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淮安市旅游

淮安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淮安府署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淮安府署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歷史地位的象征和見證,其規模宏大。淮安府署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歷史淮安府署的建筑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現存衙門原為南宋五通廟,元為沂郯萬戶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總管府府署(現漕運總督部院處)加以修葺為府署。洪武三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選址,結果選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廟和元沂郯萬戶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為淮安府的新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建筑衙內有房屋50余幢、600余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東路為迎賓游宴……[詳細]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江蘇盱眙縣城東南,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十年戰斗的歷程里,軍部暨0中央華中局在黃花塘譜寫了兩年又八個月的光輝篇章。在全國抗日戰爭由相持轉入-的關鍵階段,-、陳毅、張云逸、饒漱石、羅炳輝、賴傳珠、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華中抗日大業,直到抗戰勝利。軍部紀念館由舊址、舊居、陳列館和園林等幾部分組成。館內存放大量歷史圖片和文物,布展獨特,雕塑逼真,采用聲光電現代多媒體表現手法,展示了華中抗戰的崢嶸歲月,再現了革命前輩當年的戰斗風采。目前,陳列室已征集到新四軍遺留實物數十件,圖片二百多幅,如實反映了我新四軍當年戰斗、整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歷史面貌。黃花塘原來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但它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詳細]
3、明祖陵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朱元璋一統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欞星門及圍墻。明祖陵,被稱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門、玉橋、廚庫、井亭、宰牲所、拜齋、宿直房、鋪舍、碑亭、儀從等,栽植柏樹萬株,神道全長250多米,兩側立望柱二對,石像十九對,并有祭田149頃,規模宏大,氣勢不凡。明祖陵坐落在洪澤湖西畔的淮河入湖處(……[詳細]
周恩來故居
  -故居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曲巷與紅光西巷相會和處。-(1898~1976年),字翔宇,原籍浙江紹興。-是新中國重要的締造人之一,他為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私貢獻了一生,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中國0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故居為-祖父與二伯父從浙江祖籍遷居淮安后,共同買下的東西兩個宅院。兩院中間有一塊很狹長的空地,有隔墻和腰門相連。原來有房屋31間,其中東院共三進12間,西院三進19間。1898年3月5日,-在西院北屋靠西的第三間誕生,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西院北屋靠東兩間是-讀書之處,在這里受到最初的啟蒙教育。1910年,12歲的-離開淮安去東北求學。(國家……[詳細]
洪澤湖大堤
  洪澤湖大堤古稱高家堰,北起碼頭鎮桃園村七組,南至洪澤縣蔣壩鎮,全長70.4公里(淮陰區轄管21.78公里、洪澤縣轄管16.12公里、三河閘管理處轄管32.5公里)。始建于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史載廣陵太守陳登“大筑高家堰,于渚湖蕩之東北隅,約30華里”,唐代增修“唐堰”與“漢堰”之南。到明代永樂年間,作為治理黃、淮、運結合部的關鍵工程高家堰,又增做土堤筑到蔣翟壩(現蔣壩鎮),以后又分段砌筑磚工護面和笆工(即排樁防浪工),明萬歷七年(1579年)河臣潘季馴“大筑高家堰”,切斷淮河向下游旁溢的汊澗,使洪澤湖形成人工水庫,并于萬歷八年(1580年),開始增筑直立式條石墻護面,由于工程浩大,加之水、旱、蝗、震等自然災害和戰亂,60.1公里的條石墻工程竟經歷了明清兩代的171年,至乾隆十六年……[詳細]
文通塔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調整公布 文通塔 唐景龍二年(708) 淮安市楚州區 原淮安市內   文通塔舊稱尊勝塔,又稱文峰塔。在淮安市內勺湖公園內,城西北角的運河之畔。始建于東晉大興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傳統的古建筑,全部是磚結構,無梁柱,現為七層八角形,六七兩層無塔門。內部空腔。五層以上是穹窿式的磚頂,頂上為八角形藻井。塔高約23米,塔身呈拋物線形狀,較優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復了登塔轉梯和下面三層樓板。東、南增建古式花墻與外界隔開,院門題額“文通塔苑”。苑內花木叢生,塔北勺湖如鏡,塔影倒懸,別有風趣。 關于文通塔,還有一段傳說:漢朝的時候,呂后和丞相蕭何謀害了淮陰侯韓信,得到了劉邦的贊賞。在酒宴上,劉邦要……[詳細]
7、月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月塔
  時代:宋地址: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唐集又名石橛塔、法濟塔,在今唐集鎮月塔村。據《雍正安東縣志》記載法濟寺去治75里。法濟塔在法濟寺山門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級,有門可登。萬歷三十四年重修。寺東有通濟橋,石刻神智大師四字。由此可見,古代漣東曾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法濟寺,法濟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據當地人說,法濟寺確實寬宏。它前在丁梁,后在后營,中在中營,分別建有前大殿、后大殿、中大殿。果真如此,則法濟寺南北長約有15公里左右,難怪當地有跑馬關庵門之說。口傳未必真實,但中營的中大殿直到1946年還存在,被漣東縣民主政府拆除另用了。見眼的人說,中大殿三間,有長廊,柱子粗至一人抱不過來。而前、后大殿的損毀時間,已無人說得清楚,怕是年深日久了。至于月塔建于何時,就更無……[詳細]
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
  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成立65周年來臨之際,華中分局舊址紀念館在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建成開館,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歷史瞬間,吸引了游客千余名群眾和游客駐足觀看。1945年10月25日,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在淮安成立,鄧子恢、譚震林分別擔任華中分局正、副書記;張鼎丞任華中軍區司令員,粟裕和張愛萍任副司令員。華中分局統一領導華中面積約2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余萬的73個縣市黨政軍工作,在爭取和平民主、準備自衛戰爭、鞏固政權建設、推行經濟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蘇中“七戰七捷”、鵝錢鄉土地改革等諸多的輝煌成就。1947年9月華中工委成立,華中分局至此完成了光榮的歷史使命。201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第一山題刻
  第一山題刻,盱眙縣城第一山公園內因在淮水之南,古稱南山。后來北宋書畫家米芾從開封南來,舟行千里,一路平原,直至汴河中才隔淮望見南山,于是賦詩:“京路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莫論衡霍撞天斗,且是東南第一山。”并題“第一山”三字。之后歷代都有文人來游,在“第一山”賦詩抒懷,刻石留記。第一山所屬范圍內的敬一書院、試院、文廟、瑞巖觀、縣署等處,原有題刻172塊,現尚存139塊。按類型分,有摩崖99塊,碑刻40塊;從朝代看,最早北宋,最遲民國。上述題刻,有朝廷官府要員留記。如南宋吏部尚書余瑞禮、龍圖閣學士曾考蘊、開封知府呂嘉間等。有文人學士的手跡。如米芾在第一山秀巖留下題名石刻二塊。賀鑄題有《上已晚泊龜山詩》、《元祐七年龜山晚泊詩》。楊萬里題有《題東南第一山詩》、《玻璃泉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最新中文字幕AV | 午夜福利精品a在线观看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9视频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亚洲日韩mⅴ在线 | 亚洲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