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邵武中書第:中書第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昭陽街道華光社區居委會道家巷三號,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中書第由西向東依次分布有明代民居、花園、清代民居建筑。明代建筑本體為三進合院式建筑。總面闊15.9米,總進深80.3米,面積為1276.77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前往后依次分布有大門、門廳、天井、前廳、天井、正廳、太師壁、天井、后廳。大門前以照壁合圍成一庭院,大門為磚石結構,門楣上陽刻“中書第”三個字,門楣四周嵌有磚雕,紋飾有花卉;門廳硬山頂,抬梁式結構,前廊為卷棚頂,天井兩側帶廂房,廂房為單坡頂。前廳硬山頂,抬梁穿斗式結構,帶前后廊,面闊八間,進深五柱,天井兩側帶廂房,廂房為單坡頂,太師壁設……[詳細]
  位于仙游縣城西5公里龍山下,相傳古時有三龍相會于此,故名。唐景云年間(710-711年)創建,唐會昌年間(841-846年)遭火劫荒廢,唐大中年間(847-859年)重建,恢復了舊時梵宇瓊宮的堂皇面貌。雖幾經損壞,但基本上保持了古時的建筑規模和風貌。現存寺院為明末清襪子重修,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法堂、僧舍等建筑,規模宏偉。大雄寶殿的梁柱斗拱,基本上保持明代風格。寺內現存文物甚多,其中有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的石槽盆1個,石獅1對,以及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鑄的大鐘1口。寺內尚有明代和尚秋此(號超國)著的《影月集》以及清代康熙年間寺僧繹斯著的《東林集》等詩集。寺內還有清康熙十二年……[詳細]
  花橋慈濟宮始建於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祀北宋泉州名醫吳本(979-1036軍)字華基、號云沖。閩臺尊稱吳真人、大道公、花橋公、保生大帝。據史志載,其一生“以醫名天下,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人一錢”、“業醫無貴賤,按病授藥,如矢破的”。花橋為其生前行醫故址。清光緒四年(1878年),泉州紳士及商民于花橋宮內倡設泉郡施藥局,博采藥源,廣施民眾,以弘揚吳真人業醫濟世、扶危濟困之精神。光緒六年(1880年)改稱泉州府施藥局。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泉郡鼠疫猖獗,花橋宮施棺舍藥、恤孤扶貧,做了大量救死扶傷、濟困賑災公益善舉。是年,改稱花橋宮善舉公所。施藥局隸屬善舉公所下轄單位,以贈藥……[詳細]
  瑞像巖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巖石室,仿木石構建筑,石室內的宋代石雕釋迦瑞像,以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4米,寬1.5米,作立狀,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天柱峰對峙的羅漢峰,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猶如一尊尊威武的羅漢,維妙維肖,栩栩如生,構成“五百羅漢”朝釋迦的神奇景觀。穿過石室左側的崖洞,只見三塊巨石恰似三條大蟒蛇,探頭出洞,故謂“三蟒出洞”。山崖的平臺處,舊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勝景。地址: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游客中心東側類型:國家公園山古跡等級:AAAAA游玩時間:建議0.5天電話:0595-22777675開放時間:7:00-18:00……[詳細]
  臺嶼陳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臺嶼村位于倉山區建新鎮臺嶼中截村,始建于宋代,明、清年間曾進行擴建;1989年又對宗祠進行重修、改建。宗祠前后五進,依次為墻門、石埕、思親樓、儀門、叢桂堂、高士堂、魁星樓(書隱樓)、臺山閣,縱深125米,橫寬19米,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四面風火墻,前圍墻面街,后護墻倚山,左右墻各延伸八米。祠內存有明天順年間的平首圣旨碑一通,碑額刻“圣旨”二字,西側浮雕雙龍紋。碑身刻“旌表義民陳三信愿出米二百石”等字,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建筑內部叢桂堂為橫撐減柱式,高士堂為杠梁減柱式,結構嚴整。