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禪寺位于雄安新區晾馬臺鄉晾馬臺村西北角,晾馬臺遺址的土臺上。始建于唐代(642-712年)。五代時期至清朝乾隆年間,明月禪寺被毀多次,僅存千年古柏和“明月禪寺石碑”等遺跡。1992年,容城縣人民政府向地區行政公署申請修復開放明月禪寺。由唐玉先生引資重建大雄寶殿,于一九九六年竣工。趙樸初先生為大殿手書“大雄寶殿”四字。晾馬臺遺址位于容城縣東的晾馬臺鎮,在雄安新區北邊的邊界上,毗鄰全國著名的小商品城白溝。并不寬闊的鄉間公路上車流涌動,顯得有些擁堵,這里商品經濟繁榮活躍,毛絨玩具生產企業聚集,鎮里還有一座大型的毛絨玩具批發市場,產品遠銷東歐。晾馬臺遺址雖然藏身于晾馬臺村中,但并不難尋找,因為遺址上面還坐落著一座明月禪寺,驅車進村就可以看到高大的寺院大殿。相傳此地為楊六郎(楊延昭)守邊關時的晾馬……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