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傍水崖古戰場碑刻
  傍水崖古戰場碑刻位于撫寧縣小傍水村,為明石刻。明隆慶元年(1567)九月,蒙古土蠻部數萬騎兵,從撫寧北界嶺口長城入犯,搶掠撫寧、盧龍、昌黎、樂亭數縣。十月,游擊將軍張臣帥所部騎兵三千,于傍水崖全殲入犯土蠻。為明代以少勝多的一次戰役。為紀念此次大捷,在戰場原址建關帝廟塑張臣像于關帝側,并立碑記事。現存明隆慶、萬歷年間所立戰場記事碑及萬歷、崇禎、清道光年間重修廟碑多通。1993年7月15日,傍水崖古戰場碑刻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赤城鼓樓
  赤城鼓樓建于明正德四年,磚木結構,清代和1985年重修。墩臺東西長,南北略短。中間有南北向高大拱形門洞,正面門額刻“寯明”二字,背面門額刻“控馭”二字。墩臺背面兩側各開一個拱劵門,內有臺階可直達樓臺,臺上四周有女兒墻。樓內一側設木質階梯可上頂樓,樓體重檐歇山頂回廊式建筑,斗拱為重昂五鋪作,其造型有別于一般明代建筑。頂樓檐下懸掛“霞城翠秀”金字大匾,使巍然矗立的鼓樓顯得莊嚴肅穆,頗為壯觀。鼓樓后面的墻根下,零散放著些殘碑,看去古樸渾厚;希望它們可以重新站立起來。……[詳細]
各子墓群
  各子漢墓群位于河北省趙縣東北部各子村一帶,墓群以各子村北為中心,分布在西北至東南長約8公里、寬約5公里的區域內,包括各子村、宋城村、大馬村等村莊。據有關資料記載,各子古墓群封土高大,多為多室磚墓,結合墓群出土器物分析,各子墓群的主人當是漢代,傳說為宋子侯(許姓)及其家族墓。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漢墓群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文物普查表明有古墓43座,現存36座,其中25座己受到人為破壞。從破壞的古墓看,多屬東漢時期。……[詳細]
倒馬關長城
  倒馬關,地處河北省唐縣西北,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倒馬關置關較早,《戰國策》稱其為鴻上關,漢稱常山關。但目前可見到的關于建筑倒馬關城的記載,都是明朝的。倒馬關又分上城和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今城已毀。下城即今倒馬關城。據《倒馬關志》載:“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因上城狹小,官軍居處不便,乃于城南二里相度地勢,復筑城一座,二面瀕河,一面跨山,規制弘備,是為下關”。現倒馬關鄉政府保存著一塊已從中折斷的漢白玉石碑,為《倒馬關建城碑》。碑文記載了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修建倒馬關的情況。由此可知倒馬關城,始建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建。倒馬關同居庸關、紫荊關合稱內三關,地勢極其險要,關城建筑亦很獨特,……[詳細]
前陽坡遺址
  前陽坡遺址位于張北縣兩面井鄉兩面井村東南3500米阿拉廟山之前陽坡緩坡上,東北側為山坡草地,西北側臨溝,西南側至坡下,東南側為耕地。一條西北東南向深溝從遺址東北側穿入,東南側穿出,另一條西北東南向深溝切遺址東北角向東南延伸,兩條深溝平行。面積約33060平方米。地表分布有少量新石器時期的石核、石葉等,分別屬于仰韶文化及龍山文化。為研究壩上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聚落分布、區域類型、文化譜系等提供資料。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6、清明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明橋
  清明橋座落于欒城縣竇嫗鎮南趙村與北趙村之間的交河故道上,為交河上建造年代比較久遠的一座規模較大的石拱橋,為蘇味道后裔上墳祭祖的必經之橋。全長44.2米,寬5.08米,橋欄雕刻古拙俊美,年代久遠,欄板已損,經修復已恢復原貌,可與趙州橋媲美。該文物于1999年3月,被縣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7月被石家莊市文物局批準為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待批準。現已建成清明公園。2000年2月向游人開放。……[詳細]
清河杜村遺址
  杜村遺址位于清河縣西南部杜村村東,距今縣城約15公里,是新石器時代和商代文化遺址,距今天約在5000——7000年以上。1989年9月,在該處出土了多件文物,其中,石器有石斧、石鐮、石鉞、青石斧、青玉佩等;骨器有骨質甲片、骨鏃、骨簪、鹿角化石、貝幣等。另外,還有青銅器類文物,有雙翼園鋌鏃、橫欄直內戈、虁紋平底爵、虁紋直耳分檔三足鼎、虁紋觚、虁紋平底三足斝等。根據青銅器的出土,“杜村遺址(商代)”于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舊城古城址
