩優良傳統;紀念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70周年既-同志誕辰100周年而修建,整個紀念館由紅軍廣場、主題雕塑和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連環畫護欄三部分組成。紅軍廣場占地3300平方米,主要是園林綠化和休閑廣場。綠化部分由園形、矩形、不規則的花臺組成了一個火炬形的圖案,寓意紅軍精神如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并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廣場中央是主題雕塑。該雕塑主體是一塊巨形碑,碑寬6米,厚2.5米,高8.5米;碑體雕塑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采用了三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即:圓雕、浮雕和仿青銅浮雕。碑身南西右側是以圓雕的手法刻劃了三個人物,一個藏族向導,一個紅軍軍官、一個紅軍戰士,這里反映的是……[詳細]
中共宜賓特支所在地(謝中將軍祠)
  謝中將軍祠位于宜賓市翠屏區將軍街。1907年12月11日爆發了震動全川的由謝奉琦、余英、熊克武策劃的數百名武裝參加的敘府起義。趙義遭到封建朝廷的--,200余人罹難,謝奉琦于次年3月被叛徒出賣在城區為知府殺害。推翻封建帝制后,孫中山先生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名義追贈謝奉琦為陸軍中將,謚章左將軍。宜賓人民為了紀念敘府起義犧牲的烈士,在原謝奉琦烈士就義的水洞口街,改建清千總衙門為謝中將軍祠,把街名也改稱謝中將軍街。1926年1月30日,中共宜賓特支成立,特支先后建立了工人支部、店員支部、中山學校支部、五育小學支部、女中支部、城區支部、觀音支部、白花支部、普崗支部、雙石鋪支部等十個支部。中共宜賓特支一經建立,就領導了宜賓地區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喚起了各族群眾,特別是愛國青年的革命覺悟,加快了宜賓地……[詳細]
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
  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于2009年落成,包括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將帥雕塑和石刻標語。1935年4月2日,紅四方面軍經過激戰,一舉攻克川北軍事要塞劍門關,紅軍血戰劍門關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是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列之一。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100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之一。劍門關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關隘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劍門關景區位于劍閣縣城南10公里處,原稱劍閣,為蜀北屏障、兩川咽喉,是古劍門蜀道上的一處重要關隘,也是劍門蜀道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和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 劍門關地處數百里大劍山中段……[詳細]
宜賓市烈士陵園
  宜賓市烈士陵園位于宜賓市翠屏區江北橋頭的江北流杯池公園內,距宜賓市中區2公里。烈士陵園展出有宜賓市著名的李碩勛、趙一曼等45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和部分遺物。陵園共有烈士墓75個,解放前犧牲的烈士有李筱文、馮愚庸烈士。李筱文宜賓市翠屏區人,曾任中共宜賓縣委城區區委書記,1928年3月在宜賓被捕英勇就義。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市烈士陵園。馮愚庸烈士,四川省重慶江北縣梅溪鄉人,中共黨員,曾任四川省行動委員會主席團副主席兼工委書記,中共宜賓縣中心縣委委員,1945年10月13日犧牲于宜賓,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市烈士陵園。宜賓市烈士陵園1954年12月建成,園內樹木繁茂,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規劃合理,布局有序。烈士陵園主體建筑有烈士紀念碑、紀念廣場、烈士墓區、陵園碑林區、湖邊長廊、原烈士紀念館和辦公樓。烈士……[詳細]
華鎣山游擊隊遺跡
  華鎣山游擊隊遺跡華鎣山區緊鄰重慶市,解放前是國民黨兵源、糧源要地。為牽制敵人,迎接解放軍入川,1947年至1949年,華鎣山區掀起了洶涌澎湃的革命巨瀾。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華鎣山區開展武裝斗爭,牽制敵人力量,支援解放戰爭的指示,1947年10月,成立了中共川東臨委,由王璞任書記,統一領導上川東、川南和重慶地下黨的工作。1947年11月,在廣安建立了中共上川東地方臨委,分別在岳池、武勝、廣安、鄰水、大竹、渠縣、合川等地建立了8個臨時工作委員會,發動群眾,進行三抗(抗丁、抗糧、抗稅)。經過組織發動,華鎣山區革命斗爭如火如荼。1948年4月,重慶市委《挺進報》被破壞,由于叛徒出賣,華鎣山區頓時籠罩在-的陰霾之中。川東臨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提前在華鎣山周圍的廣、岳、武、渠、合、營等縣舉行聯合起義,并……[詳細]
大塔農民暴動指揮部舊址(荊竹壩)
