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21、景山公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山公園
  景山始建于遼金時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景山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宮苑園林之一,曾經是皇宮的重要組成部分。1928年景山被辟為公園,1957年定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國家AAAA級景區。景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公園占地23萬平方米,景山相對高度45.7米,海拔高度94.2米。景山始終保留著遼代的山;金代的圍墻和宮門;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落保持完整。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40萬農民起義軍進攻北京,夏歷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禎皇帝登上景山,見大勢已去,在景山自縊。1930年,故宮博物院在景山東麓立“明思宗殉國處碑”,1944年立“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使這里成為北京著名的人文景觀。景山山上五亭橫列,中峰建有萬春亭;東側依次……[詳細]
22、雍和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雍和宮
  雍和宮(TheLamaTemple)位于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于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墻,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大雄寶殿)、永佑殿、0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筑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詳細]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
  焦莊戶地道站遺址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東北部地區的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東直門60公里,距順義城區30公里,是一個自然村,隸屬于順義區龍灣屯鎮。它處于通往平西、平北的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日寇在占領區建立偽政權,并經常出動日偽軍到焦莊戶村抓壯丁、搶糧食,無惡不做,激起了當地人民對侵華日軍的滿腔仇恨。一九三八年秋,黨的組織來到了焦莊戶村,帶領全村農民同日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在戰爭中焦莊戶人民不斷總結了便于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斗爭經驗,于一九四三年春開始挖地洞并在實戰中不斷地改造、擴展,到一九四五年形成了村村相連戶戶相通全長達23華里的地下長城,在此后的戰爭中焦莊戶人民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為冀東人民的抗日戰爭樹立了光輝的……[詳細]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歷代帝王廟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合稱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封建統治者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先的習慣,三皇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祖先,為歷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則是后代借鑒和效法的榜樣,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確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歷代帝王廟都非常重視。康熙曾經留下諭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歷代皇帝,廟中均應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華統緒,絕不斷線”的觀點,把廟中沒有涉及的朝代,也選出皇帝入祀。乾隆幾經調整,最后才將祭祀的帝王確定為188位。從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間,在歷代帝王廟共舉行過662次祭祀……[詳細]
北京湖廣會館
  北京湖廣會館始建于1807年,坐落在西城區虎坊橋西南隅。東為虎坊路,北臨騾馬市大街,南與北京工人俱樂部為臨,西為居民住宅區。門牌為虎坊路3號。是一座雕梁畫棟、磨磚對縫青水墻的建筑群,呈現皇宮內院的金碧輝煌,卻也玲瓏剔透頗具王府風范。湖廣會館是湖南、湖北兩省旅京人士為聯絡鄉誼而創建的同鄉會館。主要用于同鄉寄寓或屆時聚會,已有200年歷史,是北京僅存的建有戲樓的著名會館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復并對外開放的第一所會館。該館原址曾為清代達官名流的故居。據史料記載,乾隆嘉慶年間的歷任大臣都在這里居住過,如:劉權之、王杰等。中國偉大的革命者孫中山先生曾五次來到北京湖廣會館,在這里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大會宣布了國民黨的成立,此后多次在此召開黨內會議。許多梨園界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曾在此登臺獻藝,如:譚鑫培、陳……[詳細]
26、日壇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壇
  目的地介紹日壇又稱朝日壇。在朝陽區朝陽門外東南。圍以紅墻,西向,嘉靖九年建。臺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即太陽)。《天府廣記》載:“祭用太牢、玉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甲、丙、戊、壬年,皇帝親祭”。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陽)的處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壇為方形。在公園東南角建有勝春園,占地1萬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對石雕的天鵝,一只石-向上噴水。園東南小山上有清暉亭,南側建有花果園,西北角有馬駿烈士墓。因為公園座落在使館區,因此成為各國外交-喜游的場所。壇西向,白石砌成一層方臺,壇面明代為紅琉璃,以象征太陽,清代改為方磚墁砌,四周有譴墻(短圍墻),正西有白石欞星門3座,西門外有燎爐、池。北為神庫、神廚、宰牲亭、鐘樓等。南為具服殿。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壇西北角……[詳細]
27、北京廣濟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廣濟寺