  舊城古城址為漢至明代古遺址,位于滄州市黃驊市。 舊城古城址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城古城遺址距黃驊市20公里,現為舊城鎮政府駐地。舊城古城即舊高城,是歷史上高城縣的縣城,建于北齊天保七年,廢于明洪武九年。據介紹,此此次遺址勘測面積大,內容涵蓋面廣,包括內外城墻范圍及寬窄度、城門位置、居民區及手工業區位置等城市布局。遺址勘測對于了解古代城市的建筑布局、工業文化、軍事設防等具有特殊意義,將對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提供重要參考價值。……[詳細]
皆山書院
  在天長鎮城內中學門口,正是放學時間,一大群風華正貌的少年笑鬧著擁出門口,背后是朱漆大門、古色古香的皆山書院。皆山書院始建于1777年,雖歷經風雨,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磚木結構,青瓦屋頂,古樸美觀。有許多房間如今做了教師的辦公室和學生們的宿舍,依然可以居住。院中有1997年“皆山書院”220周年慶典時立的石碑。皆山書院是井陘縣的教育搖籃和文化發祥地,孕育了眾多的棟梁英才,海內外文化名人霍濟光、翟泰豐都曾是皆山弟子。……[詳細]
蒼龍山石窟
  蒼龍山石窟蒼龍山石窟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后西佐村,石窟鑿于鼓山頂,分東西兩處,東區有唐龕5個,刻在一個凸起山包的東側巖壁上,共有造像37尊,最大一龕高1.15米,寬1.13米,其他幾龕高0.4-0.7米。造像豐滿寫實,線條流暢。西區有石窟1座,位于山峰南崖。石窟平面略呈矩形,深2.3米,寬3.3米,高1.47米。窟門方形,兩側各雕盤龍方柱1根。窟內鑿坐佛3尊,窟后壁有記載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大地震的題記。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鎮國寺石佛
  鎮國寺石佛位于易縣解村,為隋代石刻。石佛為釋迦牟尼的漢白玉石雕像,高4.95米,立于仰蓮座上,坐下有刻銘“大隋國……”等字樣。石佛身披袈裟,并施以彩云,雕刻手法細膩,線條流暢,充分顯示了典型的隋代佛教風格,對研究隋代文化習俗和石刻藝術有重大的參考價值。鎮國寺現存清代大佛殿三間,為1899年重修。石佛置于大殿中間,現佛手足均殘,佛頭已于1997年3月6日被盜割。1993年7月15日,鎮國寺石佛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2、彩亭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彩亭橋
  彩亭橋石橋位于玉田縣城西十五華里彩亭橋鎮西的古蘭泉河上,新京沈公路北側約一百米處,為舊京沈公路必經要道。此橋相傳為金朝學士楊彩亭所建,故此地村名、鎮名由之而來。石橋為東西走向,呈長虹弓狀,為三孔拱券全石結構,橋長十九米,寬六米,高六點一米。橋券兩側的橋墩處分別伸出兩個石雕龍頭,遠遠看去栩栩如生;橋面兩邊有雕刻的獅子、蓮花瓣、桃形柱頭的石欄桿等八根;刻有犀牛望月、蓮花荷葉等不同浮雕花飾的石欄板二十六塊,東西兩端云紋望柱四塊。關于此橋始修概況,在明朝《順天府志》、《遵化州志》清康熙、乾隆、光緒的《大清一統志》《玉田縣志》等書中多有記載。它和金朝明昌三年(1192)建成的蘆溝橋都是載于《大明一統志》(順天府·關橋部分)中的十三座古橋之一。因此彩亭橋和蘆溝橋可以稱得上是姊妹橋。彩亭橋和蘆溝橋相比,雖……[詳細]
林山石窟
  林山石窟共有佛教石窟四個,其中一、二、三號位于西林山,俗稱千佛堂、萬佛堂;四號窟位于東林山,俗稱石佛堂。一、二號窟始鑿于宋代,三、四號窟始鑿于明代。其中一號窟有佛像135尊,二號尊925尊,三號窟1035尊,四號130尊。石窟雕像分圓雕和浮雕兩種。人物形象有的慈祥善良,有的兇惡丑陋;有的歡樂,有的悲哀;有的肥胖,有的枯瘦,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是我國現存的珍貴古代雕刻藝術品之一。東林山石窟又名“石佛堂”,位于東林山山腰,開鑿于明代,寬3.6、進深3.35、高1.7米。洞頂雕鑿成瓦房式仿木結構,正壁雕“一佛二弟子”,四壁還雕有佛像130尊。西林山3處石窟又分別稱為“百佛堂”、“千佛堂”和“萬佛堂”。百佛堂位于山頂北部,寬3.45、進深2.85、高2.28米,正中有漢白玉佛像一尊,惜頭被盜走不存,……[詳細]
車軸山無梁閣、塔