1995年4月經福州市郊區人民政府認定為福州……[詳細]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縣委黨校原址,為著名華僑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設計興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創建者林路是當時新加坡著名的華僑建筑家。他承建當時新加坡最宏偉的建筑一維多利亞紀念堂。林路厝主體為宗祠、住宅和書房等4座并列,占地達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風格以泉州紅磚、硬山頂、四合院加左右護厝的傳統民居為主,角樓外觀具西洋風格,內部裝修部分采用水泥花磚。原來的林路厝占地6.5畝,大小房間共有99間,建厝的材料大都來自海外,這些水泥地磚歷經百年仍保存完好。林路厝的巧妙之處是把外來設……[詳細]
  中共炭塢區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浦城縣忠信鎮溪源村炭塢自然村,年代為1932-1934年。簡介:原為華光廟,清代始建,土木結構,占地面積154平方米。 1932年7月,由工農紅軍團長葉全興在炭塢一帶領導開辟蘇區工作,并于11月在炭塢村成立浦北第一區(即炭塢區蘇維埃)。1934年12月間,國民黨軍1000多人,向炭塢蘇區發起“圍剿”。炭塢區游擊隊一部分撤退到忠信鎮毛洋、馬跡一帶,一部分繼續堅持當地斗爭。炭塢區蘇維埃政府裁判部舊址是一座木結構民居建筑。2018年,中共炭塢區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中共炭塢區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四周墻體各向外延……[詳細]
  張氏家廟位于連城縣新泉鄉東南村圩市上,1929年6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進駐新泉,指導地方建立紅色政權,在此成立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目前,兩廊尚有當年所寫的“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權力歸農會!”的標語。該廟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建筑面積為545平方米。有上廳、下廳、回廊,中有歇山式閣亭一座,24根屋柱承接斗拱屋架,四合平房。天花板上飾有雙鳳朝陽,周以牡丹襯托,檐下設有擋風雨篷。全廟屋頂為卷棚結構,飛檐翹角,檐棚裝飾許多精美圖案。門前一對石獅,威武雄壯,保存較為完整,可觀賞精巧的明代建筑工藝。該廟門樓在“文革-”期間被拆毀,1980年修復,現辟為連城縣新泉革命紀念館陳列室,陳列了紅……[詳細]
  蔡襄墓位于仙游縣楓亭鎮鋪頭社區錦嶺自然村。蔡襄(1012-1067年)字君謨,福建仙游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任泉州知州時,主持修建洛陽橋,對溝通福建南北交通起重要作用。工書法,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有墨跡碑刻傳世。生平著述宏富,后人輯有《蔡襄全集》。成書于嘉祐四年(1059)的《荔枝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荔枝專著。治平四年(1067年)卒于家。墓地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元年(1465),巡撫騰昭為之修墓、建祠、立碑。正德元年(1506)提學副使楊子器重修。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拔款按原貌重修,周圍砌磚墻保護。1998年,海外宗親集資重修,并于墓前兩側增建碑亭、碑廊、儀門坊等。墓坐東南向……[詳細]
  東岳觀位于江口鎮新街中心,整體建筑雄偉壯麗,布局齊整,前殿、中殿、后殿之間廊廡連接,石柱間立,渾然一體,顯得古樸而典雅。前殿為主體建筑,單檐歇山造,面闊五間,殿頂龍脊鳳檐,飾以彩色琉璃,金碧輝煌。中殿、后殿、十王殿、拜亭、報功祠、兩廡等建筑物均保持清代特色。觀內尚存明代思宗時禮部尚書曾楚卿親筆書“東皇司命”巨匾,清代書法家郭尚先的對聯,和清代監察御史江春霖題贈的“累世蒙庥”匾額,以及林森手書的“五岳獨尊”題匾等文物。東岳觀創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初時名“佑圣觀”,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年)重修,后圮。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莆田縣知縣何南金重建,改名“東岳觀”,至今。其后清代……[詳細]
