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柳林縣賀昌烈士紀念陵園位于賀昌烈士的家鄉山西省柳林縣縣城西南,緊靠307國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12948平方米。1984年,柳林縣人民為紀念賀昌烈士的豐功偉績,由賀昌村委捐地,團縣委開始籌建,1985年碑體竣工,-和聶榮臻親自為紀念碑題詞。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縣人民的共同關心下,先后投資110萬元修建了陳列館、賀昌雕像、3個風景亭,50米花架、占地4畝的蓮花湖。湖面為柳林地形圖,湖的中央有蓮花島,島內四面曲橋相通,寓意柳林四通八達,人民安居樂業。1987年,賀昌烈……[詳細]
  坪上遺址坪上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北朝地址:柳林縣三交鎮坪上村東1公里遺址位于黃河東岸二級臺地,東面連山,南北臨溝,地形較平緩,大致呈不規則長方形,東高西低,南北長約2500米,東西寬約800米,總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為0.5—1米,地面暴露有灰坑和多種類形的遺物。遺址東部有一段殘墻,隨地形起伏,呈南北走向,長約2500米,寬約5米,高約4米,夯層比較清晰,為板筑平夯。年代分期與文化遺存大致可分為龍山晚期至夏、戰國、漢。遺物有三足甕、豆柄及一些素面泥質紅陶殘片、繩紋罐、板瓦……[詳細]
  汾陽銘義中學汾陽銘義中學(第四批省保)時代:1915年地址:汾陽市城內英雄路其前身是1913年開辦的山西公立河汾中學和1915年由華北基督教公理會創辦的銘義中學。中國0初創時期,學校就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沿陣地,涌現出大批革命志士。從創辦到1947年,汾陽中學畢業學生3000余名,分布于山西各地,為山西的文明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校園創建于1915年,后屢有擴建。校址坐西朝東,總平面由南到北呈不規則形狀,占地面積2400O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國建筑有9座,建筑結構簡練,形制多樣,是我國……[詳細]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第一批省保)時代:抗日戰爭時期地址:沁源縣城南8公里的閻寨村北500米的土丘臺上原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陣亡將士紀念碑,由太岳軍區、太岳行署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為保護碑加建紀念亭。紀念亭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占地面積48平方米,由磚石水泥砌成。紀念碑共四塊,存放于碑亭內,背向而立。四塊碑大小等同,高1.3米,寬0.53米,厚0.2米。第一塊為碑名,第二塊刻碑文,第三塊刻決死縱隊、抗戰四年陣亡指揮員名錄500余人名,并記……[詳細]
  南石遺址南石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翼城縣西偏北約10公里里砦鎮南石村面積1300×1400米。由于長年山洪沖刷和平整農田及村民取土,在遺址范圍內的路溝和田頭斷崖上隨處可以見到暴露的灰層、灰坑和文化遺物。1979年10月調查并清理部分遺跡,出土遺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紋飾主要為繩紋,依次為素面磨光陶及個別的附加堆紋、“S”形紋等,器形有鬲、甗、斝、甑、鼎、中口罐、球腹罐、盆、豆等。石器有磨制石鐮和盤狀石器。從采集和清理的文化遺物看,該遺址包括了龍山文化……[詳細]
  廣武城址,位于代縣陽明堡鎮古城村西80米處。據清光緒《代州志》載,初筑于戰國,漢高祖三年(前204)始置廣武縣, 北魏熙平年間(516-517)遷于上館城(今代縣城),原城遂廢。平面呈長方形,東西約2000米,南北約2500米,分布面積約500萬平方米。四面墻體斷續殘存,現存東墻殘長820米,西墻殘長1720米,南墻殘長260米,北墻殘長1530米,基寬3~19米,頂寬0.8~7米,殘高1~7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05~0.14米。屬戰國至北魏遺存。為縣境內三十九堡十二聯城之一。2004年……[詳細]
  井坪南梁戰國、秦漢墓群井坪南梁戰國、秦漢墓群(第四批省保)時代:戰國、秦、漢地址:平魯區井坪鎮南山梁地帶墓群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公里,均被森林覆蓋。1986年至1991年為配合露天煤礦工程建設,在墓群東部地段發掘戰國墓200余座,秦漢墓170余座,出土文物近1000件,專家、學者對該墓葬非常關注,認為這批墓葬應為戰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樓煩族”墓群。1994年以來配合小型工程建設發掘10余座戰國、秦漢墓群,出土文物40余件。墓群地面現存兩座封土冢,東西向排列,保存完好,西端封土堆高8米,周長8……[詳細]
  山城峁遺址山城峁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婁煩縣婁煩鎮舊婁煩村是一處仰韶晚期文化和龍山早期文化遺址。分布密集、面積較大,以汾河水庫西岸的舊婁煩鎮古城墻遺址為起點,依山形成,向西緩坡延伸約800米,南北寬350米,遺址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經測定,時代距今約5000至4300年之間。遺址以新石器中晚期為主,最晚到夏商時期,包含了仰韶、廟底溝二期、龍山等文化內涵。曾出土仰韶晚期高領罐、盆、泥質紅陶磨光斂口缽及骨器、石器等器物;龍山文化泥質灰陶籃紋折沿盆、折肩罐、夾砂灰褐繩紋及附加堆紋罐。另……[詳細]