  荊竹壩——大塔農民暴-動-指揮部舊址,位于敘州區李場鎮瓦房村幸福組。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鄭佑之、吳錫藩、余宏文等先后到李場鎮的大塔、馬場、李場等地講學,傳播革命種子,使一批熱血青年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曙光,紛紛讀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追求革命的真理,先后投入到革命洪流中。1928年3月,宜賓暴-動-流產,為了保存力量,中共宜賓縣委機關從宜賓城區遷入李場鎮大塔荊竹壩,再次廣泛發動群眾,組織農民赤衛軍,準備以大塔為中心開啟新的武裝暴-動-。1929年9月1~4日,大塔農民暴-動-爆發。農民赤衛軍收繳地主的-支,燒毀地主張子安的莊園,占領了進出大塔的要道隘口,把大塔場團團圍住。國民黨駐軍連長唐進思率部鎮壓,與農民赤衛軍發生激戰,農民赤衛軍被打散,20余名赤衛隊員被打死,大塔農民暴-動-不幸……[詳細]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城東40余公里的沙溪鎮王坪村。1934年7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緬懷紅軍將士,在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旁修建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烈士墓”,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親自設計并題寫碑名、繪制圖案,烈士集墓集中安葬紅軍烈士7823名,是中國唯一一處紅軍為戰友修建的陵園,也是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集墓。1982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為紅軍烈士陵園親筆題詞,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2年民政部批準更名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為仿川東北民居建筑風格,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積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紅軍文化傳播基地……[詳細]
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巴山游擊隊紀念館位于南江縣桃園鎮北七公里鐵爐壩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0公布為“近現代重要史跡”類文物保護單位,是光霧山重要的旅游景點。巴山游擊隊是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前組建的一支留守川陜革0據地的正規武裝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這支隊伍在劉子才、趙明恩等的領導下,活動在以南江縣桃園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戰斗5年之久。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由厘金局遺址、廣場、主題雕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史跡陳列館、巴山游擊隊趙明恩烈士墓、綠化帶七個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230多平方米,設計為“指揮部原貌”和“居民舊貌”兩個主題陳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跡陳列室110多平方米,設計為“紅四方面軍主要領……[詳細]
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
  紀念館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蒼溪塔山灣主渡口紅軍渡。2001年,紅軍渡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紅軍渡被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精品之一。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的建設得到了中宣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委、省政府、廣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在2007年春節前面向社會開放。服務事項由五個廳構成。主題館分別是序廳、長征前夕、激戰嘉陵、揮師長征、蘇區奉獻、將帥風采。附屬廳建有貴賓休息廳和多功能廳,多功能廳可容納100人,能召開小型會議,進行聲光電立體效果放映。如今留下來紅軍時期珍貴的革命文物有3600多件,現在紀念館一、二樓陳列臺中展出的工農紅軍革命文物有962件,……[詳細]
太公山紅軍遺址群
  元壩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7月紅31軍92師二七六團團部進駐太公寺,并將太公鄉蘇維埃政府設在太公寺內,發生了“爭奪永寧鋪”、“激戰檬梓埡”、“鏖戰坳盤觀”和“西渡嘉陵江”等有名戰役,演繹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留下大量紅色革命遺址。1985年,太公鄉人民政府報經廣元縣人民政府批準,將太公山命名為“紅軍山”,并著手重建革命遺址。太公紅軍山遺址群于1998年被廣元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市紅色文化精品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100個、全省36個紅色旅游景區之一。太公紅軍山海拔977.2米,面積180余畝。山有太公寺,山寺同名。山上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幾株千年古柏因“青龍上樹”、“老柏采桑”……[詳細]
中壩紅軍勝利紀念碑
  紅軍勝利紀念碑位于江油市中壩鎮,保護面積707平方米,建筑面積51.26平方米。是我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紀念碑坐北向南,分為碑臺、碑座,碑身三部分。碑臺石砌,呈亞字形,高1.63米,寬7.16米。正面鋪十級臺階,呈八字形。碑座高2.85米,為八棱八方形,每方內框平面,南、北兩面有3處題記。碑身磚砌,高17米,頂冠五角星,碑身四棱飾園柱,四面為長方形平面,上為紅底金箔字陰刻碑文,楷書字體。南面:“百戰百勝的工農紅四方面軍光榮勝利紀念碑!”;北面:“為爭取獨立自由與領土完整的蘇維埃新中國而戰!”;東面:“鏟除封建勢力,消滅-賊蔣介石,堅決赤化全川!”;西面:“徹底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平分給貧苦農民,堅決做好擴大紅軍的工作!”。紅軍勝利紀念碑原是“中國革命軍第十九軍一路司令董宋珩德政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在线插放免费 | 亚洲精品特黄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线路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