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上莊東岳廟
  上莊東岳廟位于上莊鄉(xiāng)永泰莊,始建于明代,其正名為東岳行宮。廟西南約1.5公里處有清代康熙朝大學士明珠祖塋。明珠之子、清代著名詞作家納蘭性德和夫人盧氏之墓都葬于此祖塋內(nèi)。明珠在世時曾自愿修繕本廟及附近龍王圣母廟和真武廟,明珠死后,其家總管安尚仁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主持修葺了本廟。廟坐北朝南,分東西兩路,以西路為主。西院有殿三進,依次為山門、鐘鼓樓(現(xiàn)鐘樓無存)、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以及左右配殿。山門為大式大木,鼓樓為二層歇山頂大式耍頭,出昂。三座大殿保存較完整。天王殿三間,小式大木,硬山調(diào)大脊,灰筒瓦,前門拱券有精美的浮雕云龍圖案;大雄寶殿三間,大式大木,廡殿頂,雙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畫,前出月臺;后殿五間,小式大木,硬山調(diào)大脊,灰筒瓦。東路為跨院三進,四合布局,前殿面闊三間,中殿面闊五……[詳細]
通州清真寺
  通州清真寺乃北京地區(qū)四大清真寺之一,郊區(qū)稱首。其元代創(chuàng)建,歷史之悠久,僅次于宣武區(qū)牛街。明代正統(tǒng),萬歷間予以重修。清康熙、乾隆帝游通州時曾經(jīng)至此,再增修之。1945年,此寺曾辦大學。寺前胡同曾因寺而名清真寺街,今名胡同。著名影片《野火春風斗古城》曾在此拍攝。1959年定為通州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寺東向,跨南北二院。軸線上主體建筑禮拜殿尚存,勾連搭四卷,明三暗五,形制恢宏,頂式多樣,集中國左建殿宇之大成,為城郊罕有。一、二卷均三間,前為敞廳,卷棚頂,后乃過廳,硬山脊;三、四卷皆五間,前為調(diào)大脊,后為歇山脊;四卷明間后為望月樓,四角攢尖脊帶琉璃寶瓶。殿內(nèi)設井口天花,寫意牡丹圖案;四周梁枋滿飾重彩博古圖。數(shù)十根金柱朱漆,皆圍捏鐵線纏枝牡丹,絢麗奪目,為獨具特色。第二卷兩山之側(cè),各建一座六角攢尖頂過門亭……[詳細]
天利煤廠舊址
  天利煤廠舊址位于門頭溝區(qū)三家店村中街73、75、77號院,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代咸豐年間,占地約0.35公頃,有房舍73間,大門14個。院落主體建筑、格局保存完好。有精美的磚雕。道光年間為煤廠,是京西重要的煤炭集散地,也是反映門頭溝煤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實物遺存。……[詳細]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
  北平電話北局舊址位于東城區(qū)東皇城根大街14號,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平電話北局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由當時北平市政府和日本電信機構(gòu)共同出資成立。北局機房樓外觀仿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主要建筑和原機器設備保存基本完好,是目前北京保存最早、最完整的電信行業(yè)建筑。……[詳細]
北關(guān)龍王廟
  北關(guān)龍王廟位于延慶區(qū)延慶鎮(zhèn)北關(guān)村,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俗稱高廟,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建,明、清兩代均有修繕。廟坐北朝南,占地437平方米,正殿三間,狐仙殿及土地殿各一間,東西配殿各三間。該廟是現(xiàn)存較完整且富有特色的明清寺廟,有較高歷史及藝術(shù)價值。……[詳細]
靜宜園(香山)
  靜宜園(香山)位于香山,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香山又叫靜宜園,位于北京海淀區(qū)西郊,距市區(qū)25公里,全園面積160公頃,頂峰香爐峰海拔575米,是一座歷史悠、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具有濃郁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1186年,金代皇帝在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稱甘露寺。寺旁建行宮,經(jīng)歷代擴建,到乾隆十年(1745)開始大興土木,建亭、臺、樓、閣、齋、軒、榭、舫、堂、館、廊、坊,并形成28景,將香山敕名為“靜宜園”,名列京西三山五園。1860年和1900年慘遭搶劫和焚毀,1949年后陸續(xù)修復了大部分名勝。主要景點有鬼見愁、玉華山莊、雙清別墅等.香山有各種樹木多達20余萬株,其中古樹5800余株,占北京城區(qū)古樹總量的四分之一。香山紅葉是最為著名。漫山遍野的黃櫨樹葉每到秋天,紅得像火焰一樣。這些……[詳細]
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遺址