  仙堂山古建筑群仙堂山古建筑群(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襄垣縣城東北25公里仙堂山腰又名九龍寺。據寺內碑文記載,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六年(1856年)及民國年間屢有修葺。現存建筑均為明清遺構。寺院依山勢而建,坐北朝南,中軸線由低向高,層層向上,錯落有致。三迸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門、關圣殿、中殿、三佛殿等。寺前有126階踏道。三佛殿位居后院,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歇山頂,斗栱三踩單翹,建筑風格仍保留宋代遺風。寺內還保存有宋代碑刻、經幢3通,明、清、民國年間……[詳細]
  追封吉天英碑(第四批省保)  時代:元  地址:汾西縣城東門外  是吉祥之子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立石記載朝廷追封吉天英兩代先人的緣由及其父吉祥生平之碑。  碑為青石質,璃首,龜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寬0.91米,厚0.35米,元至治二年 (1322年)立石。碑陽額題篆書“大元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馮翊郡侯吉公墓碑銘”,首題“大元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馮翊郡侯吉公墓碑銘并序”。碑文楷書碑陽23行,漫行54字。碑陰額篆“口口吉氏譜系之圖”,正義9行,3……[詳細]
  中陵古城遺址中陵古城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右玉縣城西12.5公里威遠鎮西2.5公里處中陵古城為漢雁門郡中陵縣城遺址,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二十五年(49年)所筑。古城平面長方形,中有一墻,將城分為東西二城。南北二墻各長1500米,東西二墻各寬900米,古城占地總面積為135萬平方米。東、西、南、北四道城墻和中段城墻的城門遺址明顯,但城垣面目全非,東南城墻被蒼頭河水沖去一角。城內地面暴露的漢代遺物如云紋瓦當、方格瓦當、五銖錢、半兩錢及大量殘陶片,另外周圍村民在城內地下發現了一塊半兩錢的石質……[詳細]
  裕公和尚道行碑裕公和尚道行碑(第二批省保)時代:元地址:翼城縣城關鎮老城內據碑側面題記和民國十八年《翼城縣志》記載,原立于翼城縣舊城同穎坊東隅金仙寺內。寺毀后,于明萬歷元年移置舊城東部高阜上的后土圣母廟內。1938年,圣母廟被日寇焚毀,獨此碑幸免。1992年新建了六角碑亭、圍墻和大門,加以保護。碑為青灰色石灰巖,碑首方形,雕刻二龍戲珠,碑額篆書“金仙裕公和尚道行碑”三行九字。碑身高2.54米,寬1.14米,厚0.34米。楷書,間有行書,字徑寸余。碑文主要記述了裕公和尚的功德和才華,是元朝大書畫家……[詳細]
  賈郭石窟(第五批省保)時代:北魏、隋唐地址:長治市沁源縣王和鎮賈郭村東石窯灣古莊線北側崖壁賈郭石窟始鑿年代不詳,現存石窟造像為北魏至隋唐風格。石窟位于東西長約145米、高約2.5米的崖壁上,坐北朝南,由東向西依崖開鑿11窟,分布面積約364平方米。11座窟寬0.60-1.1米,深0.30-1.7米,高0.80-1.20米,大小不等。窟內造像多為三壁三龕式,窟門側雕有金剛或菩薩立像,窟內壁造像均為一鋪三身,或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東側第一窟原有題記,現模糊不清。造像風格既有北魏的秀骨清像,也有……[詳細]
  樊村戲臺樊村戲臺(第二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河津市樊村鎮樊村東街西口亦稱戲樓,原為關帝廟附屬建筑。創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間均有修葺,基本結構仍為明代建筑。戲臺坐南朝北,筑于高1.5米的磚砌臺基上。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設檐柱四根,兩檐柱向兩側移動,使明間較為寬敞。檐柱上承闌額、普柏仿。前檐置三踩單昂平身科斗栱五攢。兩山及后檐筑磚墻,左側開壸門一道,臺內后金柱將戲臺分為前后兩臺,前臺為表演區,后臺為化妝區。前臺兩……[詳細]
  賈村玉皇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民國地址:長治市潞城市翟店鎮賈村,地處縣城的西部,距縣城5公里賈村玉皇廟,創建年代不詳,一進院布局,坐北朝南,東西長21米、南北寬10米,占地面積210平方米。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正殿位于高0.32米石砌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四椽栿壓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單檐懸山頂,屋面琉璃剪邊,施琉璃脊獸,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西耳殿為清代遺構。正殿內下平槫下懸有木制匾額,上楷書“靈雨”,為清乾隆十三年(1748)制。正殿內山墻嵌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碣1方,內容為重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首页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100集 | 亚洲综合五月天国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