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左權將軍殉難處(第一批省保)時代:1942年地址:左權縣城南60余公里的麻田鎮北愛鋪村南十字嶺峰頂左權(1905—1942年),原名左紀權,號叔仁,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縣一貧苦農民家庭,少時在親友幫助下進入縣立中學讀書,1924年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同年加入中國0,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到蘇聯伏龍芝學院深造,1930年6月回到閩西革0據地歷任細軍軍官司學校閩西分校教育長、紅十二軍軍長、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十五軍軍長兼政委等要職。七七事變后,國共合作實行全面抗……[詳細]
  長治潞城文廟潞城文廟就位落在潞城市政府前廣場上,在政府門前稍偏東,與潞城市禮堂形成廣場內獨有的兩個建筑,一個是唐代風格,一個是歐洲風格,顯得格外注目。它占地約2000平方米,始建于金天會年間,屢遭地震兵亂,幾經重修增建。解放后被改為工會的辦公處所和政府機關的小車庫。“十年浩劫”,雪上加霜,所謂文廟,面目全非。改革開放后,各級政府多次重修,累計耗資200余萬元,才使它重現昔日的風采,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的潞城文廟,古樸典雅,富麗堂皇,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戟門進去后,左右各有陪房一座。廟內主……[詳細]
  老爺山革命戰斗遺址老爺山革命戰斗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1945年地點:屯留縣上蓮鄉老爺山1945年,聞名中外的“上黨戰役”主戰場就發生在這里。共殲俘敵援部隊2.2萬余人。為上黨戰役的最后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廟8處,137間,盡毀于戰爭中,現除部分基礎遺存外,(斷垣殘壁改作它用),僅剩一座蓮花舍利塔,滿身彈痕累累,是“上黨戰役”的一個重要標志。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爺山因是上黨戰役的主要戰場而享譽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話傳說及歷代寺廟道觀……[詳細]
  曲沃早先流傳有一首童謠:“曲沃人,愛想家,一天不能離開媽,三天不見裂破塔,眼窩通紅淚嘩嘩。”童謠中的“裂破塔”就是曲沃感應寺磚塔。感應寺磚塔位于曲沃舊城中西門外原感應寺內,故又名西寺塔。該塔興建于金大定五年(1165),塔共12級,其形制為遼金時期北方地區盛行的密檐塔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中空,塔身造型端正。塔身一層以上的密檐部分隨高度將每一層出檐深度都往里作不等量的遞減,使塔的外形顯得更加高挺、碩壯,顯示了北方民族勇健豪放的氣質。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塔體墜落四層,剩余的二層以上裂為兩……[詳細]
  常行村民兵抗日窯洞保衛戰斗遺址常行村民兵抗日窯洞保衛戰斗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抗日戰爭地址:壺關縣東井嶺鄉常行村抗日戰爭時期,常行村處于敵、偽、頑交匯地區,也是0領導的抗日政府的前沿陣地,在0的領導下,為了長期堅持對敵斗爭,更有效地打擊敵人、消滅敵人,1943年冬季,利用本村三面靠山,地下開采煤炭的“舊坑道”這一優勢,在村西南山的窯洞中,修筑了“民兵戰斗洞”,還從村中開了一個口子和戰斗洞巷道相通,在原來舊坑道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修筑,筑成一條四里多長的“爪”字形坑道和窯洞,坑道和窯洞共留三個出口……[詳細]
  臨黃塔,又名釋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也叫阿育王塔,坐落于孝義市大孝堡鄉大孝堡村東。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壽三年,在宋仁宗慶歷五年、大元元統元年、明崇禎九年和清雍正十年均進行過大的維修。現存塔為清代重建之遺存。塔因年久失修,塔壁裂縫,塔身傾斜。2004年孝義市委、市政府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本著“不改變原貌”的原則,對該塔進行了維修加固。臨黃塔,高18米,坐北向南,平面八角,為八級實體樓閣式磚塔。經維修后,塔抬高了3米,底部重修了須彌座。首層塔身直徑原為5.7……[詳細]
  北城門樓,位于忻府區南城辦事處西街村。坐北向南,東西長60米,南北寬30米,面積1800平方米。創建于明代萬歷二十四年(1596),清乾隆18年(1753),同治七年(1868)維修,1959年重新彩繪,1978年至1986年數次維修。現存建筑主體結構為明代,磚石基座高12米,中辟門洞,基本樓身為木構,面寬七間,進深四間,高17米,系三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周圍廊,每屋施廊柱22根,樓內無柱。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評梅祖居(第五批省保)時代:清至民國地址: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石評梅祖居所在的小河村是20世紀20年代我國新文化運動先驅、著名作家、詩人石評梅女士的祖籍故里,石評梅女士短暫的生命光彩照人,她與我黨革命先驅高君宇的愛情故事凄美動人。小河村石家祖居始建于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70多年歷史。石評梅祖居初為石顯玉家所建,坐落在小河村南口的西山坡上,坐西朝東,背山面水。院落布局呈階梯狀分布,從下而上是大致可分為三個大的層次:第一層,主要是“含清堂”的院落;第二層,主要是“三元堂”的院落;第三層,也是最……[詳細]