  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遺址位于平谷縣劉家店鄉(xiāng),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清時香火達到鼎盛時期,后毀于戰(zhàn)火。丫髻山為北京著名的五頂、兩山之一。現(xiàn)保存有碧霞元君祠、回香亭、紫霄宮等建筑遺跡以及大量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碑刻……[詳細]
旭華之閣及松堂
  旭華之閣及松堂位于海淀區(qū)香山南路南河灘萬安山東麓。旭華之閣原為中鋒庵遺址。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高宗弘歷自五臺山歸京后下詔仿山西五臺山殊像寺的布局和建筑建立寺院,并取名“寶相寺”。旭華之閣是寶相寺的主體建筑,坐西朝東,西倚萬安山,殿制外方內(nèi)圓,是北京地區(qū)僅存的幾座無梁殿之一。旭華之閣為重檐歇山,屋頂覆以黃琉璃瓦,綠琉璃瓦剪邊。閣頂正脊上立有三塔,殿檐懸掛有乾隆題“旭華之閣”的漢、滿、蒙、藏四種文體豎排匾額。殿四面各開券窗4扇和1個券門,在殿東門偏北10米處有殘碑1塊。現(xiàn)為部隊倉庫。松堂在旭華之閣東北方約200米處,現(xiàn)為香山公園管理處使用,原是乾隆十四年(1749)修建的焚香寺旁的小敞廳,名“來遠齋”。坐西朝東,以漢白玉石仿木結(jié)構(gòu)為主,在西側(cè)石枋柱上有乾隆御筆題楹聯(lián):“指云際千峰興懷蜀道……[詳細]
恭儉冰窖
  從北海東門出來左拐就是恭儉胡同,恭儉胡同五巷5號便是恭儉冰窖。據(jù)《大清會典》記載,清廷在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十八座,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統(tǒng)稱“官窖”,特供宮廷和官府用冰。恭儉冰窖即為其中一處。冰窖坐西朝東,屋面為雙勾連搭合瓦頂,半地下建筑,由城磚砌筑,墻厚一米左右,內(nèi)部為磚拱結(jié)構(gòu)。恭儉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北起地安門西大街北海北門,南至景山后街。恭儉胡同西邊為北海北夾道,是一條位于北海墻下的窄巷。恭儉胡同得名出自《論語》,明朝時因內(nèi)宮監(jiān)署設在此,而稱內(nèi)宮監(jiān)胡同,民國后,去“內(nèi)”,“宮監(jiān)”諧音為“恭儉”,取《論語》中的“溫、良、恭、儉、讓”中的“恭儉”二字,得名恭儉胡同。《論語。學而》中有:“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貢贊嘆自己的老師具有溫和、……[詳細]
周吉祥塔
  周吉祥塔位于房山區(qū)韓村河鎮(zhèn)孤山口村,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弘治年間,周吉祥號云端,是明英宗周太后之弟,自幼好佛,后在大覺寺剃度。周太后勸其還俗,不從,見其虔誠,遂為他建大慈仁寺,命其為大慈仁寺第一代主持及僧錄司左善世。圓寂后分別在大覺寺西南和此地各建靈塔一座。塔坐北朝南,為八角形七級密檐式磚塔。塔身南向,八角七級密檐式,磚石結(jié)構(gòu),通高18米,塔基須彌座高1米,由漢白玉砌成,磚刻束腰雕有人物花卉圖案,三重仰蓮上承塔身。塔身每角磚砌圓柱,正面雕有仿木假門,其上嵌石,楷書“僧錄司左善世欽命掌印兼敕建大慈仁寺并大覺寺開山第一代住持周吉祥大師塔”,其他面雕有假門假窗,塔身上承七級密檐,密檐采用正反迭澀法,各檐角懸掛銅鈴,塔剎磚雕蓮花須彌座上承寶珠。塔前十余米處有碑一通,題《大明左善世云……[詳細]
房山岫云觀
  岫云觀原為良鄉(xiāng)離宮,位于房山區(qū)琉璃河鎮(zhèn)琉璃河北岸。落成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四月。這處行宮是奉明世宗敕命而建成的,行宮落成不久,世宗皇帝便于行宮駐蹕。行宮坐北朝南,規(guī)模宏大,占地近百畝。中軸線主宮殿群五進規(guī)制,東有側(cè)院,西有御花園,后有菜圃。四周有高大的宮墻。最前端是一個小廣場,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座高大的宮門,呈城樓狀。東接南北通衢,西望村煙曠野。小廣場正南有戲樓一座,北面為內(nèi)宮門,左右門房各3間。進內(nèi)宮門是一座木牌樓,北有正殿3間東西配殿5間。其后又正殿3間,兩側(cè)有便門通向后邊的院子,院子正北有涼亭一座,兩側(cè)接回廊。涼亭以北,院兩側(cè)有東西配殿各3間,正殿為皋殿,此殿略成方形,十分宏敞,面闊3間15.43米,進深3間。重檐廡殿頂,筒瓦調(diào)大脊,有吻獸,前檐為旋子彩繪。皋殿兩山東西配殿各5間。……[詳細]
112、郊勞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郊勞臺