  北京廣濟寺位于市內西四阜成門內大街,為現今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1983年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廣濟寺創建的歷史,可追溯至金代。經金、元戰火,寺成廢墟。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有人掘地得陶制佛像、供器、石龜、石柱頂等物,知此處為古剎遺址。至天順(1457—1464年)初,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圓洪等,發愿復興,并得尚衣監廖屏大力捐助,依址重建。費時二年,寶剎得以重現。至清代,因廣濟寺所處地理位置為皇帝御駕出城的必經之地,受到皇家重視,幾代帝王都曾臨幸拈香,有的還為之題詩立碑,或賞賜匾額,這就使廣濟寺的地位陡升,成為京城一所重要的寺院。1931年11月,該寺不慎失火,主要建筑幾乎全被焚毀。后經住持現明募化重建,于1935年竣工,規模較前更加宏偉。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即以……[詳細]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五塔寺)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位于北京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的長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個高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稱五塔寺塔。為中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塔所在地真覺寺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清時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諱,改名大正覺寺。寺于20世紀初被毀。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釋迦得道處伽耶山寺所建的紀念塔)形式而建。這種高臺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稱為金剛寶座式塔。金剛寶座式塔在造型上屬于印度形式,但在結構上(如寶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寶座頂上的琉璃罩亭等),明顯地表現了中國建筑特有的傳統風格,成為中國建筑和外來文化互相結合的創造性杰作。中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幾座這類塔中,北京有西黃寺的清凈化城塔、碧云寺金剛寶座塔和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其中時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要屬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塔。特點真覺寺……[詳細]
29、地壇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壇
  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壇內總面積37.4公頃,呈方型,整個建筑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國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象征傳說構思設計的。地壇現存有方澤壇、皇祇室、宰牲亭、齋宮、神庫等古建筑。地壇公園位于北京市安定門外大街東側,依鄰北二環與雍和宮隔河相望。1990年建成的北京蠟像館設在齋宮內。始建時,壇外辟有護壇一千四百七十六畝,壇內總面積六百四十畝。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地壇公園占地面積37.4公頃年游人量五六百萬人次,是一座歷史悠久,莊嚴肅穆,聞名遐爾的皇家壇廟園林。公園的前身地壇,又稱方澤壇。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詳細]
白塔寺(妙應寺)
  妙應寺白塔位于阜城門內大街路北的妙應寺內。因寺內有通體涂以白堊的塔,故俗稱“白塔寺”,是我國重點保護文物。該寺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初名大圣壽萬安寺,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曾遭火焚,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稱妙應寺。因寺內有通體涂以白堊的塔,俗稱白塔寺。現寺內的建筑大都為清代所建,僅白塔在火焚中幸免,為元代遺物,至今已700余年。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寺由四層殿堂和塔院組成。院中間聳立著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3部分組成。臺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積1422平方米,臺基分三層,最下層呈方形,臺前有一通道,前設臺階,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層是亞字形的……[詳細]
石景山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區模式口村以北的翠微山上,1988年1月13日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正統四年(1439),落成于正統八年(1443),太監李童建,明英宗賜額法海禪寺。遠山門位于模式口大街路北,今己無存。原有一聯云: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換回苦海夢迷人。法海寺坐北朝南,四進院落,依次為:-金剛殿、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藏經閣。天王殿兩側有東西轉角配殿;大雄寶殿東有伽蘭殿,西有祖師殿;藥師殿東配殿為方丈房,西配殿為選佛場;周圍還有廚庫、寮房等建筑。整座寺院,圍以垣墻。法海寺以明代壁畫聞名天下。初建時,多數殿堂均有壁畫,現除大雄寶殿之外,其余壁畫均毀壞無存。大雄寶殿內壁畫共有十鋪,其中扇面墻南北面各三幅,東西山墻各一幅,后墻門東西兩側各一鋪。扇面墻背面繪……[詳細]
32、延慶古崖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慶古崖居
  古崖居,國家級3A旅游景區,位于八達嶺長城西北20公里處。和八達嶺長城一樣,都是在延慶悠久歷史長河中,古人留下的神奇壯觀的人文遺跡,堪稱“千古之謎”、“千古之奇”!先后榮獲“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風景名勝區”、“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景區”、“綠色平安景區”、“延慶縣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市級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它是中國目前已發現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在一條不到10米寬的山溝兩側,距離谷底近10萬平方米的陡峭花崗巖石壁上,遍布著人工鑿刻的147個石室。石室大小不均、形狀不一;有的套間平行,有的復式兩層,有的甚至極類似現代居民樓的“三居室”。其中最大的一間分上下兩層,并配有耳房,廊柱歷歷,可能是穴居的主人-或祭祀之地。全部洞穴內,門、窗、炕、灶……[詳細]
北京宋慶齡故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分別坐落于北京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武漢黎黃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號,上海淮海中路1843號,重慶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國家級旅游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旅游景區。位于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是展現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的旅游景點。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為大學士明珠的府邸花園,乾隆年間為和珅別院,嘉慶年間為成親王永瑆王府花園,后為光緒父親醇親王奕譞府邸花園,清末又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即攝政王府花園。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已經荒蕪凋敝。后-總理受黨和政府委托,籌建宋慶齡同志在北京的住宅,于1961年將這座王府花園整飭,并在原有建筑迤西接建了一座兩層小樓,辟成了……[詳細]