  九原岡墓群(第五批省保)時代:北朝地址:忻州市忻府區蘭村鄉下社村東北約600米九原崗墓群近年來有被盜現象,2013年6月搶救性發掘其中被盜最為嚴重的一座北朝磚室壁畫墓,共清理壁畫二百余平方米。壁畫主要分布于墓道東、西、北三壁,甬道及墓室僅殘存較少。墓道東、西兩壁壁畫自上而下各分為四層,第一層主體繪仙人、畏獸、神鳥等形象,四周以流云、忍冬補白。其中有《山海經》中記載的“駁”(一種食虎豹的馬)和“疆良”(一種食蛇的怪獸)。東西兩壁第二層北段壁畫內容均為狩獵場景,所繪人物、動物形象生動,狩獵內容豐富。……[詳細]
  于成龍墓,位于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峪口鎮橫泉村,是清朝廉吏于成龍的墓。于成龍墓的墓園坐東朝西,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積大約2200平方米。周圍有高2.5米的青磚花欄圍墻,正西面有一座花崗巖質地的牌坊。墳塋在墓園東部正中央,占地面積大約50平方米。墳前正中立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康熙帝御書“御制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謚清端于成龍碑文”的螭首御碑,左右兩側立有12通青石碑。墓園四周有100余株古松、古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逝世。《清史稿·……[詳細]
  圓照寺的山門與眾不同,一般寺廟的山門是三門,而這里的山門是五門,稱為五朝門,在五臺山是獨一無二的。寺前有一對石獅,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塔院、藏經閣、后院等建筑,其中大雄寶殿內供三世佛:東邊是藥師佛,當中是釋迦牟尼佛,西邊是阿彌陀佛,三世佛的兩側是十八羅漢,文革中,這些塑像多數被毀。圓照寺后院內有一座白色的塔,高五丈,四角各設小塔,造型奇特,這就是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圓照寺位于顯通寺鐘樓對面,古稱普寧寺。明永樂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來到中國宣揚佛法,為了記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臺山修建了這座寺……[詳細]
  永康東岳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張慶鄉永康村據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東岳廟始建于元中統三年(1262),由村民胡福等建,清光緒元年(1875)曾重修。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與倒座戲臺連構)、正殿,山門兩側為東西耳房、東西掖門、鐘鼓樓,院內兩側為東西廂房,廂房南北兩側各有碑廊一座,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及東西耳殿。山門與倒座戲臺屋面呈勾連搭,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后出單檐卷棚歇山抱廈形成戲臺。戲臺兩側設磚砌八字影壁……[詳細]
  法安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民國地址:晉中市太谷縣水秀鄉北郭村據清乾隆、光緒及民國版《太谷縣志》記載,北郭村法安寺法安寺創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據廟碑記載,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清康熙年間(1662~1722)及民國8年(1919)曾予重修。坐北朝南,二進院帶禪院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文革時期被毀)、過殿及正殿,一進院兩側為鐘鼓樓、東西配殿(文革時期被毀),二進院兩側為東西配殿、耳殿;禪院現存禪堂一座。現存過殿為明代建筑,耳殿為民國建筑,其余建筑均為清代建筑。過殿面闊三間,進深……[詳細]
  真武廟又稱“九龍廟”,因其原來有九個山峰并列而得名。九個山峰由西向東分別建有禹王廟、雷公廟、八仙廟、藥王廟、玄武廟、山神廟、帝君廟、三皇廟、天神廟。其它八座廟宇因種種原來塌毀,只有玄武廟幸存。但世人所稱呼的九龍廟一直流傳至今。真武廟后重建于1980年。創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元代遭毀,明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它建筑面積為2500余平方米,殿宇樓臺共30余處,共有朝殿坡、真武香廳、真武獻殿、真武神龕、娘娘廟、三皇洞、玉帝閣、南天門、朝天宮、純陽院、麟島等景觀。真武廟(亦即玄武廟),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詳細]
  古韓鎮古建筑群(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長治市襄垣縣城內襄垣縣城隍廟是長治地區府、縣奉詔創立城隍廟的唯一遺存,城隍廟現存各建筑皆明代遺構。城隍廟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6748平方米,現存中軸線建筑有山門及兩側鐘鼓樓、戲臺(樂亭)和寢宮,其余均在抗日戰爭和文革中被毀。東西兩側為新建襄垣縣第二小學的教學樓及民居。崇福寺,又名凈福寺、靖福寺,別名上寺樓。據清乾隆四十三年《襄垣縣志》載:寺廟創建于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寺前有樓,乾隆三年(1738)重修”。全廟坐南朝北,依次為上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免费性爱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久久35一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