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碑林位于永州祁陽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為我國罕見的露天詩海碑林。此地山水秀美,史載唐代中期的詩人元結非常喜愛這里,就在溪水之畔建廬而居,又建吾臺,并將該溪命名為“浯溪”,浯溪由此得名。元結在公元761年撰寫了《大唐中興頌》,后來大書法家顏真卿將元結的這篇文章書寫下來鐫刻在江邊崖石上后,從此浯溪名聞天下。以后又有宋人黃庭堅、清人何紹基、吳大徽等名家來此題名刻石,逐漸形成了碑林。碑林中還有清代越南使者途經此地留下的刻石四塊。浯溪潄玉這就是浯溪,古詩云“一灣流水玉飛聲”,故名“浯溪潄玉”。好一個“玉飛聲”啊!你看,這曲折蜿蜒的溪水,清澈見底,淙淙不絕,穿過石澗,浪花飛濺,陽光一照,灑下萬點鱗片,這溪色、溪光、溪聲多令人陶醉,加上峽谷岸百花爭艷,花落入溪,連溪水都是香的,無怪當年元結愛上了她,才把她叫“浯溪”。明代曹來旬的詩更給予貼切地贊美:“水抱青山路,源通滄海渠。龍宮開玉閘,泄出碎瓊琚。”香橋渡香溪上架的這一石橋,名“渡香橋”。古人說“兩岸細蕊濃花,游人裙履俱染余香矣!”因此而得名。宋臧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