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新鄉市旅游

新鄉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潞王陵坐落于河南省新鄉市北部鳳凰山下,依山據嶺,俯瞰衛水,整個陵園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布局工整,莊重威嚴,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國務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潞王陵因其藝術的稀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2006年12月15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宣布將潞王陵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07年河南省人大通過并頒布了《潞簡王墓保護管理條例》,使得潞王陵的保護有了法律依據。中央電視臺“走遍天下”、“天下旅游”等欄目先后對潞王陵做過專訪。潞王陵的墓主人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的第四子,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唯一同母弟。4歲冊封為潞王……[詳細]
  比干廟位于中國河南省衛輝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從周武-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廟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廟。占地四萬四千平方米,主體建筑有照壁、山門、二門、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鱗次櫛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墻環圍,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廟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環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兒女祭謁的圣地。比干,子姓,沫邑人(今河南省衛輝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29年)63歲。唐太宗譽為“忠烈公”,是一位力圖改善朝政的政治家。比干子堅公,周武王賜姓林,……[詳細]
  百泉景區位于輝縣市西北二公里的蘇門山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百泉湖開鑿于商,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因湖底泉眼無數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噴涌而出,累累如貫珠,故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見底,志書上有“甘泉之父”的稱謂,面積3.4萬平方米。歷代名人在此游覽、隱居,留下了無數贊美百泉的詩詞歌賦。眾所周知的魏晉時期的孫登,北宋時期的邵雍,大文學家蘇軾,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孫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嘯臺、安樂窩、餓夫墓、三碑亭、清暉閣、衛源廟、孔廟、邵夫子祠等名人遺址.百泉歷經開鑿,清乾隆十五年,繞岸砌石,成一長方形泉湖,湖中心有一條青石板鋪……[詳細]
  大覺寺,位于延津縣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后為水陸殿(萬歷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現僅存大殿。大覺寺門口,高聳著一座六角七層的古塔,這就是萬壽塔。據延津縣志記載,萬壽塔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毀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縣李元春勸令士民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而停工。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陳彝募捐續修,又未完成。至萬歷十一年(1583年),知……[詳細]
  原陽玲瓏塔玲瓏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陽縣城西南17.5公里原武鎮東關,原為原武鎮善護寺內的附屬建筑物,建于宋崇寧四年(1105年),為六角形十三級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有塔銘記載明萬歷辛丑年間(1601年)重修。清代善護寺失火,寺毀塔存。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共13層。這里自古以來是黃泛區,因黃河決口,塔的底層已被泥沙淤埋于地下,在地面上只能看到12層34米。塔北面有一塔門,塔檐磚砌斗拱露出地面。自第二層以上皆為疊澀出檐。塔身每層均辟半圓拱券門及假窗,斗拱、層檐、裝飾假窗均為雕磚壘砌。該塔的輪廓為拋物線型,磚木結構,……[詳細]
  共城城址位于河南省新鄉輝縣市市區中北部,是周代共國都城遺存。遠古時期,共工部落活動在輝縣區域,地以人傳,此地被稱為“共地”。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71諸侯國,共地-為姬姓諸侯國,名為“共國”,共國之都城稱為“共城”。古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四垣周長約5公里,F存城墻建于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歷史,是目前國內保存為數不多的早期大型城垣之一。共城城墻據實測,西墻長1300米,北墻長1200米,南墻長1200米,東墻沿東石河南行長1300米,城圍長5000米,共城總面積約156萬平方米。這座共城城墻,全部分層夯筑,有圓夯,橢圓夯,平夯。經過實地考察測量,發現夯土大都是圓夯窩。共城北半部城墻的基槽……[詳細]