  塔口庵經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立于漳州市區大同路塔口庵前,建于宋紹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直徑1.2米,以二十四層浮雕塊石累疊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遺存的石構件建造,為八角柱狀須彌座。基座之上,以分別雕有海水、螭龍、蓮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狀不同的六層塊石,承托著中隔仰蓮花石的兩層八角柱形幢身。幢身下層八面各雕或坐或立、形態各異的佛像一尊;上層南向一面刻楷書直讀“寶塔建造于宋紹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禎拾伍年陸月初十日颶風頹壞原任欽差福建中路副總兵王尚忠捐資重造”等字,余七面均刻“南無阿彌陀佛”豎排六字楷書。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蓮花等圖案的十三層各種形狀的塊石,向上收分,構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聳奇……[詳細]
  豐圖宗祠建筑群位于連城縣廟前鎮豐圖下村,年代為清。簡介:由泰孚公祠、翠巖公祠、含山公祠等三處建筑組成。泰孚公祠:建于清末,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782平方米,建筑面積650平方米,由院坪、下廳、上廳、橫屋組成。下廳前檐帶前廊,中間設有四柱三間三樓式木牌樓,上下廳均面闊三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三合土地面。述光堂為泰孚公祠的附屬建筑,建筑面積1010平方米。翠巖公祠:建于清末,由愛存堂和友恭堂組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507平方米,建筑面積1794平方米。含山公祠:又稱含山堂,建于清末,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70平方米,由門樓、內院坪、門廳、下廳、上廳、橫屋、后圍屋……[詳細]
  高爺廟位于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天皇嶺南麓,年代為清。高爺廟位于福州市鼓樓區天皇嶺,建于清道光、同治(1821一1874年)間,原名天皇寺,俗稱上殿,是南澗報國寺之一部分。坐西向東,面積約1000余平方來,祀高爺(道教神靈黑、白無常)和五靈公。原來主要建筑三進,四面圍墻,六扇大門朝東,首進為前殿,中間為戲臺、酒樓,后進為大殿。前殿五十年代初倒塌改建為廠房。今保留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單檐歇山頂,穿斗式木構架,大殿前是拜亭兼做戲臺,有四根石柱和四塊長方形石欄浮雕,臺頂藻井、天花絢麗,斗拱、駝峰、雀替等木雕均描金;兩邊酒樓精雕細刻,結構嚴謹。偏殿也獨具特色。現為社區文化站。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縣委、縣蘇維埃舊址世昌公祠位于長汀縣四都鎮紅都村,年代為1930-1935年。簡介:建于清代,由門樓、雨坪、下廳、天井、上廳組成,占地面積501.38平方米。門樓坐西朝東,大廳坐南朝北,二落一進,磚木結構,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1930年5月,中共四都區委、區蘇維埃在世昌公祠成立,區委書記陳清,區蘇維埃主席賴興銀。1934年9月,為建立以四都山區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從原長汀、兆征兩縣劃出部分區域組成汀西縣委、縣蘇維埃。縣委、縣蘇維埃設于世昌公祠,省委派曾洪飛任縣委書記,賴興銀任縣蘇維埃主席。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曾設于此。2018年,中共福建省委及……[詳細]
  大演洪氏民居年代:清座落地點:南安市蓬華鎮大演村簡介:清嘉慶(1796~1820)至道光(1821~1850)年間,由海外謀生的洪氏族人先后回鄉建造。建筑多為二進或三進,五開間,帶單邊或雙邊護厝布局,懸山或硬山式屋頂,抬梁或穿斗式木構梁,燕尾形屋脊。宅第中以“瑞義堂”、“鰲騰堂”、“福林堂”最具特色,建筑規模大,內外裝飾富麗堂皇。保護范圍:瑞義堂:東、西兩面各至巷溝,南至埕前園地,北至圍墻;鰲騰堂:東距厝18米,西至巷溝,南至巷溝,北至埕前圍墻;福林堂:東、西各至圍墻,南至鰲山下,北至圍墻;一世祠:東至埕前農田,西至大石后,南、北各距祠5米;二世祠:東至埕前圍墻,西、南、北三面至巷溝。2009……[詳細]