  郊勞臺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qū)良鄉(xiāng)大南關(guān)村東,乃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富德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郊南勞師而筑。據(jù)文獻記載,郊勞臺為一圓形石臺,高7尺,直徑5丈。臺北面有大理石碑亭一座,上有蓋,下有基,中有石碑,上刻乾隆郊勞詩。郊勞臺御碑亭尚存內(nèi)外八根漢白玉八棱石柱,乾隆御制碑亦完好無損。遺址上,石柱成八角佇立,內(nèi)柱與內(nèi)柱間,外柱與外柱間,相對應的內(nèi)外柱間各有一根漢白玉石梁相照。乾隆御碑坐北朝南,立于亭基北側(cè)靠近北二內(nèi)柱處,御碑通體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制,碑檐碑座刻以花紋為飾,碑陽左端用漢字刊刻著乾隆二十五年(1760)御制二月二十七日郊勞出征將軍兆惠富德及諸將士禮成記事詩,為乾隆御筆。末刊乾隆帝“乾隆寶翰”等兩枚璽印。碑陽右端及碑陰用滿蒙等幾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分別刻著同樣的內(nèi)容。石……[詳細]
楊椒山祠(松筠庵)
  楊椒山祠(松筠庵)位于宣武門外達智橋12號、校場口三條2號,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時,冒死彈劾權(quán)相嚴嵩的楊椒山(繼盛)的住宅。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改為楊椒山祠。楊椒山兩次批評時政的草稿刻石均嵌于祠內(nèi)的諫草亭。……[詳細]
樂善園建筑遺存
  樂善園建筑遺存位于北京動物園內(nèi),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動物園內(nèi)的暢觀樓(西式)、豳風堂、鬯春堂(中式),是原樂善園的建筑遺存,形式各異,保存完好。現(xiàn)動物園正門的磚雕精美,與上述建筑已連成一體,是研究建筑發(fā)展史的實物資料。……[詳細]
清稽查內(nèi)務府御史衙門
  清稽查內(nèi)務府御史衙門位于西城區(qū)陟山門街5號,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衙門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設立,是清代對內(nèi)務府官員的監(jiān)察機構(gòu)。衙署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占地1793平方米,現(xiàn)狀保存完整,對研究清代衙署制度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位于前門大街北側(cè)東端,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1903年,1906年正式啟用,直至1958年,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車站。車站建筑為歐式風格,現(xiàn)存基本完整。是中國鐵路早期車站建筑的代表之作。……[詳細]
北京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北安河鄉(xiāng)大覺寺以北始建于明天順五年(1461),弘治六年重修。普照寺坐西朝東,四合布局,分南北兩院。其中南院為正院,有山門、正殿、南北配殿、放生池等,建筑格局完整,是研究明清佛寺的重要實例。北跨院有僧房三間,東西南北均開間,以回廊相接。正中東房東出后抱廈三間。正殿山門為歇山頂,磚石枋木大式,門上有“普照禪林”匾額。正殿小式大木,硬山挑大脊,正殿帶四間耳房,后出抱廈一間,南北配殿各帶兩間耳房。山門東有水池一個,殘碑一通。正院南北配殿為筒瓦箍頭脊卷棚,北院僧房為棋盤心,水池周圍有碑首四個,龜趺尾三個,正院及北院各有香爐座一個,正院有棋盤石一個,正院南有殘碑身一通及“大明誥封圓修慈濟國師塔銘”一個。普照寺后山坡上,尚存明成化九年(1473)《圓寂禪師碑》一通,螭首,碑高2.6米,寬0.9……[詳細]
木化石群
  木化石群位于延慶縣千家店鄉(xiāng)辛柵子村,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辛柵子大約東西400米,南北1500米范圍內(nèi)。以松柏類為主的硅膠木化石,屬距今一億三千萬年左右的侏羅紀晚期,對于研究地質(zhì)變化、環(huán)境變遷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清河漢城遺址
  清河漢城遺址位于清河鎮(zhèn)朱房村西南,為戰(zhàn)國至漢代時期遺址,原城呈正方形,城址為黃土夯筑而成,周長約2000米。西、南城墻大部分保存,北、東城墻殘跡可辯。1955年曾對城址進行過局部發(fā)掘,發(fā)掘出土了大量兵器、農(nóng)具,是現(xiàn)存距北京城區(qū)最近的漢代古城遺址。2001年清河漢城遺址被公布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0、舊宅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宅園
  舊宅園位于帽兒胡同三十七號,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溥儀妻婉容婚前的住所。原建格局基本保留。正房五間內(nèi)的隔扇、落地花罩雕鏤精細。東院花廳裝修基本保存原狀,明間迎面墻滿嵌巨鏡一方,傳為婉容婚前演禮之處。……[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 婷婷丁香爱丁香 | 日韩全裸美女1区2区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小说 | 日本特级黄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