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蓮花一枝槍紀念館國家2A級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西省縣城南門廣場右側,沿解放街南路或外資路可直達。是展示我國贛西古代建筑藝術及國內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光榮歷史的專題型紀念館。紀念館中堂陳列著部分珍貴文物和照片,靠中堂右廂房為毛澤東和方志敏同志舊居。大廳右側陳列著一枝槍等90余件珍貴文物,并著重介紹了一枝槍的光榮歷史。1926年,在湖南農-動的推動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工農革命運動,全縣8個區136個鄉都成立了農民協會,縣城成立了總工會,同時還成立了兩支工農武裝力量,即農民自衛團和縣城保安隊,兩隊共有槍枝60枝。工農武裝成立后,為保障工農利益,強迫土豪劣紳減租減息,開展平倉清谷運動,受到……[詳細]
  余江縣“血防紀念館”是江西唯一、全國最大的血防展覽館。該館始建于1978年10月,座落于余江縣城中心區域,由著名書法家吳作人題寫館名。全館占地面積6483平方米,建筑面積2345平方米,為四舍院式結構,建筑風格樸實、壯觀。正門前景中心廣場,與廣場另一側的“血防紀念碑”遙相呼應。紀念館主體部分高12.66米,正門外廊兩則聳立8根高11米的方柱,柱頂額枋裝飾“春風楊柳”、“白云飛燕”浮雕圖案,與詩詞意境相得益彰。展廳環繞內庭排布,廳廳相連,自然流暢。內庭設計雅致,水池、拱門、踩石、花木錯落其間,令人心曠神怡。館內由序幕廳、第一展廳(苦難篇)、第二展廳(消滅篇)、第三展廳(鞏固篇)、第四展廳(變化篇……[詳細]
  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舊址位于縣城名邦街(原萬壽宮),清代建筑,是一幢清代廟宇式青磚與木結構硬山頂與歇山頂相融屋頂高度成梯形的建筑,三沙地面。座北向南,面寬17米,進深55.2米,占地面積1352.9平方米,建筑面積1613平方米,舊址正面為三扇雙開大門,門樓式,正面墻體刷紅色,漆成荸薺色高大的正門立于正中,左右次門矮于正門一米,舊址內有前、中、后三進三廳,各廳之間都有天井相連。而兩邊建有戲樓和廂房。1928年1月24日,毛澤東親手創造的第一個紅色政權——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后,在兩邊的廂房里辦公。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景區。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是毛澤東領導建立的紅色政權,是湘贛邊界的一面旗……[詳細]
  洞山是中國佛教曹洞宗祖庭,天下舉宗,曹洞宗弟子遍及世界,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鮮利嚴等和尚在洞山長住,使曹洞佛法徒入日本及朝鮮。現在,曹洞弟子在日本就有千萬之眾,良價大師(公元835年)創立的曹洞佛法,傳揚世界,良價于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唐懿宗敕以“悟本禪師”法號,圓寂后敕建“慧覺寶塔”建于洞山后山。洞山,不但是佛教曹洞宗祖庭,且是一處集佛教文化、自然生態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景區原始森林內,古木參天、藤蔓環繞、獸走鳥躍、鳴泉飛瀑,景致美不勝收。景點20余處,有普利寺、價祖塔、蘇轍詩石刻、木魚石、七仙橋、千年羅漢松、石上楠、逢渠橋及夜舍山、紅米堝塔林、牛頭山塔林、經坑塔林等多處佛……[詳細]
  樂平戲臺(含傳芳余家戲臺、余家戲臺與祠堂、涌山昭穆堂戲臺、龍珠戲臺、戴村上房祠堂戲臺、車溪敦本堂戲臺、橫路萬年臺)樂平素有“中國古戲臺博物館”之稱,現存412余座。它們燦若星辰,遍布全市農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屬性分,有祠堂臺、廟宇臺、會館臺、宅院臺等;接功能分,有晴臺和晴雨兩用臺;接結構分,有木質結構臺、石質結構臺和石木混合結構臺。無論何種戲臺,其造型之雄偉,氣勢之恢宏,工藝之精湛,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樂平古戲臺是熔建筑、工藝、雕塑、美術和文學于一爐的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國內外罕見的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觀賞價值,已引起國內外眾多的新聞媒體、專家學者和廣大游客的普遍關……[詳細]