  白云寺景區位于輝縣市西35公里的太行山下,距新鄉市55公里。景區內林木茂密,翠竹蔥籠,汨汨清泉,景色宜人。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和“油松種子園”。主要景點有:白云寺、唐銀杏樹、普照大禪師石塔、風水塔、五百羅漢碑、金沙、銀沙泉、元極寺、龍浴寺、袁氏山莊、龍口風門等。景區內的主體景點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寺內有單檐懸山大殿5間。其它中殿、山門、東西配殿及出廈0等50余間。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東有宋代五百羅漢碑,紀事翔實。寺西有金沙、銀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臨石崖,有窟名黑龍洞,深邃莫測。寺前古樹參天,盛夏不見日色,為避暑勝地。系省重點……[詳細]
  原武城隍廟位于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原武鎮東街村。年代為明。該城隍廟坐落在原武鎮東街,坐北朝南,現存有前殿、中殿、拜殿、大殿。有明、清石刻20余通;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灰瓦屋頂;中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灰瓦頂;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卷棚灰瓦頂;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磚墻單檐歇山頂,脊飾已經被改建,原貌難覓。重昂有五棌斗拱,明、次間平身科各二朵,梢間各一朵。斗拱全部用假昂,昂嘴稍稍加厚,大殿建筑保留有若干元代的建筑風格,內部七架梁對單步朵,并殘存有彩繪圖案。大殿應有頂立柱二十四根,柱子兩面砍殺,中間左右兩架大梁二龍戲珠彩繪清晰,前廈布局較為完整(彩繪可見)。十數米長的平板……[詳細]
  新鄉文廟大觀圣作之碑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老城內西大街北側,是市區現存的最古廟宇。北宋時已建此廟,北宋末年為學宮,立《大觀圣作之碑》(簡稱《大觀碑》),后來曾毀于兵火,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新修復。文廟原有大成殿、東西廊廡、欞星門、戟門、崇圣宮、明倫堂、泮池等建筑,現僅存大成殿、明倫堂(1986年市政府重修)。大成殿為廡殿頂,覆蓋琉璃瓦,檐下斗拱粗壯,殿內木構件結體嚴謹,墻壁用大磚壘砌,不少磚上刻有“正德拾年武陟縣造”、“懷慶府修武縣造”字樣。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有一定價值。文廟內存古代碑刻10余通,其中以“大觀碑”價值最高!洞笥^碑》又名《御制八行八刑條例》。北宋末年徽宗趙佶撰文并書,蔡京題……[詳細]
  香泉寺石壁上、建筑物上雕的、畫的都是佛像、佛龕,形態各異、形象逼真。千佛洞內,雕刻有眾多的佛像,唐開元(公元713--741年)年間建,石窟開鑿在山崖上,高、深各3米,寬2.5米,北壁184尊,南壁71尊,共有270尊佛像。這些佛像千姿百態,令人翹首稱絕。千佛洞北面的石壁上,有唐代畫圣吳道子的真跡-像石刻,風雨侵蝕千余載,迄今圖象依然清晰如初。摩崖石刻華嚴經為北齊時期不可多得的石刻藝術珍品。另有千佛石塔一座,是一座比較完整的宗教藝術石刻。2013年5月,香泉寺石刻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河朔圖書館舊址河朔圖書館位于新鄉市一橫街北頭,衛河公園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樓為三層宮殿式建筑,樓前有包臺云池,屋頂飛檐走獸,雕梁畫棟。1930年,新鄉行政公署專員兼新鄉縣縣長唐肯建議修建河朔圖書館。1933年2月,由新鄉士紳暨省內黨政軍各界要人郭仲隗、楊一峰、張天放、王宴卿等籌備委員會,館址選在縣城西北衛河灣處。1934年,一期工程即三層宮殿式辦公及閱覽大樓動工,1935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1938年2月新鄉淪陷后,河朔圖書館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做了兵營。1945年日本投降后,河朔圖書館由人民政府接管。1949年9月建立平原省,在原河朔圖書館舍成立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同年10月,又成立平原……[詳細]
  西明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西南14公里的新鄉縣翟坡小宋佛村西北。該造像建于北魏時期,石刻造像通高4.8米,寬1.65米,屬單體石刻造像,背光呈蓮花瓣形,正面雕一佛二菩薩三尊立像,本尊為無量壽佛,面相清瘦,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提香包,身體修長。兩側菩薩為觀世音和大勢主,統稱“西方之圣”,菩薩像均頭戴三葉高寶冠,身披“X”形披巾,下身著百褶長裙,立于獅子承托的蓮臺上。左側菩薩左手執凈瓶,右手握蓮蕾;右側菩薩雙手握蓮蕾。三尊像身后為火焰背光,雕刻有化佛、飛天。背光雙側上部各浮雕龍紋一個。背光背面線刻一帷幔,菩薩坐于方形蓮座上,前有侍女,后有菩提樹。佛像基座方形四面刻捐資人題名,下……[詳細]
  廣唐寺塔白馬塔坐落在河南省延津縣西北塔鋪村廣唐寺內,始建年月無考。現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廣唐寺塔記碑》載有:“廣唐寺創于古酸邑,……及黽遷通郭,居人列寺之東向,及以塔名鋪!泵鞔娙嗽綉獡P題《廣唐古塔》詩一首。“靈鷲連峰出化城,法云空寂念無生。茲航肯度諸方便,一拯民窮即大乘!睆V唐古塔這里曾是佛教勝地,進入這自由無礙的境地,一切煩惱皆無。據其建筑結構與風格判斷,不早于宋代。據當地群眾傳說,該塔修至八層,因水患停工,塔頂至今未封。白馬塔亦為六角形0式磚塔,其外部輪廓,因三層以上逐層明顯收縮,故稍呈拋物線型。各層飛檐均用青磚雕花疊澀砌成,上面為花檐,下面磚雕斗拱及仿椽頭,各層高度不……[詳細]