梅蘭芳紀念館
  介紹梅蘭芳紀念館位于北京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是一座典型的兩進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是梅蘭芳先生生前最后10年的居所。此院原為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經過修繕,梅蘭芳先生搬到這里居住。梅蘭芳先生逝世后,梅先生的親人將家中珍藏的照片、劇本、紀念品等共3萬余件文物、資料捐給國家。1986年10月27日建成紀念館并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朱漆大門上懸掛-親筆書寫的匾額“梅蘭芳紀念館”。門內青石磚瓦大影壁前的翠竹中安放梅蘭芳的半身雕像。交通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22、38、47、409、626、810、826路護國寺站下車,進護國寺街;或13、42、55、107、111、118、701、823、850廠橋站下車,向北進護國寺街。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類型……[詳細]
35、北京東岳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東岳廟
  北京東岳廟初建于元代元右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元末毀于戰火,后經多次擴建,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觀,有華北第一道觀之稱。東岳廟廟宇恢宏壯美,占地96畝,各種建筑600余間。廟門外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綠琉璃牌坊,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為“永延帝祚”,據傳為明代0相嚴嵩所書。進入廟門,東西兩側是鼓樓、鐘樓,其北側有碑石兩座,東邊一座為乾隆御書,西側是無字碑。東岳廟有“京城小碑林”之稱,廟中原有碑石140余通,幾經戰火,現僅存二三十通。岱宗寶殿為東岳廟的主要建筑,朱墻碧瓦,富麗堂皇,殿內供奉著東岳大帝及帝后。全廟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態各異,生動逼真,故有“東岳廟神像甲天下”之說。此外,東岳廟還有育德殿、玉皇殿、真武殿、斗母殿、文昌帝君殿等眾多風格獨特的建筑,還有一座清幽雅致……[詳細]
36、古觀象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位于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以建筑整齊配套、儀器保存完好、歷史悠久而聞名于世。是明、清兩代封建王朝的皇家天文臺。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觀象臺始建于明代正統年間(1442)嘉靖年間曾對這座天文臺進行一次大修,以后觀象臺基本沒有太大的改動。辛亥革命后,該臺改為中央觀象臺。\1933年改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新中國成立后,經國務院批準隸屬北京天文館管理,于1956年5月1日以北京古代天文儀器陳列館的名義對社會開放。觀象臺高14米,東西長約24米,南北寬約20余米,臺內掏空,辟為展廳,分為上下二層。臺西側的紫微殿及東西配房辟為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展覽的展室。臺上陳列著十分精美的天文儀器。有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象限儀、渾儀、簡儀……[詳細]
北京站車站大樓
  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原址位于正陽門甕城東側(現老車站商城暨首鐵文化宮所在地),舊稱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隨著歷史沿革,曾沿用前門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東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稱北京站至今,素有首都迎賓門之稱。新建北京站位于東單和建國門之間(北京市東城區毛家灣胡同甲13號、郵編100005),東臨通惠河,西倚崇文門,南界明城墻遺址,北界長安街,距市中心2.6公里。1959年1月20日開工興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開通運營。其建筑雄偉壯麗,金碧輝煌,濃郁民族風格與現代化設施設備完美結合,是建國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其建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科技含量之高,堪稱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開站前夕,毛澤東主席視察新建北京站,后親筆為北京站題寫站名。……[詳細]
北京鼓樓
  鐘鼓樓由鐘樓和鼓樓二樓組成,相互呼應,各司其職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司時的公共性樓閣建筑,鐘和鼓原本都是古代樂器,以后才用于報時之用。中國古代鐘鼓樓起源于漢代,據史籍記載漢代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晨鼓暮鐘制度。唐朝都城長安是一個繁華的都城,其結構實行里坊制,即以里坊為單位,每個里坊圍以城墻,在四面或兩面設房門,定時開啟。而在宮城正門承天門上設置鐘鼓,作為全城的司時中心,早晚根據承天門的鐘鼓聲開啟各坊門及宮門。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內,也于宮城之北建了鐘樓和鼓樓。北京鼓樓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建在高磚臺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臺基高達4米,……[詳細]
北京李大釗故居
  目的地介紹李大釗生前曾在北京的五處住過。西城區石駙馬后宅35號是其1920一1922年時的居住之所,也是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現為新文化街文華胡同24號。李大釗北京故居位于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文華胡同東起佟麟閣路、西至鬧市口中街,清朝時被稱為石駙馬后宅胡同,解放后改為現名。故居是一座平常的三合院,院門也是最普通不過的墻垣門,如果不是門口的文物保護標志,估計沒有人知道這竟會是李大釗的故居。故居正在維修,里面搭建的臨時建筑也正在拆遷。李大釗在這里居住時,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他領導和參加了多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革命活動,很多重要的會議都是在這里召開的,他在五四時期的許多重要文章(包括《庶民的勝利》)也是在這里起草的。1920年陳獨秀離開北京前往上海組建黨組織,臨行前曾與李大釗……[詳細]
40、北京鐘樓 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鐘樓
  介紹  在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舊址為元代萬寧寺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后毀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筑于高大的磚石城臺上,灰筒瓦綠剪邊歇山頂,四面開券門,高約33米,全部磚石結構,精致堅固。樓內原懸有永樂年間(1403-1424年)鑄的大鐵鐘,后改懸有永樂年題款厚約27厘米的銅鐘。鐵鐘今存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鐘、鼓二樓位于北京中軸線的北端,與南面景山遙相呼應,互為借景,是研究北京城市規劃布局的重要實物。  交通  5、60、107、124、734、815、819可達。北京東城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在线永久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