  東山抗戰獻機紀念碑位于東山縣銅陵鎮公園社區,年代為1941年。簡介:民國三十年(1941)為紀念東山民眾積極捐購飛機支援抗日而建,三十一年(1942)落成。紀念碑為塔式方尖碑形制,通高8.27米,用花崗巖石板密縫干砌而成。碑座四方形,邊長4.06米,設三級臺基,碑身分三層,高7.7米,寓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碑正面鐫刻篆書“東山縣破除迷信節約獻機紀念碑”,底座落款為“中華民國卅年冬建,東山縣長樓勝利,書記長馬友濤”,背面勒東山縣破除迷信節約獻機征募委員會所立碑記,詳細記載東山縣民眾齊心抗日、募款獻機以及建碑經過的內容,兩側鐫刻征募委員會委員姓名和捐資獻機500元以上者芳名。2018年,……[詳細]
  深青驛遺址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西側小溪邊,有一座古驛站,叫“深青驛”,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及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一九八八年市文物管理辦公室重維修。現僅存門樓,兩層式,基柱石構,上部磚木構。門樓面額鐫“驛樓古地”四個字。據《同安縣志》載:“深青驛在縣西六十里,宋名魚孚,在安民鋪之側,元移今所,明洪武十四年知縣方子張重建,景泰元年尚書薜璉令主簿蔡玲重建,上至大輪驛六十里,下至漳州府龍溪縣江東驛六十里。原系驛丞專理,清乾隆二十年裁汰,歸縣管理,額設瞻夫六十名、抄單、走遞、防夫等5名,篼夫十五名。”在驛樓門前,有座古石橋,叫“深青橋”,該橋重修于清康熙年間,續建于嘉慶……[詳細]
  虎林山遺址位于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樟山村,年代為青銅時代。簡介:分布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距今約3000—3200年。2001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314平方米,清理出相當于中原商代時期文化層、20座墓葬。出土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青銅器、玉器、禮器、石璋等。該遺址入選福建省十大考古重要發現。2013年,虎林山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各方位GPS位置連線為界,東北角北緯24°32′11″,東經117°43′23″;東南角北緯24°32′4″,東經117°43′20″;西北角北緯24°32′14″,東經117°43′12″;西南角:①北緯24°32′……[詳細]
  山下蕭氏宗祠位于南靖縣書洋鎮書洋村山下自然村,年代為清。簡介:由書山祠和乾源祠組成,兩祠毗鄰,均坐東朝西。祠前辟半月池,樹立三對石旗桿,祠后有化胎和風水林。書山祠始建于明隆慶六年(1572),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占地面積1960平方米,建筑面積798平方米;乾源祠始建于清中葉,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占地面積約840平方米,建筑面積422.8平方米。兩祠均由前廳、主堂、內天井和廊房組成,呈兩進帶兩廂布局,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懸山頂。梁架、斗拱及花板等木構多以雕刻、彩繪等裝飾。該祠系漳州、臺灣及海內外各地書山派蕭氏族人的祖祠。保護范圍:泮池西岸向外延伸20米,兩祠主堂后墻向外……[詳細]
  石碧紅軍獨立第七師舊址群位于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由張氏家廟(下祠)、三圣廟、維藩橋與玉屏德潤亭組成。1929年,石碧村建立黨小組,村民紛紛入農會、鬧暴-動-、建政權、當紅軍、支前線、打土豪、分田地,積極投身革命。1932年8月,紅軍獨立第七師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張氏宗祠設立紅軍獨立第七師野戰醫院,得到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保護范圍:張氏家廟(下祠):東至32米外水塘,南至山墻滴水外10 米,西至圍墻滴水外10 米,北至輔房滴水外10 米。三圣廟:東南至32米外水塘,西南至張氏家廟(下祠)矮圍墻外10 米,西北至后屋滴水外10 米,東北至磚混建筑墻基外10 米。維藩橋與玉屏……[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最新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