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廣元市旅游

廣元市紅色旅游景點

紅軍渡·西武當山景區
  蒼溪城東南3公里處的塔山灣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這里依山傍水,地勢險絕,山巖陡峭,林木蔥籠。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來。波濤拍岸,江山如畫,景色宜人。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紅軍渡。1933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為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進。-軍閥田頌堯部糾集53個團的兵力,在長達200公里的江防線上重兵把守,嚴密布防,妄圖憑借嘉陵天塹,阻我西進,伺機圍攻四方面軍,為粉碎敵人的陰謀,貫徹中央“渡江兩進、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紅軍以塔子山為主渡口強渡嘉陵江,向敵人展開猛烈的攻擊。大軍西進,勢如破竹,-慘淡經營的江防,一夜之間土崩瓦解。紅軍揮師北上,踏上新的征途。新中國成立后,為緬懷紅軍將士的英勇業績,紀念紅軍勝利渡江,蒼溪人民將塔子山下的渡口命名為“紅軍渡”。1980年7月,“紅軍渡”被省人……[詳細]
2、中國紅軍城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紅軍城
  四川省北部和陜西省漢中市接壤的旺蒼縣,是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四年紅四方面軍開展革命活動的根據地。當時0川陜省委,川陜蘇維埃政府,0西北軍事委員會,紅四方面軍總部所在的,大約兩平方公里的旺蒼老縣城,也就成了當時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第二大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被國內外稱之為旺蒼紅軍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紅四方面軍由南江,巴中進入旺蒼,開展了大規模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爭,受到長期經受軍閥地主殘酷壓迫的人民群眾擁護。經過大小數十次戰斗,打敗了-反動派和地方軍閥割據勢力的圍剿,紅軍隊伍又如川時的四個師,一萬五千人擴充到五個軍,八萬余人,創建了以旺蒼為中心的川陜蘇維埃革0據地。以旺蒼為中心的川陜革0據地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第二大區域的指揮中心。紅軍在旺蒼的兩年多時間里,由旺蒼縣城的0西北軍委,紅四方……[詳細]
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
  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景區內,是為紀念1935年紅軍血戰劍門關而建立的紀念館。2009年12月22日落成對外開放。2016年12月,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四川省劍閣縣屬川陜革命老區境內的劍門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之說。 在紅軍突破嘉陵江之前,劍門山區就已經燃起了革命烽火,1932年11月25日,劍閣縣近400位游擊戰士前往毗鄰南部縣參加了震驚四川的升鐘起義,隨后不久,游擊隊員遭到了反動政府的瘋狂追剿,解放后,在劍閣縣的長嶺鄉還修建了“升鐘起義死難烈士陵園”;在1935年紅軍渡江前夕,又發生了“一·九”兵變,“一·九”兵變肢解了川軍兩個連,極大地動搖了沿江守敵軍心,為紅軍強渡嘉陵江奠定了基礎。紅四方面軍強渡嘉……[詳細]
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位于蒼溪縣城東1公里的塔山灣。1935年1月22日,紅四方面軍接到中共中央關于“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進攻,配合紅軍北上”的電示后,總指揮徐向前以及王樹聲、王維舟等同志,親赴嘉陵江岸,行程數百里,摸敵情、察地形、找渡口、選戰機,于2下旬制定了強渡嘉陵江作戰計劃:“以三十軍在蒼溪城南之塔子山實施重點突破,消滅江防守敵后,向劍閣、劍門關方向進攻,協同三十一軍殲滅劍門關之敵;以三十一軍從蒼溪以北鴛溪口南石烙鍋渡江,爾后消滅劍門關守敵,并迅速向昭化、廣元發展進攻,打擊鄧錫侯和阻擊位于甘南的胡宗南部南下,以保障紅軍右翼安全;以九軍在閬中城北澗溪口渡江,爾后以一部協同三十軍向北進攻,以另一部兵力消滅閬中、南部之敵,以保障紅軍左翼安全。”計劃制定后,一方面集中鐵匠和……[詳細]
木門會議舊址
  1933年6月底,紅四方面軍粉碎了敵人的“三路圍攻”后,根據地面積擴大,紅軍與地方武裝得到了很大發展。為了加強紅軍和根據地建設,川陜革0據地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陳昌浩、-、王樹聲等100余人在木門寺召開了著名的木門軍事會議,史稱“木門軍事會議”。會議著重總結了反“三路圍攻”的作戰經驗,檢查了紅軍中的“肅反”問題,決定停止軍隊內部的“肅反”,強調了全黨團結的重要性,做出了將紅軍四個師擴充為四個軍的決定,對紅軍大部隊進行擴編和整訓,紅軍由入川時的16000人發展到40000多人,建立了23個縣市蘇維埃,川陜革0據地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木門會議是紅四方面軍入川以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堪稱川陜蘇區的“遵義會議”。“木門軍事會議會址”位于旺蒼縣木門鎮南面半山腰的木門寺,距縣城38公里。木門寺古……[詳細]
木門軍事會議會址
  “木門軍事會議會址”位于旺蒼縣木門鎮南面半山腰的木門寺,距縣城38公里。木門寺古名老顴寺,建于南梁,隋毀,唐代重修,四周大樹參天、翠竹蔥蘢、青幽深邃,青龍寨雄踞其后,金魚河蜿蜒于下,寺內僧眾虔誠誦佛念經,晨鐘暮鼓,香火十分興旺。現存寺廟為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375平方米,建筑面積1190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大殿為清康熙年間建筑,兩邊廂房為解放后建筑。大門上有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木門會議會址”六個大字。正殿五間,陳列有當年紅軍留下的革命文物,正殿大門上掛有徐向前、李先念同志的題詞。李先念1985年5月的題詞是:“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把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好;”徐向前的題詞是:“繼承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精神和英勇犧牲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大無畏氣概。兩邊廂房為“紅四方面軍木……[詳細]
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
  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于2009年落成,包括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將帥雕塑和石刻標語。1935年4月2日,紅四方面軍經過激戰,一舉攻克川北軍事要塞劍門關,紅軍血戰劍門關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是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列之一。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100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之一。劍門關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關隘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劍門關景區位于劍閣縣城南10公里處,原稱劍閣,為蜀北屏障、兩川咽喉,是古劍門蜀道上的一處重要關隘,也是劍門蜀道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和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 劍門關地處數百里大劍山中段……[詳細]
