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湯和古跡園位于蚌埠市龍子湖區曹山南麓,占地54.19畝,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其墓是依山開鑿而建的長方形石坑磚石結構的多室墓,墓長10.3米,寬5.8米,深6.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側室構成。墓前有神道,原長225米,現長160米。神道兩側有石像6對:望柱1對、戰馬及側立牽馬士1對、跪羊1對、坐虎1對、文臣1對、甲士1對。神道前端立一塊高6.35米的神道碑。墓主湯和,字鼎臣,生于公元1326年,死于公元1395年,享年70歲。濠州(今安徽鳳陽)太平鄉東湖村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同村老鄉,引路兄長,忠實戰友,得力助手。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十一日,朱元璋大封功臣時……[詳細] |
![]() | 懷遠教會建筑舊址位于懷遠縣衙后街西門崗懷遠第一中學院內,包括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辦的含美學校、民望醫院、民康醫院三處教會建筑舊址。共計占地6萬余平方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柯德義來懷遠傳教,在懷遠衙后街北側創辦含美學校。現存西式風格的小西樓和中樓,及中式風格的花廳。小西樓是美籍校長柯德義辦公住宿之所,中樓為學生教室,花廳是接待廳。清宣統元年(1909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羅路南之父維廉,在衙后街西門崗南側創辦民望醫院、民康醫院。分東西兩部分,有天橋可通。民望、民康醫院現存樓房7棟,西式建筑,均為宣統元年(1909年)建造。目前,該舊址所有建筑均保存完好。懷遠教會……[詳細] |
![]() | 時代:新石器時代禹會村遺址又名禹墟,位于涂山南麓,蚌埠市西郊禹會區秦集鄉禹會村。分布范圍自合體東岸至大堤下,遺址到村東、村南,東西寬約300米,南北長約2000米,面積約60萬平方米,是一處較大的龍山文化時期遺址。禹會村遺址地表遺存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另有少量器物為夾谷殼、蚌末陶;陶器陶胎厚重、火候低;器形有罐、碗、缽等,鼎足有側三角形扁足、“鬼臉”式空足和尖錐足等。陶器的紋飾以素面為主,有少量劃紋、弦紋、繩紋和捺窩紋。根據遺址分布特點和采集的標本分析,禹會村遺址是淮河岸邊的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晚期的一處較大的古人類聚落遺址。根據C測定為距今約4100年,與傳說中的大禹時……[詳細] |
![]() | 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車。該橋為固定型桁梁橋,全長570米,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是連通我國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動脈,是津浦線上僅次于黃河鐵路橋的第二大橋,是我國現存保存較完好的鐵路橋遺址。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是津浦線上僅次于黃河鐵路橋的第二大橋。該橋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車。該橋為固定型桁梁橋,全長570米,單車道。是連通我國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動脈,同時也是我國現存保存較完好的鐵路橋遺址,現仍在使用。1937年日寇侵華,國民黨撤退時曾將1~7孔梁破壞,1938年9月日軍將1、2、3孔修復,并將破壞嚴重的4、5、6、7部分橋梁更換。1949……[詳細] |
![]() | 時代:明化明塘嚴氏墓位于五河縣小溪鎮化明塘村東南500米處,104國道旁。距離蚌埠市約70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明朱元璋未婚而卒的夫人嚴氏墓,屬明代一品規格葬制,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現存在神道30米,無字墓碑1個,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馬、望柱各1對。墓地座北朝南,處于大鞏山南端,它緊靠山崗,南面開闊,是一處風水寶地——“箕地”,具有典型的明代葬制風格。著名的景觀有嚴家樓遺址、無字碑、大鞏山森林、古黃金洞、圍山湖、樵子澗等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2002年對墓區修復保護時發現5開間享堂遺跡,2002年9月完成神道及石像生修復,2004年10月被省政府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詳細] |
![]() | 渦河一橋,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城區,橋全長285.5米,是安徽省第一座大跨度石拱橋。1958年,渦河一橋由交通部公路設計院組織勘察設計。1959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1964年底,竣工通車。渦河一橋橫跨渦河,橋體與渦河正交,主橋4孔,主孔跨徑之大,時居安徽省同類拱橋之冠。上部結構為懸鏈線空腹式石拱橋,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沉井、鋼筋混凝土樁基礎、漿砌塊石墩臺。水泥混凝土橋面,鋪有青水層,橋面兩側鑲透花鋼筋混凝土欄桿,裝有彩色路燈。材質為花崗巖。渦河一橋對當前研究石拱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2019年10月,渦河一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詳細] |
![]() | 雙墩遺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北,該文化遺物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證據。雙墩遺址出土有刻畫符號的古陶器,紋飾簡練,手法粗獷、寫實中有夸張,風格神奇怪異,以魚紋、豬紋為多,還有鹿、蠶、鳥、蟲。研究刻畫符號的專家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雙墩的刻畫符號與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宜昌楊家灣、秭歸柳林溪、青海柳灣以及大汶口、良渚等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刻畫符號相比,有一定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明顯特征。這類刻畫符號在定遠侯家寨遺址也有發現,表明它是一定地域范圍氏族群落之間表達特定含義的記錄符號。雙墩遺址出土遺物種類復雜……[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