  車軸山座落在東經118.15度,北緯39.8度的位置上。海拔高度58.9米。其頂上有1260.9平方米的山頂平面。在這個平面上原來建有二閣一塔。山的四周地勢平坦。豐韓公路由山西側腳下南北走向通過。山北三公里處有東西流向的泥河西流,折而南下注入薊運河。這里土地肥沃,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山頂上的二閣一塔,即是無梁閣、文昌閣和藥師靈塔。據亁隆年間刊修,《豐潤縣志》記載:“壽峰寺,在縣南二十里車軸山有無量閣一塔一宋崇熙間建。”……[詳細]
立化寺塔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內西南隅(現駐軍占地),始建于元朝,清道光二十二年重相等,塔身高14米,為五層八面,下有蓮花座,頂部為鑄鐵寶頂,二層每面有龕一個,各角有合角吻獸,造型美觀,工藝精細。據考證,立化祖師系日本國佛教“日蓮宗”傳人——日持上人,為弘揚南無妙法蓮花經,西渡中國,擔任立化寺主持,并于立化寺坐化圓寂。近幾年,多有日僧前來朝拜,現為張家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張家口市宣化城內西南隅電話:0313-3012964……[詳細]
張家屯遼墓
  張家屯遼墓位于懷安縣懷安城鎮張家屯村南約1000米,水溝口河東岸梯田上,占地面積56.71平方米。該墓于1987年5月10日搞小流域治理時發現,5月28日由原張家口市文管所發掘,該墓為磚砌仿木窟窿頂單室墓,由墓門、墓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出土有鎏金銅帶錛一付及銅帶鉤、鐵器、陶器、漆器等,該墓結構獨特,磚雕精美,省文物局于1987年撥款在墓葬上方建房三間,就地保護。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趙佗先人墓
    位于石家莊市趙陵鋪鎮的趙佗先人墓原有72座墓冢,蔚為壯觀,“獲鹿八景”中,“煙樹蒼茫鎖趙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趙佗先人墓的景色。由于年代久遠,趙佗先人墓遭到嚴重毀壞,現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長50米,寬7米,墓頂南北隆起,呈馬鞍狀,有清代墓碑一方,上書“西漢南粵王趙佗先人之墓”。1956年9月被列為石家莊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鐵行會館
  鹿泉在明末清初就聞名全國,地處山西、陜西與河北的交通要道。其中以鐵貨經營最為著名,當時實力雄厚的山西鐵器商人很多,他們共同出資在獲鹿修建會館,作為經商的山西人聚會、居住的場所,也是進行買賣的商務中心。鐵行會館始建于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年,整個會館面積1450平方米。鐵器商人在這里的活動一直延續到民國,大約二百余年。1915年后由于鐵路的修建,“旱碼頭”才逐步衰落。東會館坐落在鹿泉會館路西口路北,駐軍圍墻內...……[詳細]
彪村興隆寺
  彪村興隆寺位于河北省井陘縣彪村,始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現存金代建千佛塔及明、清建正殿,東、西廂房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布瓦頂。東、西廂房均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布瓦頂。 千佛塔為八角三層實心閣式磚塔,通高15米。石砌方形塔基(圍欄遮擋),塔身第一層南面辟劵門。據《中國文物地圖集》介紹;塔心室內存金代石雕坐像五尊,殘碑一通。1993年7月15日,彪村興隆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河北礦冶學院原圖書館樓地震遺跡
  唐山工程技術學院圖書館建成于1976年7月,尚未使用。建筑面積4,049平方米,分為閱覽樓和藏書庫兩部分。地基為砂質粘土。閱覽樓為3層,長70米,寬12米,高13.5米,為杯型柱基預制裝配結構,書庫為4層,長25米,寬12米,高9.3米,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柱基。該館地處發震構造帶西北4公里,在1976年大地震的11度烈度區內。閱覽樓西部震塌,東部震裂;書庫向東、北方向剪切移動約1米,底層全部破碎,2至4層仍為一整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视频67 | 欧美三级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在线视频福利网站 | 色一情一乱一交一区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