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
  紀念館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蒼溪塔山灣主渡口紅軍渡。2001年,紅軍渡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紅軍渡被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精品之一。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的建設得到了中宣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委、省政府、廣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在2007年春節前面向社會開放。服務事項由五個廳構成。主題館分別是序廳、長征前夕、激戰嘉陵、揮師長征、蘇區奉獻、將帥風采。附屬廳建有貴賓休息廳和多功能廳,多功能廳可容納100人,能召開小型會議,進行聲光電立體效果放映。如今留下來紅軍時期珍貴的革命文物有3600多件,現在紀念館一、二樓陳列臺中展出的工農紅軍革命文物有962件,……[詳細]
太公山紅軍遺址群
  元壩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7月紅31軍92師二七六團團部進駐太公寺,并將太公鄉蘇維埃政府設在太公寺內,發生了“爭奪永寧鋪”、“激戰檬梓埡”、“鏖戰坳盤觀”和“西渡嘉陵江”等有名戰役,演繹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留下大量紅色革命遺址。1985年,太公鄉人民政府報經廣元縣人民政府批準,將太公山命名為“紅軍山”,并著手重建革命遺址。太公紅軍山遺址群于1998年被廣元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市紅色文化精品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100個、全省36個紅色旅游景區之一。太公紅軍山海拔977.2米,面積180余畝。山有太公寺,山寺同名。山上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幾株千年古柏因“青龍上樹”、“老柏采桑”……[詳細]
蒼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文昌宮——川陜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川陜省蒼溪縣委遺址,位于蒼溪縣城東北90公里的文昌場文昌宮,是一幢穿木結構四合院平房,前后殿各5間,左右廂房各5間平行相對,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解放文昌地區,中共川陜省委正式批準成立中共蒼溪縣委,7月,川陜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從運山壩遷此處。縣委先后轄文昌、石馬、岳東、新觀、三川、白廟、老觀、龍山、東溪、永寧、元壩、玉六12個區委,95個支部,有黨員1000多名,中共蒼溪縣委一方面執行頻繁的戰斗任務,一方面組織全縣人民開展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各項工作。9月8日,蒼溪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文昌場召開,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徐向前總指揮在此辦公。同年秋,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進入文昌場后住于此。前殿大門上刻有“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對聯。門外階……[詳細]
紅軍石刻標語碑林
  紅軍石刻標語碑林,文物,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學習中國革命史的重要史料。原廣元縣文物管理所于1973年至1976年間,將分布在縣境內的110多條紅軍石刻標語匯集于皇澤寺建館陳列。原國防防部部長徐向前元帥為其親筆題寫的“紅軍石刻標語碑林”匾額懸于展廳。這些古刻展品展示出了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至1935年間在廣元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的史實和業績。共有石碑43面,標語65條,內容反映了紅方面軍在川陜蘇區所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學習中國革命史的重要史料。保護范圍:東至邱家梁西側坡體,南至二道巖北側坡體,西至土地廟南側坡體,北至廣永路南側路基。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0米。……[詳細]
紅軍石刻標語蒼溪
  紅軍石刻標語。 1933年紅軍進入蒼溪后,在縣境石崖上、房壁石板和其它建筑物上刻標語530多條,宣傳共產黨的宗旨和各項方針、政策。1935年5月,紅軍撤離蒼溪后,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采取各種辦法把部分石刻標語保存下來,不同內容的有一百多條。如《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和“共產黨是工農窮人的政黨”、“工農-”、“活捉田頌堯”、“打倒豪紳地主”、“打倒帝國主義,爭取獨立自由統一的蘇維埃新中國”、“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勞苦工農群眾自己耕種”、“取消苛捐雜稅”、“赤化全川”、“加緊戒煙運動”、“加緊生產運動”、“婦女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教育上與男子一律平等”、“擁護蘇維埃”等。這些主要的標語為了更好的保護都搬到我們紅軍園區來了。……[詳細]
大路河紅軍石刻標語及紅軍墓
  大路河紅軍石刻標語及紅軍墓(劍閣縣)1.女紅軍墓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2.紅軍石刻標語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紅軍標語
  有關專家在旺蒼縣木門軍事會議會址陳列館進行“紅色旅游”資源考察規劃時,稱該館收藏的“-全球”紅軍石刻標語,其內容為全國僅有,是中國紅軍石刻標語之“冠”。據介紹,這條標語是當年紅軍鏨刻在旺蒼縣木門鎮下場口的石門上的,原為一幅對聯的橫批。在石門門柱上還分別刻有上下聯,上聯為“斧頭砍開新世界”,下聯為“鐮刀割斷舊乾坤”。上下聯所在的石柱均已毀于戰亂之中,唯有這橫批所在的條石被當地老百姓作為石階條石保存,1986年木門軍事會議會址陳列館建館時被收藏到該館。該紅軍石刻標語已被正式定為國家二級文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强行 |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天堂mv亚洲mv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 久久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