  徽饒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長約4尺青石板條鋪砌而成的,由長江以北通往徽州、饒州等地的客商必經之道,故被稱“古徽道”,“徽饒道”即屬舊時的“國道”。徽饒古道穿越是徽道的其中一段,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現在尚未完全開發,沿途斷崖峭壁林立,崇山峻林,自然風光秀麗,適合初級戶外愛好者的穿越體驗。最佳徒步線路:休寧縣汪村——桐子嶺——連坑——石屋坑——塘窟——婺源沱川——理坑——白石坑——虹關——嶺腳(耗時約13小時)一條斑駁的古道,縱橫深山老林,貫穿阡陌鄉間。它就是徽饒兩地文化中的亙古大脈——徽饒古道。歷史上,徽饒古道又稱“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自皖南歙縣城起,從休寧至婺源,最后蜿蜒而達瑤里……[詳細]
  疊山書院位于江西弋陽縣城東、濱臨信江,占地近7000平方米,原是南宋學者謝枋得早年讀書學習的地方。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南宋為元所亡時,全家殉難。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當地民眾不顧官府的阻撓,建成這座書院,以紀念榭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氣節。后毀于火,明嘉宗天啟年間重建。書院建筑古樸宏偉,禮堂大門上金匾“疊山書院”四字,為民族英雄林則徐手筆。禮堂中木質樓臺、巨大石柱均保持舊貌。禮堂后文昌閣,是當年書院祭圣的地方。青石墻壁上留下的“八仙過海”、“嫦娥奔月”浮雕,為明代原物。疊山書院自元、明、清以來,一直是贛東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1916到1919年期間,方志敏、邵……[詳細]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為銅鼓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鼓石”石刻,是我縣最聞名的石刻,我縣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聞名。據《義寧州志》載:“銅鼓石在武鄉二十四都,屹立數丈,形如銅鼓,相傳許旌陽逐蛟過此,石中有聲,疑以為怪,揮劍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劍劈,縣諸石屹矗,森若列載,故因其勝而建官司馬。”“試劍”石刻,明末隆慶年鄧子龍書,與“銅鼓石”同一石體,又名“試劍”,下則署“武橋”二字,為鄧子龍之別號。“潘周過化”石刻,與“銅鼓石”同一石體,明末鄧子龍書,是我縣重要石刻之一。“潘周過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撫潘季馴,巡道周思敬派鄱陽守備鄧子龍到贛西邊陲,鎮壓了李大鑾農民起義之后,銅鼓地境才開化……[詳細]
  “嵩山巖塔”地處岡上鎮興農村圓塘雷家的一個面積約600平方米的竹園內,四面均為翠竹,西側約20米處是該竹園主人的住房。“嵩山巖塔”原名“普陀佛塔”(該塔基下刻的“嵩山巖塔引”已非常明確地言明塔名),但因當地群眾見塔上多刻佛龕、佛名和--,故習慣地稱其為普陀佛塔。據刻在塔基部位的“嵩山巖塔引”介紹,該塔是當地老百姓為了驅邪、鎮邪而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建造并于清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由原位置向東前移數倍至現位置的。處于塔基部分的“嵩山巖塔引”全文如下:嵩山巖塔引是塔也昉于嘉靖五年揆厥所自大都其間無居人□□條之屬又濯濯然一童山也旅里父老嫌其荒辟謀建是以鎮壓之迄今百余年矣高者平之下者堙之……[詳細]
  武功山祭祀遺址,位于安福縣錢山鄉、泰山鄉境內,處在東經114°10’,北緯27°27’,以主峰金頂葛仙壇、沖應壇、汪仙壇、求嗣壇、白鶴峰寺為主,范圍衍及觀音巖、三天門、九龍山、集云庵、箕峰、行臺、南坪、文家一帶,面積3000公頃,散落在60平方公里范圍之內。金頂海拔1918.3米,被譽為:“乾坤之勝境,神仙之福地”。這里地處吳楚交匯之要沖,自古以來,即為湘贛兩省先民朝天祈福的圣地,吳風楚韻演繹、發展和豐富了武功山祭祀文化。祭天祈福之風歷代不衰。直到明代,地方官吏率吏民上山祭祀的活動,仍不絕于史書。自三國吳赤烏年間,葛玄入山--,首開武功山道教之風,后世道徒來山修真者甚眾。葛仙翁也成為武功山歷代……[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视 | 日韩精品旡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激情久久 |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没码 | 久久只有国产精品 |