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驛茶馬古道AA ![]() 云南驛茶馬古道云南驛茶馬古道位于祥云縣云南驛鎮,南距祥云縣城21公里,作為祥云縣最早的縣治駐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驛是西南絲綢路上一個重要的驛站,作為驛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歷史。當時隨著白鹽井鹽業的興旺,鹽商馬幫絡繹不絕,驛道運輸頻繁,古道遺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馬蹄足跡。驛站專業化、規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絲綢路上絕無僅有。“彩云南現”的美麗傳說更為云南驛增添了絢麗的光彩,是祥云獨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區之一。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320國道旁類型:古鎮古村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開放時間:9:00-17:00門票信息:門市價:40.0元……[詳細] |
![]() | 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縣馬街鄉水目山水目寺前。此塔為紀念大理國0公高量成之子皎淵而立。史志中并無確切記載,一般認為大理國時期(公元938-1253)所建。據現存水目寺內的《淵公塔銘碑》記載,水目寺為南詔龍興四年(公元813)普濟慶光禪師所建。而寺前密檐塔為紀念大理國0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淵而建,因此又稱“淵公塔”。水目山塔,為四方形15級密檐式磚塔,高18.16米,塔雙層臺基,八角形。塔身第一級東面設門,南面塔壁彩繪壁畫。其上各級每面有龕洞1個,塔剎由仰蓮、覆缽、寶頂組成。塔西有水目寺,現存大殿、中殿、廂房等,規模宏大。現保存明代銅鐘及較多碑刻,寺右尚僧塔50余座,形成壯觀的塔林。……[詳細] |
![]() | 祥云大波那遺址,云南青銅文化遺址之一。亦稱祥云大波那木郭銅棺墓葬。地點在今祥云縣云南驛大波那。1963年發現。形狀為一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內有長條形巨木疊組的郭室,內置兩面坡房屋狀銅棺,由7塊銅板組成,用4塊構成房屋的四壁,上蓋兩塊人字形坡面屋頂,棺底墊一塊銅板,鑄有12只腳。棺的兩側壁及屋頂鑄幾何形花紋和云雷紋。兩頭橫壁鑄鷹、燕、虎、豹、野豬、鹿、鱷魚等動物。隨葬品豐富,銅器有鋤、錛等農具和紡織工具;陶器有豆、罐等;兵器有矛、劍、啄、鉞等;-用具有釜、杯、尊、勺、豆、匕、箸(筷)等;樂器有銅鼓、葫蘆笙、環鈕圓筒鐘;還有房屋模型和豬、牛、羊、雞、狗六畜模型及各種飾物。經測定為公元前465±75……[詳細] |
![]() | 天峰山玉皇閣老君殿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普淜鎮天峰山。該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歷代曾多次修建,包含玉皇閣、老君殿、靈宮殿、土主廟、觀音殿、藥王殿、功德坊、三天門等八個主要建筑及附屬建筑,高大石墻環繞成院,占地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玉皇閣為三開間重檐琉璃瓦八角攢尖頂三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筑。老君殿、靈官殿、藥王殿、觀音閣、土主廟均為三開間抬梁式青瓦頂木結構建筑。三天門、功德坊為石結構牌坊式建筑。該建筑群極具彝族特色的石雕、木雕、彩繪藝術構建在建筑上熠熠生輝,建筑砂石構件鑲嵌大理石裝飾,營造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濃郁的地方彝族藝術氣息,構成了建筑本體的傳統地方特色,為滇西彝族……[詳細] |
![]() | 云南驛村有著20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我國古代西南絲綢之路上主要的驛站之一,也是云南省內驛站使用村名保留下來的唯一村落,歷史文化積淀較深。其中,現存完好的古鎮古道和馬店驛站,如岑公祠、錢家大院、李氏宗祠等,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千年驛站風貌保存較完整的地方,保持著其獨有的古驛鎮風貌特色。2010年12月,云南驛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云南驛村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據悉,為推進云南驛村歷史文化風貌的恢復與保護,《祥云縣云南驛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州級評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