  香泉寺位于衛輝市西北二十公里處的霖落山上。始建于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為著名高僧稠禪師在魏離宮舊址上所建。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重修,唐、宋、金、元、清歷朝均有石刻、雕像。提起香泉寺,它雖沒有嵩山少林寺那樣遠近聞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區卻大有名氣,素有“豫北第一古剎”之稱,寺院因離香泉近而得名。香泉寺素有太行疊翠、香泉水響、曲徑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它建筑雄偉,古往今來不但是達官顯貴、文人雅士避暑、游覽的好去處,也是民間百姓的重要活動場所。寺院枕巖而筑,聳立于青山之間。寺院內外的石縫里處處溢水,四季不竭,穿云流石,飛濺瀉地,聲徹云霄,悅耳動聽。元代汲人翰林學士王惲曾賦詩稱贊道:“滴乳巖……[詳細]
  望京樓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古城東北隅,為明潞簡王(朱翊镠)思母所建。萬歷十九年(1591年)冬動工,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秋竣工。“望京樓”歷代都有修建,尤其繁盛于宋代。它的修建是古人表達忠節的一種方式,體現出他們對君臣關系的重視。“望京”還與國運興衰、民族存亡緊相關連,“望京”現象也反映了古人對貶謫的懼怕,對京職的留戀,對中原文化的眷戀和對落后地區的畏懼與鄙視。望京樓高達33米,寬30米,進深19米,平面呈長方形,坐北向南,磚石結構。共分兩層,外壁用青石砌筑,內壁用白石鑲筑,外壁中間有白石腰檐。第一層東、西、北三面共有四窗,為券頂,青石窗欞殘跡尚存。在東、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門,青石門框,由……[詳細]
  孟莊遺址位于河南省輝縣市孟莊鎮孟莊村東側,為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遺址。該遺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延續時間長。遺址最下層是距今8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崗文化層,向上依次堆積為仰韶文化層、龍山文化層、二里頭文化層等。尤為重要的是遺址內發現了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代晚期三座相疊壓的城址。其中龍山文化城址的面積達13余萬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門、護城河和城內一批房基、灰坑和水井等遺跡。孟莊遺址面積大,文化內涵豐富,它的發現第一次在豫北地區建立起一個較系統的考古學編年序列,為研究該地區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依據。孟莊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晚商三疊城的發現,為研究原始社會晚期向階級社會過渡以及探索中國古……[詳細]
  天王寺善濟塔 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城內縣人民政府后院天王寺舊址上,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創建,為七級六角形磚塔。塔基為須彌座,塔身高24.4米, 自下而上逐層收斂呈錐形,通體嵌砌石雕佛像,斗拱、棱柱、假窗。第一層東壁開塔門,由塔室登梯道可至最上層。每層塔心室都開有塔門可供游人眺望。天王寺善濟塔瑰麗多姿,其建筑結構和風格富有民族特色。在外形上還吸取了喇嘛塔的建筑形式和裝飾藝術,是研究元代宗教建筑和佛教歷史的珍貴實物。在塔近處有一夯土高臺,高5米左右,東西長30余米,南北長20余米。相傳西周時期的共姜,因丈夫共伯早死守節于此,俗稱“共姜臺”![詳細]
  陀羅尼經幢位于衛輝市衛輝賓館大廳內,該處原為寧境寺所在地。寧境寺早已毀壞,而建于五代后晉開運二年(945年)的經幢,歷經千余年風雨仍然巍然不動。陀羅尼經幢用青石雕刻對接而成,由座、身、剎三部分組成,八樓七級,通高6米,壯若石塔;基部刻有舞獅,柱頂八角盤上刻有伎樂人;第四節龍柱上刻有樓臺和侍女等。陀羅尼經幢刀法嫻熟,刻工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后晉在中國歷史上是個短命的封建王朝,其石刻藝術存世極少,故此幢十分珍貴。1963年,陀羅尼經幢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幢原立于室外,后來衛輝賓館在其原處建造大廳,使其置于大廳之內,方才避免了日曬風吹帶來的損傷。2013年5月,衛輝陀羅尼經幢被列為……[詳細]
  時代:西周至漢琉璃閣位于河南新鄉輝縣市區內,原名文昌閣。琉璃閣所在的地表為一個崗臺地貌,地下為一處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存,集商代遺址、殷墟墓葬、春秋戰國至漢代墓葬等5個時期遺存于一身,地下埋藏豐富,文化堆積上下連續達1000多年。琉璃閣遺存為中原地區十分罕見的大型古文化遺址,正因如此,這一帶的考古工作起步較早。發掘殷墓3座、戰國大墓5座,春秋、戰國中小墓23座,漢墓25座,獲精美文物1081件。后來發掘的琉璃閣甲乙二墓,出土文物精美絕倫,被譽為“驚世發現”。耀,光照史冊彪炳萬代。……[詳細]
  趙長城遺址位于輝縣市北部、東部邊緣,大致呈南北走向,由太行青石構筑而成,北接林州的戰國趙南長城,經輝縣、衛輝,止于鳳泉區分將池。輝縣境內長近40公里,基寬2~3米,高1~2米,歷經2000多年。當地群眾稱“邊墻嶺”“邊疆嶺”,是豫北早期長城的惟一代表,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 太粗太深了太紧太爽了国产 |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99 | 伊人久久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